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佛问道 海天佛国普陀山 攻略+吐槽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00文

巫宝走天涯  第164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前    言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观音道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这地方实在是太有名,没啥探秘可言,但作为一个游览胜景,我来记录一次游览纪实,路线可以作为攻略实用干货哟。

本文,将介绍如何游玩的路线,每个景点最值得看啥,以及吐槽部分。是否去,怎么去,去做什么,就取决于你们自己啦。


楔  子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在它的东南方向,有个更小的岛,叫洛伽山。


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宁波被称为甬州,普陀在宁波以东)


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山不叫“甬东”了,叫“梅岑山”。


元朝开始,普陀之名渐渐取代梅岑之名。


明朝,山上的宝陀观音寺(就是现在的普济寺)被钦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山以寺名,此为普陀作为正式山名之始。


为啥偏偏取个“普陀”呢?


以前山上啊,到处是小白华树,所以也叫小白华山。


梵文里的普陀,字为?????(念potalaka),它的本义,是“小花树山”。整个词的意思是“以小树为冠(的山)”,用来指代小白华山,再合适不过。

(现在的普陀山,满山都是大树了,后文会看到)


那普陀又是怎么延伸到佛教圣地这方面的呢,有两个原因:


  • 梵语???(pota)与佛的?????(buddha)读音接近。
  • 普陀potalaka在藏语中简称为potala(布达拉,没错,就是布达拉宫那个布达拉,如果要问我它为什么叫布达拉,那得另起一篇来讲),la在藏语中有“神佛”的含义。

  • 好详细,赞一个!

    文|  小Viki

    冰冰巫宝走天涯(ID:bbwbzty)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 按 二 维 码 即 可 关 注




    普陀山其它介绍

    普陀山还有一处位于西边的西天景区。

    在西天景区主要可以游览普陀山最大古树,观音古洞,和一些奇石造型。

    樟树是普陀山优美景观的基调树种,全山百年树龄以上樟树198株。

    最大一株在西天景区的普慧庵,胸径1.94米,树高20米,冠幅40×36米,是普陀山现有古树中的最大一棵古树。

    网图

    观音古洞本是个天然洞穴,清雍正年间,法泽禅师初创庵院。

    现存主殿里的重要文物是观音坐像和“二十五圆通”群像。

    网图

    网图


          TIPS      



    1:普陀山的寺庙都供奉观音,供奉观音的殿叫圆通殿。

    所谓“圆通”指已达“圆满通达”境界而成正果的菩萨。

    2:珞珈山

    普陀山的东南方向,有个小小小岛,叫洛迦山。

    传说是观音菩萨最早修行的地方。从普陀岛望去,洛迦山像尊大佛卧在海面上,旅游方面宣传为“海上卧佛”。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在客运码头坐船去洛迦山转转。

    洛迦山最高峰海拔97.1米,山上的主刹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圆通殿。

    3:普陀山和普陀寺是啥关系?

    各是各。

    普陀山就是今天讲的普陀山岛,观音道场,在浙江舟山,而且普陀山没有普陀寺。

    普陀寺,有南普陀寺和北普陀寺。南普陀寺在福建厦门,就在厦门大学隔壁,可以把两个地方连起来转转。北普陀寺在辽宁锦州,号称关外第一佛山(它也有个普陀山)。

    4:关于路线的总结

    保哥的路线方案,经过我对路线的勘测,实际是可行的,只是需要多次转车,只要严格按照箭头顺序所示完成游览,中间不要先去途径的各大寺,就可以按最不累的方式进行。

    而我的路线在于不是我喜欢爬坡,是我讨厌下山,再加上爆热的天气效果,所以,如果情况和我一样,可按我的实际路线执行,能走的都走了,能游览的都进去了,大庙小庙,可以比坐车游览得更多。

    如果天气凉爽,所有途径的小庙都可以进去看看(我没有全进),不过容易审美疲劳,所有的寺庙差不多都是按统一标准出来的。

    住在山里,可以慢慢逛。若住在朱家尖码头附近,当天得回来的话,用保哥或者我的路线是最好。

    5:在普陀山玩什么?

    喜欢拜佛的可以来普陀山进香,一定要对超级爆满的香客场景有思想准备。
    不喜欢拜佛的可以来普陀山游览海岛景色,多些时间,慢慢溜达,大大小小的庙子都进去看看,看看每一座寺庙供奉的观音,从美学鉴赏角度来说,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要注意有的殿可以拍照,有的殿不能拍照。

    普陀山景区里有酒店、农家山庄,吃住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贵。而且到了旺季,价格四五倍的翻。


       后   记

      实际是吐槽  



    游览普陀山的这天天气很热,走路出的汗直接拧出水,我特别想喝点冰镇的啥东西。

    最容易买到的是冰镇可乐,我心想景区肯定贵,平常超市3元,这里怎么都得卖5元,或者8元吧,景区嘛,能接受。

    一问价钱:15元。

    我弃了,喝自带白水吧。

    还有,一般景区里的观光车,尤其是4A这样的大景区,买了乘车票,都可以当天任意坐。

    但普陀山不是,坐一次,买一次票,不是通票制,如果转车,单程至少得买两次票。对于腿脚不好体力不好的人,要想全程尽量少走路,交通费至少需要120元(就攻略路线而言还没包括西天景区),快赶上景区门票费了。非常不合理。既然你每次都要收费,那搞成通勤公交车啊。

    真是越不差钱的地方消费越贵。


    普陀山的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都要单独买门票,前三者各五元,后者六元,只收现金,需要提前准备好。

    为什么只收现金?每天那么大的人流量,光门票收入得多少?若说是限流,保护文物,那你执行预约分段制度入寺啊!

    网上吐槽和投诉最多的就是普陀山的管理、收费以及商家的天价定价。


    反正我没想通,南海观音像还要收门票(又不是文物),那同为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金顶的十方普贤像为啥可以随便看,人家还48米高600吨重呢,金顶之上还有华藏寺群呢,还有佛光日出云海,是不是都要围起来收个费?


       真正的后记  



    九华山的地藏,五台山的文殊,我还没去。迟早得去。

    去看看文化和历史是很好的,但我真正喜欢的还得是在深山老林里的寺庙、道观。身事劳作,自给自足,隐居山野,潜心修行,天人合一,不在乎供奉,追求内心的平和。

    我们怎么才能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财富?爱情?健康?事业?

    靠拜神佛?

    宗教到底是什么?我们拜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想过,想清楚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
    看得见未必听得清坐得端未必行得正看得透未必放得开持着规未必画得圆有编制未必有作为技术新未必能力强

    沿途经过百步沙景点,可以玩海玩沙子。

    当走到这个牌坊的时候,就走到码头了。

    黄海的海水,不愧叫黄海。

    坐船,回到朱家尖区,结束普陀山游览。


    主殿供奉着三尊观音像,当年的不肯去的是中间那尊。

    唐大中元年,有个印度僧人在潮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大士现身,并授以七色宝石。

    自此,潮音古洞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断有信徒前来仿效,自残礼佛。

    于是明万历年间都督李分、参将陈九思树了块“禁止舍身燃指碑”。

    自从唐代日本僧人慧锷留观音像于此后,这里一直被视为海天佛国的发祥地,每年都有来自日本、韩国和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朝拜。

    有一些日本人建寺主持也就不足奇怪了。

    步骤7 走路去码头

    离开紫竹林、不肯去后,我沿着海边小路走到客运码头(也可以坐小巴到码头),1.8公里,走25分钟,都是平路,比香云路简单多了。

    在潮音洞的左边,就是普陀山之所以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山之寺:不肯去观音寺。

    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高僧慧锷第三次来华交流佛教文化。

    他在五台山礼佛时见到一尊观音菩萨像后非常喜欢,想带回日本供奉。

    但当他所乘的船行驶到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朱家尖和普陀山隔着的那片海域),狂风大作,天地昏暗,无法行船。

    慧锷只好把船靠上普陀山码头。谁知,船一靠码头,天色马上放晴,海上风平浪静。慧锷见此命令开船,没想到天气再次变坏,船无法开动。一连三次都是如此。(后据考证,慧锷的船触了新罗礁,无法前行了)。

    慧锷见此情形,便面向东瀛(日本)本土祷告:“菩萨不肯去日本就留在此处吧!”

    于是,慧锷经潮音洞登上普陀山,留下佛像让当地居民张氏供奉,并把这尊佛像命名为不肯去(日本)观音。

    到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张氏宅址上建起了“不肯去观音院”。这是普陀山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

    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通补陀二字)。

    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