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踪山后村,误入郭家坑&牛家寨深处(二)郭氏源头.郭家坑——20231209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郭氏先辈居住之地门底沟地形与东、西批内在联系。山前村由三部分组成,以村中祠堂为界分为南头、北头(亦称上街),还有一个门底沟。山前村郭姓由宏量爷和希孟爷二位兄弟开始分为东西批,因现在没有东西批组成和后传的文字资料,试从门底沟地形来谈东西批内在联系。门底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边是近百米深沟,东边有两排窑洞,西边有三排窑洞与房子,南边又名疙瘩上,有一排窑洞。东南角有一条生产小道、一口水井,西南角有一条通北头宽一点道路,也作为门底沟外出的主要道路。此路上曾修建一座大门,对门底沟进行封闭式管理。以防盗客来抢劫,村民轮流值班、鸣锣为号。为防雨雪,在近崖上曾挖一个避雨雪防身处。东边第一排分别为住户。第二排几孔闲窑与磨坊。西边第一排第二排为住户,第二排靠近南边有一个波池。东边建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关爷庙,内有塑像,非常壮观,每年春节全村人在此烧香祭拜,**被毁。第三排有零星住户,其后场下边一排也有窑洞。南边疙瘩上有窑洞和四合院落并存。其中一座四合院,上边窑洞两边厦房前有门面房,曾悬挂横匾两块分别为“孝悌忠信”和“耕读传家”。另一家四合院门上也有一块匾写为“光照人间”。还有其他多座四合院。从匾和四合院的数量与规模上可反映当时郭氏家族历史之辉煌。门底沟是郭姓氏祖先来居住之地。当时刚来为生存,只好挖洞而住,后随着人口增加逐渐向上发展,由第三排(最低处)向上发展,现在来看往东边的人大部分是宏量爷之后。往西边和南边大部分是希孟爷之后。后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多,经济好转,门底沟也不能满足人口增加之需,只好在上边挖窑洞、建房屋。现在看南头,北头居住之地也是沿着槐树洼到磁钟一条大道趁势而建。因这条道是通往会兴茅津渡口一条重要道路,会兴镇是码头,又是重要商品集散地,慢慢向上边发展,加之门底沟居住生活,生产不方便人口逐渐少了。宏量爷、希孟爷两兄弟为似区别分称东、西批,其前辈为亲兄弟,其后人本亦应称为“一家人、一家亲”。 “消失的村庄故事多”。门底沟渐行渐远,但门底沟人不能忘记先辈们创业之艰难、曾经的辉煌以及“孝道、节俭、勤劳”等传家美德与精髓,让门底沟先人们源远流长的精彩故事与传说在郭氏后人中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郭玉安提供的两份66年前珍贵历史资料:分别为:1.会兴区zf于民国38年(1949年)6月委任郭靖钧(即郭殿掌)为山庄头家村长的“委任状”。2.时任中州农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陕州支行经理罗荣于民国38年(1949年)10月3日给第四行政村(也称山庄头)(具体管辖范围待考)郭村长的便函。以上资料对研究解放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价值。

朱希祖《旅行长安日记》关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郭光麟时任陕西督军驻京代表宴请讲演专家的文字记录。朱希祖何许人?朱希祖(1879—1944)先生,浙江嘉兴府海盐县长木桥村(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村长木桥自然村)上水村人,字逷先,又作迪先、逖先。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朱偰之父。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习史学,并师从章太炎先生。归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等校教授。解放前著名的史学家。

1916年《民国之精华》佐藤三郎辑考究:“郭光麟,字伯庸,現年六十六歲,陝縣人,京師法政專門校期間,學習與兴趣极浓,故其對社會之貢獻亦大。民初設。歷任河南省臨時參議會議員,北京参議院議員,兼秘书長,河南省官产处处长,河南省督軍公署參議;陝西督軍公署驻京代表,大總統府顧問等職,氏性敦厚,篤實踐,生活艰苦,生平淡泊名利,惟每當國家多事之秋,常应邀参与国是,頗有zz家風度,現雖年近古稀,而精神则甚矍铄,氏为民社党元老之一,与张君励(张君励为中国民主社会党***)先生甚友善,現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河南现代名人录》载有郭光麟人物评价:考究民國之精華资料,郭光麟,字伯庸歲三十七,選舉地:河南省,籍貫:河南省陝縣人,地址:北京骡馬市大街嵩陽別業。“君天子絕高,悟性敏捷,而頭腦周密,其言論思想皆秩序井然,絕無顛倒紊亂之幣,自幼讀書,即喜探索精義,不以文字自拘,故其與學問,雖所歷未深。然每有所讀,必大有進益,以其能精思深入,抉其竅要。故其簡介思想皆極明瞭切實,且洞悉事情,明察物理,長於幹濟之才。前清廪貢生,專門政法畢業,夙抱經世濟民之志筹畫地方公益,不遺餘力,光復後,被選為本省臨時省議會議員,民國二年正式國會成立,被選眾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後,歸里讀書不問時事,及國會重開,遂應召入京現仍為眾議院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