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第三站:瞻仰杜甫草堂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3-4-25 11:26 编辑

         杜甫是我比较崇拜的伟大诗人,到成都怎能不去瞻仰一下杜甫草堂呢?从都江堰回来第二天我就来到了杜甫草堂。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吴越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没去过这里

很有纪念意义,值得浏览驻足!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