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圳大猪 于 2025-8-27 11:38 编辑
大地赤子D1(翻越比利牛斯山)
徒步26天,950公里,横穿了伊比利亚半岛,从
法国边境小城圣让皮德波尔,走到
西班牙圣地亚哥。再到穆西亚,最后到达“世界尽头”福斯特拉。在路上没觉得自己不寻常,因为很多人都在行走。感觉那就是生活。回国后回头再看那段漫漫长路,才觉自己确实挺狠的。脚起泡再起泡,直到脚掌变得越来越硬,如同我渐渐强大的内心。
从电影《the way》知道西班牙的朝圣之路。它是一个由多条路线组成的庞大网络,都以西班牙北部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为终点。我选择的是最著名,走的人最多的“法国之路”。也是电影《the way》中的路线。
去之前刷到很多关于欧洲小偷猖獗的视频,我出差
荷兰,必须先到荷兰再去圣让皮德波尔。不敢坐火车穿法国;为了减少地面接触,我多花二千元坐飞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达法国
滨海城市比亚里茨,再转大巴到圣让。回头看来时的担忧,觉得自己可笑。被偷的概率并不高。但因为高频地刷到那样的视频,给人留下恐怖的印象。
西班牙朝圣之路的由来可以追溯到9世纪初,隐士佩拉约在星光的指引下发现了耶稣门徒圣雅各的墓地,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西班牙语中“圣地亚哥”意为“繁星之地”,因为隐士佩拉约是在星光的指引下发现圣雅各的墓地?。传说圣雅各在传播基督教时被斩首,他的门徒们将他遗体运回并埋葬于此,这个地方逐渐成为基督教的圣地?。所以西班牙朝圣之路也称为“圣雅各之路”。
1517 年马丁路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开始从天主教中分离。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宗派,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在欧洲出现,同罗马天主教相抗衡。
新教(Protestantism).单词protest有抗议,声明的的意思。新教反对圣徒崇拜、圣母崇拜。圣雅各之路的形成源于圣徒崇拜。所以作为新教教徒去朝圣是说不过去的。但是,我想对宗教作一些探索和思考。思考它的起源和存在的意义。
5月9日由芬兰入境申根,再转机荷兰,支线小飞机飞到法国比亚里茨。24小时之内经过三个国家,飞17个小时到比亚里茨,坐公交车去巴约纳,再转长途大巴去圣让。每次转接都非常顺利。与5月10晚上8点到达圣让。哈利路亚。
巴约纳买大巴车票遇到困难。机器售票。几次操作不成功,向工作人员求助。对方竟然回答不会英语,无法提供帮助。骄傲的法国人不愿向英语妥协。欧洲英语普及率远没有我想象的高。
香港的崔哥刘姐夫妇去年走过一次朝圣之路。非常喜欢这条徒步路线,决定今年再走一次。他们比我早一天到达圣让。向他们提起买票困难。崔哥让我把身份信息发给他。他给我买票,然后把票的二维码发给我。我出示二维码就可以上车。但上车后司机并没有核验我的二维码。也就是说我不买票也能上车。初到欧洲的我很吃惊。可能这里没人会逃票,所以验票这个程序省略掉了。
大巴在山中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圣让。八点到达,看光线离天黑还早。从下车点到朝圣办公室大约一公里的路程。我要在那里领朝圣护照。往古城走的时候遇到一个台湾妇女。她提着很重的行李,走走停停,非常辛苦。我帮她把行李背起走向朝圣办公室。她不断地表示感谢。我问她行李里是不是
摄影器材,为什么那么重。她说只是带了许多东西。我提醒她必须要减负,否则第二天很难翻越比利牛斯山。她的行李比我重了三倍。感觉象放了许多砖头在里面。
朝圣办公室大门关闭,门上告示说晚上九点会开门。我就坐在门口等。隔壁一个热心老太太帮我敲门。我觉得不妥,毕竟告示上写着九点开门。时间还没到。但老太太拉着我走向侧旁的小院。然后示意我走到院子后面。我只是知道她想帮助我。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觉得她那么热情地指示我向一个方向去,肯定有她的原因。我就顺着小院往里走。看到室内有几个人在吃饭。我立马就回退。老太太还在示意我往里走。没想到从室内冲出一个男人对着我大叫:“get out!!, we need respect!”。并把我往外推。我英语很糟,无法向男人表达歉意。就这样很尴尬地被人骂了一顿。
我在办公室门外等到九点多,办公室还没开门。这时候老太太又出现了。示意我进她家。然后我看到墙上的贴纸。才知道她家是民宿。一晚40欧元。当时周边的庇护所都住满了。我表示愿意住在她家。她只收了我30欧。但不断地提醒我夜里不要发出声音。不要影响她睡觉。回忆三言两语,现场我和老太太的沟通非常麻烦。我一直摇头说我听不懂法语,她还是不断地在叨叨。我只好和她讲中文。鸡同鸭讲一个多小时。
我太累了,澡也没洗就睡着了。
5月11日清晨,早早醒来,四周转了一圈,一片雨雾迷蒙。古城在迷雾中象电影里的画面。那是我从没亲历的异国风貌。遥不可及又似曾相识。象梦里突然掉进了电影里,我是影片的一个路人。路人没有台词,但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留下身影,成为别人的布景。
七点半朝圣办公室开门了。昨晚骂我的那个男人此时带着职业的微笑,“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和我握手告别。我很想解释一下昨晚发生的事情。但又觉得没有必要。一切他都知晓。老太太指使人去敲门这样的事情肯定经常发生。老太太太老了,老到所有活着的人在她面前都是小孩子。她做什么都没人敢批评她。那个男人把对老太太的愤怒发泄到了我身上。
老太太给我准备了早餐,很精致的几个小盘子。这是我第一次在欧洲吃早餐。我觉得有必要拍个照片做纪念。没想到老太太一把抢走了我的手机。用手势告诉我吃饭不能玩手机。无语。。。。
告别老太太,我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长途离徒步行走。我要穿越整个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路上会有什么故事在等着我呢?
圣让皮德波尔由潘普洛纳国王加西亚?希门尼斯于 716 年建立,但直到 12 世纪末,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签署契约后,圣让皮耶德波尔才正式作为重要城镇出现。12世纪未相当于中国的南宋。当这个城市开始生长之时,也是宋朝走向终点之时。
中国朝代更替会伴随建筑的损毁。很大原因是中国擅长木制结构。一把火就烧掉了。而欧洲擅长石头建筑。很难破坏掉。所以欧洲的跨越千年的古城随处可见。
从朝圣办公室下坡几百米,经过一个教堂的门洞就来到了圣让桥。这个教堂被当地人称为“桥尽头圣母教堂”。它建于13世纪,为了纪念1212年一场战胜穆斯林军队的战役而建立。公元711年穆斯林军队跨过直布罗陀海峡迅速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将基督教赶到了北部山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长达800年。期间基督教和穆斯林不断抗挣。最终将穆斯林赶出伊比利亚半岛。朝圣之路是基督教政权精心设计的一条信仰防线。它由无数教堂串联,鼓励信众去圣地亚哥朝圣。并派军队保护,它是由朝圣者的血肉筑起的“长城”。象中国的长城一样,是一个时代的遗迹。1993年这条路被收录世界文化遗产。与罗马之路、耶路撒冷之路并列为基督教世界三大朝圣之路。
这条信仰的长城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条徒步路线却被越来越多的徒步客喜爱。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徒步客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喜欢古迹是因为在古迹面前会产生时光亘永的幻想。但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走进古迹之中。走进历史的长河里。
圣让桥下的河流叫NIVE河,无数小溪从比利牛斯山流下来汇集成河,它在巴约那汇入ADOUR河。最终在比亚里茨注入大西洋。我喜欢关注每条河的发源和归处。河流象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四面八方,将生机铺满了大地。
圣让桥前行几百米,经过一个残破的城墙。出城门即开始比利牛斯山的爬升。当天阴雨绵绵。山谷里水汽飞升。象火焰一般喷薄而出。非常壮观。
经过许多小村庄。欧洲的乡下房子的外立面都非常整洁。屋子周围种满了鲜花。虽然自然环境和中国没有区别。但人居处就大不一样。中国农村的房子更关注内饰。外立面不讲究。可能内饰取悦自己。外立面取悦观众。
为了走这条路,我花了一年时间,把外语学习APP“多邻国”打通关了。那是一个设计成游戏的语言学习软件。平均每天三个小时,坚持了一年。总计一千多个小时。
旅游不光是为了看风景,最重要的还是了解风土人情,必须要和人交谈。我在中国不好意思说英语。但在这条路上逼着你说。我开始用蹩脚的英文结结巴巴地和人交谈。路上的人都很热情很主动。我社恐,一开始看到人就紧张。但长路漫漫一直这样的环境,最终也就习惯了。
让我不再紧张还有一个原因,路上的人虽然大多来自欧洲,但很多人英语比我好不了多少。也是结结巴巴的,让我感觉很亲切。比如法国、
德国、西班牙。他们的英语普及率并不高。
比利牛斯山是法国和西班牙的界山。因为地处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寒流的交汇处。这里雨水丰富,气候多变。经常会遇到气温骤降十几度的极端天气。电影《the way》男主的儿子就是第一天翻比利牛斯山遇极端天气冻死的。所以出发的第一天,也是我这条路上最危险的一天。我的运气非常好。从雨雾中爬升,到山顶天竟然晴了。最危险的一天,安然度过。
遇到了很多
韩国的骑友,让我怀念起我的
骑行生涯。我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次长途骑行。曾经和很多人
结伴,都有不愉快的经历。我总结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很弱,总处在受助的位置。内心是不可能快乐的。所以最后我选择独来独往。这次我本想从荷兰骑到圣地亚哥。但独行没有照应,
自行车被偷的概率非常大。有一个大姐欧洲骑行第五天自行车就被偷了。
下山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台湾骑友小郑,他非常礼貌,非常健谈。当时没想到他是我在路上唯一留下联系方式的人。他有微信。
朋友们都吐槽我的视频太长了。可能只有我自己能耐心地看完,那是我自己的纪录片。我一边走,一边碎碎念。记录风景里的感受,和发生的事情。

在圣让民宿的厨房,准备吃早餐,老太太在暗中观察。

我刚想拍照老太太就把我手机抢走了,吃饭不许玩手机。

这是我在圣让的单间,环境不错。

在圣让买了三个贝壳。贝壳是朝圣之路的标志吉祥物。有了它,小偷坏人都不会靠近你。

在龙塞斯庇护所吃晚餐。这些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记住。只是被他们的温暖感动着。我全拍的视频,只有几张照片。现在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