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 北方巨刹,遐迩同风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撰文、摄影/张祺林


温馨提示 正文约3200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左右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普宁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大佛寺,位于承德市双桥区,是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也是蒙藏诸部与清政府进行直接联络的主要场所。


老国保碑,颜筋柳骨,笔力遒劲


新国保碑,单薄无力


乾隆二十年(1755)春,面对准噶尔部再次挑起纷争,清军两路大军迅速集结,不足百日即攻占伊犁,结束了历经三朝的战和更迭。同年十月,乾隆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待末代准噶尔汗,并大宴厄鲁特蒙古众首领。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效仿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举行多伦会盟建立汇宗寺的先例,并在避暑山庄东北兴建普宁寺,取“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之意,并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亲自撰写了《普宁寺碑》。


普宁寺图|图源《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九,清和珅等奉敕纂,清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普宁寺旧影|图源 Soure gallica.bnf.fr


参考文献:
[1]杨时英:《普宁寺概述》,《西藏研究》1989.2[2]啸天,《承德名胜》,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03[3]陈金元,《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03[4]魏毅,《承德:中华版图的微缩投影,民族大同的现实象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2015.02彩虹:《承德市普宁寺研究》,《西部蒙古论坛》2017.4[5]彩虹:《承德市普宁寺研究》,《西部蒙古论坛》2017.4

作为北方规模最大的寺院,普宁寺也是承德外八庙中唯一一座有僧人常驻的寺院,常年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都会举行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节,正月期间也有盛大的法会和跳虔姆等活动。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的是苍翠的青山与宏伟的楼阁,远处的磬锤峰色如渥丹,即使我们身处尘寰,也不妨放下世俗的执念,拨开心灵的迷雾,在这片崇高与现实、喧嚣与静谧交织的“曼茶罗”世界中洗尽铅华,荡涤灵魂。


“孤石云举,临崖危峻”——郦道元


遁入空门

The End

大乘之阁内部分为三层,由下到上,逐层回收,内有24根顶梁柱,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回廊,中间的天井中供奉有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通高22.23米,用松、榆、杉、椴等坚硬的防腐木材制作,冠上有一尊无量寿佛,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慈眉善目,法相庄严,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线条沥粉,部分贴金,顶部有御笔“真如圆满”匾额。第一层后檐下夹层中供奉金漆木雕五方佛,两侧墙壁上是万佛龛,共有10090尊金漆无量寿佛;第二层供奉金漆木雕三世佛,两侧各有四座琉璃宝塔。


大乘之阁内部立面图|图源《普宁寺》


“传大千法宝,阐第一宗风”——乾隆

大乘之阁前有月台,四周有石雕云龙栏杆,南面台阶中央嵌有浮雕“云龙石陛”,御道饰有双龙戏珠。大乘之阁东南侧为妙严室,是皇族休息的场所;西南侧为讲经堂,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讲经场所。


大雄宝殿讲经堂/绿塔——成所作智塔/火台殿

大乘之阁最底层面阔七间,檐下悬挂有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写的“大乘之阁”和“鸿庥普荫”匾额,均为乾隆御笔。大乘之阁第五层面阔五间,在其四角各有一座方亭,中间仿桑耶寺乌策殿建有大方亭,即第六层,均为攒尖顶、铜鎏金宝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种结构在国内古建筑中举世无双,既保留了桑耶寺的整体布局,又在细节上予以创新,彰显其皇家气象,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


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匾


鸿庥普荫匾

从外观上看,以屋檐为界,大乘之阁前六层、后四层,左、右两侧各为五层,从底层逐层向内收进,下设抱厦,檐下均置斗拱饰彩画,檐上覆黄琉璃瓦,其中前后檐下饰有汉式三角六菱花窗,东西两侧下檐封以红墙,饰有藏式盲窗。


大乘之阁立面图|图源《中国古代建筑史》


大乘之阁

作为“曼茶罗”坛城世界的主体建筑,通高36.75米的大乘之阁结构奇特,巧夺天工,在同一时期的清式建筑中无出其右,为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之一,坐落于白石须弥座上,丹楹刻桷,雕梁画栋,宛如琼楼玉宇。


大乘之阁

绿塔——成所作智塔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