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外路15篇游记(纯文字)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飞狗 于 2011-1-31 10:38 编辑

西行吃记

2003年我的甘肃新疆饕餮之行杂记

                       吃不完的面条
飞机在兰州机场着陆了。走下悬梯,吸了一口西北的空气。坐机场大巴到了兰州市。

由于要赶4个小时后的火车,在兰州市内不可能做系统的游览,打车到了“黄河母亲”塑像——黄河的象征,在那里合影留念。而后赶到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面馆,吃了一顿兰州拉面。其实,我是想到城里最著名的马子禄家面馆,但是兰州人拿拉面只当早饭,下午便打烊。

说到这拉面,不得不说一说马兰拉面,在北京,一说兰州拉面,就会想起马兰拉面。但兰州人却没听过它的大名,在兰州,每一家面馆都有老汤,拉面的手艺则都差不多,但那里的碗出奇的大,一小碗面顶北京的一大碗还多。价格才2.2元。卖面的小伙子问我:“加不加肉?”我又加了2元钱的肉。等面端上来,天哪!上面全是肉,结果,我吃肉吃了个半饱。一小碗面也只吃了三分之一,就宣告战斗结束了。

在饭馆里满意地剔着牙,打着那芳香浓郁的牛肉嗝。等待着,时间差不多了,背起包冲向月台,跳上了开往嘉峪关的火车。翌日清晨,站在车窗前看着荒凉的戈壁滩,远处的祁连山隐藏在晨雾中,这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火车向前开,满眼的荒芜,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只有一簇簇稀疏枯黄的植物,火车开过好远才可以看见一间土坯房。想着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水草丰美的草场?有没有日落的炊烟?有没有牧童的晚歌?此时听见后面有列车员买东西,买了碗康师傅。泡开以后,呼噜呼噜的吃下。此时车也到站了,上午游览完嘉峪关。下午坐长途车去了下一站,敦煌。

在车上的4个多小时痛苦之极。下午4:30车到了敦煌,到了月牙泉已6点多了,在流火的7月沙子被炙烤了一天,此时正在宣泄吸收的热量,热的四脖子汗流。在滑沙处下,我喝了一种我认为最美味的饮料——杏皮水。这种杏皮水,用当地特产李广杏干熬制成。金黄透明,口味酸甜,从冰箱里拿出还带着冰碴。在当地它的地位,不亚于北京的桂花酸梅汤,绝对是解暑的佳品。5元一扎。我在敦煌买了5斤李广杏干,回到家,却怎么也熬不出那个味,也许是没了当时的那份心境了吧。看来我还要回去喝那甘露。

晚上在住的宾馆边上吃了当地最著名的驴肉黄面,金黄的面条上面浇着驴肉块和青辣椒末,入口极辣,但回味绵长,辣而不躁,驴肉香软,面条筋道,相得益彰,妙不可言。老板娘又赠了我一碗酸汤面,说是解辣,去腻,去火开胃。喝了一口汤,差点没吐出去,味道好像渍酸菜的水。听老板娘说:这种面汤,用蔬菜发酵制成的。晕,打死我也不喝这个汤了。

第二天早上,退了房去餐厅吃早饭。晕!怎么还是面条,自打北京最后一餐吃的炸酱面,飞机上是炒面,到了兰州有拉面,火车上还有泡面……三天了,我的胃里全是各种口味各种做法,面制的条状食品,感觉这一辈子的面条都在这几天吃完了。到了新疆还有拉条子。看来我和面条干上了。

神呀!赐我一碗米饭吧。

                 天山后面的西瓜

在吐鲁番吃了米肠子和面肺,一种我不太适应的食品。米肠子就是将米还有胡萝卜末,洋葱末灌到羊肠子里然后煮了切开买。至于面肺,制作工艺就复杂多了,要用整个的羊肺用水洗,洗得发白后再用面汤往里灌,扎上口,然后煮熟。那口感就像掺了羊油的死面馒头。

突然一阵大雨打破了我想体验吐鲁番体验“火州”的酷热的想法,那是吐鲁番那里5年第一次下大雨,天气冷的必须要穿上冲锋衣。与晴天时动辄45℃以上的气温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午游览完了火焰山、葡萄沟、千佛洞、交河故城、坎儿井等景点。在葡萄沟里,我上了一个大当。原来葡萄大多还没熟,有一些个早熟品种挂在枝头,还不让摘。我原本以为,这里就像一个葡萄采摘园,我原来认为本可以暴搓一顿葡萄,结果连个葡萄子都没吃着,就这还好意思收我40元的门票。

当我赶到长途汽车站的时候,得知吐乌高速路,因山体滑坡全面封闭了。这鬼天气,不由得开始咒骂起来。无意中和当地人搭讪得知,有一辆车拼车的差一个人等人齐了,从天山后面走小路绕回乌市。找到那辆车,是一辆捷达,底盘被改的和越野车一样,四个轱辘又宽又大,不免觉得好笑。100元成交,事后我才知道,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100元是我花过的最值得一笔车费。车子驶出市区,进了村,到了一个叫做托克逊的小镇。小镇上有几个卖西瓜的维吾尔人,在一个瓜棚下,买了几个西瓜后继续上路。渐渐的公路变土路,直到车子行驶在戈壁滩上,那看似平整的戈壁滩简直就是减震器杀手。还要不时的下车,让那可怜的捷达车,轰足了油,冲过一个个坡。我这才明白,司机为什么要把车改成这样。

大约2个小时以后,车子到了一个地方停了下来,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海拔最低点——艾丁湖(海拔-154米)。此时心里想,到不了中国海拔最高点,还到不了最低点吗(自豪)!不一会儿,大家上车继续出发。在北京时间下午5点多的时候,车子在天山脚底下停住了。大家把西瓜拿出来,司机从座底下抽出了一把砍刀,他们跑长途的都随身带家伙,据说前几年还有人随身带枪呢。说话间手起刀落,一个西瓜就这样被切开了。薄皮,红瓤,无籽。咬一口,满口的甜。还有一股清香味挂在齿颊,久久不能消退。远处是高耸入云的天山东段的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之巅,旗云招展。也不知道是那位祖先积了大德,现在回报给了我,吃西瓜都能在如此美景下。人生有此,夫复何求。此时此地天地之间好像也只有我们这几个人,正是难得的清静,除了快门声,再也没什么杂音了。我想,刘禹锡的“无丝竹之乱耳”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吧。毕竟,人这一辈子能有几回可以在天山后面吃西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算再留恋这里的美丽,这里终究不是目的地,是沿路经过的无数风景之一,我不由的驻足、观望、也想过一生一世住在这里。有时想,死后可以葬在如此美丽的地方,那将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呀?在一片浮想联翩中,车子进入了一片峡谷,峡谷两侧的山青翠欲滴,天空蓝得叫人心碎,绝对的世外桃源。峡谷叫什么名字记不太真切了。听司机告诉说:这里马上就是一个景区。又一个天然美景要被破坏了!不禁感到失落,人类的发展和大自然的和谐,难道就没有平衡点吗?为什么人类涉足过的地方,都要多少留下一些印记呢?此时我想起大诗人泰戈尔一句话:“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我愿意做那只飞鸟。

汽车在当地时间的晚上9点多到了乌鲁木齐市,此时天刚刚擦黑,此时刚刚进入乌鲁木齐人的晚间生活,人们在街上闲逛。找到家旅店住下后,迫不及待的去巴扎(维语:集市的意思)上吃了世界上最好吃,最正宗的羊肉串。羊肉串在维语里被称为“喀瓦普,”新疆是一个烤串的天堂,很多烤肉的摊位边上挂着一只刚宰的的羊,肉是现烤、现割、现穿。那肉串大的出奇,每串上都有3,4两肉,烤肉用的炉子长十数米一次可燃几十斤炭,一次烤个百八十串的不成问题。肥瘦相间的肉用红柳枝(或是铁钎)的钎子穿着,嗞嗞的冒着油,可是任饭量再大也吃超不过10串。最正宗的吃法是用刚烤得的馕对折夹起2、3串肉,捏住馕,把烤肉的钎子一摞,再来杯鲜榨的冰凉的石榴汁。吃着吃着有一种想迁户口的冲动。

                哈萨克的毡房美食与牧场

从天池下来后,我摸进了一处哈萨克人的毡房(类似农家乐)。点了盘手抓羊肉,真贵!80块钱。还有半公斤的马奶子(新疆购物以公斤计价),10串羊肉串(哈萨克人的肉串比维吾尔人的要小,味道没的说)和素油抓饭(羊油的味道太浓烈了,受不了)。不过那手抓肉和在北京吃到的完全不一样,羊是吃着牧草和草药,喝着天山下来的雪水长大的,肉质鲜美、甘甜,没有一点膻味,每只羊从杀到吃完不超过4个小时,和吃饲料催起来或是历经长途还要倒时差的羊肉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上另一个不知道在哪里了。用雪水煮完后,垫上一层皮芽子(洋葱),洒点儿盐就上桌了,绝对的原汁原味。此时用任何调料,都显得画蛇添足。

还有那马奶子,又名“沾风倒。”用马奶放在羊皮囊内,在向阳处悬挂,并用木棒不停的搅拌,发酵24小时,一直到马奶变得清澈,马奶子就算做成了。 第一口喝下去,奇酸无比,还略带苦味和膻味。当地人告诉我:“要大口喝,健胃壮阳,男人喝了强壮,女人喝了漂亮。”鼓足了勇气,一口就闷了大半碗。这时感到,一股热浪顿时从丹田升起,迅速窜到身上各个关节,身上软绵绵的。那感觉,怎一个舒服了得。酒足饭饱后回到旅馆一头倒在床上,便睡了。

次日,7点起床。走在冷冷清清的马路上,感觉有些奇怪,这个时间在北京正是上班高峰期。细一想,这里比北京晚将近3个小时,看来时差还没倒过来呢。坐公车到人民公园门口,包了一辆车去中国1号冰川,中国1号冰川也是世界上距大城市最近的冰川。汽车在山路上盘旋,一边是高耸的山脉,另一边是很深很深的峡谷,峡谷内水流湍急。不时的还有工人在修路,大约4个小时以后我们到了中国1号冰川脚底下。巨大的冰舌,切开山谷流下,而这里也是乌鲁木齐的主水源地。天空也是在城里看不到的那种蓝,蓝天之下几匹马悠闲的在高山草甸上漫步,吃草。远处的山上积雪终年不化,还有好多顶毡房冒着炊烟。这眼前的风景,让我不禁的觉的天堂也不过如此。

从中国1号冰川下来后,下午又去了南山牧场,那个牧场也是美的令人心醉,绿油油的草甸像一张巨大的毯子从山的高处平铺下来,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其间,高耸的云杉直刺天际,远处的天山已被云雾遮盖。可惜因为下雨,我想在马背上过完这个下午的计划泡汤了。不过哈萨克小孩的骑术真的很厉害,小孩子只要会走就可以自由的在马上驰骋。

晚上回到乌鲁木齐,去当地最有名的五一路的星光夜市,那里的热闹可以和北京的庙会媲美,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吆和声与吃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个一个的摊位吸引着我,此时我痛恨我的身体,要是长四个胃那该多好。

                                 后记

眼看着假期就要结束了,美食和美景是最大的主题。除了上面介绍过的,还有,酥脆的烤馕、热气腾腾的奶茶、外酥里嫩汁水四溢的烤包子、甜的粘牙的哈密瓜、酸的倒牙的酸奶疙瘩、直径余米的馕包肉大盘鸡、金黄的烤全羊等诸多美食。

回到北京后因为想念那里的羊肉,竟好几个多月没吃羊肉。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才开始吃的,不过那令人齿颊余香的羊肉还有各种美食让我一直回味。

                                                                               雪山飞狗2005年1月26日写于北京


谢谢支持,给你拜年了
zheng xie de tai hao kan le
兄弟一出手就是户外游记系列啊,半个小时才看到04年游箭扣。收藏了先,慢慢欣赏~~严重支持保护野长城!~~~~~~~~~
好,顶!!!!!

沙发坐不上了

过奖,搜肠挂肚的码字很痛苦
游记写的真好。。。
貌似是沙发呀?先顶了再慢慢看了。

这玩意需要灵感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