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1日,我来到 福建 省会 福州 一游。在一般游客的眼中, 厦门 才是 福建 最值得去的地方,大多数 中国 人都不了解 福州 ,如同 合肥 之默默无闻。然而事实上 福州 和 合肥 可玩的景点都很多,旅游资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景色还是文化远远超过名声在外的 厦门 和 武汉 。我喜欢古建筑和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名城。 厦门 人应该很多都认为 合肥 是个破地方,经济落后,没什么好玩的。之前我也搜集过关于 厦门 旅游资源的一些资料,不过 厦门 在我这个生活在 合肥 这个有2600年历史文献记载,3000年城市历史,历史记载丰富,名人辈出,有1家5A景点,25家4A景点,31家3A景点,157家A级以上景点的人来说 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这是我写的 合肥 攻略大全,大家可以看下), 厦门 景点毫无亮点。建筑也不漂亮,虽说鼓浪屿是世界遗产,但是建筑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个人觉得比不上 合肥 任何一个古镇,就是环岛路的海滨风光在我这个见惯了巢湖烟波浩渺的人来说也没感觉。那些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既无 欧洲 建筑的美感,也无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那些被很多游客趋之若鹜的 中国 最名不副实的景点,有 浙江 的宋城、千岛湖和 横店 影城,有 江苏 的灵山大佛和三国城水浒城,有 河南 的清明上河园,有 湖北 的黄鹤楼, 武汉 东湖,有 湖南 的橘 子洲 ,有各地的万达乐园和迪士尼乐园,有 台湾 的日月潭,也少不了 厦门 的鼓浪屿。我身边去过 厦门 的人无论男女,大多都说 厦门 没什么好玩的,剩下的也说没意思。因为那些景点大多门票很贵,风景不过是 合肥 老旧小区,市民散步的公园一般。福州 是个被 厦门 抢了风头的城市,无论 福建 省内和 福建 省外,今天的 福州 影响力都不如 厦门 。 安徽 人也很少知道 福州 有什么景点,有些急躁的 安徽 人甚至认为 福州 没有像样的景点。然而我之前从网上搜索发现 福州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漂亮的古建筑,还在 中国 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美食,再加上低调的知名度,外地游客很少。这几方面都像极了 合肥 。 福州 还有很多精美地方艺术,历史上先秦到西汉闽越国和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都曾经建都 福州 ,此外还有南宋初年、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和民国时中华 共和 国政权的临时建都。从 合肥 坐高铁去 福州 也方便。所以我第一次到 福建 就将 福州 选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福州 福州 ,别称榕城,简称“榕”, 福建 省省会,位于 福建 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 福州 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 平潭 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 闽侯 的昙石山文化。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的原始居民开始进行锄耕农业,并种植了水稻。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即中原的商代, 福州 地区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多分布在闽江下游,彼时当地的青铜冶炼技术较为落后,而陶器仍占主要地位。一直到战国时期, 福州 地区乃至整个 福建 和中原的交流都极为有限,同时代的中原史籍仅有《山海经》中的"闽在海中"以及《周礼》的"七闽"这样模糊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这一时期, 福州 的居民乃是古闽人,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居民就是闽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与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统一天下后在闽设闽中郡,即今日的 福州 地区,统治范围包括的 福建 省及 浙江 省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距离秦朝首都遥远,因此闽中郡只是虚设,秦朝中央政府并未向当地派驻军队以及征税,只是将原来统治闽中的闽越王降级为君长,实际上该地区仍由闽越王无诸实行"自治"。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后立闽越贵族无诸为闽越王,继续管辖原闽越地。无诸就在屏 山东 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冶城,又称东冶,为 福州 城垣之始, 福州 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闽地的首府。此后闽越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直至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闽越国因闽越王余善谋反自立后被汉武帝所灭,于公元前110年闽越国被废除,闽越人被强制北迁到江淮一带,大部分闽越族消亡,冶城衰落。到了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闽越地区逃亡山林的闽越人复出,重建家园,汉朝中央政府在此设立冶县,县治在今 福州 鼓楼区,隶属会稽郡(另有观点认为此冶县为闽越人自行设立,仍然属于地方自治性质,此外对于冶县的所在地也有观点认为是位于 福建 省 建瓯 市)。从闽越国灭亡到东吴政权建立之前这段时期,是 福州 历史的荒凉期,关于 福州 的记载极少,考古发掘表明此时 福州 乃至 福建 的人口都相当稀少。汉朝, 福州 地区摆脱了货物直接交换的原始交易方式,汉代五铢钱等金属货币已在 福州 流通。此外在汉朝, 福州 还是 中国 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与交趾七郡(现 越南 北部)之间有海路互通,交趾进贡的货品经这条海路运至 福州 港,再转运到 江苏 沛县 以及 山东 登莱,最后经陆路运至 京都 洛阳 ,这条海路一直维持到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另辟陆路后逐渐衰弱, 福州 失去海运转运功能。东汉末期,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各地军阀割据混战,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孙策发兵攻打会稽太守王朗,王朗战败沿海路逃往东冶(今 福州 ),侯官长商升拒绝王朗进城,虞翻前去游说后接纳王朗而且共同起兵对抗孙策。孙策派韩晏前往 福州 攻打商升,韩晏战败。孙策又派贺齐攻打商升,商升害怕贺齐的威望出城投降,但商升的下属张雅和詹强杀死商升对抗东吴。后张雅与女婿何雄内斗, 福州 内乱,贺齐出兵一举攻下 福州 ,自此 福州 被纳入东吴势力范围。福州 在东吴政权的统治下,时有起兵反叛,公元207-公元208年(建安十二至十三年) 福州 人吕合与秦狼起兵反叛,孙权派吕岱和蒋钦前来讨伐, 平定 叛乱。公元235年( 嘉禾 四年) 福州 人随春起义,孙权刚派吕岱发兵讨伐,随春就投降东吴。三国时期, 福州 成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西晋于282年( 太康 三年)设晋安郡,郡治在原 丰县 (即今 福州 )。晋安郡第一位太守严高修筑了 福州 子城,开凿 福州 东西二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形成早期的 福州 城市格局,也奠定了后世 福州 城的雏形。 福州 子城向北延伸至 屏山 脚下,宽232步,有5座城门,外围是护城河,这一格局维持了600多年。308年( 永嘉 二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事变,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西晋,引发了汉人向 中国 南方的移民,部分汉人移民入闽,是为"八姓入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人入闽移民潮,晋安郡成为入闽移民的重要定居地。6世纪中叶南朝梁朝侯景之乱时期,又形成了一波流向 福州 的汉人移民。梁末,晋安本地豪强陈宝应仗势取得了太守职位,致力发展晋安郡,陈朝时,他又被封为闽州刺史。562年(天嘉三年),陈宝应起兵反陈,但于563年被陈蒨击败并处死刑,陈朝控制了闽中, 福州 的地方割据终止了。六朝时期, 福州 地区得到了初步开发,有了较大规模的汉人移民涌入,城市逐渐发展起来,手工业也逐渐兴盛,南台岛的 怀安 窑就建于这个时期,佛教也于晋代传入。隋唐五代是 福州 族群语言文化的形成时期。隋唐时期, 福建 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闽江下游的 福州 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因州 西北 的福山,原闽州改名为 福州 , 福州 的名称由此开始。除了经济上长足的发展之外,唐代成为了 福州 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多任地方官员致力于宣扬文教,8世纪(中唐)的李椅、常衮是推动 福州 文教的重要人物,常衮更被尊为"兴闽文学之圣人"。在此背景下, 福州 科举渐盛。 福州 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是贞元十年(794年)中举的闽县的陈通方。中晚唐时期,随着中原持续的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南下的黄巢军队攻占了 福州 城,在进行了屠杀之后又往 广东 方向进发。此后 福建 观察使郑镒扩建 福州 子城,以砖贴城,这是 中国 历史上较早的砖城。884年(中和四年), 福建 豪强陈岩占领 福州 ,成为 福建 观察使,开始着手恢复 福州 一带的社会秩序。892年(景福元年)三月,当时已占据 泉州 的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部队开始进攻 福州 的范晖势力,经过将近一年的围城,光寿军占领了 福州 ,王潮成为了 福建 观察使留后,并以 福州 为据点统一了 福建 ,开创了王闽政权。898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后,王审知受唐册封为琅琊王。901年,王审知筑 罗城 40里,将子城和老城囊括其中,乌山、于山、 屏山 也被圈入城内,城内民居逐段以高墙隔开,渐形成"三坊七巷"布局雏形,907年又增筑南北月城(夹城)。909年( 开平 三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闽国正式建立, 福州 成为闽国都城。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一度升 福州 为 长乐 府。945年闽国灭亡于南唐后,李弘义割据 福州 于南唐对抗,直至947年吴越控制了 福州 。吴越对 福州 的统治一直持续到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 福州 为止。得益于闽国前期的安定发展, 福州 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到了闽国后期,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相继花巨资,在 福州 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群。这一时期 福州 还兴建了许 多佛 教寺庙, 中国 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由于闽国中后期王室内乱, 福州 也遭受了诸多动乱和战争。闽国灭亡后,李仁达自945年起据守 福州 2年,947年,吴越国借出兵解南唐对 福州 之围的时机占领 福州 ,直至978年(宋太平 兴国 三年)被纳入宋朝版图。宋代是 福建 历史的黄金时代,经济大规模增长,人口大幅增加,文化教育也达到一个高峰。 福州 人口由北宋初年(980年左右)的94475户增长到北宋末年(1102年)的211552户,超越 泉州 成为 福建 人口最多的府,也是宋朝六 大城 市之一。974年,刺史钱昱在原 福州 子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增筑东南夹城,是为"外城",并建有敌楼。到了1069年,程师孟又就子城旧址加以修复和扩展;同时疏浚护城壕,并架桥12座。1044年蔡襄任 福州 知州期间 大兴 水利。1065年, 福州 太守张伯玉推广编户植榕制度, 福州 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福州 的城市内河水网体系也在宋代形成。文化上, 福州 曾是朱熹讲学的所在,儒学重镇。1063年(嘉佑八年),许将成为 福州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两宋时期, 福州 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若加上恩科状元,则有文状元18名,武状元12名),进士2247名,是全国的文教名城。1276年, 蒙古 军队攻占南宋首都 临安 。五月初一,文天祥、陆秀夫等人扶持出逃 福建 的益王赵昰为皇帝,定行都于 福州 ,改年号景炎,升 福州 为 福安 府,行宫在 福州 濂浦 平山 福地。 福州 的行都地位维持了6个多月,十一月,元将阿刺罕、董文炳侵 福安 府( 福州 ),十一月十五日,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拥端宗赵昰撤出行都 福州 从海路南逃, 福州 被元朝军队攻占。1322年(至正二年),跨闽江的万寿桥建成。元末时, 福州 也受到亦思巴奚战乱一定的影响,直到陈友定 平定 战乱才渐趋安定。元朝末年陈友定割据 福建 。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派汤和、廖永忠率舟师从闽 江口 挺进南台(今 台江 ),在南门外击败陈友定率领的元军,随后占领 福州 。从明代起, 福州 一直是 福建 的首府。1368年(洪武元年),明朝设 福州 府,1371年重建 福州 城垣。 福州 城规模超过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修建的 罗城 和夹城,达到5.05平方公里。明初因为倭患等原因开始实行海禁,严重影响了 福州 的海外贸易以及沿海的许多县份的生产。1396年, 琉球 遣使来贡,明朝派 福州 舟工、通译等36姓前往 琉球 。明清两代 福州 都是 琉球 国使团在 中国 唯一的贸易港口和登陆地。郑和下西洋期间, 福州 又成为郑和船队的补给港,舰队七次停泊于 福州 港( 长乐 太平港)。此后 福州 的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2年,明朝 福州 设柔远驿,接待 琉球 国进贡船舶及其使者、商人。随着 福州 海外贸易的复苏,1474年, 福建 市舶司由 泉州 迁至 福州 , 福州 前往 东南亚 的移民也渐盛。嘉靖年间(16世纪中叶), 福州 府受倭寇困扰,周边县份多次被洗劫, 福州 城也四度被围攻。经过戚继光的讨伐,倭患渐渐消除。1624年底,艾儒略随叶向高来到 福州 ,开始在榕传播天主教,并于1625年协助在宫巷建造了 福州 福州 第一座天主教堂--三山堂。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在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护下,于 福州 称帝,改元隆武,改 福州 为天兴府,号福京,作为南明政权首都。1646年,清军攻占 福州 ,隆武帝政权失败,天兴府复名 福州 府。清朝初年, 福州 一度成为郑 成功 与清军拉锯战的所在。1660年,三藩的靖南王耿继茂从 广州 移驻 福州 ,1674年,其子耿精忠起兵反清。1676年,耿精忠降清,清朝重新控制 福州 。1661年起,清政府实行海禁、迁界政策,以武力强迫 罗源 、 连江 、 长乐 、 福清 等县的数万沿海居民内迁,违抗者遭到屠杀,致使田地荒废。迁界令直至1682年开始逐渐废止。明清两代 和平 的社会环境促使 福州 城再次大规模发展,在海外贸易方面, 福州 的主要贸易对象是 琉球 和 日本 ,在 琉球 和 日本 的华侨多来自 福州 府。茶叶成为 福州 重要的外贸商品, 英国 和俄国则是最大的出口对象, 福州 一度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茶叶出口港之一。晚清时期是 福州 历史的又一个黄金期。1842年,清朝在输掉了鸦片战争之后,与 英国 签订 南京 条约,开放五口通商,五口之中的 福州 成为 中国 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1844年, 福州 正式开埠, 英国 驻 福州 首任领事李太郭(G.T. Lay)在城内设领事馆的计划因遭 福州 民众反对,遂于翌年在 仓山 乐群路建立 英国 领事馆。此后先后有17个国家在 福州 设领事馆。。 福州 开埠后, 台江 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 福建 大宗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商行云集,茶叶出口成为大宗,占到 中国 茶叶出口的35%。1844年十月, 英国 商人记连在 台江 横山开设第一所英人办的洋行。民营的食品、火柴、纺织等企业与官营的军火、造船等企业相继开办。基督教也重新在 福州 开始传播,并开始办学办报。1847年,新教传教士开始在 福州 活动,并建立教堂,天主教也正式恢复在 福州 的活动。1853年,公理会在 福州 开办了第一所教会中学和第一所女学堂。1874年,美以美会在 福州 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纸《郇山使者报》,黄乃裳为主笔,同年 中国 第一份儿童刊物,综合性洋式刊物《小孩月报》(Child's Paper)在 福州 创办。尽管 福州 的基督教传播迅速,但教会与当地的非教徒仍不时发生摩擦,1878年还爆发了乌石山教案。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 福建 船政局(后改 福州 船政局),沈葆桢总理船政大臣,主持 福建 船政,同年在马尾开设 福建 船政学堂, 福州 成为了 中国 近代海军的摇篮,此后直到民国前期, 中国 海军几乎都由 福州 籍军官把持。1875年,丁日昌主持 福州 船政,开始派遣船政学堂学生前往英、法学习机械及制造工业。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 福州 马尾港发生了马江海战,福 建水 师全军覆没,清朝不得不在 福州 河道上布水雷以防敌。1888年一月二十九日, 中国 第一艘钢甲军舰"应威"号在马尾建成下水。晚清时期 福州 的现代化程度在 中国 城市中较为领先, 福州 第一条电报线铺设于1876年,而最早的自来水系统则于1879年出现在 仓山 区,1900年, 福州 地区首次引入电力,用于 闽清 县的教会医院和中学,1909年 福州 的第一家私营电灯公司成立后,电力开始取代煤油为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提供能源。1906年二月, 中国 同盟会 福建 支会(简称 福建 同盟会)在梅坞顶桥南公益社成立,郑祖荫任会长,林斯琛为主监人,负责指挥 福建 的革命运动。清朝立宪运动后, 福建 省咨议局于1909年开幕,同时同盟会也在加紧运动。1911年十一月五日,新军的孙道仁加入同盟会,十一月九日, 福建 同盟会宣布 福州 光复 起义,革命军攻取于山及督署,清兵投降,闽浙总督松寿在 福州 自杀,同盟会占领 福州 ,成立了 福建 军政府。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7月20日, 福建 都督孙道仁宣布 福建 独立,但在8月9日又取消独立并向袁世凯请罪,北洋政府随即派海军总长刘冠雄任 福建 都督,率北洋军李厚基旅进入 福建 ,李厚基随后成为 福建 镇守使。此后,李厚基排挤了多任的 福建 民政长官,独揽军政大权。1919年,在 福州 的 日本 人和 台湾 浪人和 福州 市民发生冲突,酿成" 台江 事件",直到1920年底, 日本 政府终于就此致歉并赔偿造成的损失。1922年10月12日,孙 中山 领导下的粤军许崇智部队联合王永泉赶走李厚基, 福州 各界推选王永泉为 福建 总司令,林森为 福建 省长。1923年,王永泉发动"倒林拥萨"政潮,林森离任,萨镇冰就任 福建 省长。直系军阀孙传芳遂于同年进入 福建 ,任 福建 军务督理,占据 福州 。1924年,孙传芳驱逐王永泉后,又北上 浙江 ,其部属周萌人占据 福州 , 福建 形成军阀混战局面,而 福州 沿海各县由海军系杨砥中、杨化昭割据。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进入 福州 ,结束了 福州 的军阀统治。1930年1月6日,驻闽陆军第五十二师师长卢兴邦在 福州 绑架 福建 省政府委 员林 知渊、陈乃元、许显时、程时煃、郑宝菁及水上公安局长吴澍6人,时称"一六政变"。蒋介石从 永定 调五十六师刘和鼎往 福州 讨伐卢兴邦,卢被驱逐至闽北。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的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 福建 事变(闽变),在 福州 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成立中华 共和 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 福州 ,并在 福州 成立特别市,直辖于中华 共和 国中央政府,而原属 福州 的各县则由闽海省管辖。蒋介石随即率军进攻 福建 ,1934年1月,十九路军在 南平 到 古田 一线溃败,导致通往 福州 的门户大开,中华 共和 国中央政要遂于1月13日飞离 福州 ,中华 共和 国的人民革命军(即19路军)也于1月15日完全撤离 福州 南逃至闽南, 南京 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在1934年1月16日占领 福州 ,闽变失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日本 侨民全数撤离 福州 。战争期间,日军多次空袭 福州 ,并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 福州 。1946年, 福州 设市。国共内战期间,1949年8月,解放军开始进攻 福州 ,并于8月17日占领了 福州 城。历史上 福州 的名人有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晚清名臣船政大臣沈葆桢,近代教育家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民国才女林徽因,现代文学家冰心(谢婉莹),数学家陈景润等。闽菜是 中国 八大菜系之一,以 福州 菜为代表。 福州 名菜包括,五大代表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五碗代表:太极芋泥、锅边糊、肉丸、鱼丸、肉燕。除此之外还有闽式肉松、拌面、虾酥、蛎饼、光饼、春卷、炒粉、 福州 线面等小吃。 福州 特产名产丰富,拥有龙眼、荔枝、柑桔、橄榄、芙蓉李、茶叶、香菇、竹笋、莲子,鱼、虾、螺、蚌、麂、雉、鹧鸪、石鳞、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等特产或名产。 福州 软木画、寿山石雕、脱胎漆器、 平潭 贝雕久负盛名,十分畅销,其中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脱胎漆器与 北京 景泰 蓝、 景德镇 瓷器并称为 中国 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海内外。主要景点有三坊七巷,海坛岛, 云顶 山,名山室, 福州 西湖, 福建 博物院,鼓山,乌山,于山,马尾船政遗址等。
聚春园大酒店位于 福州 繁华的市中心东街口,1865年由郑春发创立,被称为闽菜第一的佛跳墙就是聚春园郑春发发明的。从 福州 火车站坐地铁一号线,A出口出就能到达聚春园。之前在携程上预订了聚春园大酒店的悦春标准间,是429元一晚。 福州 消费很高,市区房屋均价3万左右,所以客房也不大。酒店办理入住和退房很快,客房干净,因为靠近大马路,所以客房很吵。我在酒店基本上6点左右就被吵醒,起来上一会网之后再睡2个小时。酒店旁边的东方百货负一层有超市,周边还有美食街和3个大商场, 福建 省立医院和大剧院也离酒店不远。地铁口就在酒店西侧。这里交通方便,距离三坊七巷也近, 福州 市中心各大景点都离这里不远。
福州聚春园大酒店
福建 名菜荔枝肉,味道酸甜可口。在酒店点荔枝肉都要68元,分量只有 合肥 传统分量的一半略多。398元点的最低配佛跳墙也就只有一个小茶杯的分量。节假日期间这里三楼餐厅还不能点菜,只供应佛跳墙套餐,点菜必须点佛跳墙或福寿全。套餐可选的菜很少。酒店负一层的自助餐厅菜肴每餐也就20多种菜再配上水果点心。早餐48元,中晚餐98元一位。中晚餐口味还行。早餐连炒饭稀粥和包子都没有。 福州 的包子居然是北方口味,鱼丸,肉燕我也吃不习惯,也就只能点 福州 特色面条吃。我不满意。
福建 第一名菜佛跳墙,最早就是聚春园的创始人郑春发发明的。这道菜的原料有十几种之多,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正宗的佛跳墙,要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需要先将这十几种食材分别独立制作成一道菜,再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 绍兴 酒,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味道才能真正达到醇厚的特点。我这种最低配佛跳墙是现做的,分量也和一个小茶杯的容量差不多。
2017年12月30日一早,从聚春园大酒店出发步行到酒店西南方不远的三坊七巷入口。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 福州 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是 福州 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 福州 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 中国 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 中国 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 中国 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到这里参观的时候还不到九点,很多景点大门紧锁。
从广州到湛江骑行纪
藏王寨辛夷花重装徒步
庐山东西线穿越记
单人重装华东K2发现垃圾
我到长城充好汉(二)
40天欧洲自驾环勃朗峰重装徒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