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许青云志 唯欲踏雪向山巅 ——田海子山脊线徒步散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平生未许青云志 唯欲踏雪向山巅
——田海子山脊线徒步散记
南国红豆(杨光友)


今年五一,原计划与冉苒、咖啡共赴哈巴雪山四姑娘山二峰,完成人生首座雪峰之巅的触碰。孰料联系当地向导,得知两地均人满为患,拥堵之状令人却步。恰逢章寒精心做好了“田海子山脊线”的路书,我们便欣然合兵一处,再向川西进发。
然而,查阅天气预报,心头不免蒙上一层阴翳——整个假期,康定、泸定皆预报为连绵阴雨。胸中郁结顿生!去年国庆,风雨如晦中穿越哈天线的种种艰辛,我与冉苒至今思之仍心有余悸,仿佛落下了恐惧的后遗症。
但这一次,我们仍想,去碰碰那山间的运气!

01 夜宿喇嘛沟村坭马驼

四月三十日中午,沧海、冰山雪莲与我(南国红豆)坐上咖啡的SUV,从松桃启程,直驱泸定燕子沟镇。冉苒、仙姑夫妇和亮哥则搭乘章寒的越野车,自铜仁出发,中途在遵义接上从贵阳会场“逃”出的梵一,紧随我们之后。

5月1日凌晨1时26分,我们一行率先抵达燕子沟镇喇嘛沟村的坭马驼。几盏稀落灯火昏黄寥落,映照着幢幢石屋轮廓,影影绰绰,透着一丝凉意。斑驳墙面上,歪扭写着的电话号码和“停车收费20元”字样,突兀又直白。

反复拨打事先预定的客栈老板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我们只得挨家查询。凌晨1时58分,终于在龙华山口附近,找到了一个院门,墙上赫然写着刚才拨打的电话号码“18783635731”。推门入院,趴窗张望,叫醒了屋内熟睡的年轻人。沟通虽不甚顺畅,几经周折,总算打开了房间——虽有些凌乱,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

不久,又有两拨年轻人驾车入院驻车,他们打算星夜兼程上龙华山看日出。凌晨2时40分,章寒的越野车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寂静的深夜小院,顿时喧腾起来。

客栈老板夫妇终于归来,解释说是村里有老人去世,他们前去守夜,手机正在充电,故而未能接听电话。他们连连道歉,态度诚恳。

床位紧张,我和咖啡只得将就挤一挤。除了章寒,同行的男山友们聚在我们房间喝酒闲聊。我不敢贪杯,浅酌一杯便躺下假寐。约莫凌晨4点,众人尽兴散去。

夜,重归寂静。耳边传来咖啡断续的咳嗽声,像是感冒了,让我心头隐隐担忧。
在艰难中攀登雪坡,在乱石和森林上绝望般徒行,体现无兄弟不登山!
随着红豆老哥的图文再走一遭,一条难度系数不高的山脊线,因为自身状态和天气状况,走得如此艰难。所幸队友有韧性,有默契。
无兄弟不登山。
1935年5月,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草鞋踏过此地,红星与远山雪顶相映生辉。他们的身影掠过哥特教堂的尖顶,脚步叩响茶马古道的青石--那深凹的马蹄印旁,又添上了草鞋踏出的新痕。磨西沉睡的木楼被这铁流的足音唤醒,门缝里透出的微光,映照着红星下坚毅的侧影。

这穿透历史的光芒,灼烫了九十载烟云,至今仍烙印在磨西古街的石板上。 当我们肃然走过,仿佛还能听见草鞋摩擦青石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巷弄间低回,诉说着信仰丈量山河的艰辛与荣光。

今日驻足,心潮难平,唯有将深深的敬意,凝于笔端,融入《磨西小街》的诗行。

磨西小街

雪域吹来的风,
轻叩古寨的飞檐,
推开半掩的木窗,
唤醒梦中徘徊的行客。

凹凸的石板路上,
脚步叠印茶马的旧痕,
蓝天如倒悬的海,
被牵手的木楼剪成细碎的光河。
贡嘎的雪峰,在巷末洇染,
远古的冰川漂洗流云,
化作满街招展的经幡,
一片信仰,于人间轻轻垂落。

哥特尖顶误入羌寨,刺破苍穹,
静待那个星火点燃的深夜--
1935年,马灯摇晃,
一支铁流渡过铁索寒波。

木门上的弹孔沉默,
门环噙着未落的霜,
野蔷薇倾泻如瀑,
掩去岁月斑驳的脉络。

磨西,磨西,
雪山怀抱的旧镇,
泊在时光的褶皱里,
今天,我肃然走过。

2025年5月
雅加埂垭口,一个重要的地理分野:西北通向康定高原,东南俯临泸定峡谷。它亦是茶马古道的咽喉,曾见证西南边陲茶马互市的千年熙攘。

垭口开阔平坦,微寒的风无拘无束,拂过玛尼堆,引得五彩经幡猎猎翻飞;掠过海子,水面便漾起粼粼细纹。
雅加更海子和田海子雪山(拍摄时间:9:05)
雪山静默,阳光温柔抚遍峰峦,几缕淡云恰似为她披上轻盈的霓裳。凝望积雪山腰上络绎的徒步者,恍见几日前我们的身影。山恒在,人如旅,终究是匆匆过客。

车返磨西,我独自去探访这座小镇。它奇妙地融合着鲜活的现代气息与深厚的历史积淀。

缓坡之上,新铺的石板路笔直延伸,两侧簇新的木楼鳞次栉比,多为客栈商铺,洋溢着市井的烟火。雪山水引成的清渠沿街汩汩流淌,奇花异石点缀门前,处处透着别样的温馨。
磨西新街(拍摄时间:11:06)
小街尽头,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静立,仿佛一道门扉,连接着新城与古街。
拍摄人:章寒)
古街曲折幽深,灰旧的木屋诉说着岁月沧桑。茶马古道的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马蹄凹痕清晰如昨,那是汉藏文明交汇碰撞的古老印记。
(拍摄时间:11:13)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