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驴稗话古北岳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北岳驴 于 2011-12-27 10:30 编辑

       引入,我,北岳驴,家住河北曲阳北岳庙傍。所以,从小到大受北岳的营响较重。可以自豪地说北岳的精神激励我、北岳的文化熏陶着我、北岳的血液在我身上流淌。
       每年,或与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都要去大茂山(古北岳恒山)去3~5次。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向登顶,也分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过穿越。
       百科名片: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是华夏五岳之一。史书明确记载,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主峰大茂山海拔1898米。建于曲阳县的那座北岳庙,是历代帝王遥祭北岳恒山即大茂山的岳庙。借天时地利之便,历史上大茂山曾建有许多庙宇,现山顶仍存有奶奶庙。如今的唐县大茂山是一座森林公园,有数以百计的自然景观。大茂山野生植物众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开,适宜游览、休闲、避暑和野生植物考察。

      正文:相传,上古舜帝封禅四岳,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自此以来,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一直没什么变化,后来南岳就不是天柱山了,改成了衡山,特别是北岳,封在了太行山的北部,据说由于山峰众多,早期又没有具体所指,后来虽然有了准确位置,可还是入乡随俗被当地村民叫开了神仙山,期间又加封了中岳嵩山。大概由于北岳庙修在了曲阳城,离古恒山,也就是现在的大茂山有100多里路,且道路崎岖难行,一般,皇帝和代表皇帝来祭祀的高级官吏很少到实地去,这样,就给北岳恒山的搬家留下了说辞,经过反复争论,在清朝顺治年间,最终还是把祭祀场所迁到山西的浑源县。

       现在,人们说的大茂山,实际在唐县、阜平县和涞源县交界的地方,是做为旅游区和林区才叫开的名子,实际当地人还是沿用老习惯都叫它神仙山。
      那,既然北岳不在曲阳境内,又为什么在曲阳城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北岳庙呢?原来曲阳的地面比现在大的多。宋、金以前阜平以东、唐县的西北部军城一带、涞源的南部区域都归属曲阳管辖,因此,正是因为在1700多年前的北魏朝廷建了北岳庙,才有了曲阳城、才有了后来的各种结果。

O(∩_∩)O哈哈~,沙发呀,真不容易哟~~~
北岳驴爱家乡山水,弘扬旅游文化。敬佩
回复 河北无语 的帖子

       与无语妹妹金秋同登大茂山
回复 肖姐 的帖子

谢大姐夸奖,古北岳文化1700多年,比今北岳多1000多年,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需要宏扬和宣传。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1-12-27 15:08 编辑

北岳名号的遗失与当年的战乱有很大关系,自汉以来至隋、唐乃至北宋之初对于北岳的地位没有争论。宋末至元,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侵,河北一带战乱纷争,宗教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影响,僧侣道士为避战乱纷纷逃散,北岳地位日趋渐微,影响也越来越小。明时有人因大茂山位于京都之南,称为北岳于方位不恰为由要求将重新册封北岳,自此北岳之争而起但长期不能定论。清入关后,少年即位的顺治的老师为山西人,顺治采纳了老师的意见,封山西的天都峰为北岳垣山。至此神仙山彻底失去了北岳的称号
      汉朝天汉三年,汉武帝下令在大茂山阳面一处宽敞的山谷里盖起了北岳祠。又过了几年,汉武帝带着十八万人的祭祀队伍,到泰山封禅后,专程绕道曲阳封禅北岳。由于重山隔阻、道路崎岖,致使庞大的队伍无法到达大茂山下,就在原曲阳城北的济窦岩搭建了封禅台,进行了封禅活动。之后,汉武帝心里觉的不踏实,一邦文臣看看透了他的心思,马上引经据典地创造出一个“祭山不祭巅,祭水不祭源”的理论让汉武帝下了台阶。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都乐得少受些颠簸,直到北魏正式建成北岳庙,以后的祭祀活动都在此进行,而曲阳城也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