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山小记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hyzxm 于 2025-2-11 12:58 编辑

                                                                                                 困山小记


                 关键词:户外意外  无水、无食物,无装备露营。人格缺陷不理智 不纠错,无风险意识,不敬畏自然  乌鲁木齐博格达山哈熊沟


       2024年5月27日,一早处理完琐事,窗外的蓝天着实是个诱惑,昨夜下了整晚的雨,山里的蘑菇应该都冒出来吧。再查天气预报,下一场雨要到这周六了,隔日便是周日,那时去不了哈熊沟,届时必定是人车填满沟谷,受不了那种喧闹。走吧,准备东西,装包、捆好,骑上摩托去往哈熊沟。其沟位于乌鲁木齐东,要比主天山的南山近,属博格达山脉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完整,自戈壁到稀疏草原丘陵至灌木,阔叶乔木,阔叶针叶混交林到针叶林上至砾石区到雪线雪峰一应俱全。行至八道湾一个右转,博格达山便扑面而来,令人赏心悦目。因为是周一,进入哈熊沟山谷内后,路上车很少。过大东沟路口后开始观察有云杉的山坡,同时找寻可以拐入的路口。起先一个往东的路口,半道拦了栅栏,折返继续。不久看到路西侧一名为猩猩山的路口,进入,过布满卵石的干涸河道后,三兜两转后里面是五六户哈萨克人家的小村落,前方山谷静谧美好,近前山坡上的灌木开满黄色蔷薇,阳光下分外迷人。路过一户人家时,我向院内的中年男主人点头致意,那人在身后高喊:干啥去?我回到:来玩、转转、拍照片。他说,不要上山,昨天下雨了,路滑。我步行往前探了下路,摩托可以走。便上车前行,沿着草地小径,坡度和缓、风光宜人。行至半道,取出要带的东西,绑好行李,锁好头盔。沿路径上行,前方北坡是看好的云杉林,行走在风景里,阳光灿烂,阔叶乔木品类丰富,有些开花乔木,还有白桦林。正是开花的季节,灌木的、草本的、连同树上的各显风姿。


                                                                                   白藓花开最为凸显,个头很大

                                                                                                    白桦林

                                                                                                  树上花开

                                                                                                   上坡小路


       用不了多久就到达了坡顶,视野开阔前方有下行的山谷路径通往东面远方的甘沟山谷,脚下山蒜密布,已经抽苔了。看下时间两点已过,遂找地方生火热饭,在一高地面南而坐,远望青山。随手捡些两侧的枯枝点燃柴炉的火,溜些馒头和带来的菜,看风景吃午饭。青山翠谷,往南有个一路上升的脊线,计划下午沿着脊线一路攀升去往视线尽头的最高处。因为过来时看路边的小片云杉林下并无蘑菇,那就看看风景四下转转,七点多骑车回返。山下有一个人在行进,冲我喊了几声,回应了他,再往后那人不知所踪。之后又传来人声,两个人,汉族人。应该是看风景或是捡蘑菇的人,边爬山边欢快的喊叫。不错,难得碰到同好。他们到达坡顶时,抬头冲我喊:摩托是你的么?我说是。对方喊:牛逼。哈哈,这俩人走得挺快,体力不错。说不定还可以一起走一截。吃完饭,收拾装包。
                                                                                                              鸢
                                                                                                 画面右侧便是计划的脊线

                                                                                                             下方山谷

                                                                                                           坡顶的蔷薇


他俩已开始沿我预想得脊线攀升。我先下行至他们喊我的位置,然后上行,10多分钟后,到达他们休息的地方,相互问候,寒暄了几句。再上我在前面走,逐渐拉开了距离。想着他们和我路线一致,到山顶再汇合吧。走了很长一段路,上到一个云杉树荫下的休息回望,没看见他俩,也听不到声音,应该是选择别的路径下山了。

                                                                                                                山蒜花

                                                                                                                  左侧山谷

                                                                                                                  右侧山谷




                                                                                                                    远山

                                                                                                                   鸢

                                                                                                              两只鸢


                                                                                                             鸢的缠斗
                                                                                                                 坡面山花

之后便到达了第一高点,山后南方还有更高点,继续前行,一路抬升。

                                                                                                                  山顶林地

                                                                                                                  雪山初现

                                                                                                                 壮观的风景

                                                                                                                 东侧的雪山
                                                                                                                      小景
                                                                                                                正面的雪山
                                                                                                                东南侧山谷

                                                                                                      东南侧山谷



                                                                                                          前方山谷

       到达第四个高点便是路的尽头,再前方的更高山体极其陡峭。此时博格达山脉近乎完整的呈现在面前。自云雾缭绕的天空、横贯山脉顶部的积雪、下方的云杉林、大山的沟壑尽收眼底。脚下芳草萋萋,山花缤纷。小坐、远望、拍照然后回返。
                                                                                                       山鹰

                                                                                                       鸟瞰
                                                                                                    第三高点的枯杨树林


返回第三高点取包,下行至第二高点,进入云杉林,没几步,白色的蘑菇赫然出现,仅一枚,割入包中。

                                                                                             应该是毛头鬼伞

备好塑料袋外挂,看来一路下去该是收获满满了。林间与脊面不同,好像有更多的故事,适合徜徉漫步,总有不同的景致引你注目。一路走一路拍,动物路径清晰,交错纵横,循着路径一路下行,蘑菇却一个未曾看见。
                                                                                                     林间

                                                                                                     地表
                                                                                                     坡度
                                                                                            苔藓和蕨类植物

走了半个小时后,脚边出现一个羊肚菌,大喜过望,平生头一回看到、采到了羊肚菌,看菌杆感觉长了一段时间了,上部菌帽倒是新鲜饱满。先前碰到的那两位徒步者曾说到,听闻一个户外队伍说在临近的山谷里有羊肚菌,看来所言不虚。再环顾四周寻找,再无发现。
                                                                                                  羊肚菌

欣喜下行,走不多时路径方向变成了一左一右,没多想直接右行。这是错误的开始,来时走的是左侧的脊面,脊面位于林外。此时下行应当尽量靠着脊面方向下行,这样若遇到岩石悬崖区或其他风险地段,便可退出林区复归脊面,方便返程。当时莫名其妙,很不理智,却很自然的没有停留,直接沿着右侧路径前行,林间穿行了不到百米,迂回到达了一处陡坡,地表草木依然茂盛,陡坡左面是一丛丛灌木,路径可辨。也是没犹豫直接手脚并用攀了上去,嫌树枝手杖碍事便留在了路径旁。

这个节点是犯了第二个错误,如此地貌本该驻足回返的,因为路偏移脊面很远了,同时路是上行,而我是要下山。总之同样是没犹豫直接就往上攀,感觉头顶有动静,仰头望三只金雕悄然而近,在我头顶盘旋,最底下那只离我极近,若是平时必定是开心地拍照,因为太近了,比以前近的太多。人贴在坡面上是没法拍的,不多时它们远去。攀过陡坡,进入前面林间,坡面变陡,均在45度以上,路径还在,有些可以放脚驻足的地方有马鹿粪便。沿着不太好走的路径却通到了一处悬崖边,前方是令人胆寒的凹陷陡崖,右侧是岩体。折返寻路,接着循着路径在林间攀升,很不好走,多个地方需要手攥住枝条才能上行,又迂回攀升了十来米的高度,到达了路的尽头,没路了。


上方是巨大的垂直岩体,左侧是垂直深谷,脚下是45度坡面,右侧垂直岩体一路垂直延伸,间或有些植物生长其上。林间视野受限,往左下方深谷看,看不多远。谷底树木旺盛,但是绝对高度至少在30米以上,云杉树端在下方很远处。再仰望岩体上方,也是看不多远,顶端的天空和下方只能看到局部的树木,右侧是陡峭的垂直岩体,无法切出。一直观察琢磨着看从前方的岩体上怎么爬上去。计划着落脚点和借力点,无法连贯。岩体高近十米,约三米处有个错台,错台上方依然是垂直岩体。有石缝裂隙但无法借力,有零星草木也是无法连贯。有石窝同样不连贯。盘算后放弃,还有即便你能够奇迹般的安全爬上去,前路未知,若不是理想地貌而是更糟糕的话,那样更可怕。


其时,是第三个错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已经是一条绝路了,没有立即回返,而是在错上加错的臆想着如何突出去。放弃上行的想法,又开始琢磨从右侧怎么攀切出去,往右有六七处疑似出行点位(哪来的六七处出行路径,都是着急回家,慌乱中的错误假设),当时已经失去了理智,就是想着快点出去,手机没信号,回不去家人担心。在假定的六七处垂直分布点上自上而下开始逐一探路,视线也就五六米,不知岩体背后是何地形。先试最高处的,灌木枝借力上攀,找好踩点,找寻下一个踩点,再去够上方的枝条。几乎是无法上行的,上到近两米处,再看无法上行,没有植物可抓,没有落脚点,与几步外的树木之间无法连通。只得谨慎小心的下去,一定不能失足滑落,那样的话也就歇菜了,永远的留在这了。


没有食物,水已喝完,没有露营装备。接着探寻下方的几个疑似点位,都是相同的方式和结果。待到第三个点位后,心想这些都是徒劳的。还是赶紧下撤,回返去找来时的路径,原路回返,不及时找到来时的路,今晚就出不去了。下方的几个疑似路径看着全无印象,仔细回想,也是同样。刻意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依然没有头绪。但急着走出去的念头一直在。最下方的路径,紧邻凹陷山谷,往西看(出的方向)视野也就几米只看到崖边的一株灌木,其下便是深渊,显然不是这条,这往前不就一命呜呼了么。接着看上方的疑似路径,几米外的视线尽头是垂直岩体上的一颗云杉,来时没有云杉,而且从岩体上很难到达云杉,岩体的背后是何状况也未知。再上方的疑似路径与此近似,陷入迷茫,这是撞了鬼了,难道是大山要搞我不成,没做什伤天害理之事呀。


这该怎么办,今天如何出去,时间已经8点多了,再往后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机会,该如何是好。很难出去了,接着试攀那两个松树点位,很艰难地到达松树后,往前均是无法攀行,视野受限。然后小心谨慎的下来。就这样如笼中困兽,反复折腾,又上到坡面顶部琢磨上行路线和变通方法,接着又是尝试从从右侧岩石区的切出路线。相同点位,有的攀了两次,方寸大乱。天色渐晚,看来是出不去了,天边一轮落日,即将要没入山后。赶紧停下来弄营地吧,明天天亮再说。上行去坡顶,那里有一个身位的平地,落日的余辉映红林间的草地,火灼一般,很惊艳的画面,但压根没有心情去拍照。


那块平地,贴着上部岩体,知道时间所剩不多,赶紧将近旁云杉的枯枝悉数折下,接着踹倒下方的一棵碗口粗枯木,移至床位前方的另一处小块空地。捡起地面的几块石头铺在潮湿的地面上,石头不多也就半个平方。迅速将枯枝叠放,铺摊出一个身位。将装菜的两个餐盒一个茶叶罐装到塑料袋里扎好,当枕头。然后生火,架上粗大枯木,在备好的石块上坐定,天已全黑。天倒不冷,柴火应该也够一晚的,并不担心怎么睡觉,反正和衣而睡,应该不至于冻到哪去,骑车出来,穿得比较厚。再不济坐这前有篝火背靠岩石,靠一夜也无妨。


下身是秋裤外裤,上身是短袖加户外秋装:一层绒衣加一层带绒外套,附带一个套头的帽子。包里有很多预备装蘑菇的塑料袋,两个套在鞋外,两个绑在双膝处。掏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不想让孩子担心,奇迹般的电话通了,却没人接。尝试着发微信,短信均无法发出。大多是无信号状态。在几厘米的移动范围内,信号时有时无。即便打通了我也只能说,今晚回不去,明天到家,轻描淡写。明天能出去么,我并无把握。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必须找到来时的路,我所在的区域是条死路、绝境。

       十一点半左右,上床睡觉,仰面躺着,周身不觉得冷,树枝有弹性,不舒服的点位挪挪身就好,躺下还是舒服。暗夜下的森林,生命并未静止,叫声不绝,有一种鸟鸣响了一夜,是个单音节单一频次,类似“渣”音,它叫了一晚上也不嫌累,吹了几声口哨,也没喝止住它。是发情的叫声么,再大的劲也不至于整晚不绝吧,也不好听。侧身试了下,也还行。躺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腿凉,主要是大腿部分。底下的枯枝不太平,就起身燃起篝火,坐着烤火。拿出包里所有的塑料袋,把左腿缠满。这样侧睡时叠压在右腿上,两条腿都不至太冷。再把外套也扎进裤腰里。平整床铺后,回坐火边。下



午的两次路径选择错误,是因为误判和不理智,盲目自信使然,对大山心无敬畏。到达绝境后不知回返,一错再错天真地想突出去。这是大山要留我在这呀,平日里总想着来山里尽情徜徉,晚上看银河,总是家事牵绊无法如愿,都是上午出傍晚回。大山是看我可怜么,留我一晚;若是大山看我讨厌,要彻底留我呢。这地方就是救援,也无法找到我,无坐标点位(手机里应该可以找到点位)。通知朋友,也未必会来相救。幸福和痛苦都是自己的事,与旁人无关。远方有城市灯火,上方林木间隙透出星光。倒没觉得渴和饿,心想明天仔细找来时的路,不要着急,即便用一天的时间。不必尝试上行和右切的高风险脱困方式,天亮后再翻看相机照片,看下所在位置究竟是怎样的地形,在对面午饭时拍过这个方向。


困倦后上床躺下,先前双手是插在上衣兜里,不太舒展,改为相互插进袖管里要舒服许多,侧身睡去。单音节鸟鸣依然继续,间或有几声袍子的吠叫。温度还招得住,谈不上睡着了还是没睡着,半梦半醒吧。直到睡至大腿感到冷,醒来,又躺了会,起身吹燃篝火,拨弄好枯枝主干,又小心的抱紧前下方云杉主干,够些较远的枯枝,扔到火旁,再填到火里,不多时火势变强,烤着火,没有平日的惬意和平静,心里想的还是如何出。回溯过往如此诡异:行云流水、鬼使神差般的自寻死路;狂妄使然,不知道停下来,不知道纠错,压根没想着要走回头路,根本没有去刻意的记路。自信满满地认为大山就是自己家后院,怎么走都成,哪都走得通,哪都可以走。


黎明时将是温度最低点,届时够我受的,不过此时还行。靠了靠背后的岩石,头抵在旁侧石头上,试着小盹一下,未果。也不敢靠岩石太久,湿气寒气太重。感到些许困意后,回身睡觉,睡得尚可。总共睡了四次,三次起身烤火。最后一次睡下时,感觉天光有了变化,好似亮了一些,东方也有了微红。看错了吧,没这么快吧,接着睡,的确是天快亮了,林间鸟鸣起伏,这是天亮的前奏,单音鸟也总算住了嘴,它自知无法比拟复合音的婉转优美。预测的黎明前最低温也没出现。接着再躺着吧,不必过早起身。清早湿滑、光照不足,不利于辩路。

       再起身,收拾行李,整好衣服,查照片,原来身处一个山体的凹陷边缘,山体断裂内凹幽深绵长。没见识过这种山体。灭火,背包起身下坡寻路。

                                                                                                              枯枝床位

                                                                     篝火,剩余50厘米树干。左上方树干前方便是深谷。右侧是岩壁

                                                                                                     营地下方斜坡

                                                                                                 营地北侧树枝后的黎明

近旁苔藓,揪了一撮尝了一下,很干无法入口。下行后刻意的让自己冷静、仔细、理智,同时复盘自己的来时坡面路径,回忆一些有印象的坐标点,然后驻足分析推理。有两个印象坐标,一是第一路尽头,有一个枯树干挡路,我推开过,旁边石头平台上的一片白色野花我有印象。二是一个粗大的被截后树桩我有印象,它的造型独特。树桩在上,第一路尽头在下。那么我来时的路径就是在第一路尽头水平位置往下。往下的疑似路径有三条,那就一一仔细探查吧。先看最下方的,昨天也看过,就是绝壁灌木,不是这条,上方两条是绝壁松树,昨天也都攀爬探查过,在下方仔细研究看上去后有无其他选择,看似有的便又攀上去,结果均是无法上行。撞了鬼了。那就再上去吧,回到宿营点,陷入死循环,又开始盘算怎么上行右突,又想着如何变通:看深渊的树木有无长着冒出头的抱着下去、看借助云杉爬着上岩壁、用枯树搭着岩体表面上攀、借助枯树堆砌上攀、找寻结实树干带斜杈的当作勾状工具上行,均被现实和理智否决。然后又是一番如昨日的操作,反反复复无任何结果,好在是没有摔下来,昨日一根可借力的一个枯枝也被拽断了,因为不滑坠受伤是底线,不过度用力也是底线,因为没有食物。一早起来就感到喉咙冒烟,幻想着保温杯里会有几滴水,结果一滴都不到。取出上端茶滤网里的菊花,舍不得只取了一半。入口后,甘露莫过如此,饱含的水分,美好的口感,细细咀嚼,慢慢下咽,嗓子顿感舒服,接着继续冒烟。不能再如此了,只能找到来时的路径,也只有它才可以让我逃离生天。

       再下行进入一条疑似路径,走几步感觉有了希望,再往前没几步,仍是没有路,而且这个点位前面也探查过。
再回到第一路尽头水平位置,驻足细想。其实从昨天到此时一直心存臆想,就是大山要把我长留此地了。同时也有能走出去的心念,但绝对不是饱满的。昨日攀着陡坡进入时,悄然出现的三只金雕,是在提醒我不要进入么,还是敏锐地看出此物大限将至;还有进村时哈萨克的告诫……心意已定,不再考虑上部,只专注于第一绝路点水平位置以下的路径,而且不做攀爬探路行为。下至坡面,往出去方向有三条疑似路径,先从最下方的开始吧,省劲。慢慢下,仔细看。这条路径就是紧邻深谷的路,视线尽头就是绝壁上一株灌木,其下是恐怖深渊,往前略微探了一步,路在延伸,贴着岩体往背后折绕,岩石跟有路径;再往前,感觉有门,接着一两步,路贴着左侧岩体依然往前,坡右侧是一株株不高大的灌木,是它应该是它,这条就是把我引人深渊的路径。再前行就是那截陡下坡,难度不大,基本上每步都有落脚点,难点的地方有枝条借力,小心下行就是,再一会便是那根杨木手杖,静静的在等我归来。顺下手杖进入林间,自此小鸟出笼,天壤之别,逃离险境。


      心情并未有太大波动,也未狂呼雀跃。一路持杖下行,依然干渴。下行路径与右侧深谷并行,下行了一长段后,右侧的山谷变浅了许多。有些路径进入了谷底,谷底遍是碎石其上是绿草,三四十分钟后,谷底边缘的黑色泥路上出现了一个鞋印,路是通的。


蒲公英出现了,嗓子一直冒烟,边吃蒲公英叶边下行。高度降低后,出现了山蒜,山蒜叶口感很好,蒜根不辣挺好吃。不好行走的地方路径会拐进林间,循着它走,间或又和谷底重合。山谷不错,地貌特殊,草木葱茏,但无心拍照,只想快点下山回到摩托旁,然后到最近的哈萨克人家去灌壶开水喝,若是有热茶更好,当然奶茶就更极致了。若是被拒绝,我就骑车沿途买瓶可乐,补充水和糖分。倒没有饿意,渴的冒火倒是贯穿始终。整个山谷,很美,出口处是一片坡地,一派自然,花儿竞相绽放,树上、灌木上、地上百花争艳。路径当中就有红色微果挂满枝头,摘几个入口:有水分,微酸。倒也不错,接着一边行进一边摘吃。无意停留,无心拍照。原计划的出山后行跪拜大礼,谢大山不杀之恩,也早就忘却。折过前面的山脊,便看到小村,再回返折向摩托处,几番折转,看见它静静的呆在原地。


      上车驶向小村,昨天喝止我的中年人和略年长于他的邻居正在聊天。和他们问好后,问有没开水,邻居说有。中年人说:你若不下山,我就准备报警了。我连说谢谢。言称昨天路走错了,在山里睡了一夜。他们问冷不冷,我说有睡袋(不想衍生事端)。他们说山里危险,你这样不安全。跟着邻居去他家灌开水,他说水不烫但是烧开过的。他给我灌满,然后从桌上纱布盖着的餐盘里,取出一块馕,让我快吃。门外走过的妻子也很好,说快喝、快吃。我连声道谢,然后喝完一壶开水。接着灌第二壶。他问我是哪里人,妻子来后说进山要先留个电话,山里危险。男人问看到野猪没有,晚上怎么睡的。我说衣服厚,若冷就烤火,晚上还行。他说只有五月中旬这里有蘑菇,其他时间没有。六月中旬上面的哈熊沟有蘑菇。我问他冬季去哪,回答说就这里,那牛羊在冬季就是圈养了,草料是山里割的还是买的,他说是买的。现在牛羊在柏杨河,七月份才赶到这里来。看来春秋牧场是在柏杨河,夏牧场

是这里。其间又进来一位上年纪的邻居,言称山里危险,这样不安全,问我来这干什么,我指着桌上的相机说是来拍照片。他们都认为,我是在山里摔伤了,估计是凶多吉少,人是出不来了。喝止我的中年人进来后说:你有没有老婆和娃娃?你这样跑家人不担心么。哈哈,都是不错的人。其他人陆续离开,问过屋主姓名后,问可以拍照片么,同意后给他拍了两张,心想着下回再来时送照片答谢。道谢告别主人,整备行李。上车,屋主萨哈提站在栅栏旁,我向他话别道谢,驶去,他转身回屋,真是相当不错的人。

                                                                                        哈提

       踏上归途,12:30到家,用时1小时多,置身于城市。城市里的路看得见且平坦,城市里的深渊你却无法辨识无法看见。


      

                                                                                       点位解释

       往好里想,这是一次告诫和提醒,让我在未来不想当然和盲目自信,对自然要心存敬畏,当停则停,该回返必须回返。做选择时要理智,及时自我纠错。


       身处绝境时,脑子里不要有怪力鬼神,胡思乱想。要有百分之百能出去的信心。不要做无结果的高风险高耗能的尝试。要做风险预判,并做好防范,危险区域要刻意记住来时的路。同时做逃生路线规划。


       自然中一念便是生死,一个失误便会要命。



      事后想,慌乱也是一大错误,只会雪上加霜。前日傍晚急着回家的慌乱破环了来时的足迹。次日晨的慌乱,依然是在做耗费了体力和时间无用功。


       无常便是恒常,没有风险意识风险当即显现。慌乱于事无补只会错上加错。危急时要充分自信,但不能自大自负。危难时不可神神鬼鬼的乱想。绝对的平静才是获得解决方案的唯一前提。



是的,天山是送给所有乌鲁木齐人的大礼。而且城市位置是在主天山和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之间。东侧可以饱览东天山南北坡,西侧可以享有主天山北坡。城市里就可远远看见威严壮观的博格达雪峰。是这里人们的幸运。

适用于白天和视距良好。假如一定要夜晚或者复杂气象,那也只能靠面包屑了。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我的想法是去那种没到过的地方,最好开启两步路导航。如果万一迷路,在没受伤的情况下看着轨迹原路返回就可以了。
楼上说的在标志性地方拍照也是个好办法。
看到这个,个人倒有个小习惯供参考。爬野山也比较多,一般是看到有较明显或者较有特色的山头山脊,就拍上几张照片,记录下各张照片方位角和时间。随身会带个小hu w ai望远镜。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身在乌鲁木齐太幸福了,好多漂亮的野山随便爬。

吃亏了,就长记性了。又过了一两个月,还是去哈熊沟,至2200多米的山脊采蘑菇后,返程下山,感觉路的方向不对,考虑后决意纠正路线,没成想也就走出不到几十米,一个鹿角(70多厘米)就在必经路径的脚旁,不想看见都难。知道敬畏了,便有收获了。
写的真好啊,平安下山就好

已经惊吓了,狼狈但难忘。乱七八糟想了很多,甚至觉得永远出不去了。反思许多,也受益了。
处变不惊,野外经验丰富,学习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