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洋没蒸鸡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策划好了要安排一次漳州梁山或者乌山的爬石头,被数位驴友赶不及太远的因素而破坏,那就折中一下选择大家可以就近抵达的位置也是可以的。这么一说,处于永定长汀蕉岭的中间就是武平上杭了,琢磨了一会湖洋镇的岩婆石还没去踏足过,那就敲定它了。

然而还是有人放了鸽子,偷偷摸摸跑去了庙金山露营

非主流路线以探索为主题,队员人数不能太多,蕉岭的张总那边一窝蜂挤进来了快20人,随着阿廷主任报名进来我凑满一车就关门了,没什么特色的路线其实也没什么人报名,连骨干们也都分崩离析了凝聚力日渐松散,不管了,户外运动是自己的运动。

今年痛风发作频次高,聚餐饮食是我需要逃避拒绝的第一话题,脸红耳赤也好,断了不少酒肉朋友,确保健康饮食才是今后更重要的事。

马铃薯含嘌呤特别低,可以作为我的主食。没记错的话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它就是军粮。

然而口水仍然击败了内心的不坚强,早上6点半的临街店铺那一大锅猪杂汤还是吸引了我进去,米饭自己盛不限量,10元/份。

唉,吃饱了才有力气爬山。

围观欣赏美景
再往外走,就是康庄大道了。

脚步于是就轻快了起来。

小结:

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商业化的旅游路线,那种买门票购买缆车栈道的感觉就如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需要的快乐,就得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寻找可通行的路。

这种风格就如另类摇滚一样才可以永恒。

岩婆石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十分小众,小到风景系数为0也没关系,难度系数也为负数也依然过瘾,一点点拱路就已经味道香醇,很满足了,何况每次驴行有“一路风尘”的前后护驾都令人放心,安全感爆棚。

我倒是不爱寻找这些草药材,自己心底里还是有抵触国医传统的不循证,什么东西都靠传统一家经验之谈这毫无道理,费尽心思只想干脆早早地回到停车点,然后回家洗刷,然后上龙岩赴宴。周六的晚上嘛,总得喝一杯。

此时“清水”姐姐的下山脚步是飞快的。

蕉岭的“小龍”年轻气盛也走的飞快,在机耕道的折返点勇作担当,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手持轨迹左突右冲,没有一点优柔寡断,方向感很明确地带着我和小姑婆、阿廷主任、清水姐姐作为先头部队走到了一截古道处。

小姑婆需要大胆伸开双臂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生活或许会有风霜,但户外人不会失去信心,踌躇满志的她应该知道,只有执着地热爱工作,才能在每一次挑战中成长;只有用心地热爱家庭,才能在温暖中找到力量。明天的太阳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大家都需要像小姑婆一样,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清晨,用热情与坚持,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只要心怀希望,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一路风尘”引领大家下撤总喜欢往沟谷里钻我很不理解,陌生路线的下山从山脊行走是最安全可靠的,沟谷里的湿滑或者小断崖都是风险。

但是我忘记了一点,沟谷里才更多奇花异草药材啊,啧啧啧,这就是他最热衷于去寻找的,所以我没话说说了吧,今天的大家都收获到了无数的珍宝:树灵芝、五指毛桃、牛奶子根、苦斋、薄荷、五味子、野荔枝……。

好吧,张风骚你不要那么凶,我已认同留一角缺憾并不代表不完美。

只可惜,那这样会很早下山回家。

如果回家时间早,那我就一溜烟到玺院西区的客家味道餐厅报到,那里有一场硬仗需要打理。

设想中的晚宴聚餐是我们一行人三山环穿下来也接近傍晚那就镇里找家饭店安排吃喝,有道名菜湖洋蒸鸡看来要泡汤,不过也吃腻了就是,我有西北风就够饱了,这个月只收到的1600多块钱工资省一省也够花,大环境经济不好,爬山也快爬不起了,不如家里躺平。

但是年轻的小姑婆不行,她才刚开始接触户外,她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去爱、去释怀、去拥抱世界。

后边跟从而来的DMQ与“A小美”风姿绰约气质脱俗,她们妆容精致,衣着得体,在林间更显清新丽质,遮阳帽也盖不住长发随微风轻扬,笑靥如花,每一步都带着自信与从容。

她们不仅是徒步路上的风景,更是大家心中的一抹亮色,与她们同行,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温柔而美好。

11:30,“清缘山人”最先抵达这堆巨石,我们一行踏足上去的时候,张风骚发出了两个感叹:

1.大家在这里路餐,

2.云霄寨不过去了,这里切下。

今天出发时间早,我那一碗猪杂汤下肚也过去5个小时了,肚子也叽叽咕咕叫了起来,加上这儿视野好,停歇进食挺好的。

本着来山头打卡立愿的计划,云霄寨不过去是有些可惜,想想确实拱过去闭塞的很,会很困难,加上风景系数不高缺少些诱惑力,我也就默认了这意见。

我回头没注意到,张风骚的背影杀原来如此生猛,那就好好表扬一下他吧。

在山巅岩石之间,"一路风尘"的刚阳之气与硬朗风格,是户外路上最可靠的路标,他沉稳的步伐,坚毅的眼神,总能在复杂地形中找到最稳妥的路径,面对陡坡与迷雾,他不仅是领队,更是大家的定心石。他做人硬气,行事果断,却又细心周全,每一次的安全提醒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和他同行,仿佛风雨都变得温柔,前路再险也多了几分笃定,他的存在,就是安全的保障,让人放心把后背交给他,在他的带领下,狂野不再只是挑战,更是一次充满力量与安全感的征途。

不出意外的话,下周这位张风骚得带我来去漳州梁山的莲花峰了,不是为了什么爬石探险,是因为他煮的酿豆腐还特别好吃呢。

眼尖的“一路风尘”发现另有一堆巨石在前往云霄寨的那边,距离不是很大,众人急忙开拱过去。

这段没路迹,五六米高的粽叶林密密麻麻生长,穿行期间倒还挺好,我最害怕的是金刺梨这样的茅草闭塞,那开路形同受刑。

农林专家“清缘山人”没空听我讲古,探秘寻宝去了,一从灌木丛里钻出来,兴奋地告诉大家说:背后有一片崖壁。

哦,岩婆石是有石的。

我急冲前去,先占为王。

站在岩婆石的一块石头上,背后是一片不算特别壮观的小崖壁,却也为这处山巅增添了几分独特的景致,眼前视野极佳,连绵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层叠的仿佛无边无际。大伙脸上带着征服山路后的轻松与满足,迎着微风拂过,带来山林的气息,让人在这片刻的宁静中,感受到自然的辽阔与攀登的意义,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悬崖,却有着足以让人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的美好。

瞧不,DMQ已经得意地展示她的战利品了。

我依稀记得上杭的户外驴友“梁生”有来走过这条路线并跟我提及过在岩婆石顶上可以遥看四周,那视野应该是良好才对。

可是这里的山头既然叫作岩婆石却没有石,总感觉说不过去。罢了,先集体照来一张再说,队伍行走过总得留个痕迹影像。

然后也得坐下来顺便吹一吹牛逼,话说民间有个流传的故事:

于湖洋镇民间口耳相传的叙事中,古时湖洋一带曾频发山洪,汀江支流的洪水裹挟泥沙冲毁农田房舍,村民深受其害。某次特大洪水中,一位常年在山间采药的老婆婆被困于巨石之上,眼看洪水即将漫过石顶,她对着巨石虔诚祈祷,忽见石身裂开一道缝隙将其护入其中,洪水退去后,老婆婆平安获救,而这块巨石也因 “庇护之恩” 被村民唤作 “岩婆石”。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