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耒阳自由行,一纸一耒阅千年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在板梁古村民宿住了一晚,原计划第二天去蔡伦竹海,可早晨一直下雨,下个不停。蔡伦竹海需要开车上山,欣赏沿途的竹海景观,以及到山顶登观海楼,欣赏山林美景。下雨天,雾蒙蒙的,估计美景不佳,所以改变行程,直接去耒(lěi)阳。

耒阳是造纸鼻祖蔡伦的故乡,也是有名的造纸之乡。来耒阳第一站,蔡伦纪念园。

纸和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利用廉价易得的树皮、废麻、旧布、破鱼网作原料,造出了质轻、价廉、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史称“蔡侯纸”,取代了笨重的简牍和昂贵的缣帛,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纪念。

大禹治水,手持的就是耒。经过漫长的刀耕火种,才逐步演化为犁。

在耒阳停留时间仅有一天半,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耒(lěi)和耜(sì)这个两个字反复查了几次,终于知道怎么读了。读懂两字,便揭开了农耕文明的扉页。
耒和耜都是古老农具,耒的下端为尖锥状,耜的下端为平叶状,单尖木耒发展为扁平板状刃,就成了耜。



耒阳的耒字,源于一种叫耒的农具,这种工具,传说是神农炎帝在耒河边发明的。这是个重大事件,耒的发明,推动了农耕文明。人们为纪念炎帝,就把这条河流取名耒水,耒水岸边还有耒山。后来,秦始皇在湖南设置五个县,耒水两岸辽阔的土地,成为耒县。又因县城在耒水北面,北面为阳,改名耒阳县。


上峰寺只有2层建筑楼房,里面还比较空荡,碑记写需化缘筹款修缮。

山顶可俯瞰全城,下着小雨,雾蒙蒙的看不清。

来耒阳的第二天上午,天晴了,先到神农广场转一转。神农创耒,9.5米高的神农雕像,手持耒耜(sì),象征农耕文明起源。

寺庙侧边,就是靠山体一面,有个八卦井,未来得及进去仔细看,就落荒而逃。里面有一大马蜂窝,有水桶那么粗大,马蜂蜂拥而动,嗡嗡作响,这里多久没人打理了。

这面山体还有十殿阎罗殿,文字加实物模型展示,每殿阎罗的职能职责很形象,易懂,未拍照。十殿阎王信仰起源于佛教,但后来逐渐与道教和民间信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冥府文化。道教是中国本土教,为什么说是跟道教融合而来的呢,这十殿阎罗都是中国本土人物,比如第五殿阎罗包拯,包青天,他信佛教吗,在佛教里任职吗,肯定不是,只能是道教和民间信仰融合而来。

继续开车往上走,可以到山顶的上峰寺。

这里没遇到其他游客,参观后面的高塔时,有一人开车到这里,在亭子设茶具,又从车上卸下来不少东西,摆上小桌,炉具,野餐。这里倒是一个清净的地方,看山下风景也好。

三教共居一室,儒释道融合,从梁武帝就开始强调三教合一。之前去过恒山,山西悬空寺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

伽蓝殿供奉的伽蓝菩萨,就是关羽。关羽,儒家尊为文衡帝君,佛教尊为伽蓝菩萨,道教尊为关圣帝君,南方民间尊为武财神,一人在三教都有任职,挺忙的。

山上有鹿峰寺,据鹿峰寺碑记描述,原址在山顶,名为羊角仙庵,明代正德年间迁到现址,清嘉庆年间改名鹿岐峰庵,清乾隆年间更名鹿峰寺。1953年拆除,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陆续修建成现在的规模。


杜甫公园主要是游乐场,下着小雨也没几个游客,就简单逛了一圈,欣赏一下耒水两岸景色。


一直下着小雨,也没什么地方逛的,就搜了下附近的公园,到了鹿岐峰。牌坊侧边有个停车场,停车后发现进山的路是水泥路,不用徒步,所以就开车一直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