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首府歙县(三)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分在 歙县 工作让我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体验这方水土的风景人文,更深入地认知徽文化和这里的一切。 歙县 是古 徽州 的府治所在地,古 徽州 文明的发祥地,唐朝到1938年 徽州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 徽州 文物古迹遗存比较丰富的县区。我今后在 歙县 要走遍第二故乡的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方便去的所有地方),以后好汇集成一篇介绍 歙县 的完全攻略游记。

说明一点,这篇是 之前几篇 徽州 和 歙县 游记的续篇。
http://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徽州 古城景区内的景点及近郊长庆寺塔、新州石塔、渔梁, 郑村镇 棠樾 村、郑氏宗祠,许村镇许村,雄村乡雄村见这篇。
https://www.mafengwo.cn/i/23565565.html 歙县 北岸镇、 昌溪乡 、富堨镇境内的景点和 郑村镇 槐塘村、许村镇程氏节孝坊的游记见这篇

http://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是之前的 徽州 主要景点全攻略游记,信息有些过时。

这篇游记的配乐是民国 歙县 籍革命音乐家张曙在抗日战争时作的《保卫国土》, 北京 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人业余合唱团演唱。虽然与大家阅读游记的环境无关,但是和这篇游记经过的景点, 歙县 张曙故居有关,我喜欢用和游记地点相关的歌曲作游记配乐。张曙在当时影响很大,但是现在他的作品已经快要被大众遗忘了,网上能找到的音乐资源只有3首。

本次旅程的行程安排
2022年10月15日,我去了 歙县 的 桂林 镇、溪头镇、坑口镇和徽城镇鲍川村旅行
具体行程如下: 桂林 镇殷家村殷尚书坊和大司徒坊,芳塘村金殿传胪坊和白石涌泉, 桂林 镇龙渡桥( 桂林 老桥),竦口村 磐石 桥和竦口窑展览馆。溪头镇 蓝田 古村落,文萍小吃。坑口乡柔川古村(张曙故居和三石坊),瀹潭村方氏宗祠。徽城镇鲍川古村落。本次旅程中溪头镇和坑口乡的一些景点和旅游资源因为难以到达且距离太远没有去。相比 黄山 市知名的世界遗产西递和宏村,这一路文物保存状况不理想。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旅行参观的所有的点都是免费开放的。

歙县简介歙县 位于 安徽 东南端,从唐朝到清末一直是古 徽州 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唐代到北宋为歙州治所,北宋末年到明清时期,这里先后为 徽州 和 徽州 府的治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 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徽州历史徽州 位于 安徽 东南端。 徽州 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
徽州 在先秦时代居住着土著山越人,史书里说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越人断发纹身,以稻为饭,以鱼为菜肴,水耕火耨(用人力和石器在围着水的田地上耕作,用火烧来除杂草和施肥),有成年仪式磨平犬牙和猎取人头祭祀的风俗,越人居住的土地地广人稀,食物靠狩猎和捕获水产就能自给自足,越人没有饥饿的痛苦,但也没有积蓄,越人的语言与当时的古汉语完全不能通话。 徽州 地区靠近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有记载说当时这里可能已经成为吴、越的领地,然而通过在屯溪区奕棋镇商代到春秋墓群的考古发现,今天并没有在 徽州 地区发现来自吴国和越国的文物,相反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从种类到器物的造型都与中原迥异,当时这里非常有可能是山越人居住的蛮荒之地。先秦时期 徽州 在当时留下的历史文献上的史料记载是一片空白。

有关 徽州 的最早历史记载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中国 后,在古 徽州 地区设置了最早的两个县, 黟县 和 歙县 ,隶属于治所在故鄣县( 浙江 湖州 安吉 )的鄣郡 。黟的意思是皮肤黝黑,因为来到这里的中原人看到这里的山越人皮肤黝黑,身材矮小,性格彪悍,以此命名。歙的意思是山水集聚。因为来到这里的中原人看到这里崇山峻岭,溪流密布,以此命名。秦始皇在位时期为了防止 浙江 的越国遗民反抗,强行迁移越国遗民到 皖南 定居。 徽州 地区的第一批中原移民是来到这里的官吏和士兵的家庭。当时, 歙县 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 歙县 、 徽州 区、屯溪区、 休宁 县、汤口镇、 浙江 淳安 县和 江西 婺源 县的一部分。最早的 歙县 县城位于今天的练江、渐江的交汇处处,今天的 歙县 雄村乡浦口村。 黟县 大致包括今天的 黟县 、 祁门 县、 婺源 的一部分。当时这里的大部分土地依然是秦朝政令无法到达的地方,山越人仍然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退到山区中继续反抗,不接受中原王朝的tong治。

前202年 徽州 并入汉朝。 歙县 和 黟县 隶属于治所在宛 陵县 ( 宣城 宣州区)的 丹阳郡 。到了西汉时期, 歙县 辖地的越人和汉人交流增多,一部分越人开始融入汉族,但越人聚众对抗汉人仍然十分频繁。东汉末年和东吴统zhi时期,在 皖南 山区的山越人在 歙县 金奇、毛甘和 黟县 的陈仆、祖山等人带领下几次举行起yi,攻击汉人与 孙吴 对抗。毛甘在今天 歙县 徽州 古城所在的乌聊山上建立了毛甘 故城 。孙权先后派遣贺齐和陆逊 平定 皖南 山越的起yi,并用围困山区和安置投降者的办法,迫使越人瓦解。最后直到诸葛恪担任这一地区的行政长官 丹阳 太守时, 皖南 的越人才全部成为列入东吴户口,为东吴纳税服役的臣民。汉人政权从此才全部控制 皖南 、浙西、赣北的山区。东吴征服 皖南 以后,从 歙县 分出休阳( 休宁 县前身)、黎阳(治所屯溪), 始兴 三县,至此 歙县 的辖地大体上就只有今天的 歙县 、 徽州 区、 绩溪 县和汤口镇。这些县隶属于治所在建业县( 南京 )的 丹阳郡 。汉人在东汉末年随着东吴对 皖南 的逐渐征服,开始大量进入 皖南 山区。

280年西晋灭亡东吴后在 徽州 地区设置 新安郡 ,后人以 新安 为 徽州 别称就是由来于此。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 中国 北方在此以后陷入持续270年,主要由异族统治的分lie战乱,大批北方汉族南迁。东晋时期居住在 皖南 山区的汉人逐渐增多,取代山越人成为 皖南 的主体民族。从北方南迁的汉人把 黄河 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传播到南方,让 徽州 地区的生产力和技术有了极大进步。牛耕、犁、水车、水锥、播种的耧车、筛选稻谷的风车、先进的织布机这一时期在 皖南 得到普及,北方先进的种植和施肥方法也传播到 江南 。因为古 徽州 山多地少,土地不肥沃,而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少,一年所产的食物不能自给,早在东晋时期,这里的人就开始出外经商。以山区所产的木材外销。 徽州 人工种植枇杷、柑橘、雪梨等水果的历史也是在东晋到隋唐时期,外出经商的人所发展起来的。学者从当时人写的“ 新安郡 统县六,户五千”估计东晋 新安郡 总人口约为5000户,25000人。327年,鲍公宏在 歙县 岩寺开筑鲍南堨水利工程,灌田3700亩。398年, 新安 太守孙泰反对征役,密谋起事,为 淮南 王司马道子所杀。南朝宋时期的466年, 新安 太守阳伯子率兵反叛,占据 黟县 城,历时8个月,为 黟县 令吴菇公等击破,斩伯子。南梁时期的527年,原 新安 内史吕文达开建 歙县 岩寺吕堨水利工程,灌田3万余亩。535年,析 歙县 华阳镇置良(梁) 安县 ,为 绩溪 县建县之始。550年南梁时,侯景之乱,元义率兵攻陷 新安郡 城,太守萧隐逃奔 歙县 豪绅程灵洗处。程集歙、黟乡勇,551年年攻复 新安郡 。

589年,隋朝消灭了南朝中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 中国 。591年在 皖南 设置歙州,下辖 歙县 、 休宁 、 黟县 三县,与后世古 徽州 下辖六县的地域大致相同,隋代的歙州治所先后在 黟县 和 休宁 县万岁山(今 休宁 万安 镇古城岩),当时那里也是 休宁 县城的所在地。隋炀帝大业年间,歙州有户6164户。隋代以前 安徽 的经济文化重心在淮河流域,唐末以前 寿县 是 安徽 最大、最发达的城市。 安徽 的另外三个次于 寿县 的重要城市是 亳州 、庐州( 合肥 )和宣州( 宣城 宣州区), 皖南 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江淮地区介于二者之间,歙州受限于多山、闭塞的地理环境、远离 中国 当时的经济文化重心黄河淮河流域,人口稀少和那个时代落后的商品经济发展水 平和 环境,是 安徽 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隋朝末年,天下大乱。 616年 歙县 人汪华(他的出生地现在属于 绩溪 )占据了歙州,闭关自保,在战争频繁的乱世保障了古歙州几个县的安宁,并且识时务的在621年主动归附 新建 立的唐朝,保障了古歙州地区免遭战火的破坏。汪华割据歙州时期的617年或618年,把歙州治所从 休宁 古城岩迁到 歙县 , 歙县 从此成为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当时 歙县 的风shui先生们发现在练江以东的乌聊山下,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地势较高,井水甘甜,土壤润洁而质地紧密,于是汪华把 歙县 县城和歙州州城迁移到了今天 歙县 老城区。653年陈硕真起yi军曾攻打歙州,没有攻克。不久起yi被 平定 ,唐朝分出 歙县 土地设立北野县。740年,歙人洪贞起yi被镇压。分 休宁 县 西乡 和 乐平 县怀 金乡 置 婺源 县,属歙州。唐开元年间(713-741),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 婺源 县长城里,见众石坚润、莹洁,拣回数块,雕琢成砚,为歙砚之始。745年,郡使征役开采大鄣山(今属 绩溪 县)银矿。751年停采。747年,唐玄宗因皇帝炼丹修道的传说,将传说中黄帝修炼成仙的地方黟山改名 黄山 。762年,十月, 新安 大豪沈千载( 休宁 人)起兵抗官遭杀害,部众全数牺牲。762年歙州爆发方清起yi,起yi波及今天苏浙皖赣沪五省区,765年,方清义军攻陷歙州,杀刺史庞浚。占据 黟县 赤山镇,建阊门县。766年,方清起yi遭zhen压,废阊门县,置 祁门 县。从 歙县 划出土地设置 绩溪 县。划 休宁 、 歙县 地置归德县。770年,废归德县,歙州领黟、祁、婺、休、歙、绩六县。歙州一州六县( 歙县 、 绩溪 、 休宁 、 黟县 、 祁门 、 婺源 )的格局形成了。879年,五月,黄巢起yi军攻陷歙州,斩 歙县 都将吴九郎,不久后歙州为唐军收复。893年, 淮南 节度使杨行密遣将攻陷歙州,任命陶雅为歙州刺史。902年陶雅增加赋税, 婺源 县制置汪武集合部下士兵反对,被陶雅设计dai捕,兵 变 平定 。唐玄宗天宝年间,歙州有38320户,269109人。到了晚唐时期,安史之乱以后, 徽州 地区迎来了第二批移民潮。隋唐时期,歙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来, 徽州 茶叶的种植和徽墨、歙砚的制造都是在唐朝开始的,唐玄宗开元时期, 婺源 龙尾山的砚石开始被开采运到 歙县 被制成歙砚。 歙县 问政山种植竹笋的历史也始于唐朝。歙州还成为全国著名的纸张产地。歙州商人群体这时也壮大了很多,财富也比东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增长。安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里大量中原移民迁到 徽州 定居。这是 徽州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歙州的人口随之增加几倍。到了公元9世纪的晚唐时期,歙州考取进士的人数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又以 歙县 人最多。唐代歙州经济开发速度加快,是 安徽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中等偏下的州。五代十国时期,歙州先后属于 合肥 人杨行密建立的杨吴政权和李昪建立的南唐,这一时期歙州的文具制造和经济继续发展。五代十国南唐时期墨工奚庭圭在歙州发明创制徽墨。 徽州 出产的澄心堂纸成为进贡南唐皇宫的贡品。

976年, 徽州 归降宋朝,成为宋朝的领土。976年歙州有51763户,总人口约30万。宋代的歙州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歙州商帮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官府和民间办学之风大为盛行,这个时候,来自 歙县 的商人活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科举及第的人数达到了全国前列。1058年,王安石由 江西 取道 徽州 去宣州,夜过 绩溪 县翚岭,留有《过葛职方琳宅题壁》和《寄沈鄙阳》等诗篇。1070年歙州推行保甲法,加强对基层民众控制,农闲时期集合民众组成民兵训练。1085年三月,苏辙任 绩溪 县令,任内曾在城西门外筑堤防患,人称“苏公堤”。1102年歙州六个县有108316户,总人口约60万人。宋徽宗时期,1120-1121年方腊起yi,短暂占据过 歙县 ,1121年北宋 平定 方腊起yi以后,把歙州改名为 徽州 ,徽字在上古是绳索的意思,寓意在于捆绑束缚控制这里。也带有美好的意思。古 徽州 一府六县的格局正式形成。 徽州 城在方腊起yi中受损严重,宋朝在起yi 平定 当年将 徽州 府治和 歙县 县城前往 歙县 扬之 河北 岸的新州地区,数年后因为新州地理位置不如汪华选定的就 徽州 城,就又把府治 和县 治迁往乌聊山下的原址。1126年秋冬,岳飞由 宜兴 至 绩溪 ,访殿中侍御史胡舜陟,留有《与咸公话别》诗一首。南宋时期,1130年金兵进犯 徽州 ,被蒋杲集合 徽州 本土民兵在吴泥岭击败。1131年,张琪率领的起yi军攻克 徽州 ,不久被 江南 东道安抚使权邦彦派遣裨将率军 平定 。当年岳飞进兵 江西 ,途径 徽州 。1162年 徽州 商人在境内发行纸币会子。 1175年呈坎 人罗愿编写了古 徽州 第一部地方志《 新安 志》。1231年修建了 歙县 渔梁坝水利工程。南宋时期是 徽州 的第三次移民潮。1172年 徽州 总共有120083户,估计总人口65-85万。1227年 徽州 有124941户。南宋的 徽州 是全国雕版印刷业和印书业的中心,大儒和学者不断涌现,家族办学,重视教育成为传统。徽菜也是在南宋时代从 歙县 起源的。 徽州 的歙砚、徽墨、茶叶、纸张、毛笔制造业和水果种植也在唐代的基础上更加发展。随着南宋定都 临安 府( 杭州 ),为了供应 杭州 城市建设, 徽州 的伐木、采石、制砖和原始的木雕、石雕、砖雕产业繁荣兴盛起来, 徽州 的金银器制造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新安 江的水运促进了深渡、渔梁、屯溪、 万安 等商业市镇的产生。宋代 安徽 经济文化重心在江淮之间的庐州 ( 合肥 ) , 徽州 的文化和经济在南宋时期开始在 安徽 崛起,到了南宋晚期成为 安徽 经济排名第二和手工业排名第一的府州。唐宋时代,限于当时人对歙州和 徽州 贫困落后的固有偏见,李白(为 黄山 写过诗,没接受邀请)、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唐代大诗人和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均未上 黄山 游览。

1276年 徽州 投降元朝。1277年元朝改 徽州 为 徽州 路,隶属于江浙行省建康道。1287-1290年,州民汪十千、胡发、柯大统、叶万文、吕童二等相继起义于歙、绩、 婺源 等地,先后遭到zhen压。1290年 徽州 路有人口157471户,832589人。1351年春,徐寿辉率红巾军攻入 徽州 ,同元军在境内作战达5年之久。1352年红巾军项普略、彭莹玉部率兵攻占 徽州 ,1355年 徽州 又为元军夺回。1357年三月,朱元璋所部大将邓愈、胡大海攻克占领 徽州 ,改 徽州 路为 兴安 府,奉小明王韩林儿龙凤年号。1358年朱元璋到 徽州 ,召见 休宁 朱升、 歙县 唐仲实等人 , 徽州 人朱升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字策。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1364年朱元璋改 兴安 府为 徽州 府。

1368年明朝把 徽州 府并入中书省,1371年设置直隶, 1375年 徽州 府并入直隶,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朝组织了几次迁移 徽州 百姓到今天 安徽 江淮地区居住的大移民。1376年 徽州 府总人口120762户,549485人。1403年 徽州 府设织染局,制造上贡帛。1421年 徽州 府属于南直隶。明清时期, 徽州 十分繁荣兴盛,在各方面达到了远超以往的巅峰。从14世纪末到15世纪中期开始, 徽州 成为了 安徽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府州。15世纪明朝中期开始, 徽州 商人发展为全国与晋商并列的两大商帮之一,经营范围从早期的木材、茶叶、土产山货、文具发展到各行各业,垄断了 江苏 的食盐贸易,钱庄、典当、饭店、茶馆也成为 徽州 人主要从事的行业。徽商中,又以 歙县 商人占到6成以上。明清时期以 歙县 人为主的 徽州 商人垄断了 淮南 淮北 的食盐贸易,并大大促进了苏南浙北地区 江南 城镇的发展,足迹遍布 中国 各个省区,并延伸到 日本朝鲜 、 蒙古 、 俄罗斯 、 东南亚 等地。 徽州 人也随着徽商的外出经商而大量移民外地。15世纪中期,明朝成化年间,徽派建筑风格基本形成。嘉靖年间(1522-1566), 江西 弋阳 腔传入 徽州 ,产生 徽州 腔,是为徽剧先声。1555年,倭寇数千人入侵 歙县 、 绩溪 ,乡民奋起抵御,死17人,各县相继戒严,倭寇遁去。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歙县 知县史桂芳在 徽州 府城之东修筑 歙县 县城,扩建 徽州 城, 徽州 城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1563年 衢州 矿工起yi被zhen押后,失业矿工携家带口逃入 徽州 ,1565年 衢州 矿工流民被驱逐出境。1566年 祁门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著成。隆庆年间(1567~1572), 徽州 漆工黄成著《髹饰录》,是为现存的唯一古代漆工专著; 休宁 县松萝山僧人 大方 创制松萝茶。1577年,在 歙县 人几十年的斗争下( 徽州 丝绢案),明朝将洪武年间开始 徽州 六县中名义上是 徽州 承担,实际上只有 歙县 承担的6000多两丝绢税分摊 徽州 六个县。1578年 徽州 府总人口118943户,566948人。1592年屯溪区人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7卷刊行。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 徽州 岩寺人潘之恒创作 黄山 志书《黄海》,邀请和接待当时的著名文人到 黄山 游历,改变了16世纪以前国人对 徽州 的偏见,因为大量社会名流作诗撰文宣传, 黄山 和 徽州 旅游的认知度和知名度开始打开。1605年 徽州 滋兰堂书坊用四五种颜色彩印程君房《墨苑》一书,开 中国 彩色印刷书籍的先河。1616年徐霞客到 徽州 游览,先后游历齐云山、 黄山 ,并作《白岳山日记》,《游 黄山 日记》。随着明朝末年徐霞客的到来,和《徐霞客游记》的刊印, 黄山 优秀的旅游资源逐渐被全国人知晓。1626年六月, 歙县 岩寺镇巨商吴养春被告私占 黄山 ,遭魏忠贤dai捕,拷问致si,复派朝官借机qiao诈,激起民愤。1627年二月底,民众冲入公署,赶走工部主事。十二月,魏倒台,“ 黄山 大案”遂告平息。1627年 休宁 县人胡正言创制饾板彩印技法。1643年明朝 凤阳 总督马士英募兵后带着这支刚组成的新军队途径 祁门 ,烧杀抢掠,愤怒的 祁门 民众聚集起来反抗,将这支明军堵截在华桥,军队与民众发生战斗,明军被杀190余人,突围而去。

1645年清军攻入南直隶,当年农历六月 徽州 人金声组织民众kang清,九月清军击败金声组织的kang清yi军占领 徽州 。七月, 黟县 奴仆宋乞、朱太等结寨起yi。九月,宋乞被刺。1646年三月,起yi失败。是年,胡正言再创拱花印刷技法。1648年南明金声桓攻入 徽州 。1658年南明张煌言率部短暂占领 徽州 ,1674年三藩之乱中耿仲明军曾短暂占领 徽州 。1667年设置 安徽 省, 徽州 府隶属于 安徽 省。清乾隆年间的1773-1792年屯溪人戴震参加编纂《四库全书》。1782年, 绩溪 县人胡 天柱 在 休宁 县开设胡开文墨店。1790年四大徽剧戏班进京为乾隆皇帝贺寿。(徽剧发源于 徽州 ,四个戏班演员主要是 安庆 人,出发地点是 扬州 。)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徽派木雕,砖雕,石雕从形成到发展,徽派盆景也在明朝晚期到清朝中期发展起来。当时的 徽州 文风鼎盛,人均考取进士的数量居于全国首位,绝对数量是全国前几名,其中又以 徽州 府治 歙县 的人口占大半。 徽州 人还在乱世中为 中国 保存了很多古籍善本。 歙县 雄村曹氏家族四世一品,影响了 中国 历史。根据嘉庆年间 徽州 6县在5个不同年份登记下的人口数,总和为2680960人,1820年 徽州 府的人口超过了2680960人。1835年道光帝委任陶澍在 扬州 进行盐法改革,改革废除了徽商对淮盐的垄断地位,放开食盐贸易的自由竞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向徽商摊派战争赔款。同时境外商人从此大量进入 中国 ,开店设厂,洋货大量输入,这让徽商走向衰落。1851年,太平天国起yi爆发,1854-1864年,太平军与清军在 徽州 地区展开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1860年六月十一日,清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统军自 宿松 进驻 祁门 县。1861年三月初二,曾国藩率军进攻 歙县 太平军,大败;四月初二,移驻东流县(今属 东至 县)。太平天国时期战争双方为了zhen压反对者和鼓舞士气,对 徽州 地区进行了can wu人道的大tu sha和qiang劫,很多古迹毁于一旦, 徽州 人口损失大半,太平军和清军的主战场是长江中下游的 湖北 、 江西 、 安徽 , 江苏 , 浙江 等省,而这正是徽商财产的主要所在地,洪秀全部下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还曾经下令抄没太平军占领区所有徽商的家产,诛sha徽商家族,供给太平天国国库。清政府也加紧盘剥徽商,徽商向清政府缴纳摊派份额和捐献军饷一亿两以上的 白银 。徽商的财富大多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战后, 中国 经济已经走向近代化,徽商的封建思想跟不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 徽州 没落了。1864年 徽州 境内的太平军 平定 。当年清朝 徽州 湘军驻军因讨要多年积欠的军饷,在军官带领下发动兵变,殴打地方官,索要军饷,不久清朝发放欠饷,派人安抚士兵,兵变 平定 。1875年 祁门 人胡元龙、 黟县 人 余干 臣分别试制红茶 成功 ,这就是十 大名 茶之一的祁红。同年西方传教士开始在 歙县 建立教堂传教。清朝光绪年间 徽州 歙县 (今属 徽州 区)人谢 正安 创立谢裕泰茶庄,研制发明了十 大名 茶之一的 黄山 毛峰茶。1896年五月, 休宁 县城及 万安 、屯溪两镇开设邮政分局,属大通总局。1900年, 歙县 城内创办崇一学堂,为 徽州 最早的新式学校。1905年, 休宁 县人余显谟创办大盛织布厂。同年在 歙县 创立 徽州 第一所近代中学 新安 中学堂。1904年 徽州 府有人口164237户,738875人。1910年, 徽州 架设第一条电信线路,由贵池殷家汇经 歙县 至屯溪。1911年,屯溪建立电报局, 歙县 (深渡), 祁门 县建立电报支局。

1911年,武昌起yi后, 徽州 知府许月涵、 歙县 知县宋灿弃官逃跑。徽属各县相继 光复 。1915年 徽州 产的胡开文地球墨、吴鲁衡日晷和 祁门 红茶在31个国家参加的 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1913年二次(ge)命失败, 徽州 并入北洋(军)fa统zhi区,民国初年, 徽州 地区军fa混战民不聊生, 徽州 在1916年袁shi kai死后相继属于段祺瑞、曹锟、张作霖和孙传芳的势力。在1927年国民dang占领了 徽州 。1928年 徽州 户籍人口993623人。1929年朱富润土匪团伙流窜到 徽州 作案,不久离开。当年 徽州 建成第一条公路。共产dang方志min率领的红jun在1930年代初曾经在 徽州 部分地区建立su区。1933年屯溪到 杭州 的公路建成通车。1934年 婺源 划入 江西 省, 婺源 人为了重返 徽州 ,发起持续十几年声势浩大的返皖抗议活动。抗战时期,大量军民涌入 休宁 县的屯溪镇,1938年屯溪镇取代了 歙县 县城成为 徽州 和 黄山 市的中心。1938年新四军3个支队在岩寺镇集合改编,叶 挺率领新四军军部一度驻扎岩寺。1939年周公在叶 挺陪同下来岩寺视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几次轰炸屯溪、岩寺、 歙县 、 绩溪 、 黟县 。1947年 婺源 重新划入 徽州 。1947年 徽州 六县总人口781295人。1949年4月30日屯溪、 歙县 解放,1949年5月28日,guo、gong双方在 休宁 县 溪口 镇豸山展开最后一场战斗,当日红旗插上山顶,俘虏国民dang 安徽 省头目,宣告了 徽州 和 安徽 全境的解放。同年 婺源 最终被划出 徽州 。1979年邓先圣游览 黄山 ,做出了一定要把 黄山 旅游的招牌打出去的讲话,确立 黄山 旅游兴市发展战略。1984年汤口划出 歙县 并入 黄山 区。1986年 歙县 成为第二批 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 徽州 地区改名 黄山 市, 绩溪 县划出。1988年划出 歙县 西部几个乡镇成立 徽州 区。


我就喜欢到古镇古村游览。感谢关注和支持

去的地方真多,都是有历史的地方
古桥古巷如画中,
徽派建筑映眼帘。

歙县

鲍家庄的一处开着门的明代或清代前期民居

歙县

之前看过2010年编写的《 歙县 志》,里面介绍说鲍家庄有一组百子图砖雕,是雕刻的100个儿童嬉戏玩闹的场面,极其精美。我到了鲍家庄以后一直在找,没有找到,一问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才知道,之前那幅砖雕所在的房子已经拆除盖了新楼,鲍家庄最精美的百子图砖雕已经不在了。
鲍川村保存下来几十栋集中成片的徽派古民居,可以和 徽州 古城和渔梁坝连成线路游览,还是有建成4A景区的基础的。


歙县

山水人物图砖雕

歙县

歙县

歙县

歙县

这幅砖雕中间是戏曲人物故事,下方是双狮图, 狮子 把门。象征荣华富贵。

歙县

歙县

这幅砖雕上方似乎是渔樵耕读,中间是山水和戏曲人物故事。

徽城镇简介徽城镇位于 歙县 西部,在东汉末年,山越首领毛甘聚 众反抗孙权,在今天 歙县 徽州 古城的位置建立了毛甘 故城 ,至晚从那时起,徽城就成为了 歙县 境内比较大的居民点。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汉末年, 歙县 县城就已经设在徽城镇中心的毛甘 故城 。隋末至今,徽城一直是郡、州、路、府、县的治所所在,从唐朝到1938年,这里一直是古 徽州 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城详细历史见前面 徽州 历史的介绍。 徽州 城的主要景点是5A景区 徽州 古城。包括许国石坊等12座牌坊、徽商大宅院、 徽州 府衙、 徽州 古城墙、渔梁坝和渔梁古街、鲍川古村落、问政山、西甘山、长庆寺塔、太平 兴国 寺、太白楼( 新安 碑园)、新州石塔、 歙县 博物馆、圣僧庵、 紫阳 桥、万年桥、太平桥、斗山街、打箍井街、陶行知纪念馆等。著名历史人物有元末谋士姚琏,明朝内阁大学士许国、明朝大学士程国祥,清朝闽浙总督程祖洛,清朝音韵学家江有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书画家渐江、虚谷、许世骐,印学家叶铭,围棋国手过惕生等。徽城镇工业有制墨、制砚、制茶、徽派三雕、机械、化工、粮油食品加工、竹编、服装、汽车制造、仪表、竹编、丝绸、电器、新材料等门类。手工业中的歙砚和徽墨制造驰名全国,出产珠兰花、茉莉花、白兰花三种花茶,问政山贡笋为知名土特产。

http://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县城徽城镇除了鲍川村以外的景点请看这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包括5A景区 徽州 古城的。

鲍家庄古村落(鲍川村)鲍川古村落, 歙县 俗称鲍家庄,离 歙县 著名的渔梁坝景区仅1公里左右。鲍家庄曾经是 棠樾 村鲍家的分支建立的村庄,所以村民叫鲍家庄,但是现在村里的村民主要姓张,已经没有鲍姓居民了。询问这里的张姓村民,他们只知道张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自己的祖先是何时从何地迁来的,鲍家人什么时候迁走的都不知道。我有一个同部门关系很好的同事老家就是鲍家庄的。明清时期鲍家庄集中了很多大户人家,是 歙县 有名的徽商集中地。鲍川村是 歙县 有名的珠兰花茶产地。

歙县

鲍家庄是我到过的 歙县 保存比较好的几个古村落之一,鲍家庄被公路分为两部分,古建筑主要在公路南侧下方,沿河而建。一条150米左右的老街两侧分布着几十栋徽派古民居。当地村民说2005年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开发商买下村中大多数古宅,准备搞旅游开发,建设成旅游景点。但工程刚开始不久,开发商就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跑路了,只剩下这几十栋人去楼空的古宅。

歙县

据我同事说这里的砖雕很多是在她小时候就被偷走了。村民都说砖雕之前快被偷完了,之前XX时期应该也破坏了不少。目前门楼砖雕保存比较好的只有5处。上图这幅砖雕在村庄西边入口,是向日葵和花草图案,葵花是多子的植物,太阳最迟从春秋时代就有象征君主的含义,阳光在 中国 有象征君主的恩德含义。这向日葵砖雕包含了对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和沐浴皇恩的祈求。

瀹潭村方氏宗祠离开柔川,下一站是坑口乡的瀹潭村。(瀹读月)瀹潭村是 歙县 三潭枇杷的主产地之一,因为这种多汁又特别甜的枇杷以产于 歙县 三个自然村樟潭、瀹潭、棉潭三个自然村的品质最好,所以得名三潭枇杷。
瀹潭村的村民主要姓方,这里的方氏家族在1126年左右的北宋靖康之乱时期从北宋首都 开封 迁居这里。

歙县

方氏宗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宗祠内有明朝大学时许国撰文,方氏祖先 南京 户部右侍郎方弘静题写的《瀹潭方氏宗祠记》落款时间是“万历癸巳岁孟冬月望日,即1593年农历10月15日。

歙县

方氏宗祠现在只保存下来三座宗祠建筑的最后一座,供奉方氏家族祖先牌位的享堂。而且我去的时候正在大修。

歙县

结束在坑口乡的旅行,下一站是 歙县 县城东南郊的鲍川村。

歙县

歙县

歙县

张大曾妻项氏贞节坊,建于清乾隆七年(1743年)双柱三楼。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