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贡嘎转山略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南国红豆 于 2025-7-4 14:05 编辑

七侠贡嘎转山略记
杨光友(南国红豆)


那年正月,川西贡嘎转山的计划因疫情搁浅,那座遥不可及的雪山,便化作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口中虽常言“去与不去,山就在那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自宽,然岁月不欺人,心头未了之事,终随年华渐老而生出几分焦虑。唯恐时过境迁,纵有初心,亦败于现实的力不从心。

2021年国庆,“性本爱丘山”的山友们终究难敌天地大美的召唤,重启贡嘎转山之程。亮哥、冉冉、沧海、罗志、果果、南国红豆与冰山雪莲,六男一女组成了重装队伍。虽不敢妄比梁羽生笔下的“七剑”,但每位山友亦历经多条山野线路的磨砺,自有几分侠骨豪情。索性,便稍稍狂妄一点,自诩“七侠”吧。

01 夜宿老榆林

10月1日零时过,踏上铜仁开往重庆的绿皮火车,一夜颠簸后转乘动车抵蓉。未作停留,又匆匆登上成都开往康定的大巴。一路向西,车流如织。大巴如摇篮轻晃于辽阔的成都平原,将我们摇入梦乡。饥饿唤醒我时,车仍在平原上。顾不得他人,冰山雪莲携带的一只松桃卤鸭,瞬间被分食殆尽。

车入川西山区,山渐多,路渐弯。过天全服务区后,桥梁、隧道绵延不绝,二郎山隧道、大渡河桥隧相接数十公里。大渡河!惊鸿一瞥,徒留遗憾。

大渡河,英雄的河;泸定桥,英雄的桥。下次定当专程拜谒!

晚九时许,抵康定。霓虹闪烁,似那首跳动的《康定情歌》。在情歌广场斜对面的川菜馆饱餐一顿牛肉火锅,于户外店购置气罐与防风火机,随即联系车辆前往老榆林村。
康定城情歌广场对面,以雅拉神山命名的户外店
康定街边饮食店的康定锅盔,未及品尝,不知其味
至老榆林民宿,简单洗漱,迅速沉入梦乡。

2日晨六时许,一碗泡面暖胃。登上民宿顶楼,于晨光熹微中领略老榆林风光。八时左右,阳光点亮山巅,草色金黄,与灰暗山麓形成鲜明对比
老榆林村,海拔3200米,坐落于南北走向的高原宽谷。谷地与缓坡为牧场,部分山坡点缀稀疏白桦林。南、北谷口遥望,皆可见远处雪山。(摄于7:54)
同宿的另一支队伍也在整装。本想寒暄,奈何对方反应平淡。尴尬交流几句,方知人家是去攀登雪峰的,与我们不在一个“层级”。天外有天,初次感知户外圈中的“鄙视链”,佩服之余,倒也释然。
好贴,值得学习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围观欣赏美景
06 从冷噶措到康定

10月6日晨。日出,帐篷晒干,收拾行装下山。

十一时,七侠挤上藏胞汪秋的皮卡,前往拍摄贡嘎最近点——子梅垭口。沿色乌绒沟(六巴河)向下游行至莫达村,开始爬山。新修的碎石路颠簸摇晃,终抵垭口。然浓雾弥漫,午阳亦未能驱散。

假期余额告罄,众人决意返程。车下山后继续沿色乌绒沟前行,经上木居、下木居抵贡嘎山镇。汪秋联系车辆,七侠分乘两车,驶向康定。

在贡嘎山镇白马桥,色乌绒沟汇入力丘河。车驶入更宽阔的力丘河谷。215省道溯力丘河北上,经沙德镇、朋布西、甲根坝、呷巴等康巴藏寨,于瓦泽乡转318国道东行,翻越折多山,进入高山峡谷后不久,康定城在望。
朋布西,海拔约3000米,浅丘高原宽谷地形,半农半牧。畜牧业为牛羊,种植业为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藏寨依山傍水,力丘河畔,寨中多座元代古碉楼。(亮哥 摄于15:01)
朋布西碉楼,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就地取材以石块、片石、黄泥砌筑,墙体坚实,外形美观。历经千年沧桑,今为康巴文化的历史遗存与符号。(亮哥 摄于15:01)
朋布西力丘河段。力丘河,雅砻江一级支流,折多山以西主要河流。上游流经高原沼泽,水流不畅,滋养塔公草原;中游流经浅丘高原,河谷宽阔,形成多个泥沙沉积坝子(如朋布西、甲根坝、呷巴),为康巴藏胞主要聚居地。(摄于15:01)
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康巴第一关”。重要地理分界:西侧为隆起高原,雅砻江水系,浅丘高原河谷,属康巴藏区;东侧为高山峡谷,大渡河水系,处民族、文化过渡带,多“嘉绒”藏族。(摄于17:02)
傍晚,重返康定。
  康定,海拔2560米,历史悠久,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汉藏文化交汇中心。折多河与雅拉河在此汇为康定河,穿城而过,奔流汇入大渡河。(摄于22:12)
一条溜溜的河,一座溜溜的城,河堤柳叶青青。这座茶马古道上的川西小城,宛如那首传唱百年的情歌,舒缓清新。今夜,漫步静谧小街,未寻见那朵溜溜的云。璀璨霓虹映亮了飘落的细雨,许是那多情的云化作了多情的雨,湿润了多情的我们,多情的小城。

柔柳拂堤,烟雨润城,雪山下的小城,竟透着江南水乡的风韵。

若有一天,你心向远方却不知何处,那么,去一趟川西吧。看看贡嘎这座山,看看康定这座城。

2021年10月
05 冷噶措

10月5日晨,乘拉珠父亲皮卡至冷噶措山下管理处,每人缴纳20元卫生费后徒步上山。

山麓为一段宽谷,谷底溪水淙淙。溪水下切,大片钙华“片石”裸露。坡陡,灌丛草甸葱茏,驮马与人踩出若干“之”字山路。
爬升至山腰,再横切一小段,便至冷噶措。

山麓至湖边,走走停停,约需两个半小时。

湖边营地已扎数十顶帐篷,皆为守候日出日落者。

营地遍布低矮灌木,清理一番方支起帐篷。一位热心山友(摄友)前来帮忙,他已在此守候近一周,只为捕捉完美光影。

绕湖寻得理想观景点,回帐小憩,沐浴高原阳光,静待落日。

终究缘分尚浅,未得见传说中的“日照金山”。
冷噶措半山远眺大雪山,贡嘎雪山耸立蓝天白云间。(摄于10:20)
冷噶措,海拔4550米,高山冰碛湖,拍摄贡嘎倒影的绝佳地。周边山体由坚硬板岩构成,冻融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摄于16:05)
冷噶措湖岸远眺大雪山。雾满深谷,云横山腰。嘉子峰、日乌且峰、勒多曼因、达多曼因、朗格曼因、木雅贡嘎、娘波贡嘎等雪峰拔地而起,桀骜峥嵘。(沧海 摄于16:28)
10月6日,破晓时分,寒霜满地,帐篷结薄冰。早起的山友于寒风中等待日出,用延时摄影记录光影变幻。晨光熹微,勾勒出贡嘎群峰剪影。日出后,诸峰愈显清晰,贡嘎更展王者磅礴之气。
冷噶措观贡嘎群峰倒影。湖光、天光、云彩、雪山交融,如梦似幻。(亮哥 摄于8:05)
藏区独木梯,通楼上牧草储藏间(摄于17:55)
厨房火炉,燃烧牛粪,正煮着晚餐——土豆白菜番茄炖面片(摄于17:55)
香浓酥油茶(摄于17:55)
拉珠的姐姐与母亲热情相迎,互道“扎西德勒”。姐姐安排客房,端来热气腾腾的酥油奶茶。七侠品尝香浓茶饮,随后热水洗头泡脚,洗去风尘疲惫。

冰山雪莲帮拉珠母亲备餐,我等围炉取暖,添柴加粪。

拉珠一家——父母、姐姐、姐夫、两个小外甥及一位出家为僧的舅舅——同住一院。

暮色四合,院落渐趋热闹。

厨房温馨舒适,地板锃亮。晚餐是土豆白菜番茄炖面片。众人盛满大碗,盘坐矮方桌旁地垫上,就着牦牛肉,饮着青稞酒,吃得酣畅。

拉珠跪地为长辈一一盛饭,那份虔诚,或是对长辈的孝敬,亦或是对食物的崇敬与感恩。

边吃边聊,对这个家庭与民族了解更深。藏族勤劳,拉珠一家是其缩影。大人忙于管理牧场牦牛、接待游客。读小学的女孩,周一到周四需赴数十公里外的新都桥上学,归家便主动帮衬。拉珠刚大学毕业,实习所得为家修房购六车片石,现努力挣钱,梦想建一处民宿。

拉珠的舅舅自幼出家,虔诚精进,曾游历峨眉、九华、五台等佛教名山。我们向他介绍了梵净山弥勒道场,他表示定要拜访。

大家兴致探讨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差异,我却有些走神。思绪总不由飘向仓央嘉措,那位多情的六世达赖。信仰与爱情,如何两全?唯将痛楚诉诸笔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拉珠家的太阳能诵经盒轻声低吟,我们在这祥和梵音中沉入梦乡。

*行程回顾:莫溪沟尾营地-9km (5h) -玉龙西垭口-6km -玉龙西村。*
从莫溪沟尾营地至玉龙西垭口,仅几处坡度稍大,余皆沿山腰横切爬升。路,难度不高;天,清朗多云。若无高反,考验的便是体力。

年轻的果果早已一骑绝尘。我按自身节奏,走走停停。七侠多成独行侠,沉稳的亮哥殿后收队。

近年来此线已成成熟商业路线,驮队、轻装徒步者络绎不绝,构成贡嘎转山主力。惯走人迹罕至之地的我,夹在骑马、轻装的人流中,反觉格格不入。既难融入人群,也难融入山水,寻不到“天地独有我,我独有天地”之感。

七侠分散,陌生面孔众多,孤独感油然而生。晾好湿帐篷,独坐垭口,等候同伴。远处,大雪山群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恍惚间,忆起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中语:“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在那遥远的旷野、陌生的街道中支撑我们的,除了目标,就是友情。……有的组合,虽然素昧平生却能让每一个生命都摆脱无聊,生发出霜笼月罩的山水气韵,敢于合力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到脚下”。

徒步艰难,常游走生死边缘。当遭质疑、倍感迷茫、欲放弃时,此言或可解惑。

垭口风大且冷,帐篷已干。收拾行装,亦收拾心情,准备启程。冉冉、罗志、沧海、冰山雪莲先后抵达垭口,合影留念后,继续前行。
下行一段砂石路后,便一直在高山草甸上行进,临近玉龙西村公路的坡面方见稀疏灌木。

十五时,我抵公路,在路旁草地歇息。未见到果果,原来他在灌丛中休息,被我错过。沧海、冉冉、罗志、冰山雪莲皆至,唯亮哥未到。电话联系,称已望见公路,约二三十分钟路程。

路边不少马匹与摩托候客,主人正与山友议价。商议后,藏家姑娘拉珠先用摩托送冰山雪莲至村口防疫卡点找车,再返回接亮哥,其余人徒步去卡点。
玉龙西村冷噶错山下的色乌绒沟(六巴河)与沼泽景观。玉龙西村,海拔3700米,位于贡嘎西南高原河谷,地广人稀的牧村,因冷噶措声名鹊起渐为人知。(摄于16:16)
卡点会合,坐上拉珠父亲驾驶的皮卡。人多座少,果果、冉冉无私坐进车斗,忍受冷风与扬尘。

公路坑洼不平,满布毛糙沙砾泥土。路旁坡地宽阔平缓,牧场连片。牧民院落独立,相距甚远,守望自家牧地。

车颠簸前行,二十余分钟后抵达拉珠家牧场。

今夜,我们宿于玉龙西村拉珠家中。
拉珠家的牧场,海拔3700米。院落前后牧场相连,拉珠父亲亦不知其广,只知养有两百余头牦牛。(摄于16:52)
拉珠家院落。典型现代藏居,石木结构碉房。石砌厚墙,木架梁,小窗,屋面、脊、檐具古殿特色。墙体以当地多孔“片石”与粘性极强的山泥砌就。(摄于16:52)
04 莫溪沟尾营地到玉龙西村

10月4日,未等帐篷晒干,再度启程。岂料,起步便错了方向!原计划沿莫溪沟尾经冬季牧场至贡嘎寺,却阴差阳错随马帮上山,走上了去玉龙西村的路。商议后,决定将错就错,调整行程。
平视左侧群山,条条山脊与山谷相间,谷中溪流汇入莫溪沟。俯瞰莫溪沟,如白练飘舞,沟畔灌木草甸色彩明艳。(摄于10:01)
远观贡嘎山卫峰,贡嘎初露真容。左起:勒多曼因、达多曼因、朗格曼因,太阳光束指向的小小圆顶雪峰即贡嘎主峰。(摄于10:14)
山脊、山谷相间分布,山脊线两侧植被各异:一侧灌木,一侧草甸。(摄于12:01)
高山牧场。从莫溪沟至玉龙西垭口,牧场处处可见。(摄于12:55)
玉龙西垭口,海拔4500米。远眺大雪山山脉,贡嘎主峰及十数座卫峰为云层包裹,难见全貌。(摄于14:03)
翻过垭口,下行一段陡坡。粗砺碎石砂砾堆积坡面,直泻谷底。

降至谷底,地势趋缓,一条不起眼的小沟静静流淌——莫溪沟由此启程。随着海拔降低,莫溪沟不断接纳溪流,水量渐丰。

河谷草甸灌木渐趋繁茂,与蓝天、白云、雪山、岩石、峡谷、溪流相映成趣,幻化出色彩斑斓的天然画卷。

有山则有魂,有水则有灵。步入这灵魂山水画廊,人也融入风景。
莫溪沟秋景。从源头至尾营地,长约9km,典型高山峡谷。溪流奔涌,植被繁茂,集雪山、溪谷、生物于一体,风光旖旎。(摄于14:01)
莫溪沟景观,海拔4100米。溪流在冲积扇扇缘拐出新月形河湾。碧云天,黄草地,一泓秋水映山色,恍若上帝遗落人间的仙境。(亮哥 摄于16:35)
十六时过,我与果果、冉冉率先抵达莫溪沟尾营地,着手准备宿营。十七时后,冰山雪莲、沧海、罗志、亮哥陆续到达。今日行程告终。

今夜无风,我却无眠。不知是否真的入睡过,只觉莫溪沟的溪流哗哗声在耳畔异常清晰。

*行程回顾:上日乌且-6km (3h40m) -日乌且垭口-9km (5h) -莫溪沟尾营地(露营)。*
本帖最后由 南国红豆 于 2025-7-4 14:10 编辑

03 上日乌且到莫溪沟尾营地

10月3日晨,整装出发。跨越曲流沼泽,告别日乌且草原,沿右侧斜坡向日乌且垭口缓缓攀升。

左侧岩峰棱角分明,形态各异,覆盖万年冰雪。小贡嘎(6027m)、嘉子峰(6540m)、日乌且峰(6376m)、勒多曼因(6172m),群峰横空出世,恢宏雄奇,与白云牵手,与蓝天比肩。

群峰争雄尽显刚劲,晶莹冰雪则诉尽柔情。冰川孕育高山湖泊,滋养草甸,涓涓细流终汇成滔滔江河。冰雪岩峰,湖泊溪水,合奏一曲刚柔交响。
回望日乌且草原。冰川融水汇流入盆,形成多条曲流与沼泽。高原上的小曲流,或许正是某条大河的源头。(摄于9:31)
勒多曼因冰川与冰碛湖。勒多曼因峰(6172m)为贡嘎卫峰之一,角峰、刃脊、冰斗、槽谷等冰川地貌一应俱全。(罗志 摄于11:01)
右侧山峰景象迥异:山顶岩石裸露,峥嵘崔嵬。日晒、雨蚀、冰融使岩体破碎。高处漫山碎石,低处连片衰草,秋意苍凉。群峰起伏仍不失高峻,最低的日乌且垭口亦近5000米。

行走于缓升小径,远眺左侧诸峰,因距离遥远,常生与山齐平之错觉。
日乌且垭口,海拔4920米,日乌且沟与莫溪沟分水岭。垭口山脊狭窄,宽仅数米,两侧山势陡峻,岩石破碎,风化冻融强烈。(罗志 摄于13:01)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