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次铁坨山之行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铁坨山久闻其名,是北京十大夺命线路之一,号称北京百慕大,因富含铁矿据说会影响GPS 和指南针正常使用(我未遇到这种情况),山中有不少废弃矿井(我也未遇到这种情况)。因2009年纵横山野的地理老师任铁生迷路失踪、搜寻无果,却找到多具白骨而至今令人色变。
铁坨山的“坨”字,也有写成“陀”、“砣”、“驼”、“佗”的,我沿用了百里奚老师的称谓,已经去过的海坨山、北大坨、黑坨山、吹风坨等也是这个“坨”字,其实就是土堆的意思,不要想复杂。
2021年1月10日、2月10日和3月7日,我两个月内三去铁坨山,每次难度递增且第三次是自己组织的,线路和强度都属于超常规。我今后若干年甚至这辈子都不会再去铁坨山了吧,故留游记以记之。
(一)第一次铁坨山
1月10日的铁坨山活动是著名领队黑白子组织的,A队里程20.51公里、爬升1519米,B队里程18.40公里、爬升1185米。上山路线糯米领队带队刚走过,据说不好走,所以活动的强度设计看起来低于以往。
因活动起终点距离不远,这次活动有多人自驾,我搭樵夫大哥的车同行。樵夫大哥走过多条长线,非常稳健,耐力很好。我们从北侧山脊上山,一路翻山越岭、爬壁钻林,从8:08出发到13:06登顶,6公里多上山路走了近5个小时,一路的景色莽莽苍苍、磅礴大气。


楼主的贴子说的好详细,给准备出行的出了份保姆级教程
铁坨山久闻其名,是北京十大夺命线路之一,号称北京百慕大,感觉难度大
王平口村以后还有三公里山路,就可以切到国道上,到达终点大台街道。天逐渐黑了,海峰师傅说可以不用头灯,他们走雁八拉时走到晚上十点多都不用头灯,路看得很清楚,一用头灯眼睛就不好使了,好像真是这样啊,于是我和大米哥也学着不用头灯。但有一个问题,我怕黑暗中树枝打脸就用胳膊挡着,那就不能按着腿走路了(对,这是跟师傅学的第二着),影响了上坡速度。
爬上坡顶,山下的大台街道灯光闪烁,胜利在望了。但下坡有点儿小陡,一公里下降300米呢,海峰师傅仍健步如飞,我和大米哥却心里没底,还是用上了头灯,并把车钥匙交给海峰师傅去取车。王平口村时我就想到海峰师傅提前取车是最节省时间的,但考虑到师傅没带头灯也没带手台(下次这样参加活动就丢山里捉狼),一个人走夜路毕竟不安全,就没忍心说。

晚上7:30整,穿出大台街道到达公交车站,海峰师傅很快开车过来了,活动圆满结束。考虑到走了很多冰雪和湿滑路段,今天的活动强度比设计的A队路线还要大,三人积极努力,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了包含多处亮点的虐线,这是我们户外经历中值得称道的一次经历。
我的实走轨迹(轨迹记录时间稍晚,无名洞和千佛洞未拉抽屉)。

海峰师傅的实走轨迹(千佛洞未拉抽屉,取车多走一段公路)。

沿村路走去,经过了王平口村和***。

傍晚6:14到达赵家庄,后面有村路可以直通国道了。远山如黛、暮色苍茫,古村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定格了历史的忧伤。


缸爬完了往前走,遇到一处比刚才爬缸难度还大的地方,此处没有钢丝绳,海峰师傅意犹未尽,嗖嗖地就爬上去了,我和大米哥选择右侧路绕行。

这一路上,大米哥夸了活动N次,夸了海峰师傅N+M次。我也是认师傅以后才知道他爬崖上树无比强悍的,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三尖洞活动时他指着对面的山,云淡风轻地说,“我就是在对面山上先发现了这个洞,手台里招呼其他人过来,我下到底又爬上来了”。我当时就承认,我认错师傅了,我其实还想告诉他,虽然上了户外长期险,如果被认定为自杀,保险公司是可以不赔偿的。
按上次实走轨迹和路网,要走山脊+山腰到赵家庄然后下山,但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条路网上没有的成熟路(有多个路条)是沿沟的走向直接到赵家庄的,距离更近、爬升更小,于是我们一致决定走沟过去(根据两次实走轨迹计算,里程减少1.01公里,爬升减少69米)。
右转、直行、左转,走得志得意满,然后觉得戴着半指手套的手有点儿冷,就揣到了裤兜里,又生出海峰师傅附体的感觉。我这个师傅啊,好像除了冻手可以揣裤兜之外也没教过我啥,重装贡嘎以后他说回来带我爬山,我也像个刚出壳的小鸭子似的认准了这个强悍又热心的老头儿,这几个月经常跟着他一起参加活动疯跑,虽然总是被带进坑里,也确实进步了不少。
一转头,哎呀,海峰师傅追上来了,笑意盈盈的,看来抽屉拉得比较满意。赶紧一起往前跑,没多远就到了大米哥拉抽屉的千佛洞,大米哥从后面也跑过来了,兴高采烈的,两个老头儿抽屉拉得都挺高兴啊,他们明显更兴奋了,都像回到了青少年时代。我们一起往前跑了一会儿,傍晚5:30按预期时间来到爬缸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