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人的318骑行记 全篇完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本帖最后由 西北河西走廊 于 2024-5-7 11:03 编辑

干饭人的318骑行记 - 缘起

小时候在农村,大人们从城里带回来一辆28 大杠,小朋友们都围着、争着要骑。身高不够,就只能全身团缩在大车的三脚架内,半蹬着脚、身子侧倒、脑袋努力钻出来,手用力扶住车把维持平衡,腿是没法舒展地蹬车的了,只能划拉个半圆,到极限后赶快倒链回来,再来重复下个半圈,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的向前滑行。平路上还好,遇到一点点上坡,速度控制不好的话就直接零速原地摔倒。小孩儿嘛,摔破点皮算什么,好玩最重要,所以经常是一个人哐哐哐地乱蹬,一堆小孩追着旁边追着闹。摔下来就好了,跑得最快的那个就有机会抢过来骑了。我看在眼里,馋在心里,好不容易把车赖过来摸一下,激动到头发丝都在风中摇晃。
(童年的28大杠,是优雅的上图,还是实用的下图?)

可能是求之而不得,大学毕业后就断断续续地在旅行规划中放入自行车的元素,一直到现在,骑行旅行一直都心心念念。

2008年计划骑车环青海湖,火车+大巴一路风尘到达西海镇,按照有限的网上信息,找到了居民楼里的租车户,一辆破破烂烂的山地车,吭哧吭哧地骑了五天,最后被大风刮得进不了刚察县,只能悻悻搭车回程,没能最终完成环湖。

2012年计划环海南岛,还是全民用QQ的年代,第一次网上约伴,聚合了三五个陌生的伙伴。吸取了青海湖租到烂车累个半死的教训,带着山地车落地海口,累个半死好不容易骑到了三亚,接着走中线翻五指山到了琼中后,因家里有事,搭车快速返回海口,最后还是没有完成环岛。

不是大神,选择的却都是大神的路线;没有特别的骑友,路上总能遇到很可爱的骑伴。坚持了大半程,最终都没有完成全程。

捷安特的创始人刘金标说的,“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才能享受人生美景”。骑着车、带着基本必需的行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慢慢地移动,不进景点,只将路上的风吹日晒雨淋当作景色来享受。

眼睛是最好的照相机,只有自由行走,才能留住人生的美景。

2021 年,人生过半,从工作开始就一直每**九晚五、马不停蹄的工作了近 20 个年头,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传说中的 Gap year,更是遥望而不可及。刚好有个机会,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大平台,离开熟悉的人和事,准备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

作为两份工作切换的间隙,无意识的安排了约三周的空档期,而且在决定辞职的那一秒钟,就已经决定了要去骑车。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是先辞职再安排了骑行,还是纯粹为了能有骑行的机会,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如果是后者,那就太不“我”了——我这个理工男,本不应该这么冲动、这么“浪漫”的。但anyway,从来不离经叛道的我,或许就因此开启不一样的精彩呢。

至于路线的选择,也是几乎是1 秒钟就选好了。

日常我没事就研究国内骑行的经典路线。川藏南线,318,从成都骑车到拉萨,按照标准、一般人中等体力的攻略,需要25天,从平原到峡谷,从雪山再到草原,纯骑行1500公里的苦与乐,慢慢写来。

再不疯狂,就没有机会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用双脚和大脑探索未知,游历世界


当年只有在左贡到邦达的路上碰到过土拨鼠。往日的情形都还在脑海中出现,不是祭奠是记忆之根。

爬折多山还能呼吸畅通,强人中的强人了!

当年我也类似,网约同龄人在巴塘分手,与几个大学生一起到拉萨,我也成了他们的哥!

  自从09年走过后,18年重上 折多山,感觉商业气息太隆了。也一直关注沿途的变化,也许是对青春的祭奠吧!感觉318越来越没意思了!开隧道,铺景点,开直播!没有了以前那样的纯粹,当年想过重骑一下,估计愿望得打消,有机会就徒步,当然不是网红主播模式。

暂时没有了,现在考虑组装自己的长途旅行车,不能骑行的日子,玩玩车能寄托感情,哈哈。
看完了,不错,还有长途骑行的计划没?
内涵丰富的游记,感谢分享。
柴静说过,不写下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2021年3月,冲动、决然地做出了骑行318川藏南线的决定,用了23天的时间,从成都一直骑行到拉萨。全程共2000公里,回看当时的记录,由于天气、修路、体力等原因,搭车跳过了500公里,共骑行了1500公里。累计花费7630元,该费用已包含前往成都、拉萨归程的飞机、全程租自行车,以及在拉萨给家人、朋友买小礼物的费用。3月是318骑行的淡季,实际上每天的花费在100左右,大概就是50-80/晚住宿+每天的餐费。每天除了骑行就是吃饭和躺着休息,坚持了差不多一个月,收获了与日常生活很不同的体验。

骑行结束后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日复一日,鸡零狗碎,所有的记忆都留在了照片库里。当年同行的胖哥、老萧在后续的几年中又陆续出发,骑行了317、丙察察等经典路线,每次在群里看到他们的分享,才会燃起几分冲动,后又迅速回归平静。

机缘巧合之下,置办了一辆公路车,周末除了跑步外,又有了多了一个运动项目。将在拉萨买的川藏骑行路线图贴在墙上,每天出门前、归家后都能瞄上一眼,提醒自己,曾经有过如此不同的人生。

朋友一直鼓励我码字写作,记录日常的点点滴滴。但我一直是木脑子,最菁纯的逻辑思维在工作上中规中矩,但在感悟周遭生活上就显得一无用处。

直到有一天,发现一个叫“三明治”的公众号,他们用各种方式,给你写作的小技巧,鼓励大家打卡、日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加入其中一个叫“每日书”的写作小组,选的主题就是318的骑行体验。积攒了4-5篇的内容后,才开始建立公众号,开始陆续发表,每周一篇,慢慢也形成了肌肉习惯。

就这样,从22年末开始,断断续续一年多时间,赶在当年结束的三周年之际,完成了整个系列。骑行了23天,共写了23篇,累计约7万字。

写公众号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反复,刚开始特别注意格式、版面,还去研究了Markdown语言,再结合图床、HTML编译等,出来的效果显得特别高级。这样经历了几周后,发现文字本身的真诚表达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又再次抛弃了所有的形式,聚焦,做减法。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没有做什么公号的运营,期间收获了几百粉丝,获得了几个公众号的转载,仅此而已。影响力不足道,收获的是对自己的满足。

这7万多字写完以后,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起,似乎我又去了一趟318。很多当年经历的细节,本来已经忘记了,写作的过程中翻查资料,询问队友当时的细节,凝练成文字后,像一个新生儿,又重新鲜活地呈现到了世上。

回顾整个行程,感觉特别幸运。幸运地遇到了刀哥、都城、老萧、胖哥、浪、狗子哥等队友,他们年轻力壮,很照顾我这个高龄骑友。有了他们的陪伴,我才有持续的信心和勇气,骑完全程。幸运地遇到了很好的天气,毛垭草原的大风、理塘的大雾、然乌的大雪、米拉雪山的冰封都是过程中的点缀,一路上更多是高原的艳阳、清透的空气和随行的白云。感觉前半辈子走过来,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和事,感恩所有人,感恩这一切。

打下这些文字后,突然有点失落。码字的乐趣已经找到了,但往后的日子该写些什么,没有丝毫的头绪。最近有些新的体验,容我思考一阵,再呈现给大家。

祝大家心之所往,收获体验。
游子终有归家日,全新的一份工作在几天后就要开始了。当时看到同行的一段离职感言,来自三年后的今天摇身一变短视频男神的周受资,总结得太到位了,作为新一份工作的警醒、借鉴。
别了拉萨,别了318,别了我的这段离经叛道的旅程。感谢自己坚持写完了这么二十几篇,赶在行程结束的整整3年后,完成最后的这一篇,也是一种仪式感。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点点滴滴,随后还会有一篇“后记”,作为总结,作为纪念。感谢大家的一路相伴,他日潮涌潮起,我们路上见。

3月26号 墨竹工卡出发

墨竹工卡早餐 17

拉萨午餐 自助餐 74

拉萨茶馆 22

拉萨住宿 50

拉萨各种打车 50

小计:213

拉萨买的各种小礼品

牛肉干 675   5包

地图 50

快递衣服回家 50(5公斤)

小计:775

3月27号 拉萨出发

拉萨到**机票 1560

拼车到机场 55

拉萨早餐 藏面 6

小计:1621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