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字塔三部曲终结篇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手艺宅 于 2024-2-26 09:48 编辑


自从2015年3月底开始做这款小金字塔到现在2024年1月已经9年了。9年啊,人生有几个9年啊!一个简单的款式折腾9年我也着实佩服自己的毅力。我的极限到了,这次我希望他真的真的真的是终结篇了。书归正传!
这种上古结构只能玩深度和细节。我这次大炮打蚊子用的有限元受力分析找型法制版。设计图10遍起步,再加上细节修改20遍玩一样。样品一打就8个起。这次改完后应该五年十载我是没有能力再做改版了。装备发烧友可以考考古,看看这类小塔还有谁用的有限元制版?有的话我就是最好之一。没有的话就没有之一了。







(短视频快销品时代了,原本以为写也没人看了,竟然还有1万多的浏览量。看来还有真正热爱的人,那我就努力不辜负你们。一个破帐篷而已,单写他过于局限,也写不出什么花来。那我就以小字注释的形式无限扩展。散文还要求形散神不散呢。我这是形散神也散。想到什么写什么,但都是干货。我给你点燃星星之火,你们自己去查询去扩展,希望能燃起熊熊烈火。

我最早知道有限元这个词是在日本Locus Gear那看到的。以前写的帖子里还提到过这事。当时虽然怀疑但还是跳了这个坑。但爬出这个坑用了好多好多年。

终于千辛万苦爬出来了,再一看他官网:我靠!变悬链线了。悬链线和有限元可差着天地呢。此处隐去很多字。悬链线是什么?

这就是悬链线。定义啊等等知识自己查去。我只点星星之火,只说些最简单知识。这个东西不是标准圆弧,也不是抛物线。他的特点是链上的每个点都受重力和两端的拉力,他拉着下边的,但也被上边的拉着。拉力总终都传导作用在两端的固定点上。受力非常干净。这个东西怎么用呢?古人都是把这条受力干净的弧线做成硬体的翻转过来。悬空的这条弧线上的力最终都传导在两端。中国那就赵州桥和各种拱桥了吗,还有月亮门等等应用。中亚各种清真寺的门窗上边都还用拱形的。欧洲呢,希腊文明的时候没有发明出拱形结构的建筑来。到了罗马时期才玩出来拱形门,而且他还扩展了应用。拱形沿着中心点旋转,做出来穹顶建筑。代表性建筑——万神殿。穹顶是架在下边的立墙上的。拱形的力传导到底端了。穹顶的力也传导到的底端,底端连接的是立墙啊,立墙厚度有限啊。力就往外撇了。就容易塌了。就限制了穹顶的大小。但就想作更大怎么办?


给立墙作斜撑加固就行了,但斜撑那个空间有点浪费。那就还作拱形,也就是拱圈。把下边空间利用上。万神殿后世的那些教堂们就是这么玩的。插句别的话。中式建筑在穹顶这个方面有缺失,没有发展到这个层次的突出代表性建筑。我没有查不知道墓葬里有没有这种。而且世界建筑史再往后的那些结构形式中式建筑全都停止没出现——落后了。清末那些教堂就完全和中式建筑没关系了。清末民国开始西学东进。有了更多西方建筑。但是中式建筑没有做到学习消化吸收引用——止步了。什么法国的埃弗尔铁塔,水晶宫(钢筋玻璃作建筑),德国包豪斯的极简方盒子建筑(这个影响好深远,现在绝大多数建筑还是各种方盒子排练组合呢),还有薄壳(早期这种建筑是下边堆土堆整出造型,之后上边编钢筋,再浇水泥。可以做出各种随意曲面造型了,举个例子比如吹一堆大小各异的连成一片肥皂泡,这个造型做成建筑。搁以前就没法想象。但这种方法就能实现了。和之前的立墙加房顶的建筑比可是巨大突破,现在技术进步了不用堆土堆了,但下边那个造型框架支撑少不了,所以他的建造还是比较费事的,成本也是较高的。较为少见),张拉建筑(二战后德国开始的,2001年中国才开始有第一个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型建筑——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美国玩的摩天大厦(以前去过一次,都说这么好,那么好,没觉得那么有意思。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圣斗士星矢》觉得这么好,那么好,现在小孩再看的话,觉得没啥意思。时代印记,那个时代这座大厦具有标志性意义。)等等。

拉回来,悬链线用在塔上对不对啊?首先不是翻转应用。只是立根直杆,拉几根绳子。绳子一端在杆子顶,一端在地面。还是干净的重力和两端的拉力。但帐篷不是绳子,而是绷紧的面料,张拉的膜。
这条线上的每个点不是只受重力和两个端点的拉力的。他是往面料的四面八方受拉力的。所以我跳那个坑才是正确的。
还有个曲线值得逼逼几句——就是最速曲线。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都是弧线的。上古的先人发现屋顶做成弧形的比做成直线的,雨水流下的速度更快,也抛的更远。其实这就是最速曲线的知识。但是我查了一下《营造法式》上的图解。十架椽到四架椽,它那屋顶弧形是不规则的。也就是说虽然是弧线但没有去追求最速那条曲线。
其实小球落下来最快的那条曲线的计算公式出现的较晚,16几几年的事了,感兴趣的自己查吧。
飞檐翘角。四角翘起来的照型是中式建筑独有的(韩国,日本,东南亚那些传统建筑也有,但他们都算中式建筑的延伸)。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就是为了造型好看。现存建筑可追溯的历史有限,但古文献里早就有像展翅飞鸟一类的描述了。这种没啥用,但就是好看的玩法,称为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情怀。


现在这个时代,沉下心来做事的人不多,所以才会显得尤为可贵,坚持!

你的确比很多大厂都做的要好,优秀!

哈哈哈,支持+1
这款与最早的豆蔻帐做对比。感觉是脊线有变动还是双锚点取消的原因,头和脚部的两面没那么下塌了? 长度空间应该会变好,不过就是遇到风雪倒灌稍微麻烦一点

装备都是消耗品。追求轻量,玩的糙就可以不用。不在意那点重量想用的久一点就用地布。我自己是用热缩膜地布,为了轻一点,但不结实是消耗品。内帐根据路线和季节选择带货不带。地布想用的久一点可以选尼龙面料的,但是不推荐三合一地布。做雨衣用时侧面大腿小腿全都是湿的
您好,我是新手小白,今年想尝试走长线,请问这种帐篷需要地布吗
催更催更哈哈哈哈哈
豆蔻复产一下吧~挺经典的一款了

话说,喜欢豆蔻的人不少……赶紧批量生产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