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抱石小记 - 攀岩|探洞|绳降 - 8264户外手机版

  攀岩|探洞|绳降

不知不觉攀岩快三年了,前段时间陷入了一个深深的倦怠期,手腕伤痛和状态低沉的交叉作用让我对攀岩丧失了兴致。机缘巧合去了上海,手腕伤痛略微好转,辗转几家岩馆之后又重新唤醒了自己对抱石的激情,上海抱石真好呀,离开上海真的什么都不留恋只留恋优质抱石馆。

前两次攀爬时手腕还在恢复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机体适应过来了之后便开始磕线,在磕线的过程中对线路质量、社群氛围有了更多的体悟。大城市之于小城市的攀岩氛围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岩友基数大,社群氛围好。

以前我并不觉得岩友基数庞大和我爬线的状态有什么关系,毕竟我也都是跟自己固定的朋友一起爬线,是在上海和昆明的对比中我才意识到社群氛围对我个人的影响。因为岩友足够多,爬得好的人绝对数量上也多,当你在磕一条线路解不出答案的时候,总有和你身高差不多的女性岩友“轻松”就爬过了,别人的通过一下子让你看到了希望,也学到了新的beta,你便会有一直磕下去的动力。即使你当时并没有解出来这条线,也看不到其他可行的beta,回家之后打开小红书就能发现别的姑娘的好beta,突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尝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下次我也要去试试然后完成它,自然而然你就拥有了再去这个岩馆的理由和目标。

我本来就是个E人,抱石的时候喜欢和一些人一起磕线,大家互相贡献beta交流和逐个尝试本就是一种乐趣,一种集智识和身体力量于一体的乐趣。当社群足够大的时候,你在岩馆就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岩友,爬线风格不同人生际遇不同,自然解题思路也就不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一直都会有不同的新鲜感刺激着你前进。

对比来看,昆明毕竟是个小城市,估计也就百来人的岩友规模。且不谈线路问题,起码我在昆明爬线很难找到几个能一起磕线的搭子,如果我和搭档解不出来这道题,基本只能放弃,毕竟放眼昆明也没有和我身高差距不大且抱石水平高一截的姑娘了,很多时候就容易感受到一种挫败感,解不出来就只能放弃,没办法有齐心协力磕线的氛围,甚至在昆明看小红书的频率都低了很多。不过在上海经常翻小红书看别人beta的经历也提醒了我,以后在昆明爬线也要多发一些简单点的抱石线路,也有昆明岩友说会看我和搭档的beta,过去一年相对简单的线路视频我都没录,之后也要多发一发,毕竟氛围需要一点点建立。

岩馆数量多,线路优质。

岩馆真的是太太太多了,还好朋友的“岩馆审美水平”都很高,带我去的基本都是优质馆,没有一家让我失望。更重要的是,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小馆也能爬的酣畅淋漓的感觉:攀岩馆的大小真的没那么重要,只要能爬到很好的线路就还会再去!我很喜欢pongo那批小玉(女定线员)定的线路,细腻不吃臂展,当天怒爬5小时也不觉得累,直到晚上饿了才离开。也就是爬完pongo那批线我才总结出了我个人对“好线”的标准:

1不吃身高。高人不会因为长轻松破解而变的毫无难度和毫无动作性,矮人也不会因为太短而毫无攀爬可能性。

2线路动作需要动脑和精雕细琢。我在昆明爬过太多看两眼就能读明白的线路了,真的看完就能爬完的大点快乐线,偶尔爬爬还好,爬久了就有空虚感。上海很多线路都是需要不断尝试调整beta才能找到最优解的,这种线路完成也会很有成就感。

3动作丰富,一条线路可以用到多种不同的动作,也能有多种解题方法(这点待商榷)。

我攀岩的第一年都是在深圳一家小馆——nerd cave,几乎没有去过别的馆,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磕线的乐趣之中:完攀馆内所有的v2 完攀所有v3 v3+,这个时候才开始走出去爬线,后海香蕉开业的时候我就可以爬90%的v3和很多v4了,此时抱石开始瓶颈,我的目光也转向了野攀。后来两年断断续续的攀爬基本都在大馆,以致于已经忘记了小馆攀岩的快乐,这次在上海又让我意识到了我选择一家攀岩馆的原因——线路优质,不管场地多么大亦或者相对小,只要线路优质我还是会去爬的。

优质的线路才是一家攀岩馆的核心竞争力!(对我这类岩友来说)

女性岩友足够多,无法被忽视。

上海绝对是女性意识觉醒程度最高的城市,攀岩领域更是!这次探馆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各馆定线员提到“这条线路我们是考虑了女性身高的”“155~175身高都可以爬”这类话语,不论这些话的真实性,当我听到大部分女性身高臂展被考虑进“定线”这件事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感动!

作为“短臂展/身高”的女性岩友能够被纳入定线时的考虑范围我觉得就是一种进步,攀岩本身就是一项很平等的运动,定线员男性比例极高的情况下女生真的会遇到更多困难,我不是指责这种情况(毕竟社会上此情况实在普遍),而是希望这部分岩友能够被看见,定线绝不是把点的距离放远这么简单的工作,更是为身体设计动作的艺术,而这些艺术品,不应该简单粗暴的用身高把某一类人去除在外。小城市的岩友数量少,女性岩友数量更少,而在上海的体验让我意识到只要声音足够大,你的诉求就会被考虑在内,希望这种“被考虑”可以慢慢在更多城市发展起来。

最后,我想明白了自己在昆明生活会对抱石的欲望越来越小的原因,还是因为优质线路太少了,风格不够多样化,长久爬不到喜欢的风格线路便会心生倦怠,得不到正向反馈之后自然就兴致降低。因此不如直接奔向野外,在大自然里得到不同的反馈。我不是不喜欢抱石了,而是只有优质的抱石路线才能激发我的欲望,同理,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生活之后生活状态也发生了改变,积极性都变差了,大概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吧。接下来自己也要找到新的途径来激发自身的欲望和积极性,不论攀岩还是生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