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峰北南线穿越户外装备体验分享和个人推介的一些有用装备。 - 浙江 - 8264户外手机版

  浙江

清凉峰北上南下山脊线穿越是杭州地区强度比较大的线路,危险系数也有点高,体能要求也很大,累计爬升1361米,下降1500+,长度超过17公里,到大巴车的距离是21公里。我们这次是5点出发,一直走到下午4点才到大巴车上,中间休息时间估计不会超过30分钟,算是连续不断的在行走了,对于体能一般的人来说走这条线路还需要多增加自己的体能才能去,我在出发前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由于体能的短板,加上夏天一直炎热,杭州连续高温在40度以上,缺乏锻炼身体,在9月后连续两周中午拉练5公里山路。又走了一次35度下14公里的700米爬升练习。才感觉自己的状态已经可以应付南脊线的体能需求,原本计划是10.2号走的,可惜疫情管控,组织人没法出省,这次又见到有队伍出发就跟着走了下。上周16号天气晴好,还看到了黄山,景色也丝毫不逊色于黄山的南脊线非常值得大家去一次。

这次清凉峰南线走下来,高强度的线路对装备的体验还是很实打实的。对于自己打包携带的装备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会根据自己的装备和大家做下说明对比。

清凉峰是安徽浙江的分界线,其中大部分浙江人走的是北环线,就如同珠峰也是南北一样,尼泊尔走南线,中国人走北线。其中清凉峰的南山脊线最漂亮,也是最难走的。全部在是在岩石群里穿梭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攀爬,体能要求很高,我们北上到这个出发点,爬升差不多1200多米吧,走了4个多小时,如果拍照少点的话有户外经验的人4小时能上清凉峰,如果体能差的大概需要5小时以上,如果大家去北上在5小时以上的话,建议你就随便吃点就可以下山了,你的体能是不足以支持你潇洒的走完南线或者北线,会是很狼狈的。如果6小时还不能登顶的话,建议跟收尾的领队赶紧下撤。要不然不光是拖后腿,还会很危险,下山的时候估计人已经奔溃到路也不能走,南脊线的好多地方肯定也走不过去的。建议好好练习下体能再来过,虽然值得去,但是必须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总是怀念清凉峰
用的装备都很好
总结:

这次将近7000字分享和大家简单的讲了下上清凉峰各个时间段的一些衣服的穿法和一些需要带的东西。关于其他的鞋子什么的上一期双十一已经写过就不在啰嗦了,大家可以翻看上期的内容。

下期会是简单便宜的选择国货产品。11月份会去走三尖或者能出一次远门,到时候再和大家分享下选择的内容。

这里千万提醒下大家,注意提前了解线路的难度,如果你的体能和领队差不多那问题不大,如果有差距,那么请注意强度会不会给你造成完成不了的可能,这样的线路最好还是不要去为好。户外有风险,请注意安全第一。


12月份会带的衣服

这件觅乐的三部曲超厚羽绒服,虽然我写了是12月份去清凉峰这样的高山地区携带,有时候清凉峰最低温度可以达到-20度左右,所以有一定保暖性还是有必要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重装上清凉峰的人的视频有很多是冻的哆嗦的要死,这个时候邮件比较暖和的衣服还是很不错的,我在川西的时候感受过暖的王道,不过那次带了是派克大衣,像这样拔高1200米以上的爬升还是要带轻便为主的衣服为好。总重量700多克,就目前羽绒市场上来说,就此一家别无他号,所以也是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原因,300G羽绒、95绒能做到800蓬松的真的很少很少。而且在双十一的价格估计会很不错。法国人的拼接也不错。

其实我打算入手这件的原因还有我自己想11月份去川西,就目前形式观察11月份有可能会好转,高山地区的秋色确实比平地好看的多,配合上远处的雪山,会形成各类立体色。而且11月最美秋景党岭可以媲美北疆的美景的。而这件衣服基本上还是可以适应高原保暖需求,像稍许休闲点的稻城亚丁,登雪山线路的四姑娘山大峰。或者江南地区冬天山顶过夜的黄山观雪,清凉峰露营,七尖穿越,和去年天目三尖百丈岭的看大雪雾凇奇观等保暖需求。

这件羽绒保暖的最大核心还是其羽绒的强大。科普内容如下:

羽绒在受潮后,蓬松度会大幅下降,导致保温性能下降。但经过KDRYM(保持干爽)防水处理的羽绒,会在绒朵表面形成了一层聚合物,使得羽绒在潮湿环境下不吸湿,保持其轻软、保暖的特点。KDRY后整理方式既不会影响羽绒的保温效果或蓬松度,也不会影响羽绒的透气性,而后者正是羽绒产品舒适度的关键指标。拒水羽绒产品尤其适合南方冬季多雨、化雪、室内外转换的环境使用。

羽绒服(1.320g充绒量、800蓬松度、含绒量90%、白鹅绒。

2.面料使用PERTEX科技,兼具耐磨、轻量防风防水特性。

3.使用拒水羽绒,经过K DRY防水处理会在绒朵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使其避免潮湿、保持轻软、保暖特点。

重量:710g)

保暖裤

抓绒面料很多,不过你选择polartec面料就不会错,保暖度舒适度高很多,而且这条抓绒裤属于技术性裤子,也就是结合攀岩需求的,攀岩一般是在崖壁上静态时间比较久,有时候保暖和轻量化需要做到极致,200多G的重量相当于现在的一只华为手机吧。对于体能一般的人来说更轻量化的装备会对运动体验更好。像这次我走的南脊线,我们装备最好的四个人走到最后,装备最差的人向导第一个到,这样的情况在户外很常见,但是装备好的人穿差的他们到底还能不能坚持到底?真的不好说啊,有时候不要看别人装备好不好,而是看自己能力行不行,不行尽可能的选择好的装备,然后慢慢提升身体。

12月份去江浙地区的高海拔山区保暖裤子还是有必要的,当然我也见过很多人穿单裤的,但是冬季户外天气要是不稳定的时候还是带的稍许超出预期好点。

还有条神裤就是迪卡侬的抓绒裤,以前8264好像人手一条,就是各类静电晚上和暴雷夜一样。面料的舒适度也没法和这样专业的抓绒裤比较,而且重量上也是劣势很明显。攀岩技术裤和普通休闲裤的差别大家有机会自己比较下,如果你体能足够优秀那可以自由选择。如果你专业度很高建议选用更加优秀的专业保暖的技术性裤种。或者你体能很一般,又想挑战下自己,那么就选用钞能力选项确保你安全的舒适的体验到户外的快乐。有时候钞能力带来的体验确实要比自己酷咬牙坚持要舒坦。

11月份去会带的衣服

性价比很高的一件软壳,我自己冬季出行穿软壳的概率会大很多,然后带一件羽绒服,杭州冬季看好天气预报单日出行还是很方便的,不需要带什么冲锋衣,去外地当然不行不带。

觅乐的这件中等厚度的软壳有一定的防水作用,有值友在这里晒单过三件衣服的对比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和鸟的MX 大象的吴彦祖款,还有这件,工艺上这件可能有点差距,不过性能和价格上还是很有优势的,算是鸟的平替吧,还有比大象稍许不挑剔身材点,除非你是八块腹肌的型男,要不穿大象最好先试试再说。

这件软壳算是做的比较全面的,我自己有件土拨鼠的M2已经穿了好多年了,防风性能很好,但是在透气方面来说腋下拉链这块没有,而这件觅乐软壳有,我是打算买来更替M2的。

如果是11月份去清凉峰我就会选择这样厚度的软壳去,最低温度5度肯定没有问题,要是到0度以下,内穿一件薄的抓绒和薄的速干也没啥问题,外带下面介绍的那件140G左右充绒的羽绒衣就完全没啥问题了。

这件羽绒的最大优点就是无缝编制技术,和采用拒水鸭绒优点如下:

SYNTHESISM无缝编织技术

无多余缝线克服钻绒问题

没有针眼的独立充绒空间,应对风雨环境更加自如

告别钻绒跑毛等问题,增加羽绒服使用寿命无多余线头使其更加轻量,攀岩向上,轻装前行。

K-DRY拒水鸭绒

700蓬松度水洗30次蓬松度不变

采用K-DRY拒水羽绒,使羽绒不吸水并保持轻量状态,30次水洗几乎不会改变其蓬松度,防潮速

干且保暖舒适。

这次去南脊线羽绒服我带的是三部曲的羽绒,不过这件性价比更好,还是带帽子的,适合更低的温度使用。那天太热了我在山顶差点晒中暑,这件排骨羽绒,140G的充绒量在哪里,0度左右绝对没问题,其实清凉峰我们早上上山的时候温度在10度左右,当时海拔在640米,山顶是1780米,山脊线基本上是1500米以上的攀爬,速度也快不起来,身体发热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特意带了羽绒方便在休息吃饭的时候穿还有大风降温的时候穿,不过运气不错,天气很好。倒是没用到,我期待温度更低点的11月份有没有机会再去一次,这样就需要带稍许厚点的羽绒服了。对于杭州这样的天气来说,这个厚度的羽绒服是非常不错的,外加冲锋衣完全可以应付最冷的冬天了。

服装篇,就拿我穿的觅乐和大家说下。


衣服大家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牌去选购类似的产品,每个品牌有每个品牌的特点,觅乐更加擅长攀爬类型的衣服,还有品种比较齐全,而且我自己也有十来件觅乐的产品,所以才按照我熟悉的产品和大家分享。

这次我带了两件三部曲的衣服,一件是薄软壳,就是前面照片分享的那件,以前晒过就不再表述了,很不错的衣服,早上10度左右,内穿短袖,热身后可以快速爬升,散热需求和保暖度达到很好的平衡,只需要拉链稍微调节就可以,对脖子的保护也很好,自带帽子可以有效的在休息的时候坐下来不冷。在山脊上居然暴晒了一下午,很热,这时候我本以为当防风保暖衣服穿得,到后来无风,暴晒,变成防晒衣使用,效果不错,防晒能力很好,攀爬起来舒展也很舒服,霞慕尼向导在阿尔卑斯山地测试出来的三部曲性能固然是强大。

要想走得远,睡眠最重要黑冰信封E400羽绒睡袋,舒适的享受。


估计看这篇的值友大多数有武功山的经验,武功山的客栈你们住过吗?那个湿哒哒的被窝睡过吗?临安的好多驴友住宿的地方要是潮湿天气情况下也不是太乐观。

这次我们住的民宿还可以,不过我为了避免麻烦,带了新入手的E400,当时室内温度估计20度左右。温标是5度到15度使用,舒适温度是10度。刚开始睡进去的时候感觉面料贴合皮肤特别舒服,E系列是主打舒适休闲露营使用的,也就是目前大家所谓的搬家试露营,像我这样的情况就比较适合,去客栈睡觉,带自己的睡袋可以保证卫生,还能兼顾到舒适度,比起木乃伊那种纯户外睡袋来说,这款的伸展性舒适度确实好,我186的身高,90公斤的体重在里面如何折腾也不影响睡觉的舒适度。15D的面料不仅轻量化,还有防水功能(户外帐篷睡觉有凝结作用,帐篷内有可能会有水,这个时候需要睡袋有一定的防水性),舒适度也是值得肯定的。携带也还方便,E400 L码的重量才700多克,体积4升左右,很轻便,就和以前的一篇可乐差不多重。体积也够小,虽然比不过木乃伊但是睡觉舒服啊。

关于温标问题,15度的舒适问题,可能开始压缩的问题,我打开睡袋过了半小时左右就睡觉了,刚开始还好,睡到后面就感觉太热了,拉开拉链睡觉的,可能700蓬松的鹅绒开始发挥作用了,早上起来看到睡袋鼓的很高,很蓬松。看来越蓬松的睡袋,越暖和。锁温保暖效果也很好。过几天试试更冷的户外体验再和大家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