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徒步之旅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引子
一天,徒步群里大帅说他今年十月份可能走亚丁大环,我当时就记心里了。上半年大帅约我走新疆南天山北线,我因为各种原因没去成,不过也没感到太多遗憾。因为我心中一直向往的是亚丁。为什么是亚丁?因为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提到过亚丁,那是个很美的地方,有溪流、有雪山、有美丽的海子,还有一段很美的爱情。
这成了个执念。
从2016年上映到现在,我都忘记了电影的具体内容,只是记得我要去稻城亚丁!就像一个人爱一个人,爱到了最后,都忘记了当初为什么爱,为什么追求她?只记得两个人要手牵手。
徒步最后一天,我和同伴来到冲古寺,雪峰,离冲古寺不远。那里有几个指示牌,其中一个便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拍摄地。我心里有过那么一秒的冲动,可最终却没有去。
回来后,我打开B站,找了个剪辑版的重温,原来故事是这样讲的:男主是电台播音,主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听众心理节目,但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迷了路。一天,他接到一个女孩打来的电话称:如果没有他的节目,她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撑不下去了。他偷偷地告诉她,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那里,有一天,你也会去的!

垭口有一棵古老的杜鹃,像一只张开翅膀的鸟,在风中摇曳。大嫂侧着身举起登山杖,那一刻,她也变成了一只鸟,凝固在山巅,成了央迈勇的样子。她的身影,与雪山、与云、与风,融为一体,成了这片旷野里最动人的风景。

旷野不在乎有没有人来过,但来过的人,心里总会留下点什么。

看着队友渐行渐远,恍惚间他们也成了衣袂飘飘的侠客,游荡在这亘古荒原。他们的背影,在晨光里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角色。

回望山脚那三间为牧民挡风遮雨的简陋房子,昨夜一下子变得遥远,仿佛我们不曾真正来过,仿佛昨夜成了一个童话,一场在雪山脚下短暂停留的梦。

老婆说,你整天写啊写,写了半天,也没几个人看。我笑了笑,没急着反驳,只是轻声说:“旷野才不在乎有没有人来过。” 这话,不单是回应她,更像是说给自己听。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提过:“我们费尽力气,想要把我们心中珍藏传达给别人,最后只能形单影只,既不能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是啊,何必强求共鸣?就只做那一片旷野吧,山在那里,你也曾到过那里,就足够了。

新果牛场能看到央迈勇雪山的西南坡,与大多数人看到的北坡景象迥然相异。这个角度,你会看到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欧亚板块被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抬升,形成了今天央迈勇那奇特的造形——山脊如刀削般陡峭,峰顶却云遮雾绕,像是被天神随手捏塑的杰作。为了看日照金山,我早早爬出帐篷,帐篷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晶,在晨光下泛着微光,像是撒了把碎钻。不经意间,我在高原的家也成了一座小小的雪山。

初升的太阳给远处高耸的山脉镀上了一层金黄的铠甲,温暖的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山的距离。那一刻,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成了有温度、有呼吸的存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那么短暂,当碧蓝的天空宣布白昼开始后,初生的辉煌便退居幕后了。这里的白云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懒散地飘荡在山间,让巍峨的群山时隐时现,多了些神秘的气息。让人笃定这里的山间就居住着神仙,或许他们正躲在云后,偷看我们这些凡人的笨拙模样。

第五天,原计划扎营卡斯牛棚营地,我却因从景区下撤,把帐篷扎在了牛奶海景区小木屋后面。这场景倒像一出有趣的情景剧:景区工作人员提着大喇叭,把游客都 “赶” 走后,我们六个人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乖乖站成一排,屏住呼吸,躲在小木屋后面,生怕被发现。工作人员粗心地检查了一圈,没见着游客,便像他在喇叭里喊的 “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 那样,吹着口哨,悠哉悠哉地 “找妈妈吃饭” 去了。

直到听着脚步声远去,我们才长长舒了口气,连忙打开背包,掏出羽绒衣裤穿上,手脚麻利地扎帐篷、做饭。高原的昼夜温差堪比 “冰火两重天”,太阳一落山,刺骨的寒意便裹着风袭来。刚才我只穿件冲锋衣躲在木屋后,冷风像小刀子似的往骨子里钻,竟有些冻得感冒了。

晚饭过后,在帐篷里听水北和不言聊天,我想插句话,可一开口就忍不住咳嗽,只好默默调整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心里不停祈祷:千万别感冒啊!在高原感冒,可不是小事。可终究没忍住,几声咳嗽还是破了寂静。第二天一早,水北便说:“昨晚谁咳嗽那么大声,可把我吓了一跳!” 我听了,只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最后这张照片你一定找不到我在哪里!这是在亚丁景区的最后一天,早上从小木屋后的帐篷爬出来,我戴上头灯,爬到牛奶海旁边的山坡上,然后叫水北给我拍张照。她说:你在哪里我看不到。我说:我就在你对面的山坡上,我戴着头灯,你看哪里亮就朝哪里拍吧!
第四夜在蛇湖尾营地,我刚做好饭,正整理帐篷内的物件,帐外传来牧民的声音:“这是你的东西吗?” 探出头一看,竟是我的雨衣不知何时掉在了外面。接过雨衣连连道谢,话音刚落,对方便话锋一转,提起了营地费。“三十块。” 这价格让我愣了愣,心里盘算着:住青旅一晚才五十,还有床铺和洗漱条件,这儿啥都没有,却要价三十,简直像拦路的 “小霸王”。我反问:“你们收费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规定?” 他迟疑着没回答,我心里便有了数。

我索性展开 “攻势”:“收我钱也行,但今天收了,往后可能一分都收不到了。我外甥在四川媒体当记者,现在我就能用卫星电话联系他曝光这事!” 那牧民听了,眼神下意识飘向同伴。见他犹豫,我又加了把火:“你瞧瞧这草地,坑坑洼洼的,我今晚睡这儿都得歪着身子,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要收费,好歹把营地平整平整,建个垃圾池、厕所吧?” 两人低声商量了几句,便转身走了。

夜里躺在帐篷里,我却有些忐忑,万一他们听同伴的话,回来掀我帐篷可怎么办?心里直嘀咕:不就三十块吗?出门在外,花钱买个心安也好。可直到星光洒满帐篷,也没见他们回来,我不知何时便伴着高原的寂静入眠了。

次日抵达贡嘎扎则营地,我一时兴起,独自去寻水源,竟不知不觉走到了夏诺多吉神山脚下。等尽兴而归,天已擦黑,收费的牧民早已收完钱离开。队友说队伍共六人,交了六份费用,偏偏把我这个 “独行侠” 给漏了,倒像是一场无心的幸运,让我又省了一笔开支。


第三天的万花池上方营地,白日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笑声在高原上回荡。天快黑时,多数人已钻进帐篷休憩,我正迷糊间,身旁帐篷传来争执声。“这是我的警察证!你收费凭什么拍我的证件?赶紧把照片删了!” 小伙的声音带着几分威严,许是这身份震慑住了牧民,直到我沉沉睡去,也没见有人来我的帐篷收费,倒像是那场争执为我挡了一遭。

亚丁大环线七夜扎营记:烟火气里的高原趣闻

亚丁大环线的七天六夜,扎营是绕不开的篇章。当牧民手中的营地费账单递来,才恍然发觉,这片圣洁的高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堂,而是藏着烟火气的鲜活人间。

首日扎营波拥错,我独自把帐篷扎在商业队旁,倒也清净。暮色渐浓时,古木大哥不放心地寻来,只淡淡一句 “牧民来收过费吗”,我那时尚未遇着,便也没往心里去,只望着湖面的碎金般的波光,任晚风拂过帐篷。

因为站着和坐着

泪水都容易从眼眶里溢出来

备注:以上带引号的句子,来自大解的《青龙河》。深夜读此诗读到感动,搭配亚丁大环线第四天的风景,感觉骨子里有一种血脉相连的契合。
三恨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云贵高原的落日,要躺下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