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寺——白马寺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以下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

2012年5月,我和老伴乘飞机到山东济南,旋即到泰安,游了孔林孔庙孔府和岱庙,再去登泰山,然后又到青岛,又去烟台,威海然后又坐火车到河南郑州,洛阳,参观白马寺,少林寺,龙门石窟,然后回到四川泸州。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2]  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3]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2]  [4]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5]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洛阳八大景”。但被当代中国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聆听钟声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东瀛,在这里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圣愿望。故敲钟时间改为日本新年到来时。 [3]  [7]
白马寺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

“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
“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
直到今天,白马寺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还留有“祖庭”和“释源”字样。这就使洛阳白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区别,从而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种独特的地位。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此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


佛教不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经由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后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等国。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其他一些因素,以及随着一些中国人、日本人的进入欧美,佛教在欧美也有所流传。
所以,实际上对于诸如越南、朝鲜、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来说,白马寺也是其“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
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东汉始建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据《冥祥记》《高僧传》等记载,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因为僧人是为天竺来的客人,仍然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10]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第一次遭到了破坏。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 祖师墓祖师墓0年),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对洛阳形成了半包围的阵势。为防止人民逃回,他便把洛阳城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光,洛阳白马寺被烧荡殆尽。


曹魏重建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在东汉洛阳废墟之上,重新营建洛阳宫,即包括重建洛阳白马寺。再从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有昙柯迦罗在洛阳白马寺译“佛律”的记载,足证洛阳白马寺在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之后已经恢复。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