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庆重走长征路 - 徒步陕甘宁,翻越六盘山 - AA相约 - 8264户外手机版

  AA相约
本帖最后由 紫金紫荆 于 2025-9-20 13:56 编辑


193510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一段行程。这就是《清平乐·六盘山》描述的景象: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中央红军翻过岷山(大拉梁)后,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过甘肃岷县、陇西县、通渭县、静宁县,横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固原市、彭阳县,再穿过陇东的镇原县、环县,最后抵达陕西吴起县。翻越六盘山的地点在西吉县与固原市之间。

在通渭县城的文庙街小学,教员首次朗读诗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年后的1936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抵达陕甘宁边区,并与中央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师,完成红军长征。汇合地为:109日会宁县(红四)、1022西吉县将台堡(红二)。


诚邀有志徒步原汁原味的长征线路的各路好汉,加入10月2日至9日的行程。人数计划4人,最多6人。


行程大致计划安排如下。可根据团友一致意见进行调整。因时间有限,部分路程汽车行进,轨迹并非红军长征徒步轨迹。


具体景点介绍略,请自行搜索,或加笔者微信后讨论。

1026点 第一集合点:陇西火车站

当日行程:从陇西站出发,坐车+徒步,经过榜罗镇,晚上到通渭县城。

参观:榜罗镇会议旧址,榜罗镇周边的战国秦长城


10月2日晚 第二集合点:通渭县城

10月3日 长途汽车从通渭县城直达会宁县城,约80km。

10月3日中午:第三集合点:会宁县城

集合地点典故:教员在1936年9月亲自确定会宁为会师地点,称“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备注:国庆的火车票或机票不好买或价格太贵。集合点1买火车票到陇西;集合点2买高铁票至通渭;集合点3买火车票(高铁或绿皮)至甘肃定西北站,定西北站可坐城际公交到会宁县。



103包车(里程54+72公里),会宁-静宁-西吉,游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单家集单南清真寺单家集北大寺附近)、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战国秦长城。住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




备注:将台堡是战国秦长城遗迹(秦昭襄王时期,BC 270 - BC 250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指的战国秦长城。陕甘宁长征路线很大部分是与战国秦长城重合。2016718日***在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104经张堡塬村、张易镇、王套村,从莲花沟(海拔2430m)徒步登六盘山,最高点黑鹰帽,海拔2860m,爬升约500m



当天从杨岭村出山。住宿杨岭村(也是西海固转型的示范点,***考察过)。
这条路线是1935年10月7日徒步的真实路线,不是公路,不是景区路,需有野山一天徒步经验。

车行33公里:



然后徒步:



备注:前辈如有真实徒步轨迹文件或链接,感谢分享。

105彭阳或固原。可选景点: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秦汉萧关、固原博物馆。

至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需徒步7.8km


然后再走到大路(青石村)约1.8km


从青石村附近到固原市约30km

红军未经过固原市区,从青石嘴下山后,当晚住彭阳站东北6公里的“小岔沟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然后经彭阳县城,转向东北行军。

如果不去固原,可改为彭阳金鸡坪梯田公园(距离彭阳15公里,车程20分钟):



106~8固原(或彭阳)-环县洪德镇-吴起县(需自备帐篷睡袋

固原-环县洪德镇,162公里。长途汽车或包车。途经彭阳、环县梯田和战国秦长城,选择游览。



环县洪德镇-吴起县,此段行程在黄土高原核心区,海拔约1400~1800m。搭车+徒步约100km计划借住在村庄,以防万一,需自备帐篷、睡袋等。


轨迹说明:从洪德镇沿着东川转缪河,往上游走(或搭车),沿途有村庄,但不密集。上图37~48km区间翻过分水岭。在73.5km铁边城镇区域看到北洛河,流到吴起镇。如有时间,增加景点东老爷山。


109 吴起县参观长征纪念馆,然后乘车至延安市。延安自由参观后,各自返程或下一段行程。


以上行程为大致行程,根据集体意愿可以调整或增加。报名者建议留机动时间,时间不足则可以在环县提前结束(有高铁站)。

更详细介绍及相关图片,联系本人后获取。

发帖声明:本约伴信息为AA结伴组队,非商业活动,所有约伴人员以及作者本人共同AA实际费用(此条文字禁止删除)

联系方式:[contact]13302339811[/contact]
国庆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不知道你们过程顺利不
最后召集,已成行,即将出发。集合出发时间地点改为:
10月2日6点,陇西火车站。行程增加陇西至、榜罗镇至通渭县城徒步。或10月3日9点,坐车从通渭县去会宁。

1935年9月26日,榜罗镇zz局常委会:首次决定长征终点为陕北。
在通渭县城,教员首次发布《七律 长征》。

榜罗镇有保存较完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走向与徒步路线吻合,尽量沿着长城徒步,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好活动,顶起来,我重走长征路刚好一周年了,
这个好活动,打算参加

你手机号?或者你加我,13902934950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现在可以加入。用我手机号加微信联系。

还能加入吗?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本帖最后由 紫金紫荆 于 2025-6-11 11:30 编辑

附录3、甘肃环县洪德镇明长城遗址介绍

上图为中国明朝历史地图局部,红线即为环县段长城遗址线路:西起宁夏下马关进入环县境内何家塬,随着山岭走向蜿蜒起伏由西向东,通过甜水、山城、秦团庄三个乡镇的九个行政村,进入陕西定边县境,与石涝池古长城遗址连接,环县境内长达近百公里。具体走向:

从宁夏下马关进入环县境内,经甜水镇的趙掌、何家塬、九连山到甜水街这一段有零星古遗迹,但连接不太明显。从甜水街起到张新庄大良洼村的白草滩子再到甘沟,这一带山梁上都有明显壕沟遗址存在,其间张新庄山顶上有一墩烽。再经过甘沟村往东就到山城乡范阳洼村的黄蒿掌有一座小城垣,山上又有一墩堡,当地人称其为黒山墩。翻越山梁就是李家山(又名堡子山),山顶又有一处墩堡。又越过一座山梁就到任新庄,山梁上又有一座墩堡。接连翻过两沟岔,遗址进入宁夏境内的北峁塬冯继沟,冯继沟山上有一墩堡,当地人称做墩儿梁。在山坳有一处早已荒废的古寺院。

过此又是山城乡任家掌村的黑虎湾、寺沟渠、寺洼、白崾岘、任家原、贾尖山翻越武家沟就进入秦团庄乡境内,沿天桥梁上到白塬畔。这里既有墩烽城堡,又有墙垣塹壕。从甜水到白塬畔约五十公里,所经山梁均有遗迹存在走向连接清晰。过了白塬畔遗迹又分为两条:一条通过大小天子、黄天子到陜西境内的饶阳堡;北线由饶洞嘴翻越一条大沟进入宁夏境内,通过盐池县后洼乡的孫家水淌、谢家墩,又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内的白弯子、三山口与石涝池古长城相銜接。

据《朔方道志》(淸末由马福祥编修)注眀:“秦统一后蒙恬筑长城,宁夏境内沿同心下马关到萌城进入环县境内,沿环县,宁夏边界通向定边境内”。因此这段明代边墙,很可能始建于秦朝,历代加固。

本次徒步在上耿湾乡拐向东行。如果在上耿湾乡的三叉路向北,最近可达白塬畔。车行40km,步行36km。如图:

以下是关于甘肃环县洪德古长城遗址的详细介绍,综合军事背景、建设时间及建筑特色三方面内容,结合历史资料与建筑分析:

一、军事背景

战略地位

三省交界防线:洪德古长城位于甘肃环县洪德镇,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是明代抵御北方蒙古部落(如鞑靼、瓦剌)南侵的关键屏障。

边防要冲:作为明代“西长城”组成部分,与宁夏中卫段长城形成联防体系,控制黄河渡口与沙漠走廊,阻截游牧骑兵南下劫掠。

驻防体系

墩台烽燧联动:沿线设烽火台、敌台、墙台,构成“昼烟夜火”信号系统。例如:

每台驻兵5-10人,配备火铳、火炮;

烽火信号可精准传递敌情规模(如100-200人燃1烽/放1炮,万人以上燃5烽/放5炮)。

屯兵城堡:附近设军堡(如洪德堡),兼具驻军、粮草储备及贸易榷场功能,维系长期戍边。

二、建设时间

主体修筑期:明代洪武至万历年间(1368–1620年),属明长城大规模修建阶段。

洪武初期(1373年后):朱元璋批准华云龙奏议,于环县至永平一线修筑关隘129处,奠定基础防线。

成化至万历:历经三次加固高潮,应对蒙古俺答汗部威胁,洪德段以土石混合结构强化。

历史沿革:部分区段利用战国燕长城旧址,明代增筑改造,形成多朝代叠建痕迹。

三、建筑特色

1. 因地制宜的构造技艺

材料与工艺:

夯土墙体:主体以黄土分层夯筑,掺入糯米浆、石灰增强粘性(部分区段残高3-5米)。

毛石干插:山地段用未打磨块石交错堆砌,缝隙填充碎石,抗风蚀性强。

沙漠段创新:利用红柳枝、芦苇与砂石分层铺筑,解决流沙地基不稳问题。

地形融合:

沿山脊线蜿蜒,借陡坡为天然屏障;

关口设于两山夹峙处(如洪德关口),形成“一夫当关”之势。

2. 防御工事系统

设施类型功能与特点现存实例敌台突出墙外,四面开箭窗,驻军瞭望射击(如黑山嘴圆形敌台穹顶结构)环县黑山嘴墩台烽火台方形夯土台,高约5米,配柴草硝石,传递军情洪德镇沿线残存墩台墙台/跨墙墩与城墙平齐,设铺房供士兵休整,兼指挥侧翼火力部分区段可见基址

3. 景观与结构奇观

六道长城并行:张北县至洪德段存在明长城与战国燕、秦长城遗迹重叠,形成“多代同框”的立体防御体系,堪称建筑史奇观。

日落摄影圣地:遗址坐落高地,黄昏时夯土墙体镀金,与晚霞交织,尤以秋季(9–10月)为最佳取景时段。

四、总结

洪德古长城是明代西北边防的实物见证,其军事联防价值、多朝代叠建历史及适应地形的建造智慧,共同塑造了兼具防御功能与美学价值的文化遗产。今日虽残垣犹存,仍可从中窥见古代工匠“就地取材、因势筑城”的工程哲学。

参观提示:

残址无防护设施,请勿攀爬墙体;推荐秋季傍晚前往,备三脚架捕捉日落光影。

附录2、沿途战国秦长城、秦朝长城遗址介绍

以下是西吉、固原(含原州区、彭阳县)、环县境内保存较好的10处旧长城遗址清单,结合历史背景与交通信息整理如下:

长城遗址清单

遗址名称 | 所在地 | 保存状况与历史背景 | 如何到达
将台堡秦长城 | 西吉县将台堡镇 | 战国秦长城核心段,残高2-10米,基宽8-10米。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后为防御匈奴所建,现存20余公里连续墙体。| 从西吉县城沿G309国道向东南驾车约25公里,或乘坐县城至将台堡镇的乡村公交。
红庄村长城 | 原州区红庄乡 | 复线长城结构独特,内城夯土墙高大完整,外城多夷平。属秦长城防御体系枢纽,残存敌台高5-20米。| 固原市区乘出租车或自驾沿S101省道向西约15公里至红庄村,遗址位于村北山梁。
长城梁段 | 原州区西北郊 | 全国重点段落,长12公里,墩台密集,壕沟完整。秦始皇统一后连接旧长城,蒙恬督建。| 固原市区北行5公里至长城梁景区,有公交专线(如游1路)直达。
明庄长城 | 原州区明庄村 | 内城段落保存极佳,墙体笔直如削,残高8米。战国秦长城复线结构的典型代表。 从固原市区驾车沿清水河谷向北10公里,导航“明庄秦长城遗址”。
滴滴沟段 | 原州区红庄乡 | 长城过红庄后穿越滴滴沟山口,依险峻沟壑削崖筑墙,现存陡坡段墙体。| 从红庄村向东北方向步行或驾车3公里至滴滴沟入口,需徒步进入山谷。
黑风口长城 | 环县虎洞乡 | 环县保存最佳段落,形似八达岭,依山势蜿蜒。秦昭襄王时期始建,控扼城西川河谷。| 环县县城沿G211国道向西至虎洞乡,转乡道至常崾岘村,遗址位于黑风口山梁(建议自驾)。
长城塬段 | 彭阳县城阳乡 | 残高2-13米,基宽7-10米。秦长城跨越泾河流域的标志性段落,设方形敌台。| 从彭阳县城驾车沿S203省道向东20公里至长城村,有指示牌引导至长城塬观景点。
演武乡吴家塬段 | 环县演武乡 | 长城入环县首段,现存城障遗址及烽燧。秦代扼守康家河与黑泉河交汇要道。 环县县城沿G341国道向南至演武乡吴家塬村,遗址位于旧庄河谷台地(需当地向导指引)。
合道乡常崾岘段 | 环县合道乡 | 经2016年修缮,墙体清晰可见。战国秦长城环县段核心防御节点之一。| 从环县县城经合道川河谷公路至常崾岘村,遗址位于张南沟东侧台地(可包车前往)。
玉皇山烽燧群 | 环县环城镇 | 22座烽燧之一,与果儿山、城东塬形成三角防御体系。汉代沿用秦长城烽燧系统。| 环县县城东行至城东沟口,登玉皇山(步行约1小时),烽燧位于山顶。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