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罩秦岭野,烟火载归途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沙尘暴裹挟的雾霾来袭,天地本该是混沌一片,可推开窗,却见蓝天碧透得晃眼,晌午的暖风裹着阳光漫过田间乡野,唯独远处的秦岭被一层轻霭笼着,巍峨轮廓藏在了朦胧之中。这般晴好天气,让人心生强烈的出行欲望,突然想起镇上那家名叫“每逢”的面馆,一年一次的解馋念想,今日正好了却,顺带还能去集市采买些鲜菜。

迎着晌午的漾漾暖风,我俩择乡间小路,步行十余里,来到了秦岭山下熙熙攘攘的小镇。
冬日的阳光不似春夏那般炽热,却带着一种特别宁静的热烈,使人不但有一种亲切感,还会产生一种澎湃激昂的张力。

老婆婆一边帮我捡山药,一边说:“山药是个好东西,具有健脾益胃、补肾涩精、润肺止咳等功效,主要作用还包括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我问她:“你咋啥都知道?”
她回答:“额女说的”。
我捡了一袋山药,试了试,提不动,发愁怎么走回去。
老婆婆还是聪明,她机灵一动,将一袋山药分为两个袋子,然后将两个袋子绑在一起,犹如“褡裢”般架到我的肩膀上。她说:“这样走路十里二十里也不在话下”。
萍子又买了一堆东西,我俩肩扛手提,迎着午后炽烈的斜阳,硬是汗流浃背的步行十余里路回到了县城。
这一趟品尝美食之旅,实在是辛苦万般,不是登山,却胜似登山。
忽然想到了大寺山上的石头,他现在大概正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静等旅行者的脚步吧。
黄昏时分,雾霭渐渐散去,隐藏一天的秦岭终于露出它雄伟的轮廓,与蓝天相接,壮阔非凡。

今天步行几十里路,虽走得脚底火辣,却让我感觉到了这烟火里的奔波,充满了人生的踏实和欢喜。
2025年11月27日于鄠邑
出了面馆不远,就是集市。我向来不喜逛街走市,便在路边一卖山药的摊位前坐下,歇脚看街景。
守摊的老婆婆是甘亭人,胸前挂着一张二维码和一个装零钱的小兜,她用一双粗糙的双手将许多折断的山药归拢在一起,细眯着双眼对我说道:“儿子才从河南贩了一车山药回来,三千里路日夜兼程,实在不容易啊”。

说话间,一女子过来买山药,问老婆婆:“这折断的山药两元钱卖不卖?”
老婆婆刚接过儿子送来的一碗热腾腾臊子面还未来得及开口时。那满脸胡茬,神情沧桑的儿子便抢上一步说:“两块五一斤,少一分钱都不卖。”说完便气乎乎骑上电动车走了。
老婆婆对那女子解释说,我们从河南批发来一斤一元三,还要付几百元高速过路费,两块钱就真的亏本了。
女子也不计较,挑捡了一袋山药,付了二十元走了。

那女子刚走,又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说她来自终南山的太平口,问两元钱卖不?
老婆婆大概是为了急于出手这些折断的山药,随口答应“卖”。
她递给老太太一个塑料袋说道:“这些折断的山药一样好吃,还省了你自己回去折断再蒸炒。”
老婆婆给老太太称完那一袋山药,便对我说:“两元一斤,你不买一些?这山药绝对比你们省城的好吃,你尝了就知道了。”说着递给我一个塑料袋。

小镇热闹非凡,穿行其中,早已汗水淋淋,脱去羽绒服,系在腰间。凭着记忆我们来到了老街道上,东寻西觅却看不见那家面馆。
无奈中打电话询问身在万里之遥的表妹,她笑着说“转身就是”。我回头一看,那“每逢”二字赫然在目,不由得笑自己眼拙,已临门下,竟然不识“每逢”那两个字。

店家主打“细棍棍油泼面”,海碗里盛着四两面条,热油浇上去的瞬间,“滋啦啦”的声响炸开,香气混着蒜味、姜沫、辣椒直钻鼻腔,口水瞬间涌了上来。筷子一搅,热油裹着调料便迅速渗进了每一根面条,大口吸溜着,三两下便把一碗油泼面吃得精光,放下筷子后,余香仍在舌尖绕着不肯散去。

陕西油泼面玩的是“声音”和“口感”,首先要听得那油泼声,在空气中嗅一嗅,品味带有秦风的浓香味儿。再就是不带咀嚼的吸面,囫囵个儿吞咽下去,好像只有这样吃面,才能达到“咥”的最高境界。
付钱后,带着残留口中的余味儿离开了面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