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记行——走在红旗渠边上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苏


早上7:30分安阳车站出发,一路向西往林州方向太行山景区。今天的重点是参观红旗渠景区。红旗渠是太行山腰间一条美丽的彩带,游红旗渠离不开徒步太行山。我喜欢太行山那拔地而起的气势,如巨神挥斧劈开混沌,青黑色的山脊陡然刺破平原。

围观欣赏美景
站在这里,想到许倬云先生的一句话感同身受:“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我致敬许先生和他这句话,我敬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民工们。他们当年用最原始的工具,去征服最坚硬的自然,同时还要战胜极度的饥饿与贫困,我敬佩他们。     

来到红旗渠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旅游不是非去什么地方,而是尽可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风景好和差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心向往之的地方才是自己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红旗渠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水渠,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最大的困难,也恰恰成就了它最伟大的价值。坚韧,是钢钎凿穿岩石时迸溅的火星,是三千青年悬绳绝壁的孤勇,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倔强精神。

顺着红旗渠边上行走一点不累,也一点不枯燥。红旗渠正是将漳河水从“西太行”引入“东太行”林州地区的伟大工程,完美印证了太行山东西分区的地理概念。 这是理解红旗渠工程艰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关键地理视角。

参观红旗渠就是顺着红旗渠边上边走边体会,一些纪录片里的故事又浮现出来了。看着渠水慢慢流淌,60年前的工程依然在造福现世。红旗渠绝非“历史遗迹”,而是仍在呼吸的超级工程。它从“救命渠”演变为“发展渠”,持续在农业、供水、生态、经济四大领域发挥作用,堪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早就想实地看看半个世纪前的红旗渠,今天如愿以偿。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10年(1960—1969年)修建的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诞生源于当地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是彬县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工程。

景区的广播传来当年豪迈的歌曲:“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历史本身是丰富的,但历史书写经常是单一的、狭隘的、贫瘠的。我们和年轻对红旗渠的感知一定是不一样的。但上世纪70年代的纪录片《红旗渠》和近年拍电视剧《红旗渠》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翻过一座山向下看到红旗渠了,红旗渠对于和我一样的同龄人是有一种情感链接。要了解几十前年前发生的事和他们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从文字记载和影视作品中去间接去了解去体会,好在我生活经历过红旗渠的时代,和那里的人们有些共情心。

地里的小米长势很好,但愿今年好收成。太行山上的乡村很冷清。除了种植小米,地里还种花椒。从村旁经过看到庄稼里种花椒不知收成怎样。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