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月记丨那些简单且原始的快乐 - 跑步|越野跑 - 8264户外手机版

  跑步|越野跑
6月,7月,8月,9月,一个认真而完整的夏训后,终于到了10月,比赛月。

10月全月跑量150公里,集中在连山越野的50K和长沙马的42K,日常的跑量其实很少,搭配着健身房的专项力量,保底一下自己孱弱的上肢,其他时间以休息为主。

连续两个周末参加两场比赛之前也试过,23年的深圳马接着横琴马,24年的从化30K越野接着广马。连续两年的背靠背尝试都促成了PB,都是将近10分钟的提升,正是这些鼓舞人心的提高,促成了今年的依法炮制,没想到,却是玩超纲了。

一是连山50K很虐,太虐了。跑了近13个小时,赛后一直到第四天,肌肉才逐渐从敏感的刺痛转钝痛,身体的疲劳程度才刚刚进入下降通道。直到长沙马前一天(越野赛后第6天),坐上高铁,捏捏大腿、小腿肌肉,还有痛感,但感觉第二天可以跑。

伴随着身体极度疲劳的,是从未有过的厌跑情绪。从到达长沙,领物,赛前准备(以往习惯的赛前计划都没有写),一直到开跑,熟悉的一切都像在走程序,心里木木的,没有丝毫的兴奋。甚至赛道上沿途观众的加油,都像是刺耳的聒噪,整个人似乎是跑在虚幻中。

还是被身体的惯性推着走,为了女儿的奖金,按破四的目标开跑。

女儿今年的开销有点大,没到年底,设定的预算已经见顶了,急需资金支持。于是我跟她提议,负责给我按摩,一个赛季的基本薪酬50(后续在抗议下提高到100),如果今年我能在某个比赛中破四,另加奖金30。

长沙当天的气温非常适合跑马,540-550的配速,心率维持在140以下,所有的身体数据都非常好。但不兴奋的感觉一直在,起跑后好久都无法提起兴致来。身体的疲劳终于在17公里突然降临,某个小幅上坡的路段,一发力,抽筋的感觉猛然从大腿内侧的内收肌处传来。小心翼翼地过了几公里,轮到了腘绳肌。

完了,跑崩了!

从半马后开始就只能跑跑停停,心里想着干脆首提人生退赛吧。但长沙马的路线是一个长长扁扁的油条型,中间包着条湘江,半马的位置距离全马终点的领物处还有老远,一路又都是没什么人气的大马路,于是寻思着慢慢跑吧,找到“收容车”就直接上车,退赛,不跑了。

一直找不到收容车,到30公里左右时捡了一位PB305的大神,从衣着和体型来看,他配得上这样的成绩。他裹着保温毯,和我并排走路。他说,有几个月没训练了,跑了3公里就崩了,一直走到现在。他还给我传递了一个悲伤的信息:

“收容车不是那么容易坐的,要等到关门,最后才开车”。

哎,算了,在抽筋的边缘,慢慢跑吧。最后完赛差几分钟5个小时,给家人报平安的信息,我故弄玄虚:

“跑完了,终于破了!破了!”

“破啥了?”

“破5啦”

女儿获悉奖金无望,一脸黑线。

第一次在赛道上“溜达”了这么久,第一次在比赛期间心情如此毫无波澜。跑完越野,突然觉得马拉松索然无味。山野有其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粗粝的、野性的美好,带着舔血般危险的信号,却让人迷恋。而马拉松,是那么的精密,那么的程式化。就好像你旅行到各个地方,到达不同的大城市,名字不一样,建筑、夜景等等一切,却都大概是一样的了无个性。

据说,人生有三次成长:当你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当你竭尽全力但仍然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你发现自己平凡并接受自己平凡的时候。

最近轰轰烈烈,但又平平静静的马拉松新规,是不是在提醒我们,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基普乔格都退役了,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了。

还是群内一位跑友说的好:无论跑马有没有乐趣,或是越野更有意思,都要锻炼跑步能力——所以,先跑!简单一点,跑起来,那里有最简单、又原始的快乐。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