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时节,去长白山清雪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总想着在不冷不热的时候去趟长白山,从各种宣传和介绍中,我勾勒出苍老的长白山在一片东北老林中屹立,黑色的碎石覆盖它的山体,一条清晰的台阶路赫然通向它头顶的“宝石”,而实际形象与此相去甚远,与《盗墓笔记》里的印象更是天差地别。
大约出发前一周关注了长白山公众号,因为春夏交替季节,天气不稳定,景区更容易随机关门,公众号上每天一早会发布开放公告,南区差不多天天关闭,西坡占一半,北坡还算正常,看天气预报不太有利,为了能见到天池,我计划在长白山停留两天,并预定了山脚下二道白河镇的望松青年旅舍。
公众号上发了清雪体验的“招募令”,这时候北京一只脚已经踏入夏天了,长白山却还需要清雪?我立刻报了名,过了半日,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我,敲定了活动时间。
5月15日,长白山一日游,宿延吉;
5月16日,珲春—图们一日游,宿延吉;
5月17日,延吉一日游,回京。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傍晚,落地延吉,朝阳川机场是个军民合用机场,飞机开始降落时,便被要求关闭遮光板,廊桥和候机室也没有窗户,但我们没用廊桥,坐的摆渡车,看上去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机场。
机场离市区不远,延吉不愧是旅游城市,公交车很方便,与如此高的知名度相对的,它的物价偏低,而且延吉人都很热情,凡是我到过的地方,不管消费高低,他们非常友善,没有感受到焦躁。
下午六点是延吉交通很繁忙的时候,有的学校才放学,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公交车里,大街上,汉语与朝鲜语如影随形,不知道朝鲜语和韩语能差多少,也总是“思密达”,我记得当年去内蒙古的时候,朋友告诉我说,为了保护蒙语,政策要求所有地方必须标注相应的蒙语,朝鲜语是不是也是如此?
傍晚的延吉有些凉,我需要穿上外套,街上的行人穿什么的都有,短袖裙子、冲锋衣羽绒服,像冬季下雨时的昆明
当晚的酒店定失误了,我查去长白山的班车是从延吉客运北站出发,便住在附近,而我定的班车是商务车,上门接送,市区内都可以,966128小程序上预定,70元一张票,如果坐公交旅游专线,是在出行365小程序上定,45元一张票,要去指定地点坐车,前者约快半小时。
为了防止意外耽误我参加活动,选择坐商务班车,所以没必要住在北站附近,这附近相对冷清,返程没赶上旅游专线末班车,仍坐商务车回。
酒店旁边是国富步行街,卖小吃的以烧烤为主,我买了个煎饼想当餐前小吃的,可煎饼料太足,商家用了两个袋子来装,半个吃饱,一个就吃到家了。
又去正新鸡排买了三个汉堡,第二天的早餐路餐都有了,我已经感受到延吉餐饮的性价比了,真的,至少带个饭友一起来延吉是相对明智的。
因为下午有雨,给自己安排了延吉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是个小学生,像在背课文,一板一眼的,毫不怯场,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小讲解员连续不断的讲,我一直在赞叹这个小朋友胸有成竹、落落大方,至于他讲了什么,我没听进去。
往回走路过延吉西市场,时间合适的话,这里刚开门,其实这里是一片商贸城,以前北京也有,现在很少见了。西市场的一层可以买伴手礼,尤其是鱼干,很实惠。

中午去吃了冷面和锅包肉,我曾经沈阳吃过一次锅包肉,太腻了,我以为是那家饭店的问题,延吉也是如此,不理解这个菜是怎么出名的,再也不想吃;我在外面吃饭几乎不会剩饭,但冷面真的太多了,没吃完。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说到好吃的,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成都,对成都小吃的印象很深,每样都好吃,而延吉,不只是好吃,量还大,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出去玩儿还胖了两斤的。

早起先去逛延吉的水上市场,我感觉,里面的东西目标客户基本上是游客,选了两样在市场里卖家比较多的小吃当早餐,一般,但一种夹馅的长薄面饼意外的好吃,只有一家,忘了问名字。

末班公交车17:10,没赶上,只好打车去高铁站,回延吉。


一座桥横跨图们江上,江边便是朝鲜的城市或村庄?粉色的楼房整整齐齐,但看不到全貌。

从商品展示馆,或日光山森林公园入口旁边的小路进去,经木栈道上南阳亭可以俯瞰朝鲜一侧,很近,像一个城市的微缩模型,房子、街道、田地,看的清清楚楚,能看到学生放学,大人骑着自行车,有人在打理田地,旁边一伙人中的一位大哥说人们种什么是有规定的,每隔不远有个碉堡似的建筑,没看到汽车,楼房的窗户有的只是个空洞,据说冬天也是如此,而东北的冬天很冷。

逛完龙虎阁差不多该返程了,回去没有停顿,只需一个多小时,坐15:46的高铁到图们。

出站坐9路公交车,下午四点半前到国门景区,景区已关门。

龙虎阁也要坐一段摆渡车,尽管公路也不长,乘电梯直达最高层,再一层一层往下参观,除了“一眼望三国”,其他层我也都看过了,但一点儿没记住。

如果要形容一下看三国的感受,那就是和国内登高望远没多大区别,不能产生实感,俄罗斯那边只是个火车站运营站场及配套,朝鲜那边像个普通村庄,与其说看有什么不同,不如说是看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看见日升日落的地方,却存在时差。

据说最远处是日本海,可我视力不够,没分辨出来。

第四站是“东方第一村”,完全可以略过,一个整齐划一建设的村子。

这里是公交车的终点站,十二点到达,司机师傅说等我们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只剩最后一个目的地,防川景区“一眼望三国”的龙虎阁。

下车的地方有个张鼓峰事件纪念馆,牌子被摘了,里面变成了特产超市,据说以前是和吴大瀓的故事一起讲的,现在不再讲了,所谓历史,只是被人们挑挑拣拣拼凑起来的吧,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完全没意识到《瑷珲条约》中的“珲”就是珲春,学习了断断续续的不多历史知识,遇到人文景点,也能恍然大悟一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