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寺 初夏探慈云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俗话说“深山藏古寺,寺中有高人”,巩义慈云寺我早有耳闻,只是知道位于巩义南部大峪沟镇的青龙山,比竹林镇的长寿山还要远。


慈云寺位于封闭的景区内,我没打算购买门票入内观光,自然遇不上“寺内高人”,就是为了寻找一条车少景好又有锻炼强度的单车骑行路线,把慈云寺景区大门作为本次骑行的折返点。


称慈云寺为古寺一点也不为过,初建为东汉年间距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人应当时汉明帝刘庄的邀请,不远万里传播佛教,在洛阳兴建了白马寺。后来二人云游至此,见山高林密风景秀丽,就授意建寺。寺名“慈云”寓意: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清晨6:00推车下楼,走科学大道一路向西到荥阳市转上庙子到王村的县道一路南下直到刘河镇,再转西北方向进入巩义市的米河镇。


沿新米路直奔新中镇而去,这条沿着汜水河北侧的新米路一点都不新,水泥路面坑洼龟裂,附近有个大工地,拉土方的大卡车接连驶过尘土飞扬。骑单车通过真是不爽,颠簸缓行不说跟在机动车后边净吃土。


9:30已经路过新中镇政府,来到巩义旅游通道的起点。由此开始进山了,路况和风景都会越来越好,这才是骑单车享受之路,之前从家到此的50多公里都是为此做的铺垫。


下图:旅游通道名副其实,路况和风景给个赞。

单车变速器调至低速档位,沿着缓坡向上的盘山公路骑行爬升倒也不算吃力。


新网购的后货架驮包很能装货,修车工具、食品、衣物、杂品统统纳入,比之前的黑色小包更加实用方便。


原来的黑色包不耐脏,落上浮灰十分显眼,这次选个耐脏的军绿色。


初步使用很是满意,货架两边载货,整车重心下降受力均衡,货架上部还有扩展载货的潜力。返程捎带些山货回家也是没有问题。


下图:山谷间小块平地的麦田还有我的座驾

由于选择周四工作日调休出游,避开了法定节假日的旅游高峰,人少车稀路上偶尔有汽车驶过,当地居民出行都是摩托车代步,靠人力蹬单车的就我一个。


这也是我期望的骑车环境,轻松自在空气清新。


下图:山间公路我独享

记录的也很详细。
一天骑行149km,厉害。
虽非名山大川,帖子不输名篇。好贴!

游记写得不错很有看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了这么多,厉害
我如果绕路而行,要先退回新中镇政府那里往北走国道310到上街区再到荥阳,国道310车流繁忙,不是骑车的好路。周边不知名的小路估计也可以绕行,但路况不明很有可能多绕冤枉路。

我打算还是到跟前看下,是否可以想办法逾越这个路障。


刚倾倒的新土堆积有两米多高,呈两三米厚的梯形,一脚踩上去疏松的土就没到脚踝,推车爬过去是不可能。


一侧是汜水河,2米多深垂直的河堤就是行人空手也过不去。


另一侧是麦地,比路面低了半米左右,麦苗和公路之间有40厘米左右田埂可以过人。太好了,找到了突破口。


稳妥起见,我停好车空手跳下麦地,走上田埂待越过路障后找个合适的地方,爬上公路实验一下。免得连人带车下田容易,却爬不上来,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一切顺利没有问题,把车子推到路边我先跳下去,右臂挎进车架管形成的三角形内,用肩膀扛起车子走过田埂。


车子后货架上有驮包,有点前轻后重,左手压着车把保持平衡,肩膀被压着有些痛,也就20米的距离坚持一下,连人带车爬上公路,偶然发生的困难不费什么劲就克服了,有点小得意。


三、四位刚才和我一起被堵在路上的电动车主,眼巴巴看着我突围成功,只有羡慕的份儿。


我回眸一笑,拜拜了您呐,然后潇洒的绝尘而去。


随后的路骑过多次了,轻车熟路,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麻烦,回家只是时间的问题。


刘河镇到荥阳市,沿京城路由南向北横穿市区到达科学大道,一路东行穿过“南水北调干渠”、“西绕城高速”、西四环,于傍晚19:00回到三环内的家中。


看下里程表的记录,今天行程149公里。


明天又要加入上班族的行列,可心神还留恋在那葱绿的山野中。。。。。。


下图:搬车下田,扛车上坎,什么都阻挡不了返家的归途


来个惊险刺激的小插曲提提神,过后还是要归于平淡。这之后的小坡小坎轻松掠过,一直骑到新中镇政府后,又是那条破烂坑洼,拉土方大卡车扎堆的“新米路”。

其实每次骑行去一个路好景美的地方,都免不了会有一些“脏乱差”的路段打包给你,无法避免。


好在这个新米路不算太长,忍耐一下过后就是好路,主要走这条路到荥阳近不少,以前的路况还不错,就是今年旁边搞工程,重载大卡车把路压坏了。


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跟着大家往西走,现在乡镇农村也是电动车成为主流代步工具,普通自行车也不多见了。


咦?这里也塞车了吗,前边大车小车都停了下来。如果在乡镇遭遇人多堵车,一般都是赶上农历的集日,四里八乡的人都来固定的一段路上,摆摊的摆摊,买东西买东西,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可是上午路过也没有集市的迹象呀,仗着车小灵活,见缝插针往前挤,想赶紧冲出车流的包围。


到了跟前发现,原来是人为堵路,此地村民对土方卡车压坏道路或者扰民之类产生矛盾,找来一辆四轮装载机铲了几斗土倾倒在路上做路障,把这条两车道的公路彻底截断了。


下图:绿色卡车前方的蓝色围挡和土堆就是路障,左侧是没有水的汜水河,垂直的石砌河堤有2米多高。


待三辆旅游大巴鱼贯而下,变成火柴盒大小消失在远方山腰的弯道,我也准备上车出发。

“咚”突然一声沉闷的巨响从远方传来,好似夏天雷雨时的闷雷。远方的山谷里腾起一股黄白色烟云,逐渐升腾扩散开来。


开动脑筋想了两秒钟才明白过来,这是用炸药爆破山体的景象,开矿采石早就明令禁止了,应该是修路或者什么工程项目,例如我所在的这个山顶停车场估计就是用这种方法修建的。


待爆破烟云散去,我也出发了,爆破地点离公路很远不会有危险,路面前后视线所及,无人无车。


这段公路是沥青路面,既无坑槽又无鼓包,车行其上顺畅平稳毫无颠簸的感觉。路面宽度足有六米,两部汽车可以轻松会车通过。


驾车沿陡坡自由滑下,瞥下车把上的里程表几秒钟内车速已达每小时30公里,双手捏着刹车手柄,控制车速。


转过一个弯道,前方是足有1公里长的直道,视野良好。放松一些刹车手柄的力度,单车马上加速下滑直冲而下,耳边只能听到“呼呼”巨大的风声,由于戴着防风性良好的骑行眼镜,才不至于被扑面而来的强风刮得睁不开眼,或是迎风流泪视线模糊。


上午爬坡再累也不会真的累死人,现在下坡稍有不慎真的会摔死人。


直坡已经下了一半,用眼角余光扫了一下车速表,此刻车速每小时60公里。这个车速维持了几秒钟,赶紧加大刹车力度在接近前方弯道前,把车速降到可控的范围。


整个下坡过程中,我始终根据坡度和车速的变化,或轻或重的捏着刹车,如果完全放开刹车手柄自由滑行,车速上到70—80公里每小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速度对于路况来讲,足以失去对单车的控制能力,也失去足够长的缓冲减速距离,到达弯道时就会直直的冲下山崖。


即使不坠山,在路面上滑倒摔车,巨大惯性造成的摔撞力度也足以致命。


单车运动最大危险就是来自对路况不够了解,一味追求快速刺激,导致车辆失控造成的。和开汽车一样,十次事故九次快。


这个连接新中镇和小关镇的长陡坡,我以前曾经走过几趟,对弯道和坡度都有所了解。上午推车上山时又顺便看了路面平整的情况。下山时才敢小小的“放肆”一下,不过不提倡不推荐这样做。


单车以五六十公里的时速冲下来,就是压上一个核桃大小的石块,也足以人仰马翻。


就是开汽车来这里游玩也要注意控制车速,这段路好坡直,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忽略危险的存在。


如果你是F1方程式赛车的高手,当然可以例外,来个飘移甩尾高速过弯。


下图:造就本人单车最高车速的大直坡就是下方远处的那条直道,再远处腾起弥散的烟尘是开山爆破制造的非自然景观。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