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九江自由行,庐山观音桥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东

离开秀峰景区,前往庐山观音桥景区。进景区就看到一片茶园,庐山云雾茶,只是这个时候还不是采茶季节。

天下第六泉,本名招隐泉,泉水自岩缝渗出,四季不竭,水质清冽甘醇。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茶圣陆羽来到庐山深入考察,他把庐山康王谷的水列为天下第一,招隐泉的水列为天下第六。陆羽,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为茶圣。其评价的天下十大名泉中,庐山就占了2个,可见庐山的泉水和茶叶都是上乘品。

观音桥景区主要游览栖贤大峡谷,峡谷,溪流,深潭,观景为主。

好像不止两个
围观欣赏美景
据史料记载,1926年12月-1937年12月的11年间,蒋介石13次来到观音桥,1933年在桥头的原匡山草堂遗址上修建了蒋介石行馆和警卫楼,现存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复建,基本保持原貌。

观音桥景区,主要景点就是幽谷深潭,还有石拱桥,非常安静,仅偶遇几个写生的,适合静静游玩慢慢欣赏。

离开观音桥景区,准备去白鹿洞书院。

为什么会在这里建桥呢?明清时期,从不同方向上庐山的古道一共有五条,这里是其中最重要、最繁忙的一条古道,庐岳古道。宽阔的石板路上曾经走过无数的名人,李白、陆羽、苏轼、黄庭坚、朱元璋、唐寅、乾隆等等,还留下了不少诗篇,铭文和游记,周总理也曾到访观音桥。

80年代以庐山为背景主题的爱情电影《庐山恋》,新中国银幕第一吻就是在观音桥拍摄的。

桥拱石头上是有字的,瓮顶中石41字: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桥,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这里提到的日期是公元1014年3月4日,由此推算,这座石桥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

瓮顶中石旁30字: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江州匠陈智福、弟智海、智洪。这就是说,桥梁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名字都刻在桥上了,追溯性非常好。

观音桥,原名三峡桥,又称栖贤桥,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江西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石桥。清朝末年,本地人在桥侧建观音阁(今慈航寺),祀奉观音,故俗称该桥为观音桥。

观音桥桥体稳重扎实,制作精良,横跨在激流飞瀑、乱石滚滚的三峡涧上,历经千年洪水冲刷和多次地震,仍基本保存完好,岿然不动。

远看就是一座普通石桥,近看才知道不普通。观音桥为单孔半圆石拱桥,仅20米长,用了107块巨型花岗岩拱石,子母榫卯相接,即在石块之间设计凹凸嵌合结构,使石块相互咬合,避免移位,流畅的弓形结构严丝合缝。现存桥身除桥面石栏杆为清朝时期加建,其余均为宋朝时期原物。

这条网红桥,跨过石凳,走峡谷溪流的另一侧小道下山。

水体浑浊,水流又急,这跟刚才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这条山涧,约2公里长,走个来回约2小时。

观音桥景区,那观音桥呢,就在天下第六泉不远处。我是先游览栖贤大峡谷,然后再参观观音桥。

寺庙不大,好像空荡荡的,没遇到一个人。猜想,这里交通不是很便利,又处于景区之内,来往游客也不是很多,所以有点冷清。庐山宗教兴盛,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庐山的寺庙、道观很多,但景区围起来或交通不便的,就相对冷清一些。

寺庙门口就是一条公路,太乙公路,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的是栖贤张村,大概是前面村庄的名字。观音桥景区大门口有条公路可以开车直达这里,这里也可以去五老峰,就相当于免庐山大门票了。但今天下雨,我还不打算雨天登五老峰。

然后往回走,因为下雨,上游的泥水已经冲刷下来,溪流已经开始变浑浊了。

这块地面摩崖石刻,是1936年冯玉祥将军“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受到蒋介石压制后,他在庐山留下手书的巨幅石刻《墨子篇》。

然后就走到了景区的北门,这里只有一个小岗亭,没有工作人员,自由出入。

北门紧邻一座寺庙,栖贤寺。查了一下资料,栖贤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由咨议参军张希奏建。该寺历经多次兴衰,唐德宗贞元年间,李渤与其兄李涉偕隐庐山读书,先在三峡涧宝庵寺,后到白鹿洞。李渤升任江州刺史后,重建旧寺,请马祖道一法嗣归宗智常禅师住持,智常禅师为纪念李渤在此读书,改宝庵寺为栖贤寺。栖贤寺后为山南五大丛林之一,藏有200幅《五百罗汉图》,近代因战乱损毁严重,部分罗汉图现藏于庐山博物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