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2025国庆珠峰东坡极端暴雪始末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亲历2025国庆珠峰东坡极端暴雪始末


“真正的大师永远有一颗学徒的心”

——《英雄联盟》剑圣易大师台词


10月4日珠峰东坡嘎玛沟遭遇极端暴雪,一夜之间雪下了六七十公分,新闻上说千人被困。我是9月30日进山,10月4日极端暴雪时刚好是自己8天行程中的第5天,当天我在珠峰东坡环穿路线中海拔仅次于错学仁玛的俄嘎营地,并于10月7日,完成全部路线,出山下撤,而10月7日也恰是珠峰东坡清山的前一天(10月8日,珠峰东坡徒步路线完成了大清山,全部驴友和牧民完成了下撤)。可以说自己几乎完整的经历了整个珠峰东坡极端暴雪的始末。下边的文字将以第一视角来记录,既是自己的游记,也力求还原事件全貌,只想看大雪相关内容的可以直接从10月4号看起。


珠峰东坡徒步路线示意图


本来国庆是想去新疆走乌孙或者南天山北线,没想去西藏,第一因为距离上一次去西藏并不久远;第二因为2026年马年大概率还会再去一次西藏(马年冈仁波齐)。结果乌孙因为事故封了,南天山北线国庆积雪太厚也没法走,恰好之前约尼泊尔EBC时被我放了鸽子的皓弟国庆去珠峰东坡作协作,最终便决定还是走珠峰东坡嘎玛沟,大不了连续两年到西藏。行程就跟着皓弟他们商业队的日程走,9月30日进山,10月6日出山。人员方面先喊了常年在拉萨,同样被我EBC鸽了的蘑菇,另外一个徒步搭子前兄要去大兴安岭自驾没忽悠来,于是就暂定俩人。珠峰东坡的徒步起点在定日县优帕村,需要先飞机到拉萨或日喀则包车才能到,从日喀则过去约5-6小时,价格大约1500块一车,5个人的话人均只有300块,两个人的话人均就750了。


于是和蘑菇商量着在网上拼一拼人,人多的话往返加起来车费能省一些,加上如果还要找向导和牦牛,肯定是人多了划算。前后找了2-3波,最后决定和行程一致的思想哥、古姐、香草姐、小汤和卧底等5人一起拼车(加我和蘑菇刚好七座商务车),拼牦牛和向导(人均约1300块)。提前飞拉萨便宜一些,于是提前两天9月27号到了拉萨,在青旅认识了菜又瘾大的璐姐(开玩笑嗷,事实上很坚强),被带着拉萨周边爬了爬山(曰适应海拔),甚至还去爬了个海拔6010的洛堆峰。


拉萨周边拉练


色拉寺后山拍到的布达拉宫


登顶洛堆峰

晚上看着布宫在拉萨小酌


9月29下午到了日喀则和队友汇合,到了已经比较晚,还是想着去札什伦布寺逛逛,毕竟5A级的寺庙景区。确实给人感到蛮不错的一个寺院,可能主要佛学院的缘故,商业化气息并不浓,里边还有长者题的字,一定记得请个讲解,门口可以找人拼一下,人均几十块钱就搞定了。和思想哥一起逛完,然后保守起见去吃的川菜(毕竟第二天要进山,没人想拉肚子吧),有趣的是当天坐的川菜馆的包间名是“珠穆朗玛”,吃完又去超市采购了进山的一些食材物资。


札什伦布寺随拍

川菜馆包间


9月30日一早,5点半从酒店出发,大概11:30的时候路过了徒步起点优帕村所在的曲当乡,吃了川菜后大概12:30赶到了当天的徒步起点。


交完进山费垃圾费后在起点的合影


第一天的行程是优帕村——晓乌措营地,大概6.5公里,海拔爬升700。可能还在兴奋的缘故走起来蛮轻松,一众队友只能望我项背,一路零星下着小雨,越到山上下的越大,大概3点半的样子,到达了当天的营地晓乌措(户外营地标准之一有干净水源),营地不小可架不住国庆人多,好的扎营点几乎全被占了和我们雇佣的向导(牦牛工)上上下下寻觅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合适7个人的扎营点(相对平坦、不易积水),约五六点队友陆续赶到。虽然淋了雨,但大多处于兴奋期,没有怨言和丧气话。有意思的是,当天看到之前一起在北京徒步的好兄弟阿丁也在珠峰东坡,面基了一下又拉着他和思想哥去别人帐篷里打了几个小时掼蛋。


晓乌错营地


哈丁、思想哥、赵总、向导多吉加我打掼蛋


10月1日,行程第二天晓乌错——4850垭口——卓湘营地,约9公里,爬升300米。印象里还是比较轻松的一天,不过依旧躲不开的后半程淋雨,午后和阿丁、蘑菇走了蛮长一节,翻过垭口后下到沟里全是石头和泥巴路,走的快还得等队友,三个人索性在雨里望着营地坐在石头上嘎嘎聊天,外向泼辣的蘑菇时不时给阿丁聊的无言以对,哈哈哈。大概四五点到的营地,和蘑菇两人先搭了帐篷,过程极其痛苦——雨中搭帐篷,昨晚湿着的帐篷还没干,搭好了钻进去发现里边也湿的,睡袋也潮的,难受。队友陆陆续续赶来,连续两天淋雨古姐心情有些差。于我而言连续两晚倒是都睡的不错,时常一觉醒来就天微亮,是之前高原徒步少有的。


第二天上山翻垭口

第二天下山美景

雨天坐石头聊天爽朗的蘑菇和娇羞的阿丁


远眺卓湘营地

10月2日,行程第三天卓湘营地——夏农牧场——汤湘营地,约7.3公里,爬升710米。看距离又是蛮轻松的一天,可一直下雨到9点多都没停的意思,磨磨蹭蹭到10点才都起来收拾帐篷。有了前两天走的快的经验,今天让队友们先走了,我留下和向导(牦牛工)一块打包行李,难受的是收帐篷还下雨,哎呀,烦死了。收拾完后就开始快速追,有一节跟着牧民走的贼舒服,一度追着牦牛跑,下午三四点的样子追上了最前边的队友。向导(牦牛工)的意思要在夏农牧场就停(离汤湘营地约1公里),因为汤湘营地水源远水质差,思想哥则想再赶一赶去汤湘营地,因为如果天晴了景色好,争执不下,最终还是留在了夏农牧场。也是在这天,因为扎营离的近和第一天一起打掼蛋的兄弟熟络了起来,来自上海的赵帅赵总,他高价报了商业团,向导+厨师一条龙那种。


清晨收营打包垃圾



追队友


10月3日,行程第四天夏农牧场——汤湘营地——热嘎——俄嘎,约8.5公里爬升500米。早晨开始就没怎么下雨,感觉非常舒服的一天,天气预报报道的即将迎来大暴雪也被抛之脑后(也是这天,连淋3天雨,古姐心态有点崩就选择了骑马下撤)。


阴天没雨,珠穆朗卓出来了一点


冰沟

本帅


不下雨走起来就蛮舒服的一段,后半程热嘎——俄嘎和算是憨批老猪、神龟老车、怨种老哈初相遇,他们也是报的商业团,可能我衣服穿的绿就问我是不是当过兵,喊我军人哥。(属实汗颜,希望没给我北京的兄弟姐妹们丢脸)。后来还蹭了他们的饭(后话),他们团队的藏族向导多吉和我很是能玩的来,第一天去晓乌措的路上就已经在垭口开始对着嗓子嚎了。这天难得又遇到,看着他们队员一个个走的没精打采就想逗一逗,等到了蘑菇、思想哥、小汤、卧底、香草后,和憨批、神龟、怨种他们一块唱了一会走了一节,速度不是一节拍就先溜了。本着能帮一个是一个的心态,在路上还带了两个姐姐一大节上坡。后来快到营地的时候太阳出来一点,有个藏族小弟牵着马躺在山坡上,看着贼拉惬意。于是躺他旁边,嘴里把草叼上聊了起来,小弟高三在读,亲哥哥很厉害前年高考日喀则市前几名,志愿没填好去了大连医科大。藏族人民至今有父母身边得有个男孩的传统,他便想着不高考了留身边,其实吧这玩意不还是农耕文明的传统吗,工业社会社会高度分工后就不可取了啦。小弟还觉得上大学后各种经济负担很大,就又给他科普了“大学生雨露计划”和“无息贷款”,聊了好久居然等到了蘑菇和带着队员的皓弟,于是有了下边这张合影。


准备下山


上山路

草坡上和蘑菇、皓弟的合影


天色渐暗,一起从山坡上大概二十分钟走到了营地,吃完饭去上海的赵总帐篷打了掼蛋,和赵总的向导同样叫多吉的藏族大学生以及厨师扎西也熟络了起来。


10月3日下午的俄嘎营地



10月4日,行程第五天俄嘎——BC(珠峰大本营)往返,约20公里,爬升900米。前一天晚上说好的,要走BC往返,结果一觉醒来风雪交加,队友便都打了退堂鼓,想直接去下下一站措学仁玛了。我和蘑菇自然是要走的,于是便有了分歧,只有一个向导(牦牛工),该跟着我和蘑菇走,还是跟着思想哥他们直接去下下一站措学仁玛。话说开以后也很简单,第一产生分歧时应当按当初约伴组队时的行程来,行程上既然有BC往返,有人要走,就该遵循约定;第二最差的结果,向导(牦牛工)跟着思想哥他们走,我和蘑菇两个重装solo。心里拿定主意后就不管他们了,本身风雪天起的晚,快9点半把蘑菇从帐篷里喊起来就出发。随着海拔上升,风雪越来越大,我们走的也越来越快,中途还捡了个商队的小伙子福建人,跟着我们走了一路。这天和蘑菇俩人早餐都没吃,路餐就每人一个卤蛋。从4600的俄嘎——5300的珠峰BC往返20KM,6个小时小时搞定,于是有了蘑菇这个朋友圈。



事实上返程的时候就有不祥的预感,从俄嘎出发时路上还是薄薄的雪,回来路上海拔高的地方积雪已经有十几厘米厚了,但当时一心想着回俄嘎营地并没太当回事。约下午3点半回来一看,队友和向导(牦牛工)都还没走,原来是牦牛工看着风雪交加也想休整一天就没走,赵总的向导多吉说多少也顾及你和蘑菇了,不想让你们两个人重装solo,于是就一起没走。其实回来的路上我跟蘑菇聊过这个话题,她是希望他们没走,这样我们不需要重装,还能有伴;而我则是希望走了,首先感觉似乎玩不到一块(做决定过于墨迹,队伍里个别人同理心差不能做到相互照应),其次也不想欠人情,好像他们没走原地休整就是因为等我们一样。总之是分歧比较大的一天,不过结果来临所有人都得接受,那就是10月4日继续呆俄嘎。


去BC的路上


冲锋衣上挂满了冰凌


下午我们回来时俄嘎因为海拔相比去BC路上要低,一直是雨夹雪的状态,临近傍晚随着气温的下降,俄嘎的雪也大了起来,一直到夜幕降临雪越下越大,才开始意识到暴雪真的来了。晚上一直在向导们的大帐篷里聊天,不得不说多吉是蛮有想法的藏族青年,后来才知道他毕业的西藏民族大学甚至可以说是西藏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晚上从文化到宗教,从民族到国家,敞开心扉的聊了很多,事实上坦诚的沟通交流,才是消除误解揭开隔膜的捷径。中途10人的大帐篷多次塌顶,不得已组了杖杆在帐篷中间撑着,我自己也时不时的去给自己的帐篷铲铲雪,心里在担心的是没带雪裙,我的帐篷是否能撑的过去这次暴雪。


一个小时不清理帐篷就这样了


印象里聊完临近10点才回到自己帐篷,进窝前先清了清四周的雪,本想浅挖个雪沟,一则冷二则累三则大家都没挖,行吧那我也不搞了。帐篷里是真他娘冷,此行最英明的决定之一就是在出发前带上了我的排骨羽绒,本来想着用不着,保险起见还是带了。刚钻睡袋没多久,天空一道霹雳给整精神了,随后就是接连不断的电闪雷鸣和轰隆隆,我这辈子没想过电闪雷鸣和暴雪纷飞能是一个场景。雪没有要停的意思,帐篷四周被雪覆盖,沿帐篷抖下去的雪,从四周挤压着帐篷的空间,作为懒狗,睡下前都没挖的雪沟让我现在去挖,那压死我得了。开玩笑,其实是真的一宿没睡,开了帐篷的天窗每隔30-60分钟抖一抖帐篷的雪,把四周的雪再拿脚踹一踹。


双人帐的空间被雪挤占的越来越小



10月5号,行程第六天,俄嘎——汤湘,约7公里,爬升600。终于熬到天亮雪渐渐停了,踹了得有10分钟,才把帐篷门口的雪踹开一些,把自己刨了出来,先问了问队友的情况,很好,情况都蛮良好,然后就是找地方蹲坑。特别平坦的营地,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上厕所麻烦,因为一览无余。踩着快到大腿的雪往山上走了大概500米才找到蹲坑的风水宝地,回来又是500米,这么深的雪,往返的1000米差点要了我狗命,太累了。


10月4日清晨的俄嘎营地,眼前就是一顶被埋的帐篷


10月4日早晨的俄嘎营地


雪是大,但一看大家都没事,就都渐渐开始兴奋了起来,这么大这么厚的雪不得好好玩一下,然后就是挨个往出挖队友,然后拍照玩耍。雪大到没有向导愿意起,大部分商业队的负责人也是担惊受怕一宿没睡,深怕客户出点问题。一直磨蹭到中午11点,大部分的队伍都已经休整完毕,出山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问题。商业队们在商量,哪家先开路;牦牛工们也在商量谁家先蹚开点路。雪深,路迹完全没有,需要的一是充足的经验二是充沛的体能。一直到12点好像是有个领队无极先开始带着人走的,不久牦牛队也出发了,出山之路步入了正规。路上上坡还好,长长的队伍走的慢也不累,下坡时没带冰爪几乎全程打滑摔跤,但我不怕摔哈,只会觉得好玩,所以也就没啥,走的也还比较舒服,唯一的问题就是后半程的泥坑,后半程一直掉泥坑把鞋子完全搞湿掉。(装备总结最后说)。


双人帐被雪挤压成小小的一坨


雪后运筹帷幄的向导多吉

牦牛大法好

牛哥开路组队出山


终于到了第一终点热嘎,本停了的雨雪开始下了起来,一下就大,雨雪中没有找到向导多吉,问了其他牧民说继续往前走了,于是猜测可能去了措学仁玛或是汤湘。同时身后离我不远的队友也到了,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让队友往汤湘走。全程最心累的一天,首先是到了第一终点发现改了目标;其次还不知道改的目标是哪;然后还淋了一整天的雨夹雪身上全湿;关键是我身后还有不知道当天目的地的队友,还得在无敌冷的雨夹雪里等着通知他们,哇,心态大崩。往汤湘走的上坡一步都不想走就在后边墨迹摆烂,到岔路口等后边的队友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又冷又心累全靠一点毅力撑着,等到后边岔路口迷茫的队友时他们也是一阵感动。还好最后向导(牦牛工)他们确实在汤湘,我到的时候,前边几个到的队友已经在搭帐篷了。又是极其痛苦的雨天扎营,天天淋雨,又经历了暴雪,队友们商量着明天说啥都要出山了,不想多呆一天,而我决定独自在措学仁玛多呆一天,为的就是喜马拉雅群峰的倒影,那幕让我种草珠峰东坡的画面。


5号晚上是全程8天7夜里睡的最冷的一个晚上,一是连天的雨雪,身上穿的,包括包里的睡袋帐篷几乎全湿;二是防水性能蛮好的鞋子也湿,鞋和袜子湿了极其难受;三是在雪地里扎营;四是雪停了开始消雪,众所周知下雪不冷,()。于是那天晚上用上了急救毯,一共带了两条这玩意,一条铺地上隔冷,一条裹身上钻睡袋保温。(科普一下,这玩意得光着身子用,如果穿着衣服,这个急救毯也是要贴身使用再穿衣服的)。效果蛮好,睡着确实没那么冷了。这夜后半夜雪就几乎停了,第二天一早就听到了欢呼,天似乎蓝了。


太冷了烧点开水都直接帐篷里烧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