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塔里木盆地,寻找古丝绸之路中线的秘境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喀拉峻,神奇的怪柳林
今天是个吉日,国际六一儿童节,一大早我们便离开了塔孜洪乡,沿着219国道向伽师县城疾驶而去。伽师县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南段一座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也是著名的古代西域重镇之一。中午我们在伽师县新区休息做午饭,这里与所有地方的新区一样,规划整齐,道路笔直,树木成行,安静卫生,给初来乍到的人们非常不错的感觉。离开伽师县我们继续赶路,向着横亘在天边的西天山疾驶而去。

在荒原上行驶了不远,平坦的柏油公路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几十公里长的颠簸沙石路。公路边立着一块不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喀拉峻”三个字。这三个字让我满心疑惑,立即打开地图查看,原来此“喀拉峻”并非彼“喀拉峻”,这里属于克州的阿图什,而那个“喀拉峻”则属于伊犁特克斯县。

明天,我们将驱动探索的车轮继续前进,向着天山深处,向着北疆大地,向着巴伦台,向着巩乃斯,向着巴音布鲁克,向着天山神秘大峡谷,向着空中草原,向着天山花海,去奔赴下一场未知的奇遇……

今天我虽未见到原生态的罗布人生活场景,但漫步村寨、穿梭沙漠、凝望塔里木河的每一刻时光,都成了我旅途上珍贵的精神体验。

我们坐着观光车驰骋在起伏的沙丘之间,享受着辽阔与空旷带给我们的激情与震撼。斜阳夕照为沙漠镀上了一层金边,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光影交错中渐渐远离塔里木河,融入进了塔克拉玛干巨大的怀抱之中。

夜幕降临后,我们重返和静县。小城的灯火,为我们这趟充满惊喜与震撼的南疆之旅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景区大门略显简陋,倒像是刻意保留了罗布人的原始风貌。博物馆内,罗布人的生产生活用具静静陈列在大厅内,墙上一行“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的文字,勾勒出了早年这个独特族群的生活图景。

我们深入村寨,穿过胡杨林的阴影,来到了几座传统民居,整个村子古老而淳朴,宛如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沧桑老人。几位罗布人老汉坐在阴凉下的木床上,一边吃着西瓜一边闲聊,质朴的场景让人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作为维吾尔族的一支,罗布人世代生活在罗布泊地区,以渔猎为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今,“最后的罗布人”虽然数量寥寥无几,但却依然坚守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此行令我最为震撼的时刻,莫过于与塔里木河的初次相遇。这条从小便印刻在记忆里的“母亲河”,此刻正浩浩荡荡地在沙漠中奔涌。我爬上一座高耸的金色沙丘,望着奔流不息的塔里木河水,一种庄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我好像在与千年的历史对话,心里装满了朝圣般的虔诚。

我爬上土丘的高处,东大寺、南大寺的遗迹一览无余,仍可见到当年的恢宏轮廓。大殿内铺设的方形地砖完好无损,站在地砖上仿佛能看到千年前香烟缭绕、信徒云集的盛景。山顶有特别保护的佛殿通道,几尊半身泥塑偶像残缺伫立——精美的造像或是因宗教冲突损毁,或是被外国探险家盗走,只留下了一声历史的叹息。

遥想当年,南疆大地佛音袅袅,丝绸之路亦是佛法东传之路,七个星佛寺正是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并承载着厚重的宗教文化记忆。

我们怀着一丝遗憾之情离开遗址,来到库尔勒4S店完成车辆保养,稍作休整后我们便直奔罗布人村寨。地处塔里木河岸边的罗布人村寨地域广阔,必须乘坐二十二元的观光车进入,才能载着满心期待,游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丝路遗韵与沙漠秘境——探访七个星佛寺遗址与罗布人村寨
晨光初露,和静县街头的烟火气渐浓。两位开铺面的老板趁早晨清闲凑过来和我聊天,他俩极力向我推荐尉犁县的“罗布人村寨”,言语间充满了“不到此处,南疆之行便不算完整”的意思。探寻塔里木河原本不在这次计划之内,但经不住这俩人的热忱介绍,便将寻觅罗布人村寨悄然加入了我们的行程表之中。

上午十点我们告别和静县,驶向尉犁县的塔里木河流域。前行不久,一片荒草蔓生的夯土建筑便突兀地闯入了我的视野。那些历史悠久的断壁残垣在烈日下静默伫立,像是一堆被时光遗落的古老秘境,瞬间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路过就去看看,于是我一把方向急转弯,驶向了那片神秘的废墟。

遗址大门锈迹斑斑,门柱上挂着一块“七个星寺庙遗址”铜牌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停车场上空无一人,我们来到“游客中心”,一位值班的姑娘坐在柜台后,我俩一人买了一张三十元的门票后步行进入。遗址因为疫情无人参观,观光车也暂停运营,我俩只得顶着骄阳,徒步一公里前往遗址。路旁有指示牌详细介绍了七个星佛寺遗址,该遗址坐落于古丝绸之路北道,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古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也是新疆少有的佛塔、佛殿、讲经堂与僧房生活区并存的建筑群。在4万平方米的遗址上,有93处地面建筑与11窟洞窟,这些遗址虽残破,却珍藏着佛像基座、飞天壁画等历史遗存,1961年便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告别了热心的蒙古人夫妇,我们驱车前往焉耆县。焉耆曾是西域古三十六国之一,有着辉煌和悠久的历史,我希望在焉耆看到有价值的历史遗迹。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到了这里,走遍大街小巷,却没有找到一星半点承载着古老历史的痕迹。我满心失落的离开焉耆县城,同时也失去了继续探索的激情。

我如同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再无心情去寻找什么历史遗迹。来到城边,在一家回民饭馆品尝了类似粉皮、凉皮、凉粉、凉面的混合食物,据说这是焉耆著名的特色小吃。
离开焉耆县,我们继续前行,就像当年的玄奘追寻信仰一样,寻找着属于我们的那份梦想。黄昏时,我们抵达和静县。这座小县城安静悠远,是南疆穿越天山的必经之路。我们很快找到一个宽敞安静的停车场,今晚的和静县,夜色阑珊,凉风拂面,在这样的夜晚,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期待着明天新的旅途。
路上有操控无人机洒农业的人在湖边洗澡,我好奇地走过去询问他们博斯腾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他们说是淡水湖,可我却疑惑岸边为何有大片的盐碱,水边除了芦苇却不见青草。

他们蹲在水里,摇头说不知道。
博斯腾湖,蒙古语意为“屹立”,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古籍中早有记载,对于博斯腾湖深藏的秘密,还需要我们去接触与探寻。
沿湖岸行走,路过乌兰再格森乡时,远远就闻到了浓烈的孜然味儿。一缕青烟从一家饭馆上空飘过,带来了香喷喷的烤鱼味儿。

饭馆前的棚子下有两位当地人正在吃烤鱼,经他俩热情推荐,我们也点了一条博斯腾湖大黑鱼。两百多元的烤鱼,味道绝佳,辣椒、皮牙子、孜然、草叶和塔里木盆地的野性混合在一起,这是我吃过最好的烤鱼。

两位蒙古族夫妻得知我们要走独库公路,便热情地给我们详细规划了线路。男的是和硕县警察,他拿出笔认真地在我的画本上描绘了线路。有了他们的建议,我对后面的行程便有了更加清晰的安排。

《隋书》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湖区周围生长着广茂的芦苇,是中国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此外博斯腾湖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库尔勒的户外朋友强烈建议我们在博斯腾湖海心山驻车一晚,感受一下沙漠与湖泊交融的独特气息。我们满怀期待的来到了博斯腾湖,可到了湖边才发现,沿湖几十公里的烂路实在不适合自驾车。不过也因此歪打正着,疫情期间景区不卖票。我们沿着湖边沙土路一路前行,来到了湖边景区白鹭洲。在这里我向景点老板打听海心山的情况,他看了看我的车,直接否定了我的计划,他说要想去海心山必须是硬派四驱车,你这车过不去。末了他建议我们返回时去一趟博湖县、焉耆和和静。

我站在白鹭洲湖边的沙地上,满心无奈的望着无边无际的湖水,决定放弃海心山,听从他的建议。返回的路上,本想好好欣赏一下博斯腾湖的美景,但是朦胧的天气,将湖水与天空混为一色,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面对这样的景色,我没了拍照的兴致,更不敢在这样的天气放飞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