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与泪水一齐流下——2023年雪宝顶冬攀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本帖最后由 Wehrmacht 于 2023-2-22 23:02 编辑

前言

这或许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攀登,那么多人已经来过,还有那么多人将要前来。我们带着勇气来了,也许我们将会带着伤痛离去;我们不会再来,只会将记忆永远留在这条沉默的山谷里。
一、前期准备
1、必要性
雪宝顶系岷山主峰,海拔5588m,是一座中级技术性雪山。本次攀登中,大部分选项的难度值是最大的——阿尔卑斯式、全自主(我是队长)、冬季攀登,成功完成意味着跨入专业登山门槛。我社团将到达新的高度和难度。
2、可行性
元旦节期间攀登了都日峰,对当地接待、气候等情况比较熟悉;参加了中登协首届首都高校户外社团攀冰培训班,扎实提升了冰雪作业技术;中登协孙教练提供了符合技术攀登要求的冰爪;从人大登山队借来了高山靴和小冰镐
3、装备准备


1)个人装备(略)
2)个人技术装备
SCARPA高山靴、kailas卡式冰爪、BlackDiamond小冰镐、半身式安全带、8字环下降器、右手手式上升器、铁锁*7、120cm扁带、60cm扁带、2m6mm辅绳、150cm菊绳、抓结*2、自动锁。
3)公共技术装备

我携带的:17cm快挂*3、25cm快挂、岩塞*10、岩塞摘取器、冰锥*4、冰洞钩、雪锥、60m8.7mm主绳、16m6mm辅绳。

其他队员携带的:快挂*4、雪锥*2、冰锥*6、岩塞*10、技术镐*4、20m8mm辅绳。
4、队伍组织

发起本次活动,在8264平台“山伍成群”板块发帖如上。最后组成的是三人队伍:苏丹、付哥、方湛,前二者均有川登协协作证和丰富户外经历。最终,这支队伍将登上5588m。

5、经费预算

全部行程预计花费1500元。
二、行动纪实
(D1=2023/1/24,以此类推。)

D1

经过大禹故里。

8:40到15:20,乘坐付哥妈妈的哈佛四驱柴油车直达上纳咪村(一个巨大的Thanks!)。一路上阳光灿烂,我们对此大为意外。一般而言,好天气是留下来冲顶用的。

初见雪宝顶。

我登山队的旗帜与山鹰社、地大、电子科大、西南大学等名校旗帜并立,而克伯牙家却没什么变化。忽而生出一种故地重游之感。

下午前往离村庄最近的亮冰坡进行攀冰训练,包括:冰坡行走的德式和法式步法;顶绳建、拆站;滑坠制动技术。苏丹提醒我1)在制动一个滑坠时要明确抬起穿冰爪的双脚2)建立保护站时最好把第一颗用于自保的冰锥打在欲建站区域的上方,以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3)可以用向导绳建立保护站。

(本《确认书》包含隐私信息,内容为:“本人确认,当地zf已向本人告知以下安全事项:1、攀登路线无任何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山陡路险,安全隐患大;2、地理气候条件恶劣,极端气候随时可能出现;3、此地通讯、医疗和救助条件差,救助时间长、难度大;4、当地zf严禁非专业登山队进行攀登。但本人原因继续攀登雪宝顶,并自行承担登山的一切后果。”)

当晚,作为队长带头签署了《确认书》,自此一切都要由我们的血肉之躯来承担,这是我们的选择,又不是我们的选择。一个庄严的时刻。

D2

10:00从上纳咪村克伯牙家开拔,矮种马背负70kg的物资前往大本营。人总是爱马的,在那粗粝的毛皮之下蕴藏着多么持久强健的力量!只有在与大自然永恒而悲壮的抗争中才最能生发出这些在当代愈发受到珍视的宝贵品质——坚韧不拔、恪尽职守、顽强不屈、忠贞不渝,而吾辈城市青年却早已痛失!

队伍在从机耕道转向小路的岔路口休息。

向垭口轻装行军。

颓圮的喇嘛庙作为我们的地标。

翻上第一个垭口,高度上升约600m。

当地人堆砌的玛尼堆。登山队要将自己作为路标的石堆和作为信仰的加以区分。

13:30到达畜力运输终点。由于时间尚早,决定负重行军至3:30,将本营位置前移以减小第二天运动强度。

郎俭的墓碑。你为之奋斗和最终为之牺牲的事业不会后继无人,郎杰继续前行在你奋不顾身扬起的旗帜所指引的道路上。山的儿子,回家吧,那里有你温柔的港湾。三鞠躬。看到这块石头,你就知道,世界从未将你遗忘。
周慧霞,这次把你的队员们想对你说的话带到5588m,你正如那水晶石,无瑕,永远。
大海,不论能否看到那堆冰冷的石堆,我总能看到,你在山里,很快乐。
程伟,爱山的人,你为何独自留在山上?沉寂的诗为谁而吟,悲哀的歌为谁而唱?但是,你不能沉默,你不能悲哀,因为你欣慰地看到,后继而来的人们,正把你曾经走过的道路踏响!在狂风呼啸的日子里,在暴雪纷飞的黎明和黄昏,雪宝顶因你而更添一层光芒。
是的,登山队员们永远都是向着被死亡裹挟的命运行军的,可他们欣赏这与命运搏斗的悲剧性的壮美!人类中的强者,总有一部分要站在生与死那模糊善变的边缘上,因为只有在持续的生存竞争中,在永恒而注定失败的抗争中,人类的精神才可能达到超越的境界。在这里,有人离开,有人留下,但没有人被遗忘。 在此处建立本营,石滩上明显有被平整过的痕迹。建营过程中风力巨大,苏丹的帐篷包装袋被吹飞,我们不得不用石块压好每一件物资,”看来这座山总是想留下一点什么东西的“。 黑夜从天顶中一点点挤出它的空间,天边豁口的一缕缕血红退了下去,孤零零的三顶帐篷就这样独立于天地之间。似从远方传来的一道歌声回响着,越来越淡,越来越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来自雪山脚下;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来自遥远的布达拉。长风涤荡我的心灵,雪水洗濯我的长发。“从睡袋里向外望去,猎户座今晚异常明亮,孤星高悬,带来远方家乡的问候。是的,地质队员、登山队员、部队官兵,他们都是最亲近这鬼斧神工的创造与毁灭的,谁能说他们没有一颗多愁善感的、敏感的男孩的心呢?帐外,两个不愿睡去的影子晃动着,他们似乎走进了历史,走进了这旷远辽阔的歌声里……历史上那些著名山难的英灵,那些曾经来过的伟大的登山家们,此刻也与我们同在。

真的酷啊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祝贺登顶。
照片记录精彩。
谢谢分享。

没有挡风板和打火困难是主要原因。炉头本身最大功率2.6kw,不算小了。

这么重要的活动怎么不准备一个过硬的炉子?
回头再有游记你搞个公众号发,我从公众号给你搬过来
祝贺登顶成功并安全归来!!!
还是要特别小心,尽量不用前人留下的绳索,因为很难判断绳索寿命和现在状态, 好在这次遇到了靠谱的绳子。
发帖之前在WORD 里面写好稿子!!!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本帖最后由 Wehrmacht 于 2023-2-1 07:53 编辑

再补充几张美图。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