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博物馆、孙立人和丁汝昌纪念馆、白石山等一日游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肥西丰乐镇河湾村董氏宗祠

早上9点半出发,到 庐江 路上看到路牌上有丰乐镇董氏宗祠的路标就叫好友开车带我到那里,这个祠堂我之前也听说过,而且网上维修之前的图片显示祠堂有很好的木雕。从丰乐镇沿着丰乐河开车4公里才到

董氏宗祠地处 安徽 省 肥西 县丰乐镇董家湾,濒临丰乐河畔北岸,董氏祠堂丰乐 河南 岸是董家圩,祠堂东与 三河古镇 相邻。宗祠始建于 清康 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年间进行了维修,光续年间进行了重建与维修,后改建学校用。据史料记载,董氏祠堂初建时有15间正房、12间厢房,后由清光绪年间董氏后人,淮军将领董大义、董履高叔侄扩建。目前,祠堂占地8.1亩,总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前后共三进,依次为门厅、正大厅和后堂,两侧为回廊厢房相连。祠堂大小房屋共40余间,其重桁斗拱鱼梁木、雕花亮阁石墩支的房架结构,有着明显的水乡特色。1986年被 肥西 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 肥西 县人民政府从保护地方文物的角度出发,投入部分资金对董氏宗祠正房大厅10间房屋进行恢复、维修,基本再现了董氏宗祠独特的建造风格。目前董氏宗祠在 合肥 南部所有宗祠中算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之一,2013年已被列为 合肥 市级文物保护,在江淮地区很具有代表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型独特,是清代时期皖中地区宗族祠堂建筑的缩影。2018年又进行了维修。你们可以看到祠堂的宽度达到了九开间,前后三进(最后一进似乎已毁)在清代,法律规定平民的宗祠只能是三开间,进深2进,gaoguan家族的祠堂是五开间,进深三进,清朝嘉庆年间以后,清朝对地方的Kongzhi减弱,因此晚清 合肥 地区民间建筑jianyue之事也很多,不仅超过等级规定的规模,还使用超过等级xianzhi的装饰。

稻米博物馆学习了
支持驴友好活动!
去年第一次爬了黄山,吃了臭鲑鱼。
中国最早的稻种在华南,广西隆安县称为那之乡(稻种)
好有纪念意义
左氏宗祠

回家路上经过左氏宗祠,这祠堂是2017年 新建 的,感觉装饰农家乐审美且不伦不类。



同大镇

返回 合肥 路上途径同大镇。同大镇是 庐江 水果种植基地,这里出产蓝莓,葡萄,西瓜等水果,农户的房子都建得漂亮。

山顶的白石有些像巨大的盆景。

白山 镇还有一些老房子

清代诗人蔡休过此山,留下一首《泛舟白石山下》诗:
天河直泄翠微间,水绿山青百鸟喧;长烟雾霭绕僧寺,孤帆一片上碧天。古镇风淳承大雅,到此乡愁不过关;地灵人杰风光好,鱼米之乡塞 江南 。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