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九华山简易攻略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九华山,地处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群山竞秀,风景旖旎,素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景区概况:根据当地交通情况和旅游习惯,自北向南依次是北大门景区、大愿文化园景区、甘露寺景区、九华街景区、闵园景区、天台景区、花台景区、莲峰云海景区、九子岩景区、狮子峰景区、天柱峰景区、沙弥峰景区、南阳湾景区、转身洞景区。
其中大愿文化园、甘露寺、九华街、闵园、天台、花台称为九华山核心景区,即通常意义的九华山,归由九华山管委会管辖。
其它景区主要位于九华山东麓和南麓,大多由属地zf管理,开发程度还比较低。
照片很漂亮,文章很精彩!
围观欣赏美景

“芬陁普教”牌坊(这四个字是乾隆手迹),意为在这圣洁之地来弘扬佛法。 地藏王菩萨多以光头或身披袈裟的出家人(比丘僧)形象出现示人。而出家人往往也会都会一手持禅杖,一手盆钵盂……可以推断,地藏王菩萨手持的禅杖,原来也应是普通之物。只不过,随着地藏王菩萨的修为和道行不断增进,禅杖也才有了更强大的法力。
地藏手印:将福德智慧授予一切众生之意。
另有:大愿如愿,如您所愿之意。
地藏菩萨作为四大菩萨之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的坐骑是谛听,是一个头像狮子的怪兽。在四大菩萨中,地藏菩萨的辨识度是最高的,因为他的形象和唐僧有几分相似,都是髡首,手拿宝珠或锡杖等。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形象也有所差异,多为如下样式: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畜生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
      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地藏王菩萨的锡杖功能之一,就是可以振开地狱之门;而掌上明珠,则可以光明大千世界,从而度化地狱中受苦受罪的生灵。
金乔觉(696—794),为古新罗国(今韩国)国王金氏近族。
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他的两首诗作被收入《全唐诗》。在此期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说:“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来到大唐,他到过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九华山。
金乔觉卓锡九华,苦心修行数十载,在化城寺修行到99岁,唐贞元十年(794)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圆寂,肉体安放在石函当中,三年后开函时,据说“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众徒弟认定他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于是建石塔供奉,这就是月(rou,四声)身宝塔。为了保护宝塔,在塔外面又建大殿,九华山由此成为地藏道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
以上为官方的解释。

以下为官方、民间记述兼而有之,有缘者参阅。
地藏菩萨从梵语的直译是「乞叉底蘗婆」,汉语意思的「地藏」,是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的意思。也就是身怀大忍之心和高深智慧的意思。
唐朝开元年间,一艘船驶入了长江下游的马鞍山附近。但是没过多久,这只船被大风吹到岸边搁浅了,从船上走下来了一位年轻人和一只狗。只见这位青年身形高大,着装也不是中原的样式。等他一开口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并非中土大唐人士,而是新罗人叫金乔觉。
新罗(韩语:신라,英语: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国家之一,其母体为三韩之中的辰韩,首都位于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
起初为朝鲜半岛东南部的部落联盟,4世纪后期形成金氏世袭的国家政权,公元503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罗”,与北面的高句丽、西面的百济对峙。在公元7世纪前期,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足鼎立。三足当中的新罗开始是最弱的,但是新罗积极引进外援,它联合大唐从公元660年到668年先后攻灭了百济和高句丽。之后新罗和唐朝为了争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又爆发了长达6年的唐罗战争,于676年统一了今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9世纪末,新罗内乱,分裂为“后三国”。935年,新罗归附高丽,国亡。
唐朝与新罗战后和谈之后,新罗全面实施改革,效仿大唐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当时唐朝佛教盛行,于是佛教也就成为了新罗最为流行的信仰。每年来到中土,学习佛法的新罗僧人源源不断。新罗王室更是推崇佛教的表率,不少王室成员就是虔诚的佛教徒,金乔觉就是其中的一位。
金乔觉是新罗第35代君主景德王金宪英的直系亲戚,但是这个直系到底直到什么份儿上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金乔觉是景德王弟弟的儿子,也就是景德王的侄子;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就是景德王的儿子,但他是新罗宗室王子的身份是没有错的。
根据史SJ载金乔觉长相凶恶,但是心地善良,且力大无比,可以以一敌十。他虽生在王室,但是对荣华富贵、权势、还有战场立功这些事儿,统统不感兴趣。终于在金乔觉20岁出头的那一年,他带上自己的爱犬,还有足够的干粮和盘缠,悄悄离家出走了。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大唐,因为他已经听说了那里有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金乔觉所乘坐的船只从仁川港出海,先向南跨过黄海,再从长江入海口溯流而上进入大唐。
旅途的大部分都算顺利,但是当船行到安徽马鞍山那一带,由于水情不熟又遇上了强风船就搁浅了,金乔觉就只好弃船登岸改走陆路。
一路寻访佛经和寻找清幽的修行之地。他先在安徽芜湖的赭山修行,结果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赭山的形状不大对。因为从空中看赭山就像九条向外腾飞的龙,是向外发散的形状,不是向内收的。金乔觉就觉得这个气场不是自己心中理想的修行之地,于是金乔觉带着爱犬离开了赭山,四处寻找。
最后在安徽的青阳县内找到了九华山。这里山色秀丽,金乔觉觉得这里是自己理想的落脚之地,他就在山腰上找到了一个山洞,山洞旁边有一块巨大平坦的岩石,在岩石不远的山石旁边还有一股清泉。金乔觉觉得很满意,就搬进了这个山洞,这一住就是几年。
随着岁月流逝,爱犬此时已然老死,被金乔觉埋葬在了山洞附近。后来有人在金乔觉修行的这块岩石上建造起了一座寺庙,叫作东崖禅寺。
有一天金乔觉正在岩石上打坐入定,突然就觉得一只大腿奇痛无比,睁眼一看,原来是被一只不知名的毒虫,狠狠的蛰了一口,瞬间这条腿就肿起来了。但是金乔觉仍然不为所动,忍痛继续闭目禅定。突然他听到轻轻的脚步声,这里可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哪来的人呢?
他睁眼一看,原来是一名年轻少妇。只见这位少妇向自己行了个礼,说小儿无礼,我用泉水向先生赔罪,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金乔觉正觉得纳闷的时候,就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岩石缝涌出了一股清泉,当泉水流过自己大腿的时候,红肿的伤口自然就愈合了。后来人们把这个少妇称之为九子山神,这口泉水就被称之为龙女泉。
九华山上有高僧这个传说就流传开了,有不少人来到九华山追随金乔觉。慢慢的金乔觉的弟子越来越多,粮食就不够了。金乔觉就让弟子们把本地的一种白土掺在大米里一起煮,然后大家分而食之。
九华山上有高僧的传说慢慢的也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他叫闵公,姓闵,是本地的大富豪,有多豪呢?整座九华山都是他的私人财产。
闵公一听居然在自己的领地上有高僧,带着自己的独子跑到东岩上来一探究竟,结果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儿。这位高僧相貌丑陋不说,还形容枯槁,衣衫褴褛,连说话都不利索,仔细一听口音呢,搞了半天还是外国人。闵员外相当失望,闵公客气的问,高僧我想为您捐一块地,不知道高僧需要多大的地方啊?金乔觉微微一笑,就说我要的地方很大,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给呀?闵公拍拍胸脯说高僧放心,整个九子山都是我的,您的要求我绝对能办到。
金乔觉于是把放在山洞里的袈裟拿了出来说:“袈裟覆盖到的地方就是我要的地方”。这回不仅闵公,所有弟子都集体无语了,他们都在想师父是不是糊涂了,你一块袈裟能有多大地方啊,闵员外这个时候心里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不是什么所谓的高僧,就是徒有虚名罢了。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惊得说不出来话了。只见金乔觉把袈裟往空中一扔,天空当中突然升起了一片袈裟形状的彩云,把整个九子山全部覆盖住。弟子们一看师父有如此神通,个个欢欣鼓舞。
闵公一看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是真人不露相啊。闵公的儿子当场就拜金乔觉为师,法号道明和尚。闵员外也真是豪气,说到做到一点也不含糊,就把九子山全域都给了金乔觉。
金乔觉就带领弟子们在山上修建起了一座寺庙,叫化城寺。再后来闵公处理完了俗世的财产,就拜自己的儿子道明和尚为师,成了金乔觉的徒孙,现在的化城寺里还能看到闵公父子塑像。
有一天化城寺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的衣着样式一看就是新罗来的,但衣料华贵看上去不是普通人家。两个人一开口就要找金乔觉,双方一照面,一下都愣住了,金乔觉脱口而出:“舅舅”。这两位从新罗而来的贵客再定睛一看,才确认眼前这个形容枯槁、一身衲衣的人就是他们的侄儿金乔觉。
两个人一看曾经享尽荣华富贵的侄儿,如今成了这个模样,心一酸老泪纵横。拉起金乔觉的手就说侄儿啊跟我们回去吧,这里太苦了。金乔觉微笑着安抚两位亲人。之后把两位舅舅安置在了一间空置的房间里,一有空自己就过来给两位舅舅讲解佛法。
开始两位舅舅在化城寺里说只住一个月就走,但金乔觉把他们留了下来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金乔觉身边就多出了两位新罗来的弟子,分别叫昭佑和昭普,就是他的这两位舅舅。后来金乔觉的弟子们专门为他两位舅舅在九华山的北麓上修了一座小寺庙,叫作二圣殿。
此后金乔觉更加深居简出潜心苦修,白天他为弟子们讲经解法,到了黄昏时分金乔觉就在自己的禅房里入定,而这时九华山周围就会隐隐约约传来类似于地狱刑具的声音,经常还会有人听到像地狱里犯人哀嚎的声音。
当弟子们问师父这件怪事的时候,金乔觉只回答了一句偈语:“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这是地藏菩萨当年所发下的大愿,从那之后金乔觉是地藏菩萨化身的说法就逐渐流传开了。
公元794年7月的一天,已经99岁的金乔觉突然召集所有弟子来到大殿集合,在最后一次为弟子讲经解法之后,只见金乔觉盘腿而坐,面带微笑,渐渐闭上了眼睛,就此圆寂。
这时寺院里的大钟居然无声无息地坠落到了地上,寺庙周围也突然爆发出了鸟群的哀鸣声,原来寺院周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群。弟子们强忍悲痛把师父的肉身放入石头做的大缸里。
放置三年之后再打开,发现金乔觉的肉身依然和生前一样,颜色依旧,没有一点损坏,而且搬动他遗体的时候,骨头碰撞居然能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在那之后,弟子们就在师父的不腐真身上贴上金箔,再敷上金泥塑成金身佛像,坐南朝北,供奉在九华山上的神光岭塔墓的地宫当中。
不腐真身、舍利、和虹化现象并称为佛教中的三大神奇现象,也是现代科学一直无法解释的谜。古往今来中土的僧人千千万,采用缸葬的也众多,但留下不腐真身的则是寥寥无几。
四川、广东和安徽九华山都属于潮湿炎热的地带,只能说这些修行有素的高僧,他们的身体很可能发生了某种内在显著的变化,从而抑制了体内的菌群,使得细菌无法在人去世之后分解人体组织,甚至抑制了蛋白酶、溶酶体的作用,阻止了肉身的自然分解,那这样的身体就成了肉身不腐了。当然具体的转化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目前还无解,而且由于宗教情感的原因,也没有办法对这些遗体做常规的解剖和化验。
金乔觉被汉传佛教奉为地藏菩萨,因为他俗姓金,所以也被称之为金地藏。曾经跟随着金乔觉来到九华山的爱犬,则在传说当中成了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它是地府里最通灵的神兽,可以轻而易举的辨别人心是非。
金乔觉以自己一生的修行印证了地藏菩萨的心性与境界,也可以说他是修成了地藏的人。在六道轮回当中以地狱为最苦,而地藏菩萨是以拯救地狱众生为誓愿的,这份誓愿既大且.深,实践起来最为困难和凶险。这份勇气和慈悲堪称是菩萨当中的楷模。这大概就是他被汉族信众尊称为地藏王菩萨的原因吧.
                                                      2020.6.          北京

上天台景区的方式:
◆索道方式:索道站(上闵园)-拜经台-天台寺-十王峰-索道回,乘坐索道15分钟到拜经台,然后爬826级台阶到天台寺;十王峰位于天台寺正南,徒步前往约20分钟。索道往返约2-3小时。
◆徒步方式:凤凰松-慧居寺-吉祥寺-复兴庵-朝阳庵-天桥寺-观音峰-拜经台-天台寺-十王峰,天台登山道起点位于闵园凤凰松,徒步往返约5-6小时。


从拜经台开始就要爬坡度很陡的台阶了,大约一千个台阶,爬到山顶的天台寺,一般需要四十分钟,来回一个半小时。沿路可以看到大鹏听经石,金龟朝北斗等自然风光景点。 拜经台位于观音峰上方,又名大愿庵,俗称古拜经台,始建于清代,因金地藏在此诵经而得名,安徽省重点寺院。
大殿坐北朝西南,宫殿式建筑,庄重雄伟,赵朴初先生为大殿题额,匾额四周有龙形浮雕围绕。大雄宝殿右侧上台阶即为金地藏拜经遗址,地面上的长方形岩石有金地藏的凹痕脚印,1000多年前金地藏曾于此拜诵《华严经》。大殿西侧为灵官殿,自古道上山由此进庙,供奉灵官菩萨,手拿钢鞭,足踏风火轮,三眼观遍天下事,道教中的灵官菩萨取代了佛教中的韦驮菩萨,成了地藏道场的护法神,这是源于明代九华山流传的灵官护法的故事,因而也就成了佛道融合在九华山的佳话。
大殿后为地藏殿,有两层,二楼为祖师殿和藏经楼。大殿东侧的三层徽派建筑为万佛殿,一楼中间为弥勒楼,二楼为玉佛殿和药师殿,三楼为万佛楼。现住持果慎法师。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林,位于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是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院,始建于宋代,全国重点寺院。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在九华山的99座山峰中仅低于十王峰(1344米)和七贤峰(1337米),因天台寺为佛教徒朝拜圣地,素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之说,所以将天台峰称为九华山主峰。
天台寺依山势而建,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屏障,南以玉屏台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8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因地就势,布局奇巧,古朴和谐,浑然一体。山门处可见“非人间”和“中天世界”两方石刻,在这个只闻钟声、烟云笼罩的峰峦,人间也似乎越来越遥远。天台寺有三进殿宇地藏殿、大雄宝殿和万佛楼,大殿北面有观音阁,大殿前的六角形石亭为捧日亭,亭前楹联书“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一线天位于天台寺北,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天台可观云海,观日出。现住持宏学大和尚,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进入天台寺前,可以先到天台峰南面的十王峰打个卡,十王峰面对天台峰,谓之“十王朝地藏”,沿途10分钟有著名的天台寺最佳拍照地,到达十王峰顶共需25分钟,危崖层叠,一览众山小,然后原路返回去天台寺。
如从十王峰继续前行下山,右转可以回索道站,左转的路是通往黄石溪的,沿途有真如庵、老常住护国禅寺、招隐寺、道僧洞等,为户外路线,明清时为从九华山南麓登山的古道。十王峰的这段石板道窄且陡,需注意安全。








从天台寺后的一线天出发,沿山脊石板道继续向北走,这条石板道始建于1987年,天台→罗汉墩→花台,有主线和支线,在2010年花台索道开通前,这是去花台的唯一官方路线。


从天台寺向北走20分钟可以看到地藏井和甘露亭,相传地藏井是金地藏在此禅修时为方便饮水所挖,古人誉为“佛水”,可治病消灾,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景,不过九华山为花岗岩体,水质确实纯净甘甜。





提前在徒步线路上看了看,从Y021乡道方向途径心安禅寺、驴之家农家乐、老程农家乐等,即可到达天台与花台景区,可以徒步天台花台环线。但值得注意的是,走到花台门票检查点,若赶上检查点小木屋内有检票员,那您就补票吧。
花台景区位于九华山中部,面积10平方公里,是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
站在九华山前山也就是百岁宫遥望花台景区,这一组连绵起伏的山峰,就是花台景区,它们同时构成了九华山天然睡佛。
花台景区以“花”著称,春天,山花灿放,鸟语花香,宛如“天街花市”;景区内峭峰怪石,奇松云海,四时变幻,宛若仙境;花台正顶是景区内最高峰,可以“登上花台顶,一览九华景”。
花台景区是九华山最美的地方,但是80年代修的登山石板道路远坡陡,整个景区一直都是处于半开放状态,直到2009年新修了索道,才成为了九华山游客较多的新景区。2017年五月新修好的玻璃栈道,更是吸引了很多喜爱挑战的年轻人。
到花台景区,一般游客都是先从九华街下山坐区内大巴,然后乘索道直接到达景区,坐完索道,步行的石板路很长。花台景区可以步行到天台景区,但非常累,一般游客就别尝试了。根据体力可以走几百个台阶就返回索道站下山。









花台高空栈道于2017年5月投入运营,全长约1380米,平均海拔1141米,非玻璃栈道,栈道依山就势而建,曲折往复,呈现出“一峰多景”的奇观,横看成岭侧成峰,九华山以全新的视角出现在游客面前,奇松、怪石、云涛、花海,在这里可领略别样的佛国风光。沿途有6个观景平台,栈道主要连接母子情深、地藏晒靴、会仙峰、龙脊、蒲团松等花台景区标志性景点,在栈道沿线还可以观赏到睫毛峰、清凉台、小花台等著名景点。半山半空半自在,一山一佛一世界。栈道走走停停单程约30分钟。




花台景区是整个九华山景区的网红游玩拍照打卡的景区,不是专门来拜佛的话,这个景区可不能错过。这里面的高空栈道是最大的兴趣点。

备注:花台景区免门票,从山下登顶花台没有常规的徒步登山路,必须乘坐索道,往返160元。游览时间约2-3小时。花台景区没有直通核心景区的巴士,只能回位于柯村的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
如游览完花台景区选择乘坐花台索道下山,就相当于出了核心景区,需在验票处提前办理二次进山登记,24小时有效,没有二次登记的话,出了核心景区将不能再次进入,而且花台那边也不会再让上索道。还有门票的有效期只有3天。若想从九华街住宿酒店前往花台景区,必须提前在迎仙桥附近景区服务亭做二次进山登记。

●山下部分:大愿文化园
位置:位于柯村新区,距离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500米
时间:8:00-17:00,游览需2-3小时(晴天时注意防晒)
费用:免门票;弘愿堂(地藏文化展示中心)单独售票60元;可选摆渡车30元
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地藏菩萨圣像景区、九华大佛景区)座落在九华山山脚下柯村新区。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全面和深入展示地藏文化、弘扬地藏精神的文化主题公园。它是以99米的地藏菩萨大铜像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主题公园。远在几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矗立在狮子峰脚下的庄严的大愿佛。
园区总投资逾20亿元,占地189公顷,集现代科技、建筑艺术、文化元素之大成,从园区主入口至地藏王菩萨圣像之间直线距离1900米,沿中轴线布局的主要景点有莲花手印、大愿宝鼎、五通桥、大门、牌坊群、弘愿堂(佛教文化、地藏文化展示中心,供奉有地藏菩萨坐像)、世界最大的汉白玉莲花、巨型琉璃浮雕,锡杖广场、万方摩尼、八功德水、九华飞天音乐喷泉表演、巨型谛听、涤心莲池,99米大佛等。

大愿文化园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深入展示地藏文化的景区,2013年建成。景区占地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99米地藏菩萨圣像(大铜像)和大愿广场组成。
该景区主要有五大看点,一是地藏圣像的高;二是汉白玉莲花的大;三是室外琉璃墙的大;四是佛光池的大,直径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铺以金色马赛克;五是种植名贵树种的多,有香樟、实生银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等300余种名贵树木。



小天台寺位于九华山神光岭上,距肉身殿西南不远处。原名“明心寺”,始建于清光年间。1919年比丘尼妙量法师募化重修,后由僧性海住持该寺。1934年住持僧明定。1946年性海回到小天台寺再任住持,当时已具十方丛林规模。1982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现建筑面积达481平方米 。




转轮殿又名十王殿,始建于清,1973年遭火毁,1989年复建,赵朴初题额“转轮宝殿”。
前后两进,民颂档居建筑,钢混构架。前进为”阴曹地府”,塑出”阎王审鬼”的场面:顺风耳、千里眼、两尊恶煞门前护卫,(白无常、黑无常)4个鬼怪随时听差;中有”奈何桥”,牛头、马面停立桥头。左、右分列十殿阎王: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伍官王、野消乱五殿望乡王、六殿汴城王、七殿泰山府君、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灵官塑像出现在佛寺殿堂,大约是金元以后的事。金元时,全真道的创立者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他说:“儒门释户道相近,三教从来一祖风”,又说: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道教的神给佛教看门,原因即在于此。
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在安徽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观,顶覆铁瓦,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重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七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塔两侧有十王立像拱持。塔基、神台、殿内地面均铺以汉白玉。殿前石阶81级,旁有铁索栏杆。殿西有佛教文物陈列室,殿后有半月形瑶台,台上列铁鼎,终日香火不断,称“布金胜地”,台侧奇花异草,与台下古木争荣。
大殿内部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面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有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着“幽冥教主”地藏菩萨。
护国月身宝塔附近的阴阳井,趴在井口看自己的前世来生。
僧金地藏贞元十年(794)于化城寺圆寂后三年,肉身不腐,弟子们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生应化,于是在他晚年常读经的南台建塔供奉,因塔基处曾见佛光,将南台更名为“神光岭”。
唐时为三层石塔,宋代扩建塔院,后又建大殿以护塔。现在所见的大殿为清末重修,十六米高,重檐歇山顶,铁瓦木梁,石柱石墙,北门悬明神宗赐。还有赵朴老题写的“护国月身宝塔”匾额和青阳杨田书法家施玉藻题写的“东南第一山”匾额。南门悬明青花瓷“月身宝殿”四字和黎元洪1917年题写的十六字篆书地藏大愿。内有七层八面木塔,供有56尊地藏菩萨塑像。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层石塔。
这陡峭的99级石阶是为了纪念金乔觉99岁圆寂,从这里爬上去,就到了月身宝殿的主殿。殿内就是供奉金乔觉肉身的肉身塔。
沿前坛旁99级石阶向下到达定心台,穿过长廊即为地藏禅寺,这里供奉着慈明和尚的肉身,慈明和尚(1904-1991)面恶心善,自幼习武,一次能挑800斤扁担,绰号“800斤”。

地藏禅寺北为弥陀殿,弥陀殿前为山门,这个山门为九华山佛殿山门规模之最,巍峨壮观,赵朴初题额“行愿无尽”,钱其琛题额“山门”。这部分的建筑依山而建,由小到大,逐级升高,是九华山最大的寺院建筑群。
山门上有一副嵌名联,“圣贤豪杰名声在,富贵荣华皆是空”,这是仁德老和尚送给他的得意弟子圣富的,也就是现在肉身殿的住持。




   华严宝殿,坐北朝南,二层,宫殿式,重檐翘角,全木结构。内供华严三圣,塑毗卢佛、文殊、普贤、二十四诸天等塑像。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壁墙。



九华山上本来没有塔,慧光大师1994年发愿修复回香阁,并发发愿修塔。他自己动手规划、征地,募集修复回香阁和修建万佛塔的资金。
九华山万佛塔是清华大学设计的,塔上供奉着一万尊“消灾延寿药师佛”,为社会解难,故名万佛塔。
建塔的位置整条九华街上都能看到。每到周末的夜晚,被灯光照亮的万佛塔如天宫幻景,浮在空中,瑰丽灿烂。
九华山万佛塔上题的匾额“增福延寿”四个大字,由中国已故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前副校长季羡林老先生于2006年题写。字犹有遒劲有力,仪态万方,那一年季老已经95岁,这可能是他留下的最后一批墨宝了!
九华山万佛塔塔身为全铜铸成,是中国第一座全铜佛塔,八面七层,通高33米,用铜200多吨,所需资金1700多万由福建福耀集团“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捐赠。


回香阁为安徽省重点寺院。原名华严庵,后改“华严禅寺”。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始建于明代。明末高僧智旭曾居此,浅研华严经义。清代中叶香火兴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由住持僧长发复兴。1933年住持僧宗行。1942年住持僧宗辉。1949年住持僧智度。1979年拆毁大殿,仅存寮房数间。1988~1990年住持僧应观在华严岭西新建两幢配殿,坐北朝南,前后两殿,宫殿式,建筑面积414平方米。1996年住持僧慧光扩建斋堂2层,建筑面积269平方米。
1998~1999年在原大殿旧址新建大雄宝殿,坐北朝南,2层,宫殿式,重檐翘角,全木结构。长21米、宽19米、高18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内供华严三圣,毗卢佛、文殊、普贤、二十四诸天等塑像。慧光法师拟在大殿东侧新建藕益(智旭)大师纪念堂,在大殿南边岭上建7层华严宝塔;大殿前拟建山门殿,拆去大殿西之配殿,在其址建地藏殿。
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道上天台必经之岭,昔日香客朝天台后多有在此烧回头香的习惯,故有寺名“回香阁”。回香阁“高居山峰,天台峰峦、九华寺宇,至此一目了然”。其西南有一株高13米,干围2米的迎客松;东南谷地有华严井,口面直径约1米,甘泉清冽,久旱不涸。



注意:小天台跟天台景区的天台山天台寺不是一回事,若从徒步来说,差得远着呢。
小天台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禅林,始建于清代,安徽省重点寺院。
小天台位于神光岭,依山而建,海拔约800米,是神光岭海拔最高的寺院,现住持意彻法师。


     东崖禅寺地势孤绝,横架飞弘桥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