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11.11—11.13鳌山徒步穿越——所谓疯狂,是多数人不能理解的正常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陕西
本帖最后由 Fiona汪 于 2011-12-1 16:24 编辑

所谓疯狂,是多数人不能理解的正常

                                         ——记11.1111.13鳌山徒步穿越

The so-called mad,is that most people cannot understand the normal.

                              我也是個亡命之徒,卻一直站在原地踏步。想要出发,不要问路。唯一方法,迎风向前。

                                                                                                                                                                  ———题记


懒于书写已经太久,每天长久的坐在电脑屏幕前,以至于脖颈的酸痛会时时让我有眩晕的感觉。自鳌山回来后,每天都有无数的理由,无数的借口,来逃避很多事情纵容自己的懒惰和拖延。对于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户外徒步穿越经历,它是该被好好记录一下子的。只是想说的太多,一时竟理不出头绪来。听着许巍的旅行找点儿感觉,记录下这段经历。

鳌山穿越·缘起

       1117汉中出差一周,走西汉高速一路穿越秦岭,窗外景色怡人,西安一直是一个只有夏冬两季的城市,春天和秋天在城市里停留时间之短,常常会让人忽略掉一年有四个季节。于是,在深秋能看到当季的美景不仅会让人暂时忘却旅途的疲惫,还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想要去爬山。一周的忙碌的出差工作并没有打消我爬山的欲望,反而越来越强烈,发短信给几个朋友,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可以一同前往秦岭探秘。刚开始计划的是腐败自驾游路线鳌山太白等徒步登山路线不在考虑之列。后因王老人家坚持要走鳌山,另一朋友也心心念念的要走鳌太,在多次尝试建议换路线得到否定后,决定偏离最初的规划决定徒步鳌山。时间初定于111113日,计划四人行。

鳌山穿越·路线

鳌山:[N3356,E10725]也称西太白,位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西,海拔3476,是秦岭的第二高峰,也是秦岭最为原始的无人区。徒步穿越的道艰险强度大,但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山坡,既有众多巨石磊落的第四季冰川遗迹又有诸如荞麦梁等险峻的山峦峭壁,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气候变幻无常。

23公里:地处太白县—黄柏塬山间公路(又称太洋公路)49公里处,海拔2240M,当地称之为23公里的原因不得考证,此处是传统线路中距离鳌山导航架最近的出入口。
塘口:地处太白县东9公里处,海拔约1700M,姜眉公路穿境而过,是太白县无公害蔬菜最大的产地之一。

路线:(计划全程约80公里西安---太白县---23公里(2200M)---3200M营地---鳌山大梁---药王庙---导航架(3470M---一堵墙---五里扁---怪树林

---2900M营地---窝棚---塘口---太白县---宝鸡

本帖最后由 Fiona汪 于 2011-12-1 16:30 编辑

鳌山穿越·装备

此次装备带了不少,经实践检验后,此处只列个人认为必备的作为参考。

衣:长袖速干1件、冲锋衣裤1套、抓绒衣裤1套、登山鞋1双

护膝护踝各1副、厚袜子3双、雪套一副、户外头巾2个、遮阳帽1顶

手套1双、太阳镜1副、登山杖2根、高倍防晒霜、55L背包+防雨罩

食:炉头和套锅1套、高山气罐2罐(2-3天路程足够)、保温水壶及1天量饮用水

巧克力、压缩饼干、牛肉干、白饼(或将手抓饼切丝,占地小且耐饿)、糖

挂面、咸菜或酱料、火腿肠、盐(其实大包紫菜汤料蛮实惠,内有油包和盐包)

dao具、火柴、体力好的可以腐败点,带上鸡蛋、小白菜、西红柿、大米

住:普通防水双层四季帐篷1顶,户外地席1张,帐灯(可用头灯代替),

铝膜加厚防潮垫1张(不建议带自充气式防潮垫,除体积小外,防潮性能一般),

羽绒睡袋(强烈建议羽绒,舒适温标为-15左右),暖宝宝贴10-20片(必备)。

行:重要证件和少量现金、手机、相机及备用电池(建议包塑料袋装挎包内防潮)

   一次性洗漱用品、卷纸,卫生巾(防潮用),塑料袋(防水、环保用)

   感冒药、创可贴、防高反药物、其他药物根据个人情况定

注意:男生背包总重量控制在35-40斤以内,女生背包总重量控制在20-25斤 以内

装备提示:对于1011月份之间的太白天气来说,步入冬季。如不下雨,天气晴朗的话温度可达10度以上;如下雨,则必有风,降温迅速,极端温度可降至5度以下,甚至出现冰雹、雨夹雪之类的天气。故最需要的是保暖装备,冲锋抓绒衣裤是必备的,-10度以下睡袋也不可或缺;其次防水措施也很重要,太白山上的雪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防风防雪性能好的帐篷是非常必要的,扎营地几乎都在垭口,风很大。

鳌山穿越•向导
此次顺利走完鳌山穿越,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向导王高明。隆重推荐:
王高明,36岁,太白县黄柏原人,鳌太成功穿越200余次无事故,多次参加鳌山和太白山遇险游客的营救,经验极其丰富。

联系电话:15129666813

鳌山穿越·在路上

20111110
西安——太白县城

加班加点错过午饭,到1点钟才搞定工作,跟领导请假后速度回家拿行李奔赴车站,好在路程不远且没堵车,顺利在2点前到达城西客运站。去往车站途中司机师傅还热心提醒我这个季节爬山很危险,小女生背那么大包爬不动等等。对于未知旅途盲目乐观的我自然是充耳不闻,只是多谢了他的好意。

一名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活动,一名因参加市里比赛不确定时间,最终出发的只有我和王老人家。虽然小罗同学后来打电话表示比赛完毕要求归队,但因准备不充分被我们拒绝了。事后看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坐上245的车后几乎一直在途中昏睡,车内空气浑浊但也温暖不觉的冷,中间被司机呐喊吵醒下车放风5分钟,冷风吹来感觉凉飕飕的。好在一路没有晕车。

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太白县城,受到太白县选调生窦佳敏(小豆子)和于尧同学的热情招待,吃了一顿当地的特色菜,口味很接近陕南菜,所以吃的还不错。席间于尧同学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墨脱做西部志愿者的三年经历,那些关于高原和雪山的各种故事,现在听起来一个个都充满趣味,但期间的过程必然很艰难和苦涩。

饭毕走路回宾馆,一来有助消化,二来欣赏县城夜景。太白县的夜景虽然不如凤县的凤凰灯带那么拉风,但翠矶山那灯带围绕的上山路和几尊金色的道家雕像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

太白这座小山城,没有都市的繁华,多一份沁人心脾的舒缓和宁静,的确是个适合避暑休闲之地。

旅行贴士:西安发往太白县城的车每天只有245320两班,票价55元,路程大约四个多小时。赶不上这2趟就只能先从西安坐到眉县再倒车。西安发往眉县,眉县发往太白县的班车车次比较多。外地驴友可选择火车在宝鸡站下车,宝鸡前往太白县的汽车每天有很多班,最晚一班大概67点发车。

太白县——黄柏塬乡的班车每天一班,发车时间为下午230左右。

回复 落云 的帖子

呵呵,好专业的分析哦~我也是听别人讲的,这个向导本人倒是谦虚低调的很~农民本色,淳朴厚道。
那个公里数是我蒙的,就是觉得好远,呵呵~
回复 宝鸡山甲 的帖子

我原来也在宝鸡工作来着,今年才调到西安的。一直忙也没顾上更新。有支持就有动力咯,晚上回去继续更新,希望以后宝鸡的登山活动可以叫上我噻~
回复 一人在线 的帖子

嘻嘻~谢谢支持了,第一次在论坛上发帖子,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没人搭理,所以写了一小半就放下了。元旦貌似很多队有穿越活动,也预祝你穿越成功!
本帖最后由 Fiona汪 于 2011-12-6 21:02 编辑

20111111 太白县城——23公里——凉水泉

早晨起床王老人家据说是收拾东西耽误了一些时间,打电话N个不接让人很恼火,在此后的几天内,他超级慢的收拾速度让我们有效的行走时间每天至少缩短一小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退掉房卡已经8点多,出门附近没有早点卖,我在小商店买了6瓶水叫了辆出租车,商定以150元的价格包车到23公里,早点预备在车上补充点玉米肠将就一下。结果回到宾馆接王老人家又不见人,电话继续不接,5-10分钟的等待后看到他提着油盐味精板着个脸来了。第一天出发以不痛快开场,对话自然充满火药味,呕了点儿气再吃凉的八宝粥,我的胃开始抗议,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让我开始晕车呕吐,虽不算严重,但总归出师不利,我承认自己有点儿迷信。(事后想想当时自己真是幼稚啊,一位驴MM跟我说,在外面都得收敛自己的乖张!!以后,真的要以此为戒!)

9:30左右到达23公里管护站,向导的班车约10分钟后到达。与管护站的工作人员咨询背夫的问题,交谈中他们对这个时节爬山表示了担忧,规劝我们就此掉头回去,还说可以免费搭车送我们回县城,当然是再次感谢好意然后决定继续走。

与向导汇合后,他对我们过重的行李表示了担忧,看来出发前的沟通很重要,可惜我们没有做好。这一点也对我们之后的几天行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之前已经耽误不少时间,故与向导会合后没做停留便开始登山,没有在登山口留影有些小遗憾。

第一段要面对的就是在所谓的练驴坡,坡度约六七十度,短短的一段路因为负重太多歇了2次,爬了近一个小时。仿品包劣质的背负系统开始将我的肩勒的生痛,这真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练驴坡后一段短暂的平缓道路让我的体力恢复了一点点,开始跟向导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他丰富的爬山经历和质朴的语言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再一段的拔高路走的相对比较轻松,一路上好奇心让我成了十足的十万个为什么,难得向导耐心的解答。

第一次看到雪线,还是颇为激动了一番,我一边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景色,一边与王老人家互换拍照,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向导继续放慢步伐边走边等我们,心里大概已经做好了今晚到不了3200M营地的应急打算。

又经过大约半小时极为辛苦的拔高后,我们到达第一个休息点(靠近标识点草甸),此时已是下午2点多,第一次体会饿到肚子咕咕叫的滋味,一边狼吞虎咽的吃手抓饼丝一边听着肚子一声声的咕咕叫,那感觉真是难忘。

    约十分钟的休息之后继续上行半小时,彻底进入冰雪的世界。

在雪地里走了约一个小时后终于在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铁佛庙的地方,移动和电信相继接收到了飘忽的信号,联通超级悲催和不给力。在雪地里躺着,起初见到雪的兴奋劲儿早已过去,只有肩膀上的隐痛持续。

    从爬山伊始就颇为担心向导,他简陋的装备、单薄的衣裳和瘦小的身躯,至少看起来不够专业。每每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寒气上身,我就怕他冻坏了,事后证明我们的担心纯粹多余,对于一个常年在山上行走的人来说,装备神马的都是浮云。

大约五点多,我们在一个叫凉水泉的地方安营扎寨了。经过一天的负重攀爬,向导对于我们的实力也有了大致了解,估摸着速度是无论如何在天黑赶不到 3200M营地了,于是找了个背风的雪窝子住下。就在我们还慢腾腾的扎帐篷收拾东西的时候,向导已经迅速的升起一堆火,空气瞬间变得温暖起来。

扎营后略作休息,我开始做当天的第一顿熟食。打着马灯,用紫菜鸡蛋汤煮泡面外加高山娃娃菜补充维生素,在雪地里冰镇了矿泉水和红牛,围着篝火听向导讲故事,吃饱喝足后的满足,疲惫一扫而光的幸福,一切就是如此的简单。

约七八点的样子,月亮挂上枝头,篝火熊熊、马灯摇曳、月光皎洁,一切美的那样沉静,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联通依旧没有信号,电信和移动信号飘忽,抢着发了一条微博报了平安,王老人家乐极生悲,被树杈撞破了额头,浪费了我一个小熊维尼的创可贴。

山里的夜晚格外漫长,感觉聊了很久,谈了许多,看表才9点左右,向导因为习惯早睡,叮嘱了我们几句便回帐篷歇息了。一整天大强度的行走,我也扛到10点钟就开始哈欠连天,赶紧钻进帐篷睡觉。没有了篝火取暖,睡袋里也不觉得暖和,幸好我买了暖宝宝贴和暖足贴,整个晚上因为这俩小东西,总算没有受罪。

2011年11月11日世纪大光棍节,我在秦岭山中安静的度过。

20111112   凉水泉—3200M营地—鳌山大梁—石海—一堵墙

   一夜大风,尽管我们已经三面被围,另一面被树林遮挡,但仍然能感受到山中夜风的威力。干树枝被吹断打在帐篷上发出声响,一直处于迷糊不能熟睡的状态,联想到向导讲的羚牛,着实有点儿后怕。

早晨起床发现昨夜腐败后遍地狼藉已经被冰雪冻住,满地散落的树枝已被向导归拢燃了一堆篝火,暖暖的伴随着烤饼的香味。王老人家拒绝了我和向导的帮助,独自一人收拾帐篷打包睡袋,因为要追求打包后的形状和大小,结果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向导有些着急,担心我们今天又走不到计划中扎营的目的地,要在雪地里受苦,一直不住的跟我说,你朋友打包太慢了,这样不行啊,这样不行。

按照时间推算,我的生理期就这一两天,寒冷的气候和雪地里不停的行走,对于一个长期被痛经困扰的人来说的确有些恼火,我开始莫名的紧张,尽管早起的风景很美,我却已经没有精力和心情拿出单反拍照,心里不停地默念:一定不能在雪地打转转啊,要加紧行程啊。

王老人家大概也有一样的担心,一直紧绷着脸不说话,两个犟脾气的人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再次为了早餐开战。我拒绝吃热好的卤蛋,只拿2根玉米肠充饥。原本想喝点儿热水暖和一下,但因为他自作主张的加入葡萄糖,我拒绝喝,被他说是饮食挑剔教育了很久。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我固执的坚持,以沉默对抗。

10点左右正式拔营离开凉水泉,向导因担心行程问题,主动帮老人家分担了一顶帐篷和我的单反相机,是的,这的确是我们第二天没有彻底崩溃的重要原因。

    近一个小时我们才翻过前一天晚上扎营的山头到达3200M营地,期间我因口渴吃雪两次还喝掉向导半瓶营养快线。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