云南行,第十五站:游(四川凉山盐源)泸沽湖暨摩梭家园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2022-12-2 21:26
倒序浏览
15891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4 22:15 编辑
第一天,我们游览了
云南
界内的泸沽湖,意犹未尽。第二天,我们又进入
四川
境内,走访了摩梭人家,涉足了具有
摩梭婚俗的
走婚桥。
美丽而神秘的泸沽湖,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湖的东南面是四川省凉山
州盐源县的泸沽湖镇
,与草海相连,这里牧草丰盛,牛羊肥美,浅海处茂密的芦苇随风荡漾,数以万计的天鹅、黑颈鹤等珍稀候鸟栖息于此,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动物出没其间,宛如人间仙境,这里就是摩梭人的家园。
摩梭文化起源于摩梭人,摩梭族是宁蒗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长的历史。母系家庭是摩梭母系社会的根本社会单位,许多不同的母系家庭构成了摩梭母系社会,正因为有了母系家庭,才使摩梭人一直保存着奇特而神奇的婚俗-访问婚(简称为走婚),摩梭人母系家庭的历史,也就是摩梭人
访问婚的历史。
有着“天下第一爱情桥”之称的“走婚桥”横跨草海、连接两岸的
摩梭人
村落。这里是摩梭男女青年约会的地方。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18:34 编辑
我们居住的
格姆女神山下的小落水村,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之一。小洛水村处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泸沽湖的小山谷里,她也是云南与四川的交界。古老的民居建筑,原生态摩梭民风民俗,至今保存完整。
小洛水村全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是泸沽湖畔一个传统而古老的摩梭村寨,旅游业不发达,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劳动恋爱着的摩梭人,很少有游客足迹,只有那些背着沉重行囊环湖行走的驴友们,偶尔会来到村头湖边,摄影留念,喝酒聊天
。
路
边的摩梭人都把自己家改建成旅馆,随路一溜排开的木楞房漂亮而有特色。这里有酒吧、百货店和特产店等。小路旁湖畔垂柳、木舟细浪、风光迷人,这里自然成为旅游者的聚集地,这条路也被冠以“摩梭风情路”的雅称。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01:23 编辑
小落水村的村口,就是
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
环泸沽湖公路在此明显的被切为两半,界牌的这边是云南,柏界牌的那边则是四川。
清晨的
泸沽湖那么地安静:湖水是静的,湖边的浅滩是静的,石板路也是静的,似乎一切都还在沉睡。
清晨的泸沽湖最是妩媚,像一位清纯而又多情的姑娘。既有现代的浪漫与热情,又有古典的含蓄与优雅。
湖边有一些灌木丛,配上了绿油油的生机,天上也显出一片纯净的颜色,和泸沽湖融入了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2:56 编辑
进入四川境内,我们告别了山青水秀的小落水村。
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 ,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双方分别叫“阿注”、“阿夏”,故称“阿夏婚”。
《达巴经》里说:“摩梭像星星一样美,像星光一样照亮人间。”泸沽湖就像一片镶嵌在川滇交界处的深邃天空,成为这无数星星
摩梭人
的世代家园。在摩梭人的语言中,泸沽湖意为“母海”。
今天恰逢逢晴天,蓝天白云,倒映在泸沽湖中,水天一色,景象奇丽。它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泸沽湖的
水
是平静的,她就像是一位温柔的大家闺秀,
不争不绕,却让人内心欢愉;它不言不语,却让人心心念念
。
我想,这就是泸沽湖,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0:54 编辑
继续前行,到达泸源崖。
这里泸沽湖的源头,
是
泸沽湖
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
湖水补给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于
泸沽湖
自身的地下水。
也是泸沽湖湖水最深的地方,最深处可达
90余米。此处石崖如削,景观独特,位于
环湖
公路的边上,四川一侧的高地,这里是很大的一个全景观景平台,比较容易看到整个泸沽湖的全貌,能看到泸沽湖最美的湖水,包车或者骑行环湖时会经过,同时也是户外爱好者攀岩和极限跳水的最佳位置。
山崖上有一座巨大的玛尼堆,崖壁上也缠绕了细数不清的经幡,玛尼堆在五彩
[size=18.6667px]经幡
的映衬下十分漂亮,是值得摄影的好地方。
远处云雾缭绕的
格姆女神山峰、一湾湖岸上古村、碧蓝的湖水、近处五彩的经幡,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
站在
泸源
崖上的石礁上,
俯瞰
蓝绿色纯净的
泸沽湖
,再无杂念,跟着这眼前的清澈变得澄静。
遐想天工造物的神奇与和谐,定会涌起许多关于天地人和的感怀。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1:57 编辑
我们来到泸沽湖畔的达祖村,在德庆林寺前停车。
德庆林寺
的大门两侧是成排的转经桶,
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摩梭人全民信教
,
信奉
属藏传佛教
的
达巴教
。
走进摩梭村寨,但见古老的村落里分布着具有其民族特色的院落和房屋。
摩梭民居用圆木横垒为墙,属井干式建筑俗称木楞房,并构建成合院系寨楼,有较好的御寒保暖性能,体现了顺应自然的生态观。
木摞房是用树干砍方后垒造出来的
,
顶上用木板(现多已盖瓦)盖着,一般为四合院或三方一照壁,再配以劈柴围墙或干打垒(俗称土板墙)围墙形成别具一格的院落。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2:19 编辑
走进摩梭人家,
我们在认真地听阿夏(摩梭人称女人为”阿夏“),介绍摩梭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摩梭人保留了母系大家庭的基本形态,这里是一个完整的摩梭家庭四合院
。院内上面
挂满了五彩的经幡,屋檐下四周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由于尊重当地风俗,室内我就没有拍照。
正房坐北朝南
,摩梭人称为“依梅”
,通称祖母房。居住一家中最年长的女性,是一大家人饮食、待客、议事的核心场所和与神灵接触沟通的地点。花房称阿夏房,是婚龄女子的住房,一人一间走婚使用。
花房称”阿夏“房,是成年女子的住房,一人一间走婚使用。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3:25 编辑
最后我们来到泸沽湖镇的草海”走婚桥“。
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成婚后他们也延续这种习俗,形成
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
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注”们。
草海位于泸沽湖靠东南侧,
由于长年的泥沙淤积
湖水较浅,
生长
有
茂密
芦苇,使得整个湖面一片葱葱郁郁的绿色,
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
“草海”。草海
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是泸沽湖边观光摄影的热门地点。草海
一日当中水色多变,黑压压的水鸟,在那里随波逐流,草海真正成了水鸟的世界。草海是一个聚宝盆!不仅鱼虾多,而且在那芦苇丛中处处可以拾到野鸭蛋。
草海的一侧,在那芦苇丛中延伸出来的就是摩梭人的走婚桥。
走婚
桥上游人如织,恐怕大都不是来走婚的。
走婚桥
横跨在芦苇飘荡的草海,连接着两岸村落,长达300余米
,曾是摩梭青年男子赴约的必经之路,也是土司集结兵力的重要通道。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桥如今已毁损腐烂在草海中,被一旁崭新的栈桥取代,桥南的尽头有一座小山,登上观景台可俯瞰草海和走婚桥
。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3:39 编辑
在丽江
,就听到过一句话:“到泸沽湖不到
走婚桥走走,
等于没有真正到过泸沽湖了”。
走婚桥上人来人往。传说结过婚后的情侣,不能携手走到另一侧的桥头,否则婚姻也就走尽了。桥上的美女帅哥们或互拍、或自拍、或拍景,留下美的画面。
也有的美女,凭栏向外,也不知是在看景,还是在凝思。
回复
因心一牛
12月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2-12-5 23:15 编辑
来泸沽湖,草海和走婚桥,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风景。
走进草海,这里的草,是亲近的、缠绵的、自然的;这里的草,是温柔的、明丽的、潇洒的。
草海
一半草一半水,蓝天白云、倒影在绿草相围湖面上的画面绝美。
如今的草海,再不是
“山海环城匝地青,凄风哀雁不堪听”的荒蛮岁月,而是“一步一景皆入画,昔日黄土遍珠玑”的欣欣向荣景象。
回复
精选推荐
尼泊尔MCT+ACT徒步
托乎拉苏穿越赛里木湖
丹麦德国东欧几国自驾30天
攀登拉萨最高峰明朱则日峰
最容易登顶6千米日木杂雪山
林芝百海小环探线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