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郴州自由行,万华岩探幽与苏仙岭揽胜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郴州,大前年来过一次了,是和老陈薇薇米主一起
自驾游玩小东江、白廊、莽山、青娥仙,还有万洋山相思大草原等。再之前,还有一次是和老陈向日葵一起,
武功山徒步,回程途经郴州,顺带去了高椅岭。这次来郴州,主要考虑游玩其他景点。

网上买了一张长江中下游三省
旅游一卡通,300元,一年内有效,可以游玩
湖南湖北江西的一些景点,比较实惠。万华岩,这是用一卡通预约的第一个景点。

到万华岩景区经过一段农村小路,景区入口也是一段单车道小路,比较窄,我一度怀疑走错了。我是下午2点多到的,停车场只有几辆车,游客少,景点有点冷清,停车收费10元。现在不是旅游旺季,到了现场再手机预约都可以的,万华岩溶洞入口,工作人员扫码确认即可。
南禅寺周边树木茂盛,二楼的视线好一些,但此时已过下午6点,寺门也关了,没法上二楼,也就勉强透过树枝缝隙,俯瞰郴州市区。

欣赏着落日余晖,快速下山,住郴州市区。

据说晚上的裕后街很热闹,尽管住的很近,晚上也没过去,晚上休息好,白天才有精力。
南禅寺原名苏仙观,门额上横书“天下第十八福地”七个大字。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于1938年被软禁在苏仙观内。这里平时是开放的可以参观,但已经6点多了,闭馆了。
三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词摩刻。“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fú)书法。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秦少游)遭贬至郴州,写下借景抒情,发泄愤懑,亦是他代表词作之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三年后含愤辞世。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苏东坡)在极度伤感中写"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之跋语。后来,大书法家米芾得到秦词苏跋,感慨中题书留下。后人即将秦词、苏跋、米书摹刻于此。

现存石刻为翻刻,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形成5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共十一行,八十一字,行书。

绿树成荫,了解苏仙岭的传说典故,沿台阶缓步上山,半个多小时就到山顶了。
这就是苏耽普济众生的橘井泉香,那口橘井。

白鹿洞,原名桃花洞,位于苏仙岭桃花居旁,宽4米,高3米,长15米,为天然溶洞。传说苏耽生于此洞,白鹿、白鹤为苏耽哺乳御寒。

一九六零年三月,毛主席来湖南视察,曾询问苏仙岭的三绝碑,后政府重修碑亭,苏仙岭大门口的石碑上详细记录了此事。

苏仙岭是一个公园,免费景点,可以乘坐缆车直接上山顶,也可以徒步上山。休闲游,我选择徒步慢慢逛。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就因为郴人苏耽(dān)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苏仙岭主峰海拔526米,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称号,这里也是郴州市民日常登山健身、周末休闲放松的常去地方。

据传西汉惠帝年间,郴州东门外一位潘姓姑娘在河边洗衣时神奇怀孕,并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聪颖勤奋,为民治病,造福乡里,13岁时跨鹤升仙。飞升前曾先知郴州将遭瘟疫,遂嘱其母以井水、桔叶熬药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嘱救治了大批百姓。百姓们感其恩,为其在苏仙岭上修建苏仙观,供奉其神像,苏仙岭亦由此成名。
溶洞往往伴随着地下河,可以漂流,需另外购票。摸了一下水温,比较冷。


溶洞走到尽头是一个天坑,可以上山再绕回停车场,但下午4点了,也可能是其他考虑,小门锁了,所以未上山,沿溶洞原路返回,在万华岩溶洞往返花费近两个小时。

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态各异,塔松傲雪,石蛋生笋等,有的像玉柱横空,有的似宝塔耸立,还有的如同莲花盛开,让人目不暇接。

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之前在桂林,阳春看过好几个了,也不觉得太稀奇。有些钟乳石还在滴水,台阶路也是湿哒哒的,好在没几个游客,注意脚下的路,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