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还要去马来西亚?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评价马来西亚旅行感受,一词 ,颠覆。

我没有想到马来西亚是如此富足,

没有想到马来西亚是如此现代化、国际化和包容性。

去之前,我以为对马来西亚已经有着相对全面了解,旅行见证。

去之后,才发现,此前信息的片面和视角主观。

2025年,马来西亚依然值得,可以感受到视频和新闻中不同的世界。

那么什么时候马来西亚?

是遗失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原,是小时候才有的中国年味的重现?

是多种民族与肤色的和谐共生?印度人拜妈祖,华人拜湿婆,还是马来人用中文和我们开玩笑。

虽然本地华人吐槽着他们政府的腐败,惋惜着他们曾经的发达。

但从一个外人的旅途感受,马来西亚已经是富足和谐的国度。有着更多和谐、共荣、独立尊重。

相比中国,马来不大,但却也有着不同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历史

欧美与东亚游客相交的兰卡威,福建骑楼与繁体中文密布的槟城、满街早茶在深色皮肤可以讲粤语的怡保,摩天大楼与热带藤木交织的吉隆坡。

每一地方看似不大,相隔不远,但却有着俊然的不同,有着足够的纵深,让你可以一城一周游走不尽。

中华

诚然马来人口有着20%的华人组成,有着历史的传承,有着对于故土的热爱,但这里的华人却不是中国人,他们就是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是来自异国的兄弟。

他们在百余年前就来到于此,没有经历过中国这期间历史的动荡,保留着更多中华传统,尤甚于中国。

华人的年味与文化,可以拆解到张灯结彩、祭坛与香炉,烟花与舞狮,这些可不是吸引游客的表现,而是在人与人,在人与街,在从迎面走来和擦身而过的行人的面庞,在日常的对话中。

大马的2月充盈着中华的年味,是底蕴与文化,是历史与传承,农历三十年夜他们就像一条龙串联着华人,也感染着异族。

围观欣赏美景
富足无压力

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真的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事情,很多看似不错的国家,行驶起来也总会有断断续续坑洼路面。

街头巷尾密集的商业和餐厅,商场、超市、档口、咖啡厅,都有着足够多的人逛街、消费。

按照当地人说法,最低4600人民币的工资+少数1万人民币薪资是他们核心组成。

本地人盖饭一餐20元,大商场的餐厅4个人用餐人均50-60吃饱吃好,3元一升的油价;以及诸多200多元的经济连锁酒店。1.5万/平米的的高档公寓够了基本物价盘。

外加普及型极低价格的医疗,更高医术和服务水平的私立医院,还有大量的月薪2500元以下的外籍劳工。这些组合,让马来西亚人有着更低的生活成本,同时享受到便捷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压力更小,工作中甚至不太讲效率。

但一定意义上,他们更富足。本地华人每家至少有一辆汽车,马来人大多有着自己的摩托。很多华人的子女都在欧美澳生活,而马来人也可以10来万买到政府修建的位置并不差的福利房。

总结:

这就是我经历的大马,开放、富足、国际化、多元性。

或许作为游客我没有更多感受到他们的负面,或许作为中国人,我更多是从本地华人中接受的信息。但人无论可以接受多少信息,最终的观点都会带有主观,我愿意说这就是我的大马的感觉。关于马来西亚,您有什么指正,分享,我们可以一起交流。

更多旅游记录、美食探索请关注”老王漫游记“,也希望可以私信加入旅游群分享、交流。也请帮点一下“点赞”“在看”

民族融合

在大马,华人除了中文、方言(广东话、闽南话),也可以英文和马来语,一些华人还可以讲印度,印度人、马来人不少也可以用普通话对话。

在华人的寺庙,也同样有着马来人、印度人的跪拜,放烟花时也总少不了棕肤色的马来人。印度裔过节时候,华人也会一同参与。大家对于彼此的信仰理解尊重,对于彼此的文化从兴趣变成了解,甚至一些内容可以如数家珍。

春节时候,马来西亚的每个角落都有着节庆的元素,;印度人穆鲁干(Murugan)节时,大马的街头也有着诸多印度的元素。

虽然本地华人会吐槽马来人的慵懒,但对他们也有着足够的包容,对于自己是马来西亚人的身份却非常认同。时间的积累也让民族的节日变成了国民的节日。

国际化

在马来西亚无论是哪国人,都不会觉得不便,打车、外卖、电商、社交,中国的、全球的APP都在这里复合杂交,一切也都可以用手机完成操作。只是相比中国马来西亚叫车等待时间更长,电商收货更长,短视频的点赞很难过10。

但人们并没有不满,也不想给从业者们有更大的压力。

这里的华人也知道可以登陆淘宝买到约等于中国物价的商品,只是要凑个350人民币就能包邮大马。

这里机场的路上 华为、小米、红米三星、LG、SONY得广告充斥在街头。

这里有着中国的便宜,有着欧美的秩序,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英文交流,大部分地方也可以用中文沟通。甚至连开滴滴印度司机都可以随意在英文、马来语、中文切换。

吉隆坡的街头,充斥着各种肤色生活在这里的路人,写字楼下,各种肤色打工人在抽着烟聊天,没有民族与肤色的界限。

他们也有着诸多优秀的国际学校,直接与英国和美国大学对接,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到TOP的国际性大学,当然也可以更容易考入中国的985高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