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源 神都洛阳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河南 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北宋以前长期是 中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许多对汉族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的文化、科技发明都是在古代 河南 产生的,它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汉语、汉字产生于 河南 , 中国 一词源于 河南 ,儒学发端于此,道家、法家起源于此,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发明于此,整个世界上很多数学运算和定理 比如 勾股定理、负数、开方、设未知数、一元和二元一次方程、分数、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首先产生于此,世界上最早的钢铁冶炼技术、金属熔铸技术、水车、鼓风机、播种机(耧车)、雕版印刷术、牛耕、犁、弩、地动仪、浑天仪发明于此。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最早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世纪最先进的农书《齐民要术》都是在 河南 创作完成的,对 中国 影响巨大的经典名著中的《道德经》、《韩非子》、《资治通鉴》都是在 河南 写成的。 河南 省的史料记载和地下文物数量也是 中国 所有省区里最丰富的, 中国 八大古都里, 河南 有四个 安阳开封郑州洛阳

洛阳历史

洛阳 位于 河南 西部,黄河中游,因为城市最初在洛 河北 面,古代称 山南 水北为阳,所以得名 洛阳 。 洛阳 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 九州 。 洛阳 四周群山环抱,洛河 伊河 从中穿过,这块小盆地,气候在上古时期十分温暖湿润,适合人居。这样的环境让 洛阳 周围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牡丹因 洛阳 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古代汉族人认为 洛阳 地处天下之中,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洛阳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中华文明首萌于此,道家思想肇始于此(老子曾经长期在 洛阳 担任周朝的皇家图书馆馆长,道家思想主要是老子在 洛阳 时期形成的),儒学渊源于此(周公在 洛阳 制作的周礼是儒家思想的渊源),经学兴盛于此(东汉时期的今文经学的产生和太学的建立都在 洛阳 ),佛学首传于此(65年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法, 洛阳 建立了汉族地区最早的佛寺 白马寺 ),玄学形成于此(魏晋玄学诞生于 洛阳 ,最早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都在 洛阳 活动),理学寻源于此(理学的创始人中程颐程颢是 洛阳 人)。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洛阳 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另外 中国 还有许多项发明源于 洛阳 。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类在 洛阳 地区生存繁衍,这里发现很多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遗存。传说在伏羲氏的时候,今天的 孟津 县产生了 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文献“河图洛书”。五帝之一的帝喾曾经在 洛阳 建都。大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夏朝的第三位王 太康 曾经建都斟鄩,今天的 偃师 二里头遗址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夏都斟鄩的所在地。 太康 、 太康 的臣子后羿、后羿的臣子寒浞担任夏王时期都建都斟鄩。到了夏朝末年,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也建都于斟鄩。大约前1600年,夏朝被商朝消灭。今天的 偃师 商城遗址是一处商朝初年的都城级别城市遗址, 偃师 商城很可能就是商朝初年的国都亳的所在地,被人们称为西亳。(以上不是信史)今天我们通过考古仍然能够知道 偃师 发现的这两座城市遗址当年的格局。
商朝晚期,商纣王暴虐,民怨沸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4.8万士兵,在 洛阳 东北 的 孟津 县汇合了800诸侯的2万多士兵,组成7万大军,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史料记载,他们于1月13日在 孟津 渡过黄河,前1046年1月20日(这个日子是根据史料里天象记载确定的,其他的日期都是我根据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的),周联军在牧野击败了商纣王临时拼凑的17万军队,1月21日晚商纣王自焚于鹿台,周朝军队在1月22日攻占 商都 朝歌。  (这些日期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有很多争议)
周武王在4年就去世了,当时的西周国都在镐京( 西安 附近),而周朝在东边的统治很不稳固。商朝贵族和周朝皇族两次勾结作乱。为了控制东方,辅政的周公姬旦在 洛阳 兴建洛邑,作为东都。将东方不服周朝统治的“商顽民”迁移安置到这里。派遣8师军队驻守。并且把传说是夏禹所铸造象征政权的九鼎安放在洛邑。周公还在 洛阳 制礼作乐、用礼乐这种和等级有关的国家制度来维护周朝统To rule the zhou治。并且以 洛阳 为中心建立了 中国 历史上最早的道路网。后来汉族的很多文化风俗其实都和周公所制的周礼一脉相承。周公辅政的时候, 洛阳 城里一位叫商高的数学家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 洛阳 在周公时代有城市人口5万。公元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都 洛阳 直到前256年被秦国消灭。这以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平王东迁时 洛阳 约有城市人口9万。前650年 洛阳 有城市人口约11.7万。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来 洛阳 “问鼎”。公元6世纪晚期,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经在 洛阳 担任守藏史(国家图书馆馆长)前526年儒家创始人孔子曾经到 洛阳 与老子和乐师苌弘讨论礼乐。东周时期的 洛阳 周围是列国纷争的当时难得的一块少有战争破坏的土地,前510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诸侯帮助周王 平定 了动乱,并且协助周王在洛邑王城以东修建成周城,将王宫迁移到这里。公元前500年左右 洛阳 的城市人口就达到了约20万。
战国时期 洛阳 诞生了纵横家苏秦。前256年秦国灭亡东周。秦始皇初年,将“ 洛阳 十万户”分封给吕不韦,作为他的食邑。估计当时 洛阳 县及其附近的人口在50万左右。(以上人口数字都是后世学者的估计)秦国占领 洛阳 后在 洛阳 地区设置三川郡,以 洛阳 为治所,秦朝占领这里直到前207年
前207年项羽的军队占领 洛阳 ,前205年刘邦乘项羽东征齐地时攻占 洛阳 ,在前202年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西汉建国之初建都于 洛阳 ,汉高祖曾经在 洛阳 王宫表彰为汉朝建立立下首功的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几个月后刘邦采纳谋士娄敬和张良的建议迁都关中。西汉初年 洛阳 由于战争破坏,人口损失大半,汉朝初年的刘邦、吕后、文帝、景帝等采取各种措施恢复了生产。西汉时期的 洛阳 是全国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之一,除长安外, 洛阳 和临淄、 邯郸成都 、宛并列为当时的五大都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 洛阳 人“东贾齐、鲁,南贾梁、楚。”公元2年, 洛阳 县有人口332886人。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新朝末年天下大乱, 洛阳 也受到很大破坏。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 洛阳 。 洛阳 见证了汉朝的再次兴盛。29年, 洛阳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学校太学,太学生曾经达到了3万人。57年, 日本 第一次来 中国 朝贡。公元65年的汉明帝时,汉明帝派人到西域迎请佛法,68年 洛阳 建立了汉地最早的佛寺 白马寺 。73年,班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 丝绸之路 。来自异域的使者商人在这以后大量来到 洛阳 。82年班固在 洛阳 写成 中国 最早的断代史著作《汉书》。公元1世纪末,王充在 洛阳 写成了 中国 第一部有无神论思想的著作《论衡》。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蔡伦在西汉造纸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改进了造纸术,并于105年将造出的纸和技术汇报给汉和帝。121年许慎在 洛阳 编成 中国 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132年张衡发明世界上最早测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东汉时期,汉朝学者集体创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由刘徽作注定稿,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负数、分数、平方、立方、未知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开方的概念。同时东汉时期官方编撰了 中国 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并且写成 中国 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166年大秦帝国(古 罗马 )派遣安敦使团来到 洛阳 ,受到汉桓帝接见,这是历史中, 中国 和 欧洲 国家最早的直接交往。东汉时, 洛阳 的城市人口在25万以上,而与今天 洛阳 市管辖地区相近的 河南 郡的人口为1010827人
189年,董卓控制了东汉朝政,190年为了躲避东方各路军阀讨*伐董卓的军队,董卓挟持皇帝和 洛阳 周边的官员百姓上百万人迁都长安。迁都过程中,董卓的士兵大肆抢*劫财物,强*奸民女,盗掘皇陵,烧*毁 洛阳 城,杀*害百姓, 洛阳 人口损失了绝大多数。196年汉献帝逃离长安,回到 洛阳 ,当时的 洛阳 城一片残垣断壁,荒草凄凄,野兽出没,只剩数千人。不久汉献帝君臣被曹操挟持到 许昌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曹魏,建都 洛阳 。魏明帝曹奂时,240年代,马钧在 洛阳 发明了用水力为谷物脱壳的工具水锥,并且改良了当时的织布机。254年马钧在 洛阳 发明农业灌溉工具龙骨水车。
266年司马炎篡位,建立西晋,以 洛阳 为国都。西晋武帝时,裴秀在 洛阳 发明制图六体,系统改造了之前的地图绘制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将比例尺运用到地图绘制中。280年西晋消灭吴国,统一 中国 。西晋政府在晋武帝时颁布了土地赋税的法令“占田制”。290年晋武帝死后,晋朝先后发生贾后专权和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 洛阳 几次受到乱军破坏,13岁以上男子都被强制服劳役,城市受到很大破坏。西晋建都这里直到311年。311年 洛阳 被匈奴贵族刘聪、石勒攻破。晋怀帝被俘。
经过十六国的动乱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 大同 )迁到 洛阳 ,北魏 太和 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 洛阳 后,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主要内容有:易鲜卑服装为汉服,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称汉语为“正音”,迁 洛阳 的鲜卑人,均为 洛阳 籍人,死后不得归葬平堀,改鲜卑贵族为汉姓,定门第等级,令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用汉制度量衡等。北魏教文帝在 洛阳 进行的汉化改革,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北魏定都 洛阳 直到534年。从528-577年 洛阳 又遭受了几次战火破坏。577年北周击败北齐占领 洛阳 。581年 洛阳 成为隋朝领土和东都。
隋炀帝初继位,便决定迁都 洛阳 。
大业元年(605),炀帝令宇文恺营建 东京 ( 洛阳 ),每月用工200万人。又造显仁宫,发 江南 奇材异石至 洛阳 ,迁全国大商贾数万家,充实 洛阳 。又开凿通济渠和周围二百里的西苑。次年, 东京 修建完工。炀帝营建的 洛阳 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廛河,洛水横贯其间,分外郭缄、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圆壁城和曜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此后作隋都15年、唐都40余年,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18年隋朝灭亡, 洛阳 被王世充占据。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消灭王世充占领 洛阳 。此时 洛阳 约有30万城市人口。唐朝以 洛阳 为东都。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先后多次到 洛阳 视察。690年武则天迁都 洛阳 , 洛阳 作为国都直到705年。隋唐 洛阳 城面积接近50平方公里,有三个市场,盛唐时期 洛阳 城人口保守估计在50万以上,可能达到了90万。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占据 洛阳 ,不久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在 洛阳 称帝。761年经过四次易手,唐军借助回纥帮助占领 洛阳 。安史之乱的几次战火中,叛军和回纥兵在 洛阳 大肆烧*杀淫*掠。 洛阳 损失惨重。(东汉,北魏 洛阳 城的大体格局和最重要的建筑街道今天仍然能知道,隋唐 洛阳 城的大体格局我们知道的很详细,今天仍然可以知道隋唐 洛阳 城中皇宫、官府、粮仓、寺院、市场、街巷、桥梁、名人故居、坊、城门、一些官府手工作坊甚至几家商店的位置和皇宫、城门、粮仓的建筑形制。)唐末,黄巢起义军又对 洛阳 进行了破坏。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 洛阳 。唐朝末年 洛阳 因为战火破坏成为废墟。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迁都 开封 。909年后梁曾短暂迁都 洛阳 。923-936年 洛阳 为后唐国都,937年后晋曾短暂定都 洛阳 。五代前期,能吏张全义担任 洛阳 府尹20多年,他鼓励农桑,安置流民,减轻赋役,发展教育,断案公正, 洛阳 城得到一定恢复。926年,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 洛阳 城的夹马营。五代每次改朝换代的战火都波及 洛阳 ,960年 洛阳 成为宋朝领土。
960年宋朝建立后以 洛阳 为陪都。976年赵匡胤曾有迁都 洛阳 的想法,但是因为朝野反对,和他的突然死亡而没有实现。北宋 洛阳 城是 中国 第二 大城 市,北宋时期作为西京的 洛阳 是全国文化中心,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名相大儒云集 洛阳 。朝中重臣多居 洛阳 ,仅 洛阳 籍名相就有赵普、吕蒙正、张齐贤、温仲舒等。文彦博、富弼等13人组成“ 洛阳 耆英会”饮酒赋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洛写就《新唐书》;1050-1065年司马光历时15年,完成了 中国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不仅如此, 洛阳 是还是“洛学”的发源地。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世称“二程”。他们创立哲学理论,称“洛学”,后发展为“宋明理学”。二程弟子众多,杨时、游酢冒雪等待休息中的程颐,留下尊师重教的“程门立雪”典故。
宋代 洛阳 园林之盛,是这个城市的一大特色,非其他城市可比,有 洛阳 园林甲天下的美誉。(从宋朝开始 洛阳 城的人口数据应该很详细,但是我没有在网上找到资料)
1127年金兵攻破 洛阳 ,不久撤退。1128-1132年翟兴家族曾经在 洛阳 坚持抗金5年之久,但是由于宋朝统治者不予援救导致 洛阳 最终落入金朝手中。
1232年元朝占领 洛阳 ,1368年 洛阳 被明朝占领。1636年李自成占领 洛阳 ,1644年底 洛阳 被清朝占领。1850年 洛阳 有城市人口7.1万,明清 洛阳 城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  1912年2月袁世凯强迫清帝退位, 洛阳 成为中华民国的土地。
1920年吴佩孚将 河南 省公署从 开封 迁到 洛阳 。1932年国民dang定 洛阳 为行都。1938年-1944年 洛阳 为 河南 省会。1944年-1945年日军占领 洛阳 。
1948年 洛阳 解放。1949年 洛阳 有城市人口10.5万。1950年代,新 中国 将 洛阳 作为重点工业城市建设。苏联援建 中国 的156个项目有7项在 洛阳 。很多产业工人从全国各地特别是 东北 、江浙沪、 重庆 迁居这里, 洛阳 得到复兴。今天的 洛阳 有城市人口200多万,是 河南 第二 大城 市,经济实力在 中国 很多西部省会之上,与中部一些省会相当。
(我感觉我写了很多废话,关于 洛阳 的历史描述也很不精确  )

配乐是从百度上找来的徐鲤的《千年回眸》,选择它主要是因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话“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 洛阳 城”。网上 洛阳 的民歌没有让我满意的。

洛阳特产名吃与名人

洛阳 的特产有仿古青铜器、唐三彩、牡丹花、 偃师 银条、竹制品、杜康酒、洛绣、牡丹石、梅花玉、 孟津 梨、 洛阳 宫灯、夹苎麻干漆工艺品等。特色菜和小吃以水席为代表,还有浆面条、小酥肉、不翻汤等
洛阳 名人有白圭、苏秦、贾谊、桑弘羊、贺若弼、长孙无忌、玄奘、张说、李贺、元稹。赵普,程颐、程颢、种师道、王铎等。

河南主要旅游资源

郑州 : 登封 嵩山、 登封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少林寺、中岳庙、嵩岳寺塔、嵩阳书院、观星台、会善寺、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河南 博物院、 新密 打虎亭汉墓、伏羲山、 巩义 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 巩义 北宋皇陵、 荥阳 古荥冶铁遗址、 新郑 黄帝故里、 郑州 黄河风景区。其次比较有名的有 郑州 文庙、 郑州 商城、 郑州 城隍庙、二七纪念塔
洛阳 : 龙门 石窟、关林、 白马寺 、 洛阳 博物馆、 洛阳 古墓博物馆、 洛阳 老城、 洛阳 国花园、 洛阳 周公庙、天子驾六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偃师 商城遗址、 王城公园 、隋唐明堂天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邑古城、 河南 府文庙、国家牡丹园, 嵩县 白云山、 栾川 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 新安 龙潭大峡谷、千唐志斋,汉光武帝陵、 偃师 玄奘故里、 伊川 范仲淹墓

开封 : 铁塔公园 、 山陕甘会馆 、 禹王台 和繁塔、 延庆 观、 开封 博物馆、 龙亭公园 、清明上河园、 开封 府 、 开封 包公祠 、天波杨府、万岁山、 大相国寺 、翰园碑林

安阳 : 安阳 殷墟遗址(宫殿宗庙和王陵区)、 安阳 文峰塔、 中国 文字博物馆、曹操 高陵 、袁林、 汤阴 羑里城、岳飞庙、 林州 太行山 大峡谷、红旗渠

商丘 :归德古城、芒 砀山

南阳 : 南阳 府衙、 南阳 武侯祠、 南阳 汉画馆、 社旗 赊店古镇、 淅川 荆紫关古镇、香严寺、 西峡 龙潭沟、 丹江口 水库、 内乡 县衙、 邓州 花洲书院

许昌 : 禹州 神垕 古镇、春秋楼、灞陵桥

鹤壁 :五岩山、 淇县 摘星台、 浚县 大伾山

濮阳 :戚城遗址、张姓始祖张挥陵

新乡 :八里沟、万仙山、比干庙、明潞简王墓、宝泉景区

焦作 :云 台山 、红石峡、青龙峡、茱萸峰、神农山

济源 :王屋山、济渎庙、阳台宫、奉先观、大明寺

三门峡 :函谷关、虢国博物馆、陕州地坑院、 三门峡 天鹅湖、 三门峡 水库、仰韶文化博物馆

漯河 : 临颍 小商桥

平顶山:尧山、临沣寨

周口 : 淮阳 太昊陵、 鹿邑 太清宫、 周口 关帝庙 、 项城 袁氏旧居、商水叶氏庄园

驻马店 :嵖岈山

信阳 :鸡公山、 固始 西九华、商城黄柏山、罗山灵山、 新县 丁李塆、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聚和帝居酒店

我2月18日一早从 开封 的最佳西方财富酒店出发,在 开封 站乘坐火车到了 洛阳 。火车上三个 洛阳 人得知我要到 洛阳 旅游都主动和我搭话。 河南 民风还是比较热情的,不像 江南 有些地方民风(我仅仅指 皖南 、浙北、 上海 )比较内敛。在 洛阳 站外书报亭买了一份 洛阳 地图,书报亭的阿姨还给我一张介绍 洛阳 出发旅游线路的名片,但是我没法证实名片消息的真伪,就没敢联系。在站外和一个 洛阳 人拼车到 聚和帝居酒店 。要价10元,其实打表只要7元,同坐车的人看到我说只给7元,还对我说他是 洛阳 人,也没还价……最后10元到了酒店, 聚和帝居酒店 是我在携程上预订的,我当初预订时主要是看中它靠近火车站和 小街锅贴 ,而且网上酒店的图片很漂亮,价格只有178元一晚。后来当我入住以后觉得物超所值。酒店前台的客服有一个很漂亮。入住的的时候就是她接待我的,而且酒店里可以闻到牡丹花的香味。
这个酒店在纱厂路口,周边有好几个公交站,有一家世纪联华超市,对面有一家医院,靠近老 洛阳 面馆和 小街锅贴 ,离火车站不远。酒店的陈设非常有文化内涵(看图就知道了),而且虽然靠近马路,却很安静,我在这里休息得很好,服务很好,客房设施也不错。

聚和巴比伦汉服酒店

从 开封 出来看到 洛阳 再看到酒店,再接触到热情的 洛阳 人都让我对 洛阳 有了个很好的最初印象。

聚和巴比伦汉服酒店

聚和巴比伦汉服酒店

聚和巴比伦汉服酒店

这是鹰尊的仿制品,鹰尊是一件商朝青铜器,器物造型与鹰的形状浑然一体,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鹰。鹰的两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 既加大了容量,又使其具有稳定性。后来被 美国 人掠夺走,现在收藏在 美国 一家博物馆。我十分喜欢酒店里的青铜器和历史图文介绍,以后我再来 洛阳 还会选择这里。


河南主要旅游资源
郑州 : 登封 嵩山、 登封 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少林寺、中岳庙、嵩岳寺塔、嵩阳书院、观星台、会善寺、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登封 清凉寺)、 河南 博物院、 新密 打虎亭汉墓、伏羲山、 巩义 康百万庄园、柏茂庄园、杜甫故里、 巩义 北宋皇陵、 荥阳 古荥冶铁遗址、 新郑 黄帝故里、 郑州 黄河风景区。其次比较有名的有 郑州 文庙、 郑州 商城、 郑州 城隍庙、二七纪念塔

洛阳 : 龙门 石窟、关林、白马寺、 洛阳 博物馆、 洛阳 古墓博物馆、 洛阳 老城、 洛阳 国花园、 洛阳 周公庙、天子驾六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 偃师 商城遗址、王城公园、隋唐明堂天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邑古城、 河南 府文庙、国家牡丹园, 嵩县 白云山、 栾川 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 新安 龙潭大峡谷、千唐志斋,汉光武帝陵、 偃师 玄奘故里、 伊川 范仲淹墓、 宜阳 灵山寺、现代建的洛邑古城

开封 :铁塔公园、山陕甘会馆、禹王台和繁塔、 延庆 观、 开封 博物馆、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 开封 府、 开封 包公祠、天波杨府、万岁山、大相国寺、翰园碑林

安阳 : 安阳 殷墟遗址(宫殿宗庙和王陵区)、 安阳 文峰塔、 中国 文字博物馆、曹操 高陵 、袁林、 汤阴 羑里城、岳飞庙、 林州 太行山 大峡谷、红旗渠、马氏庄园

商丘 :归德古城、芒 砀山

南阳 : 南阳 府衙、 南阳 武侯祠、 南阳 汉画馆、 社旗 赊店古镇、 淅川 荆紫关古镇、香严寺、西峡龙潭沟、 丹江口 水库、 内乡 县衙、 邓州 花洲书院、西峡恐龙遗迹园、水帘寺

许昌 : 禹州 神垕 古镇、春秋楼、灞陵桥

鹤壁 :五岩山、 淇县 摘星台、 浚县 大伾山

濮阳 :戚城遗址、张姓始祖张挥陵、 南乐 仓颉陵

新乡 :八里沟、万仙山、比干庙、明潞简王墓、宝泉景区

焦作 :云 台山 、红石峡、青龙峡、茱萸峰、神农山、青天河

济源 :王屋山、济渎庙、阳台宫、奉先观、大明寺、轵城关帝庙

三门峡 :函谷关、虢国博物馆、陕州地坑院、 三门峡 天鹅湖、 三门峡 水库、仰韶文化博物馆

漯河 : 临颍 小商桥、许慎文化园、贾湖遗址博物馆

平顶山:尧山-中原大佛、临沣寨、风穴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

周口 : 淮阳 太昊陵、 淮阳 弦歌台、 鹿邑 明道宫、 鹿邑 太清宫、 周口 关帝庙、 项城 袁氏旧居、商水叶氏庄园

驻马店 :嵖岈山

信阳 :鸡公山、 固始 西九华、商城黄柏山、罗山灵山、 新县 丁李塆、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安徽境内主要旅游资源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https://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https://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https://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篇涵盖 徽州 和 黄山 大多数主要景点,包括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齐云山、牯牛降、各主要古村落等在内

https://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的最知名景点建议看这篇,还有更多 歙县 景区如阳产土楼鲍家庄等等可以关注我的其他 歙县 游记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https://www.mafengwo.cn/i/23511991.html 亳州 景点见这篇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https://www.mafengwo.cn/i/23509445.html 阜阳 景点见这篇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 : 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https://www.mafengwo.cn/i/21502813.html 淮南 最主要的景点 寿县 古城的游记见这里(还有其他 淮南 游记)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6765317.html 滁州 和 全椒 县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2314182.html 凤阳 县景点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https://www.mafengwo.cn/i/6724751.html 六安 5A景区之一的 舒城 县万佛湖的介绍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https://www.mafengwo.cn/i/17083693.html 安庆 城区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7072668.html 天柱 山所在地 潜山 的景点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2991755.html 芜湖 景点见这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https://www.mafengwo.cn/i/9517877.html 马鞍山 市区、 当涂 县、 和县 景点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https://www.mafengwo.cn/i/7964595.html 绩溪 县最知名景点

回复评分编辑

历史时期河南第一大城市的变迁
河南 省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从夏商时期开始直到唐代安史之乱以前, 河南 都是 中国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省份。而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 河南 也是 中国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省之一。
河南 是 中国 古都最多的省,这对今天详细厘 清河 南古代史上的城市排名很有好处,同时也会在不懂的人那里造成一定的认知混乱。

河南 省在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聚落遗址有4座,分别为距今约9000-7500年的 郑州 新郑 裴李岗遗址和 舞阳 贾湖遗址,距今7000-5000年的 三门峡 渑池 县仰韶遗址和 郑州 市大河村遗址。

河南 省在史前时期目前发现最大的城市遗址有距今约5300年的 郑州 巩义 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和距今4600年的 周口 淮阳 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址。

考古目前发现的夏朝都城在 河南 境内的有禹都 阳城 ( 郑州 登封 王城岗遗址)和夏朝最后一个都城斟郇( 河南 偃师 二里头遗址),而史籍记载的夏都有夏启都阳翟( 河南 禹州 )、原、老丘、西河。史籍记载里夏朝都城变迁的顺序是夏禹都 阳城 ( 登封 王城岗遗址)、夏启迁都阳翟( 河南 禹州 )、 太康 和后羿都斟郇( 洛阳 偃师 境内)、第6代少康迁都原( 河南 济源 )、第7代王杼迁都老丘( 开封 国都里村)、第13代王孔甲迁都西河( 安阳 汤阴 西河遗址)、夏桀时期的国都斟郇( 洛阳 偃师 二里头遗址)。加上夏朝末年商朝都城亳(大概率在 商丘 市区一带,小概率在 安徽 亳州 谯城区),这些城市是夏代 河南 境内主要的城市。不过夏朝的都城里只有 阳城 ,阳翟,安邑( 山西 运城 夏县 境内),斟郇可以被现代考古佐证。

商朝一共有8个都城,除了奄( 山东 曲阜 )庇( 山东 定陶)和邢( 河北 邢台 )以外都在 河南 境内。商汤灭夏后的首个都城亳根据考古发现是不同于古籍记载的 郑州 市中心的 郑州 商城遗址,随后商朝迁都到嚣(也叫隞, 河南 郑州 西北 ),商朝第三座都城是相( 河南 濮阳 北或 河南 安阳 内黄 县南),商朝的第四座都城是邢( 河北 邢台 ),第五座都城是庇( 山东 定陶)第六座都城是奄( 山东 曲阜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河南 安阳 殷墟遗址),殷作为商朝国都大约200多年,是商朝最主要的国都。到了商纣王时期,纣王营建朝歌城并迁都朝歌( 河南 鹤壁 淇县 县城朝歌卫国 故城 遗址)。通过考古发现, 安阳 殷墟城市遗址的面积为4.7平方公里,而周代卫国早期国都朝歌城的城市遗址面积为6平方公里。因此商代早期 河南 最大的城市先后是 郑州 商城、嚣( 河南 郑州 西北 )、相( 河南 濮阳 北或 河南 安阳 内黄 县南)。 安阳 殷墟是商代中晚期 中国 最大的城市,考古估计也是 中国 第一个人口接近或超过10万的城市。朝歌( 河南 鹤壁 淇县 县城朝歌卫国 故城 遗址)可能在商纣王时期超过商朝长期定都的殷或者在商朝末年仅次于殷。

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周公在周成王时期营建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洛邑就是今天 洛阳 最早的城市前身。同时西周时期, 洛阳 是我国多条重要的陆路交通干线的交汇点,在西周时期和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实力有限,都城人口普遍很少,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如春秋晚期和战国。在公元前650年,东周王城洛邑的城市人口达到11.7万。而西周周礼严格限制诸侯国国都的规模。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国都的城市人口很少超过3000户。 洛阳 也是历史记载中春秋战国时期一座商业都会和文化中西。因此在西周和春秋早期, 洛阳 作为 河南 第一 大城 市无可置疑的。 洛阳 还是西周时期 中国 数一数二的城市和春秋初年 中国 最大的城市。

春秋中晚期,随着生产关系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西周时期工商业几乎完全由官营垄断,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是为贵族服务的奴仆的局面逐渐结束,逐步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交换达到之前没有的新高度,我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代大为发展壮大。而春秋时期,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周王权威不断下降,导致洛邑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下降。强大的诸侯国不断兼并扩张,导致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国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春秋时期 河南 境内的主要诸侯国都城有郑国国都 新郑 ( 新郑 郑韩 故城 )、宋国国都睢阳( 商丘 宋国 故城 )、卫国主要的国都朝歌( 河南 淇县 卫国遗址)和帝丘( 濮阳 )(卫国在公元7世纪曾经定都的楚丘在 河南 滑县 境内,规模太小)、陈国都城宛丘( 淮阳 陈楚 故城 )。蔡国主要的都城 上蔡 ( 上蔡 蔡国 故城 )、 新蔡 (下蔡在 安徽 境内)。通过现代考古,对这些诸侯国都城的城市空间进行测量,这些春秋时期国都加上周王所在的 洛阳 的外郭城城墙内面积排序如下:1.郑国国都 新郑 ( 新郑 郑韩 故城 )16平方公里 2.东周王城( 洛阳 王城遗址)14.01平方公里3.陈国国都( 淮阳 陈楚 故城 )11.05平方公里 4.宋国国都睢阳( 商丘 宋国 故城 )10.2平方公里 5.春秋中期以后的卫国都城帝丘( 濮阳 卫 故城 )9.16平方公里 6.蔡国早期都城 上蔡 ( 上蔡 蔡国 故城 )8.86平方公里 7.卫国在春秋早期以前的都城朝歌( 淇县 卫 故城 )6平方公里 8.蔡国春秋中期都城 新蔡 ,5.8平方公里。 新郑 郑韩 故城 面积最大,东周王城位居第二位。城市面积上看, 新郑 是最大的,超过 洛阳 。从当时史料中的文字来看,对 洛阳 东周王城的正面描述更多,而其他诸侯国都城除了齐都临淄以外,在春秋时期很少留下赞誉。 洛阳 是文字评价最高的。不过这也许和 洛阳 是周王所在,周王在春秋时期的华夏族一般贵族和百姓中仍然很被尊敬或怀念西周时期的 和平 稳定的原因。从文化上看,当时周王所在的 洛阳 和鲁国都城 曲阜 是一种正统的被官方认可的周朝礼乐文化的中心。郑国和卫国则是春秋时期流行文化的发源地,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影响各诸侯国。从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金银器来看,当时造型最精美的国宝级出土文物齐、楚、郑三国制造的最多。郑国的青铜器造型和制作工艺总是比其他中原诸侯要更早发明和进步。因此郑国在文化和手工业上大概率是当时中原地区诸侯国中最发达的。郑国的国君和卿大夫在建国之初就给予国内的商人以高于其他诸侯国的身份地位,郑国上层和国内的商人存在一种合作关系。郑国也地处当时中原诸侯沟通往来的必经之路上。郑国的商人集团比其他诸侯国的商人有更好的发展壮大的条件。所以才会有爱国的牛贩子弦高献出自己几十头牛的财产,冒充使者吓退秦国军队,救了郑国的事(弦高是春秋时期唯一在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商人)郑国是春秋初年的小霸,在春秋后期,郑国国相子产在郑国进行了改革,从疆域面积来看郑国国力比春秋中后期的卫国和陈国、蔡国要强,制度较为先进。宋国和郑国的疆域面积是春秋后期 河南 诸侯国中最大的,从两国发生战争时的攻守次数看,宋国的国力比郑国强一些,但是宋国是商王室后裔,国内的制度和思想带有很深的商朝留下的烙印,制度在诸侯国中比较落后,睢阳( 商丘 )虽然也是当时的 大城 市,但大概率不如 新郑 。综上所述春秋早期 河南 最大的城市是 洛阳 ,春秋中晚期的 河南 最大的城市是推测大概率是 洛阳 或 新郑 , 商丘 也有小概率的可能。

战国时期, 河南 境内的主要国都有周王所在的 洛阳 、魏国都城大梁( 开封 )、 韩国 在战国早期的都城 宜阳 ( 河南 洛阳 宜阳 )阳翟( 河南 许昌 禹州 ),战国早期郑都和战国中后期韩都 新郑 ,战国晚期的楚国都城陈( 淮阳 陈楚 故城 )。战国时期的宋国都城睢阳( 商丘 )和卫国都城帝丘( 濮阳 ),因为两国不是战国时代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之一,可以忽略。除了国都以外,当时宛( 南阳 )是楚国冶铁的中心和经营中原的重镇也是一座 大城 。 韩国 建都 宜阳 和阳翟的时间较短,且 韩国 灭郑后放弃旧都迁都 新郑 。说明 新郑 在当时比 宜阳 和阳翟要好。仅考察大梁、 洛阳 、 新郑 、陈、宛五城就可以。在所有的这些城市中,战国中期以后的魏国都城大梁( 开封 )的面积因为埋藏地下太深无法查明。但当时记载大梁城比 洛阳 和 新郑 都要大,并且和临淄并列,学者估计战国后期魏都大梁的城市人口超过30万,而当时 河南 洛阳 (虽然《史记》记载秦庄襄王封吕不韦 河南 洛阳 食邑十万户,但不是 洛阳 城的人口,而是包括周边 河南 郡几个县的人口)、 新郑 、陈、宛几座城市的城市人口最多只有20万左右。大梁城营建于公元前364年,前225年因秦军将领王贲引水灌大梁灭魏而被毁弃。因此战国时期的 河南 最大的城市先是东周 洛阳 或郑韩都城 新郑 ,然后是魏都大梁 开封 ,最后的几年应该是被秦国占领较早的 洛阳 。

汉代 中国 的 大城 市和秦朝和战国时期高度相似。根据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西汉时期 河南 最大的四座商业都会是 洛阳 、睢阳( 商丘 )、陈( 周口 淮阳 )、宛( 南阳 )。而在这四座城市中,最受汉朝皇帝重视和户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洛阳 , 洛阳 是西汉时期 中国 第二 大城 市。其次是宛( 南阳 ),宛是两汉时期的六座大都会之一。东汉建都 洛阳 ,东汉 洛阳 的城市人口最多时接近百万。不仅是当时 中国 第一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两座最大的城市之一( 洛阳 和 罗马 )。宛( 南阳 )在东汉时期延续了六大都会之一的城市地位,而且因为是众多东汉开国元勋的籍贯所在,受到东汉皇室的重视。

东汉末年的战乱破坏很大。190年权臣董卓躲避讨伐董卓联军的兵锋,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抢掠焚毁 洛阳 城,强迫百万百姓移民关中,大部分 洛阳 市民死于这次事件。 洛阳 在东汉末年变成了一座空城。196年汉献帝君臣逃出李傕郭汜控制来到 洛阳 时, 洛阳 一片残垣断壁,找不到可以栖居的像样房屋,城里只有数百百姓,当时汉献帝君臣连可以果腹的食物都找不到,曹操派兵保护汉献帝,迁都到当时受到战乱破坏较小的根据地 许昌 。 许昌 作为汉朝末代国都和曹魏陪都,在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得到大力经营,在东汉末年一度超过恢复、重建中的 洛阳 所以东汉末年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 河南 第一 大城 市是 许昌 。

三国时期曹魏建都 洛阳 (220-266年),随后西晋(266-311年)、北魏(494-534年)也建都 洛阳 。南北朝后期的邺城虽然是 安阳 城市的前身,但位于 河北 省 临漳 县境内,所以不纳入 河南 的城市虽然、虽然 洛阳 在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魏末年和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大战中遭到很大破坏,但魏晋南北朝时期 河南 境内的第一 大城 主要应该还是 洛阳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户籍人口数字今天也并没有留下多少记载。

隋唐时代 洛阳 作为隋朝和唐朝的东都,长期作为陪都,在隋炀帝杨广和武则天时期、904-907末年一度是正式的都城。还是唐代一级政区 河南 道的治所。隋炀帝修通隋唐大运河以后, 洛阳 成为全国水路和陆路交通网的中心,城市进一步繁荣。隋唐 洛阳 城的人口接近或超过100万,在隋唐时期, 洛阳 是仅次于长安( 西安 )的世界第二 大城 市。隋唐 洛阳 城作为隋唐时期 河南 第一 大城 市是无可争议的历史常识。除此以外,有人因五代宋定都 开封 ,误以为 开封 是隋唐时期 河南 第二 大城 市。然而查阅《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并非如此。隋代 开封 仅在短期设立汴州,实际上隋代 开封 县长期是管州 荥阳 郡的普通县,宋州梁郡的治所在 商丘 。《隋书》记载在隋代, 洛阳 河南 郡有户籍总人口202230户,位居 河南 第一,而人口位居 河南 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管州 荥阳 郡(治所在 郑州 管城区)户籍总人口160964户和宋州梁郡 商丘 ,户籍总人口155477户。隋代管州管辖的范围比宋州更大,人口密度小于宋州。而且隋代管州并非官方认可的大都市,可能只是总人口较多,而隋代的宋州 商丘 是当时认可的主要城市之一。唐代 河南 的人口还是 洛阳 最多,唐代前期仅次于 洛阳 的是宋州 商丘 。唐玄宗天宝年间,宋州 商丘 有总人口124268户,897041人,宋州 商丘 和 亳州 出产的丝织品绢是唐朝唯一纳入第一等的绢,宋州是唐代重要的丝绸纺织手工业城市。唐玄宗天宝年间汴州 开封 的总人口是101876户,577507人,居 河南 第三位。因此隋朝和唐朝安史之乱以前, 河南 仅次于 洛阳 的第二 大城 市是 商丘 。 商丘 在安史之乱时期遭受叛军长期围攻,城市人口几乎损失殆尽(张巡、许远守卫睢 阳城 的历史很有名) 开封 在中晚唐时期因为地处隋唐大运河边,逐步取得了豫东水运和贸易枢纽的商业都会地位。唐代后期叛军首领李希烈短期以汴州 开封 为都城。 开封 后来又在唐朝末年被到这里担任节度使的朱温大力经营。所以 开封 是唐代后期 河南 第二 大城 市。

随着五代后梁定都 开封 ,此后的后晋、契丹扶持复辟的后唐、后汉、后周也先后在 开封 定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定都 洛阳 ,后梁和后晋也曾短期暂时定都 洛阳 。五代时期 开封 取代 洛阳 成为 河南 的第一 大城 市。

北宋定都 开封 100多年,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明。 开封 是公元1000年到12世纪前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人口最多时超过了150万,是 中国 古代人口最多的城市。随后的金朝中后期和元明清时期, 开封 一度为首都,曾经是金朝陪都,和元明清时期的省会。金朝末年的 开封 一度也因金朝迁都人口达到百万,但不久就被 蒙古 大军毁灭。元代 开封 为 河南 江北行省省会,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初, 中国 的城市里只有5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 开封 是和 南京 、北平、 苏州 、 杭州 并列的5大都市之一。在明代中后期, 开封 的城市人口也是 中国 六 大城 市之一( 明初的5个加上 扬州 ),北方第2,李自成围攻 开封 以前,1640年代初的 开封 城市人口达到37万人。因为三次围城战争和双方人为以水代兵造成的洪水, 开封 的城市人口在1643年李自成攻克城市后进剩3万多人。清代 开封 虽然是 河南 省会,但是 开封 府和 开封 城受到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很多地区长期是黄泛区, 开封 的农村经济一片凋敝(明代四大工商业城镇之一的 开封 朱仙镇在清代也衰落了),清代 开封 仅维持城市商业的畸形繁荣,城市地位严重下降。清朝初年 开封 的人口很少,水患也重, 河南 地方官绅一度有迁 河南 省会到 洛阳 或 许昌 的建议。如果说元明两朝以 开封 为省会主要原因是因为 开封 北宋以来遗留下来的丰厚家底,清朝初年选择继续把 河南 省会设在 开封 的主要考虑是治理黄河和加强清朝对经济治安局势不稳的豫东的控制的需要。 中国 古代的封建官府的行政事务并非现代国家那样是以关注民生福祉和发展、建设功能为主的,而是以维持封建王朝的统只为主的。而当时清代 河南 最主要的事就是三件,黄河的河工,灾民的救济,维持地方的治安和清朝统只。而黄河只是在 河南 武陟 、 荥阳 以下河段才经常决口,清朝在 河南 的主要工作重心自然是偏于黄河水患等天灾更频发,治安和流民问题更多,人民生活更加不安定的豫东,所以清朝把 河南 省会设在 开封 虽然造成了豫西小规模匪患和农民起义未及时反应的问题,但对清朝统只 河南 利大于弊。清朝乾隆中期 开封 的城市人口约12万,捻军起义期间 开封 又损失一部分人口,1911年 开封 的城市人口为15.9万。1949年 开封 的城市人口为28万。从五代到建国之初, 开封 是 河南 最大的城市。而从五代到清末民初, 洛阳 是 河南 仅次于 开封 的第二 大城 ,清朝 洛阳 城市人口最多时达到7万人,民国城市 洛阳 人口最多时有10万多人。古代除了五代以后的 开封 以外,五代以后的时期,北宋时期的 洛阳 和 商丘 也是省会级的城市,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 大城 市。 洛阳 的城市规模在元明清时期可以归为三线强到二线城市。

现代的 河南 省会 郑州 虽然在商朝初期曾经是 商都 ,但商代以后的城市发展缺乏连续性。虽然唐宋时期 郑州 是州,明清时期郑县三次从 开封 府辖县设直隶州 郑州 ,但明清时期和20世纪初以前,郑县行政等级仅为 河南 省较大的县城,1904年郑县的县城人口为2.17万,相当于清末内地一般省下等的府和直隶州治所的规模或边远落后省的府城的规模(做个比较, 比如 清末民初的 浙江 处州府治 丽水 ,城市人口是0.8万,1949的 安徽 宿州 城市人口也是2.17万出头)1904年和1906年 北京 到汉口的铁路和 开封 到 洛阳 的铁路相继建成,因为当时的技术在 开封 以北的黄河 造桥 十分不易,芦汉铁路选择在 郑州 以北的黄河上建设铁路桥,两条铁路在 郑州 交汇, 郑州 凭借铁路交通的优势,成为了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南 省将 郑州 设立为 河南 第一座对外国通商的商埠,民国初年一些实业家也选择在具有交通优势的 郑州 开设工厂。1920年代初,郑县的城市人口发展到8万多人。民国 郑州 城市人口最多的时候城区人口勉强达到20万,1948年设立 郑州 市。1949年 郑州 的城市人口为18.8万。从1930年代起, 郑州 成为 河南 省第二 大城 。

1954年10月 河南 省会从 开封 迁往 郑州 。当时 河南 省迁移省会的原因,按照官方的说法是 开封 偏处豫东,且交通不如 郑州 方便,指挥 河南 工作不便, 郑州 不仅有铁路枢纽的优势,而且城市基础设施较新。矿产资源丰富,契合新 中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布局需求。 开封 的地理环境受到黄河水患威胁较大,而且 开封 和 洛阳 作为古都,地上、地下的古代文物过多,建成 大城 市要破坏古代文物,不便于以低成本建成 大城 市。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 郑州 已经在 河南 一家独大,当代 郑州 作为 河南 省会,经济和文化上在 河南 首位度目前是越来越强的。而且目前的 郑州 也成为了国家9个中心城市之一,在省会中比较有实力。

历史时期安徽第一大城市的变迁
安徽 的文明进程开始于皖 西北 ,在春秋晚期,随着州来国和蔡国先后在 寿县 定都, 淮南 市 寿县 开始在 安徽 各地中脱颖而出,地位重要起来。到了战国时代,寿春( 寿县 )不仅通过淮河联通淮河上下游,还向北通过淮河支流颖水和魏国开凿的鸿沟运河,连接济水和黄河,南面通过东淝河的水运,经过庐( 合肥 )中转通过长江支流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的前身濡须水沟通长江及其支流,发展为一个水运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楚国在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后寿春的城市人口达到了20万。寿春是当时除了 山东 以外的华东地区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代 寿县 仍然是全国十六个主要商业城市之一,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的是作为江淮水运物 资中 转站的 合肥 。 合肥 也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汉代16个商业都会之一。如果加上北方化但在秦岭以南的 南阳 ,汉代南方7个 大城 市是 成都 、宛( 南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吴( 苏州 )、 合肥 、 番禺 ( 广州 )。汉代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和 合肥 的重要城市还有舒( 庐江 柯坦城池村)、历阳( 和县 )、谯( 亳州 )、宛陵( 宣城 宣州区)等。 寿县 在春秋到唐代是 安徽 境内最大的城市,汉朝到唐代以前 安徽 仅次于 寿县 的第二 大城 市是汉代的 合肥 ,三国时期的 亳州 ,(两晋南北朝到隋时期不明),唐代的 宣城 。而晋代到唐代, 合肥 也一直是 安徽 境内的州治所之一。两晋南北朝到隋代, 安徽 长期为州郡治所的城市有 寿县 、 合肥 、 亳州 、 阜阳 、 宣城 、 潜山 。其中又以 寿县 、 合肥 、 宣城 三城为州郡治所时间最长。唐代的庐州在 安徽 排名第三位。

五代十国后期庐州( 合肥 )因杨吴的大力经营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超过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寿州( 寿县 )和宣州( 宣城 )发展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等税收居 安徽 第一位,城市人口和城墙内空间也居 安徽 各城第一位。宋代庐州的经济之指标也超过宋代 江宁 府( 南京 )。宋真宗时代 淮南 道设置了2名主管经济大权的转运使,其一就驻庐州办公到了北宋时期或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的治所也就是当时 安徽 境内唯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从寿州迁到了庐州 合肥 , 合肥 作为 淮南 西路、庐州、 合肥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取得了行政中心地位。 徽州 (治所 歙县 )的经济文化经过北宋时期的积累随着南宋定都 杭州 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而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的 安徽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庐州,而手工业发展水平居 安徽 之首。原本是中古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的 寿县 ,因南宋和金元的战争,更加严重是南宋以后淮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以后,成为 安徽 经济落后地区。在元明时期, 安徽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元代的 开封 和 杭州 ,明代的 南京 是管辖 安徽 地区的行省省会。除了明初 凤阳 在 安徽 各城中人口最多以外,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 安徽 长江岸边的皖江城市群除了 马鞍山 在南宋末年全部完成建城,而在明朝中后期成形。明朝中后期 安庆 、 芜湖 和五代时期最先发展为州府的 当涂 一起成为皖江地区的三个重要城市。

安庆 在1260年建城,同时取代了之前 潜山 的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地位,明代后期的 安庆 府人均进士已仅次与 徽州 ,1667年 安徽 建省,因这一政区全称由十三个府州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排列,安、徽二字居首,且都带有安定,服从王朝治理(安定和绳索)美好寓意,一说 安庆 和 徽州 地位重要(清代书籍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清朝命名为 安徽 省。清朝初年,因 安徽 内部经济文化民俗差异巨大,明代以前, 淮北 、江淮和 江南 从未隶属同一一级行政区,自楚都寿春之后内部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安徽 省会定在哪里被朝廷长期争议, 安徽 省一级衙门在清初常驻 南京 办公。清代时的1760年,乾隆因 安庆 城控扼长江中下游,且城四周有群山和险关,选定 安庆 府 怀宁 县(元明清府县治所都在 安庆 城)为 安徽 省会, 安庆 成为 安徽 省会,成为 安徽 政治中心, 安庆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居当时 安徽 前列,不过清代 安庆 的城墙内空间在省内排在庐州 合肥 、 寿县 之后,面积不及庐州城 合肥 一半,清代 安庆 城又没有清末以前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上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建议迁省会于庐州 合肥 的记载。当时 安徽 的第一 大城 是否是 安庆 是可疑的。 安庆 和 合肥 都有可能是清朝鸦片战争前乃至太平天国运动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 安庆 作为清代 安徽 省会先天存在不足,如其人均进士数清代少于 徽州 和和州,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3位,清代 安庆 府附郭县 怀宁 县的进士人数和人均进士数均少于庐州府附郭县 合肥 。 安庆 人均赋税在清代 安徽 在 徽州 、太平、庐州、 宁国 、 凤阳 等府之后,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6位。

清末1876年 芜湖 开埠,迅速发展成为近代 安徽 境内第一大工商业都市,工商业产值和城市人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安徽 第一。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本来只是 凤阳 一个镇的 蚌埠 在 安徽 崛起,迅速发展为 安徽 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且在日伪时期还做过 安徽 省会,1947年又成为 安徽 解放前唯一一个设市的城市。虽然因 安庆 是省会的原因,清末 安庆 的近代化在 安徽 开始得最早,甚至开创过一些 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但因为缺乏经济驱动和清末政治腐败, 安庆 的近代化和 芜湖 相比速度缓慢,民国时期 安庆 城城市规模和工商业产值仅居 安徽 第三位,在抗战爆发前仅为 安徽 的行政中心和司法和文教中心。1938年因为日军进攻 安徽 , 安徽 省会临时迁往立煌( 金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正式迁到了 合肥 。 合肥 在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仅居 安徽 第4位,且城建在民国时期横向对比极为薄弱,城市规模仅为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仅为国内60多位,这也是汉代和隋朝以后合 肥城 市地位的最低点,但是如果以清朝中期的标准,清朝中期庐州 合肥 的城市规模和城建则属中等省会的等级。 合肥 在1950年代末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现在在 安徽 的优势相比其他 安徽 城市已经十分明显。

从历史长度和全部历史时期的总体历史地位和行政等级,古建筑和地下文物数,名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史料丰富程度、拥有独立地域文化区且是庐州文化区中心的角度, 合肥 在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过 安庆 、 芜湖 和 蚌埠 。 徽州 黄山 在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世文物数、明清文书档案数、明清文化名人、地域文化发展水平上超过 合肥 ,但 徽州 地处 皖南 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居 安徽 南端,人口又太少,虽然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却并不适合建成 大城 市,也没有足够的承载大规模产业的土地空间,交通建设成本高。因此 合肥 作为省会是合理的。

说明一点, 安徽 省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眼里是极度缺乏认知和了解的,包括一部分 安徽 人在内的大部分 中国 人对 安徽 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的。因此表的内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知。很多网络公众号所说的 安徽 是错误的,但是很多人接受错误的知识。图表的内容也会得罪一些人。因此虽然符合史实但会让一些人不悦。( 比如 那些到 黄山 的游客很多甚至连 徽州 府治所在 歙县 而不是 黄山 市屯溪区都不知道。网上的一些写 合肥 的所谓公众号连庐州府、附郭县和古代城市规模的概念都不懂就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二十四史》和《宋会要辑稿》、古代全国地理总志、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证明不被人知道的史实。

其中省会一栏未包括元以后的临时省会,如1364-1368年和1853-1861年的庐州 合肥 ,1949年的 安庆 、 芜湖 、屯溪( 黄山 )

表中没有写的曾经是历史上地级行政区治所的还有 凤台 县(北宋寿州)

明清 安徽 重要城市的城墙同一比例尺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南宋1169年定型的庐州府城,也就是合 肥城 ,是当时 安徽 第一 大城 。

2024年 合肥 GDP总量13507.7亿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35074元,均居 安徽 第一位。2024年 合肥 人均GDP是当年 中国 大陆省会首府的第9名。

感谢好友大力支持

感谢好友大力支持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好友精彩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