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踪山后村,误入郭家坑&牛家寨深处(二)郭氏源头.郭家坑——20231209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15839818119cm 于 2024-2-2 09:03 编辑
古村文化博大精深,让我爱的有点疯狂,哈哈哈。非常感谢您始终如一的支持与鼓励,小年快乐。

在《郭氏族谱》中不仅读出了山庄头村.郭家坑郭氏血脉、迁移之渊源,更读出了中华郭氏寻根祭祖之圣地——起源于虢国的三门峡郭氏源头。 简简几笔不仅勾勒出了一个“郭”,更是浓缩了一段又一段气吞山河的恢宏史卷,抖落出一段段尘封已久的旷世经典: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为了保护虢国文化,2000年,在虢国墓地遗址上,一座专题性博物馆——虢国博物馆拔地而起。车马坑中,马骨铮铮,战车雄浑,车辚马萧,猎犬为石,时刻昭示着虢国的强大。战马嘶吼,战车飞驰,往日虢国出征的壮观场景穿越历史烟云擦肩而至。车骑所至,所向披靡,虢国凭借他独有的气势,屹立于大周王朝。玉柄铜芯铁古剑,锈蚀丝毫掩盖不了他的剑气,其被称为中华第一铁剑。它的出土使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提前近两个世纪。虽然剑身己有断裂,但是它高贵的王者气质,却是古虢国辉煌而显赫的象征……。《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制礼作乐” 礼乐文明;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唇亡齿寒,假虞灭虢”的成语典故; 春秋之末的三家分晋;战国七雄格局对恃 ;商鞅变法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六国、统一车辙。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读谱知史,读史明智。谢谢你——郭氏族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和我遇见。我懂,“郭氏源头”每一位郭氏族人灵魂里的那份充盈与自豪,万分荣幸我是这片厚重热土上的有缘人。
本帖最后由 15839818119cm 于 2024-2-2 14:27 编辑

探访古村文化需要一次次乐此不疲的为之出发,赵原村先后去过4次,距离我家近在咫尺的会兴去过8次......。本次走访山后村3次,其中与郭外性老村长电话交流请教一次,登门拜访面对面请教、记录一次。听到记录收集到的巨大信息量有些需要再次查询求证与丰富,期望文字的呈现尽量详实有趣。呵呵,探访古村文化不仅需要耐候力,更重要的是来自灵魂深处那份乐在其中的洒脱与执着。据郭外性(照片中)老村长介绍:郭建永的爷爷郭毓才本有兄弟五位即老大郭毓贤,老二早逝,老三郭毓才是他的爷爷,老四郭毓杰,老五郭毓威。郭毓贤1903年生人,曾在安徽、郑州、新乡、陕县等地国民zf机关任要职。先后在老家陕县任陕县国民zf财税局长,陕县国民zf县长等职。郭家大院时年号称郭公馆。当时陕县大多关键部门信手拈来比比皆是由山庄头村人任职掌管。如国民党陕县县党部宣传部长郭泽孝,教育局长郭树荨,建设局长牛东寅,城关镇镇长郭从允等等均是山庄头村人。郭建永的爷爷郭毓才1916年10月3日生人,先后在陕州城省立第九中学、豫陕中学、开封济卞中学读书,接触地下党接受进步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大批革命青年一样结伴陕州地方同学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就读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zz大学分校。上世纪六十年代总后勤部部长陈斌曾被派遣进驻山庄头村工作组长达6个月,因为同吟“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那首刻骨铭心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陈斌部长与郭毓才这对抗大校友结缘于小小的山庄头村。他们兴奋不已感慨万端,多少次于村头巷尾间谈论着曾经的过往:他们聊到了时任省军区政委的何运洪抗大校友。聊到了他们曾经的成方吾校长……。那是一群群有志的热血青年,那是一大批爱国的志士,他们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从海内外汇集于宝塔山下,寻找抗日救国的真理,探索民族救亡之道……。如果不是在一次迁移山东途中返乡探望,终因其母思儿心切再三挽留而留守老家,郭建永的爷爷郭毓才那一定也是了不起的人物。郭毓杰郭毓威也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山庄头村村子不大,如果大叫一声,整个村子的人应该都能听到。然而我相信郭外性老村长娓娓道来的一定是“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小村那源远流长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吧。也相信那些留守或走出山庄头村的人们,能够让郭家坑“郭氏源头”的人间烟火世世代代在这个小山村的寻常日子里生生不息渊源流长……。

《创建唐家店庙戏楼碑记》碑文19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