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车队组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指望双脚完成这样的路线于我而言暂时不现实(可行性计划研究中),那么可靠的车辆是整个科考活动的基础,但好装备不仅仅是可以占有的,只有完善的组织与运用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车队由乌鲁木齐出发时,共包括大小19台车辆,这其中包括:10台俗称陆地巡洋舰的丰田4500 LC100/80四驱越野车,2台中石化大型油罐车,2台联通CDMA基站通信车,4台东风六驱军用卡车,1台MAN 4驱卡车。组织与分工如下:10台小车为科学家、记者、志愿者乘用并装载随车人员的个人行李,同时担负着整个科考期间探路、联络及考察出行的用途,2台中石化油罐车及2台CDMA通信车分别负责油料及通信保障,但因轴距过长,车身太重,行进至阿尔金山腹地便被迫退出,另外几台卡车用途分别为:
东风A车——运载食品及炊事用具
东风B车——运载营地设施、帐篷及个人卧具
东风C车——满载油料(当油罐车退出后,由C车负责往返基地来回拉油)
东风D车——油料及车辆抢修工具(包括垫车木板等)
MAN四驱卡车——装载部分油料、发电机、医疗用品等等零碎物资,最主要的乘客是出发前固定在车厢底板上的一具IPSTAR卫星天线(当联通CDMA通信车退出后,对外联络就全指望这个锅了)
在乌鲁木齐装卸物资的大小车辆

10台丰田4500中有一台中途因车祸留在且末县修理,另外2台在途中运送突发病人撤离,因此,最终完成整个科考路线的车队只有7台越野车与5台卡车共12辆。应该说,这样的队伍组成,是在吸取了前两年可可西里科考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无人区各种意外包括陷车、车祸、迷路、救援、撤离、分队等情况的发生,经过综合计算与分析,具有很高可靠性、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强大组合,留有足够的“坏运气”余量,从而基本保证了整个科考活动的顺利开展,车辆太多,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各种意外几率也会增大,所谓多个香炉多个鬼,管理上也会增加很多困难;车辆太少,一旦计划有变或发生意外时将难以保障全体人员物资的安全,指望拨打110是不现实的。下面就将对每种车型的表现及使用分别叙述。
2、车型表现:
丰田4X4陆地巡洋舰(LC100/80):陆巡,这个在高原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干吗改成什么兰德凯路泽这么二流子的名呢?也许这个车型看起来没有悍马或路虎那样拉风,但就藏区的使用实际来说,它是当之无愧最为实用的,强劲的动力与通过性,极低的故障率、可靠的分时四驱系统,西藏与新疆各个破落小镇上充裕的配件补给,使它在我眼里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可言,此次的陆巡基本都是跑过10万公里以上的老革命了,尽管这样仍然没有一台车出过关键性的故障,最多也就是开合车窗困难等小问题,总之,很好很强大,只是乘坐起来比卡车少了点野趣。

进入阿尔金山的前夜

阿尔金山保护站前,真的很象阿富汗

阿尔金山的早晨,再往南可就没这么长的草了~~~

由阿尔金山车尔臣河BC营出发,联通CDMA基站通信车留守

疾驰中的4500

紧跟车辙,回营的王道

水边的阿狄丽娜

没有交警,看不到红绿灯,汽油不要钱,只管撒欢的跑吧~~~~

耶稣光笼罩下的传奇陆巡

东风6X6军用卡车(EQ2100/ EQ2102,3.5吨):在06年的科考过程中,卡车选择的错误导致科考过程饱受挫折,长轴距的卡车根本无法适应复杂地形的考验,以至所有物资油料堆积如山全部集中在一台卡车上,中途还要反复回基地拉油,此次物资装备运输的主力军为装载5.88L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的东风现役型号,平头凸头各两台,因为轴距较短,六轮驱动,这种部队里拉炮的家伙按说应该是此行所有车辆里通过能力最强的,但这只是理论上来说,事实上却成了最让人担心的车型,出发不久便接二连三出各种问题,最后4台车的方向机螺丝几乎全部震断,幸好带了电焊机才勉强支撑到公路上(恨铁不成钢啊~~),部分车架严重变形或断裂,最搞笑的是我乘坐的车只有碰运气才能挂上六驱,挂上后却又摘不下来~~~在这个折磨人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只能以牛车的速度前进,至于车窗车门打不开,自己把自己关着出不来(幸好有顶窗),暖风出问题等等倒也都是家常便饭了,总体质量确实令人汗颜,国货当自强,不过话说回来,驾乘大卡车越野七上八下的感觉却的确是高潮爽到难以形容,毕竟近三米高的宽广视野与强烈的路感比小车好玩的不是一点半点。
绿巨人们

受尽折磨的中石化油罐车,最终还是退回了且末县城

溯昆仑山河谷而上,进入高原平台

穿越昆仑山区中,月亮已升起

满载油料飞驰中的东风平头柴

翻越海拔5200米的昆仑垭口

冻土地带

闲庭信步

充作营地挡风墙的卡车们

MAN 4X4卡车:车如其名,卡车中的男子汉~百闻不如一见,德国卡车的质量还真不是闹着玩的,大小毛病一概没有,从头至尾全程连一个螺丝都没动过,不服是不行滴,动力极其强劲,爬坡过沟比东风的六驱还来的利落,别的车需要绕行的路段它能直来直去,看的旁人直砸舌,要说唯一的不爽可能是避震和座椅实在太硬了,坐了两天,在尾椎骨颠散架之前便逃到东风车里去了(用安全带把自己绑在座位上要舒服一点),留下无尽的遐想,若是有了钱有了闲,一定买它一辆改成房车玩。
月光下的MAN

MAN的脸

水边的MAN

在营地放下后挡板,卫星通信中

夕阳下的MAN

MAN的高大身形,象男人一样有值得依靠的安全感

3、车辆编组:
每天编组行进期间,由于地形的限制,车队平均时速仅能保持在10-20kM之间,通常早晨8点开饭(由于时区关系,天色约相当于内地6点),9点拔营,10点出发,中午约休息半小时左右加油午餐,拼命开到晚上8点天黑,整整10个小时,最快的一天也只不过开了180kM,最慢的一天仅跑出110kM。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动力不足及行车困难,陆巡的耗油量平均达到百公里30个油,因此当活动结束时,中石化赞助的20吨汽油与14吨柴油均已所剩无几(部分留置基地),由于卡车装油有限,中途特派两辆卡车返回出发营地拉油,油料消耗可见一斑。车队行进顺序通常为2部陆巡打头做斥候,紧跟几台陆巡与前方保持联系,中间为5台大卡,最后2台陆巡压阵,车辆之间保持在无线电通话范围之内,当然这个排列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因维修车辆、科考需要或分组探路而有调整,但执行严格的编组纪律与通话纪律是必须的,车辆脱离编队或有路线变更均需要提前告之,应该说,严格的行车纪律是保持车队平稳行进的最关键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结合别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更习惯称呼其为“科考军队”。当车辆抵达营地之后,根据科考计划的需要,通常每个营地停留1-5天不等,在此期间,由数台陆巡担负每天的科考任务,以营地为中心,向周围最大限度的辐射,小分队出行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继续分组,但最低限度保持两辆车同行是不可违反的铁则。
只有在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才能难得的撒野

在可可西里腹地鹰嘴火山考察的小分队,三辆车组成

夜幕降临前急切冲向宿营地的车队

冲上新藏公路重新列队,再过几小时就能看见床、可乐、新鲜的蔬菜以及姑娘………….

4、车辆维护与营救:
连续三年科考,之所以每年均选择10月左右进入可可西里,很大程度上是为避免夏季冻土消融所带来的陷车麻烦,结冰的河流也方便车辆通过,如果时间再晚,冰封雪原将会给找路与行车带来极大麻烦,因此10-11月间可谓进入可可西里的黄金季节,尽管如此,在白天的阳光作用下,行进过程中仍然不断有陷车发生,阳光下消融的冻土,河湖边的松软岸堤,压破的河床冰面、甚至某些盐碱滩都能让强大的陆巡无法自拔,配备的3台绞盘都发挥了称职的作用,只是需要注意牵引作业时所有人员必需远离钢丝绳,否则谁也受不了钢丝绳一旦断裂甩出的一鞭子。按照最坏的打算,还携带了一些厚木板方便在最困难的路段垫车使用,不过幸运的是这次老天爷没有给俺在高原上干这样的超级体力的机会。通常情况下,所有车辆行驶时均要求沿前车车辙跟进,避免误入歧途陷车是其一,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损伤。在最可能发生意外的过河过程中,车队通常先由动力最强的MAN卡车冲锋试阵,小车随后依次而过,重载的卡车则留在最后。所有车辆由且末进入昆仑山区前便更换了机油与防冻液,尽管如此每天早上热车过程仍然必不可少,只有借助汽油喷灯的帮助,才能让油路从一夜的冰冻中缓过劲来。当车辆在营地休整期间,不断的检查与维护方能保证不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临行前在乌鲁木齐购置了一台小型电焊机及配套器件,幸好有了这家伙才解决了无数小麻烦。在最后不得不把人的因素也列入到装备中来谈,毕竟再好的装备都需要人来发挥。10台陆巡的司机均为从拉萨连车带人一同招募,4台东风卡车中除一台属于中科院为科考专购由志愿者驾驶外,另外三台及司机均由新疆地矿队租用,MAN卡车及司机由中石油租用,几乎所有的司机都有常年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活和驾车经历,驾驶及修理技术自不多言,吃苦耐劳的同时,总结出很多对付恶劣自然条件的土办法,给予我们这些所谓的“户内人士”很多很有特色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宿营经验上就得益很多,当然这些是后话,在此特向这些真正的老黄牛们致以敬意。
东风的老毛病又犯了,专家会诊中~~

不幸湿身,等待拖救中

极易陷车的冻土消融地带

陷车的东风,准备拖救中

献身冰河,看热闹中

最危险的时刻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铁马驰骋,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