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启壮志,劲力出洪荒——骑行勇闯晋豫古道之黑毛沟大峡谷纪实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本帖最后由 致高致远 于 2025-5-25 13:16 编辑

有的路骑过了,又好像没有骑过,似乎没留下啥印象;有的路骑过不久,感觉是多年前骑过的路,印象模糊;有的路骑过了,记忆深刻,似乎是昨天刚刚骑过。2024年5月16日从河南修武县的云台山镇一路骑行向着山西陵川县方向,一路经过宝泉景区,穿越黑毛沟大峡谷,最终骑到山西陵川石掌村的骑行,俨然是昨日的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时不时的回味一下,有时像古董商拿出久藏的珍宝一样,在记忆的海洋中搜寻出精彩的片段,然后欣喜地“把玩”一番。黑毛沟大峡谷是白陉古道的一部分,白陉古道大致走向是从山西长治向东南方向走向,经过山西凌川最终到达河南的辉县,这条古道穿越了南太行山的重重阻碍,沟通了山西和河南,是古代商旅的重要通道,也是古时用兵的通道,目前大部分路段都已经修成了公路,只留下部分供参观游览。虽然这段骑行经历在笔者那篇河南的游记里已经有所提及,但一直以来希望单独写篇游记来详细叙述这一天的骑行过程,由于手头缺乏一些具体的数据,特别是具体地点的海拔高度、坡度等信息,虽然骑行已经过去一年了,一直以来没有动笔,虽然游记具有文学色彩的特点,并不需要像科学文章所要求的那么严谨,但本人写文章强调一些逻辑性,同时具备一些科学精神,没有根据的分析有时可能连自己也说服不了,何况说服别人。学理工的特点需要用数据说话,那样才理性,符合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论,酒藏酿的时间多一些才能生产出好酒,同样这篇雪藏一年的文章也会给各位看官带来一些确实有用的信息,您可以把它作为一篇单纯的游记来看待,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篇讲述山川地理的骑行攻略来看待,取决于您是骑行的谋事者、规划者还是仅仅骑行的跟从者、欣赏者。 这是2024年5月15日晚间骑游小队在云台山镇就餐,补充碳水、积蓄体力准备第二天挑战黑毛沟大峡谷。

上面这张地图因为后面文章多次引用,特命名为图-1,此图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骑行线路,下半部分是路线的海拔高度,这是当时实际的骑行路线,A点是云台山镇,B点是石掌村,C点是农用车上车地点(海拔130米),D 点是下农用车地点(海拔770米),E点是此行最高海拔1410米处。计划从云台山镇出发,一路向北骑到山西凌川的石掌村,由于当时所用的导航软件为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无法给出详细的海拔高度,只知道骑行距离是74.5公里,凡是有骑行经验的骑友都应该知道,平路骑行和爬坡骑行所消耗的体力是完全不同的,当时出发时知道会有山路,但对沿途路径的海拔高程情况一无所知,无知者无畏,所以就贸然出发了。

上图(因为后面文章多次引用这张海拔高程地图)特命名为图-2,这是从A点(河南云台山镇)出发前往B点(凌川石掌村)的海拔高程图,上坡累计2310米,下坡累计1380米,明显可以看出上坡都是大陡坡和大长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C点到D点的长爬坡路段大约12.3公里,D点到E点路段的超长爬坡路段大约38公里,而下坡则是小坡和短坡,整个线路海拔最低点130米,最高处是1410米。

2024年5月16清晨,从云台山一路骑行,大约16公里左右,到达西沈庄村附近的公路,此时有长上坡路段,只见眼前有巨大山体,上坡的路绵绵无尽,望不到尽头,经过询问这座高岭前几日已经有骑友试图挑战,由于难度很大,加之天气炎热,有骑友中途昏厥,当时的气温差不多也有三十度左右,果断决定寻找车辆搭乘翻过这座岭,幸亏做此决策,否则后面的路绝对没有可能征服。



上面这张地图由左右两张图组成,左边那张图是上农用车的起始地点,对应前面两张地图(图-1和图-2)的C点位置,海拔高度是130米,右边那张图是下农用车的地点,对应前面两张图(图-1和图-2)的D点位置,海拔高度是770米,整个距离是12.3公里,海拔高度上升640米,沿途有异常弯曲的盘山公路,可以计算出这个长坡的平均坡度是ArcSin((770-130)/12300)=2.98度,按照环法自行车赛的爬坡等级来看,此坡的难度系数接近1级。
卫星地图也显示上述路段为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


下面是环法自行车赛爬坡等级划分

4级:2公里以下坡度5%2.86),或者坡度为2%-3%1.145-1.67)的5公里的攀爬。


3级:1公里以内10%5.7)的坡度攀爬,或者10公里5%2.86)的缓坡。


2级:5公里8%(4.6)的爬升,或者15公里4%2.29度)的爬升。


1级:8公里8%4.6度)的爬升,或者20公里5%2.86度)的爬升。


HC级:兼顾长度与陡度的攀爬,比1级更难的攀爬。

途中向当地摆摊的农民问路,得知前方有巨大高岭拦路,寻求呼叫车辆帮助翻过此岭,此地对应前面两张地图中(图-1和图-2)C点的位置,海拔高度约130米。
当地摆摊的农民比较淳朴,他们伸出援手用手机联系了村里两辆农用车的驾驶员,此时骑游小队在等待翻岭车辆的过程中。

我们将自行车放在两辆当地农民驾驶的农用车上,人搭乘在后面的货斗上一路坐车翻过高岭,这是车上拍摄的后侧经过的道路。

翻过此岭,卸下车辆,此地对应前面两张地图(图-1和图-2)中D点位置,海海拔高度大约770米。

胜利通过此岭,将自行车从农用车的料斗中搬出。两个河南籍驾驶员不敢将车再往前开了,前面的路段属于山西,对于此种运输方式,山西交警查到会罚款的。
这是宝泉景区的景象之一,这个景区的入口并非在这条公路上,但由于该景区规模宏大,开发方没有办法建造围墙隔离其他游客的蹭景,所以还是能够看到景区的大部分,下面的河流叫峪河,形成了宝泉水库。
这是宝泉景区的景象之二
蹭宝泉景区的景拍照留念,峡谷对过是宝泉景区,公路这边能看见对过的景区。
前往黑毛沟大峡谷中小憩之一


前往黑毛沟大峡谷中小憩之二
上面这张图由两张地图构成,左边那张图显示双底村的海拔高度是760米,右边那张图显示横水村的海拔高度是1080米,黑毛沟大峡谷位于双底村和横水村之间,峡谷大约有5公里长,此峡谷地貌独特,非常有感染力,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沟底有条小溪,两侧都是两三百米高几乎呈90度的峭壁,此地如果军队陷入包围,很难突围,基本没有生还可能,同样商队在此遇到劫匪,基本只能交货走人。

这是黑毛沟大峡谷的卫星地图
笔者进入黑毛沟大峡谷之前的留影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一,左边是沟底的小溪,中间是两车道的公路,两侧是峭壁,只有正午时分太阳才能照射进沟底,公路上有时会有风化而坠落的岩石,需要快速通过,以免危险。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二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三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四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五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六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七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八
黑毛沟大峡谷景象之九
黑毛沟大峡谷留影

这是白陉古道景点的入口,位于双底村和衡水村之间的公路边,位于黑毛沟大峡谷的北面
“陉"意指山脉中断之处,南太行山在此有一豁口,正巧可以作为交通便捷的古道之用。白陉一直是贯通晋豫的一条咽喉要道。通过此陉,北可抵达晋城和长治,占领上党高地;向南渡过黄河可逐鹿中原;向东可攻取河北平原,在战争年代是一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就有“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的记载。庄公伐晋,走的就是白陉古道。白陉在战争年代是一条运送粮草与兵马的军事要道,在和平年代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商道,是太行山中的一条“茶马古道”。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白陉古道成为晋商交流南北、通货东西的重要商道。

白陉七十二拐景点

穿过黑毛沟大峡谷和白陉古道景点后,就是横水村,此处与太行一号公路衔接。

地图中黑点的位置就是横水村,此处海拔大约1080米左右,后续还要爬升330米,骑行8公里,才能到达前文所述的图-1和图-2所示的E点位置,E点是此行海拔最高处1410米。

终于在鼓足勇气和力气之后,黄昏约六点不到爬到了最高海拔1410米,此处是最高处了,山顶有简陋民宿,当时老板娘正在拍抖音视频做网络推广,我们看了一下民宿的情况,发觉比较简陋,关键晚餐只能提供面条没有其他炒菜等,想想我们骑行劳累了一天,需要犒劳一下自己,所以没有在此住宿的想法,由于此处是海拔最高处了,后面的路基本都是下坡滑行,
所以打算一路下山前往山西陵川县城住宿,因为是下山路,一路狂飙差不多有八公里,放坡直到石掌村(前文图-1和图-2地图所示的B点)才停歇,笔者是第一个冲坡到达的,眼见此处有三叉路口,左侧的道路通往凌川县城 ,右侧的道路通往王莽岭方向,我本能的感到此处应当停留一下不能直接走凌川方向,也许此地可能作为当晚落脚之地,先等一下其他骑友到达再说。 此图为石掌村三叉路口的环岛。
石掌村卫星地图,箭头所指处就是石掌村住宿的旅店,位于三叉路口,761县道方向就是通往凌川县城的方向,右侧相对比较差的道路则通往王莽岭方向。


到达石掌村天色已晚,也开始下雨了,再往陵川方向要走夜路已不安全,故投宿石掌村唯一的旅店,老板和老板娘跟笔者是同龄人,当时老板正在生病,打着点滴挂着水,交谈中得知他俩是中学同学,所以同岁,在此经营村中唯一的旅店。住店费用每个标准房间78元,卫生间是公共卫生间,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总算有地方安顿下来,也觉得不错,当天也在他家用的晚餐,老板娘亲自下厨烧菜,此段记忆也深刻,以下文记录。

《夜宿石掌村》

长坡漫漫冲石掌,飞箭降驰盘路颠。

暮色渐临昏远树,空飘云雨追骑先。

陵川灯火遥撩拨,望断湿滑行夜难。

村野宿食独此家,饭足衾暖枕安然。


谈谈沿途值得打卡的景点:

除了文中所说的宝泉景区、黑毛沟大峡谷、白陉古道景区之外,坐农用车从C点翻越高岭到达D点(D点靠近宝泉村附近)的过程中,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边会有许多观景台,也有一两处滑翔伞俱乐部,自驾或者徒步的游客可以关注一下,也许会发现相当美丽的景致。在宝泉村和双底村之间的武家湾村,也有相当不错的新农村景观,此地有些游乐设施,带孩子的游客可以让孩子体会一下。横水村连接太行一号公路,此公路是彩色公路,是山西省重点打造的景观公路,与江苏溧阳的一号公路和浙江南部的东海岸168公路相媲美,驾驶和骑行的体验感相当不错。

谈谈此次穿越黑毛沟大峡谷的经验和体会

1. 5月至6月期间北方天气炎热,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高温,同期温度比江南要高出8-10度,此段时间不要选择北方作为骑游目的地。

2. 如果想骑黑毛沟大峡谷,可以反向骑行,从石掌村作为起点,以云台山作为终点,这样上坡距离短,下坡距离长,可以省却许多体力。

3. 黑毛沟大峡谷目前免费,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将来极有可能圈地收费,乘早观光,以免收费。

4. 南太行沿途补给困难,小的村落几乎没有商店,做好充分物资准备,此条线路上武家湾村是非常好的补给点,拥有饭店、超市和许多民宿,过了此村,沿途都是小村庄,连个超市和饭店也没有,住宿也困难。

5. 南太行村镇住宿条件较差,对此比较感冒的骑友慎重。

6. 在山区骑行,由于高大山脉的遮挡,太阳落山的时间较早,加之南太行地区村落比较分散,晚间公路照明比较差,有的路段没用照明,下午三点左右就要寻找住宿,以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导致被迫赶夜路。

7. 无知者无畏,如果骑行之前就知道有如此多的坡要爬,也许就会放弃这段路的骑行,但好在审时度势,借助农用车爬升了将近640米的高度,省去了许多体力,为后面爬到海拔1410米的最高处保存了体力。

8.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宝泉景区虽然没有进去,但同样也欣赏到了,多亏景区开放商没有造围墙遮挡。

9. 人是需要一些精神的,虽然路途艰险,但最终克服困难,顺利完成骑行,精神的支撑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穿越黑毛沟大峡谷的8位骑友

参加此次穿越黑毛沟大峡谷的骑友总共有8位,如今其中一位骑友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参加骑行了,想起此事突然有了一些感触,特记录成一篇“十八不”的文章。

《十八不》

现在免费,不代表将来免费

现在人少,不代表将来人少

现在冷门,不代表将来冷门

现在开放,不代表将来开放

现在能去,不代表将来能去

现在能走,不代表将来能走

现在想游,不代表将来想游

现在有空,不代表将来有空

现在体健,不代表将来体健

现在无病,不代表将来无病

现在能聚,不代表将来能聚

现在能吃,不代表将来能吃

现在能喝,不代表将来能喝

现在活络,不代表将来活络

现在能品,不代表将来能品

现在能骑,不代表将来能骑

现在气足,不代表将来气足

现在敢去,不代表将来敢去

留待以后,也许没有以后了

将来再议,也许没有将来了

世事难料,晴空尚有乌云至

变化无常,艳阳难避黄昏隐

抛弃迟疑,说走就走去行动

启动双足,莫负美好当打时



精彩还将继续

美好还会重来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