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峡之巅,徒龙脊高路,赏一江秋水并万山红叶--2024三峡红叶季之旅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爱人,许你一片秋叶





故事的缘起与数字时代的大数据有关。
进入 三峡 红叶季,微信、抖音、小红书都在推送与此相关的视频。朋友向妻分享了一段介绍 三峡 之巅的视频,一下就在她心里种下草。
“我们去 三峡 看红叶吧。”
“好,安排!!!”
如此这般,就有了2024 三峡 红叶季之旅。
兴尽晚回家



巫山到 重庆 西的高铁每天只有18点30分一趟,不过这对我们而言刚刚好。可以从容不迫走完龙脊,然后不慌不忙用过晚餐,慢悠悠打车去高铁站,时间一点儿也不赶。

到 重庆 西对接21点50分回 泸州 的高铁,到家才10点半,顺利结束此次愉快的 三峡 红叶之旅。
最后总结此次行程:
1、 三峡 之巅不如 三峡 龙脊, 奉节 红叶不如巫山红叶,看巫山红叶还得上 三峡 龙脊。
2、5天行程总共徒步45公里却干了9斤酒,天天大鱼大肉,这是一个将FB进行到底的红叶丝巾酒肉团。
3、望霞景区到纸厂沟一段“巫山高路”没走成,有点小遗憾。不过心中已埋下新的种子:待到明年红叶季,再来次重装自虐之旅。上白 盐山 露营观日出日落,进抱龙河探路寻万山红遍,最后“ 三峡 高路”登龙脊之巅,在龙头赏巫山云卷云舒,醉看巫峡晚霞满天。
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期待着哟!!!


还是应该去游客中心,白羊溪大桥很不好打车,不知何帮网约车在这里定不了位,叫两次都被定位到 大宁 河对岸的巫山小 三峡 游客中心。我们本打算边走边找车,结果一不小心就多走5公里,一直走到红叶广场。

离高铁发车的时间还早,红叶广场附近找家餐馆先垫垫肚子。老邓又满大街找酒,结果附近都没有他中意的,最后一人干了两瓶啤酒才勉强作罢。
于我们三个男人而言,这是趟不折不扣的酒肉之旅!


两步路统计的 三峡 龙脊技术数据。从牛家槽出发到白羊溪大桥,全程约10公里,累计爬升617米,下降1017米,体能不是太好的朋友可以选择我们这样反穿。

山门到江边白羊溪大桥还有长长一段石梯。我们家的看上去不太经折腾,五天行程下来已经成这个样儿,下梯子全靠挪。




长长的石梯从山顶一泻而下,见不到头,就象一条伸入长江之中的龙尾。我们拾级而下,用脚步丈量着石梯的悠长。原以为石梯起始处会有华丽的牌坊,没想到只是简单的木门上写着“ 通道 ”二字,还是“道通”二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位于巫峡入口的巫山长江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江面,而它头顶的这道红叶坡,成为我们此行高潮。
红叶坡自大桥一侧的山腰蔓延开来,被秋霜精心晕染过的片片红叶,红得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沿着山坡的轮廓,红叶层层叠叠,有的地方茂密如林,有的地方疏落有致,与周边的绿树青草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桥下奔腾不息的碧绿江水与红叶坡的火红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大桥如同一道银色纽带,将这江与山、绿与红紧紧相连,成就这梦幻般的 重庆 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



文峰山上的镇水塔,又名文峰塔,座落在 三峡 龙脊的龙尾处。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六角七级,其主要作用是祈求当地文风昌盛,故又称“文峰塔”。
根据《 巫山县 志》记载,文峰塔的建造与当地风水有关,它建在巫山城东南方的文峰山上,暗合“紫气东来”之兆,属于堪舆之术中的巽方,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用以弥补风水缺陷,调理不足。此塔之所以又被称为“镇水塔”,是因为长江流至文峰山脚下形成一处险滩--箜篌沱,修建此塔也有镇水辟邪、祈福平安的意思。
文峰塔在历史上屡建屡毁,现在大家见到的宝塔是2014年于原址复建。 新建 成的宝塔为六角十一级白塔, 玉树 临风,飞檐翘阁,屹立于巫峡入口。 三峡 大坝建成后高峡出 平湖 ,诸多险滩早已消失,昔日镇水护航的宝塔,如今却成为旅游打卡之地。


在文峰观稍事休息,随意吃点东西补充体能后继续前行,穿过大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后眼前豁然开朗,长江、 大宁 河,以及江河交汇处的 巫山县 城赫然出现在眼前,我们已经到达三两龙脊的龙尾处。




文峰山上,苍松翠绿掩映下的文峰观就好象适时出现的休止符,让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双眼暂时得到休息。
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全真教 龙门 派道观,源于道教名山 湖北 武当山,被明英宗封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张三丰曾到此宣教布道。因下临长江,山高坡陡,站其山巅有如凌空驾云之感,故而得名“ 凌云 观”。清乾隆五十四年重建后,才以山命名为“文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