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后藏:萨迦五祖往事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萨迦派第五祖是八思巴(1235-1280年)。八思巴本名叫洛哲坚赞。他是萨迦 ? 班智达的弟弟索南坚赞的儿子,因而萨迦 ? 班智达是他的伯父。八思巴从小聪慧好学,八岁时能向人们讲经,加上伯父萨迦 ? 班智达的良好教育,后来除了在政治上成为一名显赫的人物外,也是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正如《西藏王臣记》记载:「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  八思巴十岁左右就跟随伯父萨迦 ? 班智达赴凉州与蒙古汗王谈判,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政治,为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八思巴十七岁时,被临终的萨迦 ? 班智达任命为自己的法位继承人,即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萨迦 ? 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开始担任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职位,成为萨迦派第五祖。从此八思巴逐步成为既是萨迦派的教主又可代表西藏地方势力的显赫人物,因而他对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权起过重大作用。  
1253年,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 ? 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上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喜金刚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  1255年,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比较公平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为了解决此事蒙古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1258年在上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时年二十三岁的八思巴为首组成。其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

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在中央政权内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

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对萨迦寺进行了修缮,如新造佛像、灵塔,以及用金汁书写大量大藏经中的甘珠尔部。同时分别拜克什米尔班智达希达塔噶大巴札、罗沃译师喜饶仁钦、纳塘堪钦青南喀札等二十多位大师为师,研习修教因明学、显宗理论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仪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五明学等知识。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新文字,其语音拼读均按蒙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献蒙古新字后,忽必烈极为高兴,并于1268年下诏,凡是诏书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须使用蒙古新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文字。

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顶。由于八思巴为元朝中央创制新文字,为元朝皇帝授予神圣灌顶,深得元朝皇帝器重。忽必烈晋升八思巴为帝师,并更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

1276年,八思巴从大都抵达萨迦寺,此次八思巴返藏,由太子真金护送,在途中专为真金著述并讲授了《彰所知论》,此经有汉译本,收录在大藏经中。

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地方(纳塘寺附近),举行聚集七万僧众的盛大法会,史称「曲弥法会」。

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八思巴在萨迦寺圆寂后,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1320年,元仁宗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八思巴在世任国师或帝师期间,除了推动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之外,为元朝的稳定、发展以及全国各民族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均作出过巨大贡献。八思巴去世后,元朝中央的帝师制没有改变,帝师职位一直由萨迦派高僧继任而延续。如八思巴后由其弟仁钦坚赞担任帝师,之后,由八思巴的侄子达玛帕拉热噶斯塔任帝师,其后帝师由益西仁钦担任,总共产生十几位帝师,随著元朝的灭亡而终止帝师制。

七 | 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教派缘起于昆 ? 贡却杰布(vkhon-dkon-mchog-rgyal-po)。昆 ? 贡却杰布心性善良,精通相地术、法典、密咒、性相学等。有一次他被卓氏迎请到止仓(vbri-mtshams)地方主持为生者消除罪孽的宗教活动时候,目睹那里有接连数日的游艺、演出等。其中看到许多咒师戴着二十八尊勇士女的面具、手持法器、以狮神勇猛的状态市街上跳舞,非常精彩。回来后向他的上师和兄长昆 ? 西饶楚臣(vbhon-rog-shes-rab-tshl-khrims)讲述了上述情况。兄长回答说现如今已经到了密乘衰颓之时。以后如果仍然依照藏地的旧密学法和修行。则不可能得到很正规的成就了。我们现有的佛法要作为伏藏深藏起来。我已经年迈,你还年幼。现在芒卡儿怒古隆( mang-mkhar-myu-gu-hung )地方有名叫卓弥 ? 释迦益西的大译师,此人学识渊博。你可以到他那里去学习新译的佛法。于是昆 ? 贡却杰布便受命前往芒卡儿怒古隆拜见了卓弥 ? 释迦益西,并与之结成了师徒关系。从此开创了萨迦派的教法。昆 ? 贡却杰布师从卓弥 ? 释迦益西那里学通了新译密乘。又依止贵 ? 库巴拉载、克什米尔的杭欧噶布班智达、冯 ? 仁钦乔、金巴等译师大德。在雅隆曲甲尔学习了数年时间。。并在窝扎隆巴的地方兴建了后来称之为萨迦果波的寺庙。数年之后,在眺望本布山的时候,发现本布山体右侧有一处山崖洁白而润泽,形同狮子奋起。还有仲曲河水从右环绕而长流不断。四面又有八瑞像、七政宝(金轮宝、神珠宝、王后宝、大臣宝、白象宝、骏马宝、将军宝)形状的群山所环绕。地形非常完美。于是在公元一千零七十三年,昆 ? 贡却杰布四十岁的时候,在白土山崖的中部建造了萨迦寺,自此成立了萨迦派。这个教派主要由昆氏家族世袭,涌现了无数个佛学大家和佛法成就大德。其教法不断得到弘扬发展,后来萨迦派又由弟子分出了俄、宗、擦(ngor、rdzong、tshar)三支。俄尔钦 ? 多吉强 ? 贡嘎桑布(ngor-chen-rdo-rje-vchang-kun-dgav-bzang-po)为达钦细脱巴 ? 贡嘎仁钦(bdag-chen-bzhi-thog-pa-kun-dgav-rin-chen)之子,生于公元一三八二年。他成为夏钦 ? 益西坚赞的主要心传弟子。于公元一四二九年建造俄尔艾旺曲丹寺。后来又从大成就者布达巴学习《道果》(lam-vbars)。他传出的教法传承称为萨迦派的俄尔支派(ngor-lugs)。

宗巴 ? 贡嘎坚赞(rdzong-pa-kun-)于俄尔钦同时代出生,为夏钦巴 ? 大乘法王的心传弟子。因追随拉章宗穷巴(bla-brng-rdzong-chung-pa)。故而同俄尔钦一起并称为萨迦大德,俄、宗二人或称为擅长密咒的二位贡嘎。而兴建贡嘎多吉丹寺的法王贡嘎朗杰(kun-dgav-rnam-rgyal),依止扎托巴 ? 索南桑布等许多高僧大德,修习经典,成为学识渊博之人。他依止咒师松吉巴瓦(gzungs-kyi-dpav-ba)听授萨迦派传下来的《道果法》,其传承被成为萨迦派的宗派支系。跟从朵仁衮邦巴 ? 贡桑却吉尼玛(rdo-ring-kun-spangs-kun-bzang-chos-kyi-nyi-ma)学习过《道果法》的擦尔钦 ? 罗塞甲措(tshar-chen-blo-gsal-mtshol)(1495-1566)向坚白央 ? 钦孜旺秋(vjam-dpal-dbyngs-mkhyen-dbang-phyug)和芒堆 ? 鲁珠二弟子传授了《道果法》,他们的传承被称为擦尔支派(mtshar-lugs)

八 | 萨迦派的教义及影响


吉祥萨迦教派所传的显密教法多至不可计数。即使是《四咒密续部灌顶》及《续部经讲解》、《要门教授》等实修事相等修习法亦难尽述。据擦尔派系所说,即为:三类《空行法》、三类《大红法》、三类《小红法》、《无死金刚天女法》、《红财神法》、《狮面母法》、《黑色文殊法》等十三种,加上《狮子吼法》,又被人们称为龙者十四种金法,此外还有《金刚灌顶》、《成就法大海》等总论和别论;圣者传规和智慧弟子传规的《集密法》、《时轮法》、《四种喜金刚口传教法》、卢那直三传规的《驴面胜乐法》,红、黑、怖畏三种新译《闰摩敌法》,旧译父法《真实语法》及《金刚橛法》、《宝帐明王法》及《四面明王法》、《尸林主法》、《贝孜护法修法》、《金刚橛护法类》等,各种护法教法多至不可细数。

萨迦派的最精要之处,则是被称为教语珍宝的《道果法》,其中的正行部分,有喜金刚二次第及其分分支等类的修习次第。在讲论三相道时,亦具有完备的道次第,是显密兼摄,完满具足,而无谬误之道。

萨迦派的不共之见地(即特别地见地)是《道果法》的见地。是修明空无执,或生死涅槃无别的见地。关于此见地的立论,有显密两种分别,显教又分随顺龙树派教授和随顺弥勒派教授二支。

显教随龙树派教授而修习道果法方面的立论:首应破非福,中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智人。按以上所说,可分为三次第:初修生死过患,认识轮回之苦,以暇满难得、业果、慈悲等法而破除对轮回的贪念执着;中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在破一切见方面又分为二类,即断实执戏论与断无实戏论。

显教随弥勒派教授而修习道果法方面的立论:先应了知基位的智慧勇识,本性光明,这是生死轮回、涅槃二者的根本,如对其不认知,会造成二取迷乱,遂引起二现的错乱及随眠等。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即所谓俱生无明。因此应断除造成无明的根本原因而融归法界。此断除二取的迷乱又分为两类。首先是断除所取执的迷乱,其中有:寻觅暖位明相三摩地、寻觅顶位增项三摩地、寻觅忍位得相三摩地。其次,主要是断除能取快的迷现。在此基础上再努力修习,则生其光明如同自心一般的觉悟体验,此名为世间第一法无间三摩地。那时俱生光明虽未清净,然而由俱生无明所起的二取迷乱,则大半清净,能够出现光明,全无所难地生起见道初地智慧。又再进修,则能清净二取地分别所依地俱生无明、随眠种子等,使现行清净。此双离能使自心、本性光明,直接清楚地升起,犹如现见,如是智慧亦亦并得生起。明、增、得三位得现见错谬皆归破灭,其能对治的明、增、得三位得明相次第显现,是为加行道三位。然后俱生无明现行的粗分亦归去除,正大光明,是为世间第一殊胜法位。如是观修到最末,若清净一份俱生无明及其种子等,就能明见自心一份。此名为新地见道位。此后于十地位中各断一份能障自心明一份,其明相亦逐步趋大,到十一地成佛果时,则名为全无所障地明见二种清净之心得自性光明。

密教见方面的立论:于此欲求生起觉验,先须认识所依之心。最初觅得此心,指点此心为明空双运,次于明空双运中将本元俱生智慧之行认为指体。乃观其义而修习。心不为迷乱走失,所现皆成智慧妙用,纵有迷观,然猛力忆念正见,亦可焕然冰释,此是使一切迷相悉现为智相之法,它是极密地对徒众讲授之见。

又觅心之法,摄心内见,则于噶举派觅心之法相似。观心在于何处,作何色状,如是寻觅,见其了无可得,但仅就在世俗名言中认识此心是唯明、唯觉、唯动,清清楚楚的觉知感受而已,是悟证心德三分之一。若更难求,则可了悟内心离生住灭,自体本空,此则名为空心之自性,是悟证心德三分之二。如是体验空性之时,又非全无所有如虚空之断空,而是唯明唯觉,一切无不明了显现。若凝观此事,又全无自性可得,则可决定其为性空。如是明空虽二,但不是各自孤立,心的自性本空,而寻觅空者的所有动分其相则为明,因而明之时为空。即空之时为明,觉定此自然生起的明空双运,亦名为双运的截定。对此不但闻解若能真实生起觉验时,则所现皆能转成生死涅槃不二的妙用。如是觉验生起之时,则名为本分天真的心性,是悟证明空双运心德之全分,以上次第名为共同的指点。

其不共同者,则直至本元俱生智,此智非泛指唯认识总相的自心及迷现之心。而是要认识在因位时的明空双运,远离迷乱之心。此于显密经论中,名叫清净心、如来藏、本性光明心、心金刚等。亦名为因住阿赖耶,自心所现迷乱的俱生之心,则为新生轮回,是它的所净,也是它的自性,此与本心无始以来即为助伴,从前未能认识此俱生智则是涅槃,此二者从本性上不可分别,是为无。如是故名因位生死涅槃无别。若能契会远离能二取的自心,平等住于明空双运之见,此则承认其名为道位生死涅槃无别。

修习此见,有三要素,即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为无自性。

或境为心者,一切境相唯由无明损害自心所起迷现,合无实有,依于教谕二门抉择其理而串修之,则得境相为心之决定。应明空双运之见上不起执着,安住于明而不混,如是则能决定外境为心,通达外所现境无实,此仅是与唯识真相派之见解相等,它能使自性的明分坚固而引生利益。

成心为幻者,所取的外境界,是能取之心为迷乱所损害而起的迷现,所取即不可得,则能取之心亦不可得,依于教喻二门抉择其理而串修之。使自性的空分坚固而引生利益。如是虽已悟证到能所二取迷乱之分为无实有,若于二取的明空内心不断实执,此仅与唯识假相派之见解相等,此见解较前更能引生利益。

成幻为无自性者,有二类:

第一,由缘起门而成幻者,一起能所二取,虽非实有,若除此之外别有一法,可能成为实有,此想非理。一切诸法自性非有,因有为法,待缘起而故,无实可成。亦待有为而安立,或由谛实空的空分上安名为无为,除此之外,别无实有得。龙树有言“有为极不成,于何成无为”,故由此缘起道理,证成一切法无自性。此外还应思维正数量及讽诵、灯、镜、网等比喻之义,对一起诸法实空,由闻思力解除疑虑。对修持中所生验证,此则名为同显中观之见。如上所说实空,若证验到它与本元俱生心的明空共同双运时,此名为生死涅槃无别之见。这是以缘起为因,离支断常二边的殊胜中观妙道。

第二,由离言而成者,依上面所说作为观修。印定外镜为心,印定心相为幻,印定幻为缘起,于现似相违之诸法,而觉受其不成相违生起决定,谓“彼所生之自性,即是如此”,因为如实不能诠说,故仅安名为离言说。以不可言说,故心不能思其义,无能修所修,故亦无有缘可修;无能见所观,故不能以智慧得见;无能见所见,故视之亦无可见者;无能解脱和所解脱,故实无解脱可得。然不说则不了其言,不思则不解其义,不修则不得证验,不观则不见实相,不解脱则不能成菩提,那么怎么会通呢?答曰:若就胜义本性实际,虽不现起能知所知二法并出,但在世俗名言中仅说不可言说一语,便能生起解会。因为本性之义虽其自身不可言说,然可以依甚深了义经教及上师教授,得到决定,能了悟心性不二妙智为本元实相。谓不可思而思,由思得明者,因思维此离言说义,无有能思所思得虚妄分别,即能对不可思议法界生起定解故。谓不可修而修,由修而得证验者,因修离去能修所修而修之,即此便是修真实法中之最上者之故。谓不可观而观,由观而得见者,因观实相本分无有能见所观,即此便是观中最胜之故。谓不可能解脱而证悟解脱者,因实相之中没有束缚,即此便悟到没有缚既是解脱之故。如是了知,则于无佛处而可成佛,因自心实像,从本以来,就是无外可得,仅就此熄灭一切戏论之相所显妙智,安名谓佛,若就胜义而言,实无佛可得之故。

若然,云何成就饶益众生之事?答曰:就胜义而言,本无众生可得,因义无有利生之事。但就世俗而言,犹如如意宝珠,随欲能出众宝,由于大悲愿力,虽无妄想分别,亦能任运而利益有情之故。

就此问题,萨迦 ? 班智达曾说:“诸法本无生,即生亦无生,无生亦现生,故生和无生,分别无分别。现有与空性,轮回及涅槃,若于皆无可差别,从无别起别,若知别所别,悟圣凡实性,识诸所知性,辨诸善恶性,证无可证义,脱无缚心性,知无所知境,善说无言义,无欲所成欲,能造诸所知,即为众法王。”若抉择上说诸义,则如至尊上师宝(rje-btsun-rin-po-che)说:“第三之二释离言,孩童微笑哑者梦,搔及要处根起乐,第三智灌密等到,广大受用坛场轮。”这是依次宣说用四共喻及四不共喻,由八喻而行指点得方法。依以上前四喻则可悟到一切诸法是唯心、唯幻、唯无自性。此虽除时所断之无明害毒,然未除生死苦恼根本,即勤策庸常妄想续注之诸毒,故此名为因位有毒之见,因此仅是通达外境所安立之间,若依离言以后得诸喻,从此所生灌顶和二种次第所起得无过妙智,才能拔出策励妄想流注之诸毒,故此名为道位无毒之见。因能诠表实事智,故亦应名为能诠譬喻智。此乃就觉受三摩地而立之见。其所讲说之义便如此。按其立因位之见,似尚未达中观应成只见,仅为中观唯识共同之见,此派似以道位之见安立为至高而超胜之见。

吉祥萨迦派所承认的生死涅槃无别得正见立论大概便是如此,以上萨迦教派之历史是根据《土观宗教源流》和俄钦 ? 贡却伦珠(ngor-chen-dkon-mchog-lhun-grub)的《宗教源流一大海之舟》(chos-vbyung-bstan-pavi-rgya-mtshor-vjug-pavi-gru-chen)而编撰的。

萨迦派最初信奉藏传佛教旧密法,后顺应历史发展,借鉴当时教律最严、威信最高的噶当派教义,改旧宗而信奉新译密法。而后在显教中观等理论方面而且在密教教理及其修行方面都有丰硕著述,萨迦教派以其众多密宗修行仪轨及其传承,以及生死涅槃无别的佛我同一教理至今仍左右着藏传佛教各个现世流派。萨迦教派的密宗思想既系统又正规,理论典籍丰富且全面。在其他教派中被广泛借鉴。比如格鲁派的密教修行中非常流行的“那若空行母密法”即萨迦派不出寺庙的十三金法之一。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也曾从萨迦派擦钦修习“宝帐明王”教法仪轨和教诫。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也依从擦钦 ? 罗赛嘉措的后辈成就者索南却丹,修习“擦派道果经”和“十三金法”以及“大小怙主明王诸教诫”。可见萨迦派“金法”及其诸多教诫流行于格鲁派等藏传佛教教派,影响深厚。

而且不止宗教思想方面的影响。文化观念方面,萨迦派也为藏地传统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萨班 ? 贡嘎坚赞在其巨著《行文规则》、《智者入门》和《口剑轮》等作品中对语言学方面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很多观点及方法对研究现代语言和解决语言难题方面仍有很大帮助。因明学方面,萨迦派的二祖索南孜摩(slob-dpon-bsod-nams-rtse-mo)从小便前往桑普寺依止该寺第四任堪布恰巴却吉僧格(phya-pa-chos-kyi-seng-ge)学习因明等佛学长达十一年,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弟子;萨班 ? 贡嘎坚赞也全面深入的研究佛教因明和外道因明学,最后著作了《正理藏论》,对认识对象现前分和隐蔽分,认识方法现量和比量都做了系统的阐述,是第一部以藏族思维方式著写的因明巨著。而八思巴法王的上师俄尤巴索南桑格的因明学巨著《正理之海》对藏族因明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连宗喀巴大师都赞叹不已。在文学方面,萨班 ? 贡嘎坚赞所著的《萨迦格言》极具代表性。如《格丹格言》《木格言》《水格言》都是萨迦格言的模仿。而在八思巴法王主持下编纂的《诗镜论》作为已经藏化了的文学理论,至今在各民族院校藏文专业中作为主课来教学。


九 |  萨迦遗迹和现世流派


在元朝时期,萨迦派作为皇室家族成员最尊崇的宗教,寺院及其道场圣迹遍布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等藏族居住地区,以及北京和广州等内地省市。据不完全统计,分布我国各地的萨迦派寺庙有一百三十多座,大体分布情况如下:

西藏自治区境内有三十一座萨迦派主要寺院:萨迦寺、曲阔龙布寺、芒卡图丹格培寺、达尔仲姆钦寺、莫格龙寺、博东埃寺、年约夏廓雄寺、藏洋东寺、鄂钦埃万曲丁寺、色多金寺、夏鲁寺、夏鲁日普寺、达那图丹寺、藏昂仁曲岱寺、格尔巴寺、桑耶寺、贡嘎多吉丹寺、南日达布寺、图丹热瓦米寺、曲阔寺、扎西曲岱寺、桑旦寺、塔林寺、日多寺、潘波那烂扎寺、龙塘寺、乃郭扎仓寺、聂塘扎西寺、南杰色康寺、锡金吉察寺、嘉嘎扎仓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有三十三座萨迦派主要寺院:结古寺、仁钦林寺、丹托寺、东仓寺、查日寺、多多寺、朗青桑寺、达杰寺、吳戎拉加寺、南陆寺、萨桑南捷尔林、桑珠德钦林、称多尕寺、贡萨寺、日塘图丹寺、上色巴寺、下色巴寺、歇武寺、邦夏寺、当萨寺、娘雅寺、布日寺、藏达寺、曲嘎寺、尤智寺、日拉寺、白日拉庆寺、白日拉群寺、格司热丹则寺;、且热角寺、且秀拉寺、龙雅寺。

四川省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有六十一座萨迦派主要寺院:龙周丁寺、阔多寺、江拉寺、绰明札寺、札才寺、卡多寺、宗萨寺、白哇寺、尹龙拉加寺、冲多阔寺、达阔寺、也那寺、拉且寺、哇热寺、塘加寺、东多寺、波勒寺、赤措寺、色梭寺、藏萨寺、更钦寺、扎西寺;、达色寺、相托寺、南杰寺、波宗寺、索加寺、娘札寺、东塘寺、德公康寺、龙那寺、拉康寺、秀莫寺、嘎西寺、日阔寺、埃万寺、德相寺、加秀寺、才公寺、萨迦寺、德普图丹格来丁左寺、萨岗寺、.桑且培吉寺、图丹格培寺、角贡德钦寺、贝阿里曲杰诺布群佩代寺、居巴寺、玩月寺、日哇寺、代吴寺、百代寺、达却寺、斯角莫寺、秀哇寺、香查寺、巴丁塘卡寺、达洛伟郭寺、哇牙扎西寺、巴勒寺、古帝寺、左俊寺。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武威地区境内有三座萨迦派主要寺院:东日寺、阿加戈秀、武威四寺。

五台山有两座萨迦派寺院:水安寺、埃万衮噶寺。

广东省有一座萨迦派寺院:开源寺。

北京有两座萨迦寺寺院:护国寺、白塔寺。

而萨迦派八思巴法王侄孙喇嘛丹巴索南坚赞所传密法传承发展为三个支派后,又分别创建自己支派的中心寺院,且数百年间中心寺院也在不断变迁。时至今日,贡嘎寺是宗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那烂札寺是擦尔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德格寺是俄尔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

密宗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西藏贡嘎寺。

自从萨迦派宗支派形成以来,贡嘎曲堆寺(gong-dkar-chos-sde)一直为该派密宗传承中心寺院。全名为"贡嘎多杰丹",位于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境内。 宗支派曾产生过前后两宗,贡嘎曲堆寺属于后宗。贡嘎曲堆寺,兴建于公元1464年。由贡嘎支派祖师图敦 ? 贡嘎南杰所创建。为十五世纪末至今在山南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之重要道场。该寺院历来重视密宗坛城及规范诵经以贏得其他支派的赞誉。寺院建筑独特,宏伟壮丽。

擦尔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西藏那烂札寺。

那烂札寺(na-len-dra)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境内。属萨迦派擦尔支派,当初由萨迦高僧贡钦戎敦(kun-mkhyen-rong-ston)所创建。贡钦戎敦生于多麦地区,18岁至西藏学习佛法,后来师从萨迦高僧系统学习萨迦派教法。学有所成后遂创建那烂札寺。后来那烂札寺成为萨迦派高僧擦钦 ? 罗赛嘉措(shar-chen-blo-gsal-rgya-mtsho ) 为主的擦尔支派传承中心寺院。这一支派的师徒传承,也可以上溯到八思巴法王的侄孙喇嘛丹巴索南坚赞 。因此很多学者共同认为擦尔支派也是由喇嘛丹巴索南坚赞所传密法发展而来的。这一支派不仅在萨迦派中流行广泛,而且在格鲁派中也非常流行。

俄尔支派主要传承中心寺院:四川德格寺。

德格寺(sde-dge-dgon-chen)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于公元1448年。由大成就者唐东杰布所创建。后来成为萨迦俄尔支派密宗传承中心寺院。萨迦俄尔支派由俄钦 ? 贡嘎桑波创立。俄钦 ? 贡嘎桑波九岁出家为僧,成名后曾出任过萨迦寺的堪布,一生讲授萨迦核心教义《道果经》八十三次,灌项金刚宝珠六十余次。四十八岁时创建艾旺却旦寺(ae-wam-chos-ldan)。 该寺位于后藏纳塘寺和夏鲁寺之间的"俄"地方,故称之为"俄寺"。当初是萨迦俄尔支派密宗传承的重要寺院。从目前现状看,萨迦俄尔支派中心寺院已经不是西藏的"俄寺"而是四川甘孜德格寺院,俄尔支派传承至今已有七十四任堪布。

除了萨迦祖寺和三大支系中心寺院,萨迦寺在甘肃青海四川等不同地区仍保有一定数量的传承,有的寺庙改宗归入格鲁教派,有的寺庙在历次战乱浩劫中荡然无存,有的寺庙多教并存,比如江孜白贡寺、山南桑耶寺等。

对于萨迦派系、建筑群、历代高僧大德、教义、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叙述到此为止。相信读到这里的读者,已经对萨迦寺和萨迦教派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仍然感觉不够深入,可以根据第十一章节的参考书目进行阅读和学习。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萨迦教义经文的研习,以期获得更深般若加持。


十 |  附图和航拍视频


接下来可以跟随阿朱,轻松的欣赏阿朱这一路拍摄的萨迦寺照片和剪辑的航拍视频。

(萨迦寺无人机随拍)

(萨迦古城入口)

(途经萨迦拘留所)

(萨迦县城指示牌)

(在路边休憩的萨迦民众)

(萨迦集市)

(萨迦寺正门入口)(萨迦寺八角殿之一)(萨迦寺外)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