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鬼老鬼闯——普渡河峡谷 (全文终)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本帖最后由 雪岭岩羊 于 2015-3-10 05:35 编辑

第七天——尾声及感喟

    昨天遗忘了点小细节,现补下漏:我们昨晚赶到的小铅矿,是处于一个叫白鹤村的地面;从普渡河入江口到白鹤村有四公里的路程;小卖部的老板名叫刘玉山,五十八岁,本村人氏。

    今早起来,必修课做完后,向刘老板辞别时,我问他需给多少的费用,他回答说:随便给点就行了。我就说:给你五十元够不够?他回说:多啦,给三十元就行了。俗话说:无商不奸。我要说:刘玉山老板就不是奸商,而是一个厚道的生意人。我原以为五十元是下限,上不会超过一百元,他就算再多收点,情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我们心理上也是能接受的。

    八点半出发时,在刘老板店里买了几瓶冰红茶,他又给我们指点了条村旁的小路,超了点近道上到公路。公路一直在荒芜、贫瘠的大山蜿蜒向上直到一个很高的垭口处才看到尽头,垭口处已能看得出有两座电讯铁塔。过了垭口,大约还有七、八公里就到舍块乡了。舍块乡应该算是东川区最偏僻、荒凉的山乡,而我们经过的区域又是离舍块乡最远山村。身边的这些大山虽然贫瘠、荒芜,但它气势雄壮,那一条条的羊肠道,仿佛是刻在它躯体的艺术纹身,也就深受照相机的青睐。所以,路途虽困苦还是小有收获。

    一次在路边小憩时,看到一农妇背着一捆柴禾,带着三个孩童顺道路走下来,其中两个稍大点的也用绳索拖着一捆柴禾在走,最小的一个手中也抓着点枯枝。我一看这场景很生动,偷偷地就把相机准备好,等猎物一进画面,我迅速举起相机就按,一幅大山的孩子就收入相机中。那农妇见到我们也很新奇,便问我们:你们是那点呢人?我就回说:昆明呢嘛,你们还咯是昆明呢,东川现在归昆明管噻。这时,那最小的小儿子突然转过来对我说:你吹牛,我们不是昆明呢,我们是东川呢。我被小孩逗乐了,农妇却呵斥小孩不懂事,并说小儿子只有六岁,是她的外孙。她又告诉我们:她们家在上面村子,她们现在是到她娘家,娘家又在下边,不然就带我们到她家休息、喝水。又是多么暧心的话呵!

    当我们爬到垭口时,还以为到了坡头,殊不知,路转过山背面还是继续上坡。此时的山已不再是荒芜、贫瘠,植被不错,大多还是碗口粗的松树。又爬了约半小时,到了真正的白鹤村公所,我很吃惊,我们从出发的白鹤村到这个白鹤村公所走了四个小时。这时刚好有个人从村公所出来,老鬼就上前问路及舍块到东川新村的班车情况。那人就回答:从现在这点过去一公里多些就是个岔路口,从舍块开往新村的班车就要经过岔路口,岔路口离舍块还有五、六公里,你们要去东川就没必要再走到舍块了,好象是一点钟有一趟,走快点还赶得上。老鬼就对我说:你走得快些,你先朝前赶,到岔路口遇上班车就堵下来等我一下。我回说:好呢我先走。

    十多分钟,我到了岔路口,见有几个老乡也呆在那里,我以为也是等车的,便向他们打听到新村的班车过了没有。老乡告诉我:早就过了,每天只发两趟,一趟八点半、一趟十点。那就说明我们今天是老天注定,要与舍块乡亲密接触下了。我把背包放下,等着老鬼的到来。岔路口的位置已能看到舍块乡,在岔口的右下方,显然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就轻松多了。路面是由巴掌大的砖块镶铺出来的,这是我们一周以来要走的顶级路面了。而左转上去的路就是经因民、落雪、汤丹到新村。不一会儿老鬼也到了,我把情况跟他说了下,他反而很淡定地说:反正舍块也没到过,而且也难得来,就呆上一晚吧。

    我们眼下应当做的事是找个有水平源的地方,把还带着的最后一顿饭的原料处理完。周围没有水源,我们只有向舍块乡进发,走了半个多小时,到了一个叫新山村的地方。路边有户人家,一看还开了个小卖店,令人欣慰的是还有两个水龙头就在房前。我走到小卖店的窗前,不见有人,便向房间里大喊:有人吗?却听到身后有回应之声,转身望去,见公路对面半山坡上有两个少年在骑自行车玩。其中一个问我们要买哪样东西?我回答:只要点水做饭。少年不在理会我们,继续玩他的,我们就开始做最后的午餐。在我们做饭时,少年可能出于好奇,骑着山地车冲到他家门前来看新奇。我问他:你爹妈呢?他回说:到乡上去了。我又问:你上学也在乡上?回说:嗯。我们这次远足所带的食物,是我所有类似经历中最精准的一次,也是两个鬼头之间的默契。两个都是各自带着食品,共同开伙,在最后的午餐中把各自的食品消耗殆尽。饭后,我们谢过少年,走向舍块乡。

    五点钟抵达乡上,这个乡政府所在地感觉人口不多,却还在大兴土木。山上风又大,所以,环境显得很恶劣。从舍块乡能清晰的看到普渡河,我们就在想:如果从金沙江再从河谷折回来,找条小路爬山到舍块,一定比走白鹤村路要近得多。舍块乡很小,还没三江口大,十多分钟就能把乡上转遍,乡上只有三家住宿点,我们选了家清静的旅店安顿下来,查看了下今天的行程情况:十九点八八公里、垂直高度一千零二米。紧接着到浴室洗尽几天来的风尘,结束了我们六天半的徒步征程,总行程约一百八十公里,真正地结束了我们的徒步征程。明天我们将乘八点半的班车到东川,再转车回昆明。

    接着再回味下这一个星期以来的经历和感喟。首先,以我自己的观点定义普渡河峡谷,是条昆明市辖区的经典徒步线路。它集红色旅游、地热资源、植物保护区及崇山峻岭于一体。它与其他峡谷相比,只逊色于水流量小些,相对而言,有的特色又是别的峡谷不具备的。而它又在我们身边,走进它、融入它,既省时间又省经济,我们此次八天时间,人均总费用四百多点。如若当地政府重视稍微做一点投入,把有两段被库区淹没的路的上方,再开辟出一条便道,那到普渡河峡谷的驴友会蜂拥而来的。

    其次,是普渡河峡谷在我们尚未穿越之前,我敢笃定是没有任何驴友或是山民全程走通过的。因为,从我们进入峡谷之始终所接触过的任何人,是没有那一个能提供全程路况信息的人。当地人充其量能知道上下五十公里内的路况就尽顶了,还有,在金沙江入口处,没有一个村庄或是渡口,故当地乡民是没有意义走通的。而公路又未全程贯通,所以其他行道之人,我断言也未全程涉足过。驴友和游客也就是到过峡谷中的某几处景点,深入一些的据我所知,就是从乌蒙下到峡谷周围兜了一圈而已。我就纳闷,多年来这样一条离我们不远的精妙徒步线路,何以时至今日才被两个老家伙来开垦呢?是昆明市户外驴友们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呢?还是好高骛远而对这条线路不屑一顾?总而言之,我通过这次峡谷穿越,得到的是收获多多,感悟深刻。故此,我就把这些亲身经历、真实感受通过文字和图片上传到8264与广大户外人士分享。只是我这个生在灾难年代的人,没得扎实地在学校读过几年书,文化底子薄,把文字上传网络,唯恐贻笑大方,但为了给想体验这条徒步线路的驴友,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就不顾及了。

    最后,再赘述点乡音乡情。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妇孺皆知的,但是我们现处的社会,人被社会体制分成了若干等级,社会矛盾突出,人善良的本性很难体现出来。虽然我们这次还谈不上远离喧嚣的城市,仅是在昆明辖区范围,就真切地数次感受了山野村民的纯厚乡情。那一张张敦厚充满真实笑容的脸,那稚童带有乡音的一句,你吹牛还时常在我的眼前和脑际萦绕。以我之个人感觉即是,虽然离城市距离算不上远,终因交通状况太差,所以很没有受城市市俗之风的影响,故仍然保留着那份固有的特质。

    这让我忆起很多年前的一段经历:那是一九八四年,我骑单车到丽江旅游。入住一家私人小旅店,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坐在门口,大概看我有些与众不同,便问我来丽江干那样呢?我回答她:来旅游。她又问我:哪样叫旅游?我又耐着性子回答:就是来玩玩呵。噢,就是来耍耍呵,她若有所思。紧接着又问:你从那点儿来?我又回答:从昆明来。唉哟,是从省城来呢呵,走、走、走我带你到我们家新房子住,这个老房子是给山里边来赶街回不去的人住的。还记得当时一个小单间房,一块五毛钱的房费,配有台黑白电视机,老太太的孙子还把洗脸水都端到房里来。那种感人的经历,在我后来不下十次的丽江之行再也未感受过了。

    我心里有点纠结,我花些精力把这些文字、照片传到网上,由衷地是想让热爱大自然的驴友们也能尽早走进普渡河峡谷体验、分享它的壮美。继而又担忧如去的人太多太杂,或多或少会给这条生态环境已饱受摧残的线路又带去些人为的精神污染。


————全文完


本帖最后由 雪岭岩羊 于 2015-3-10 05:35 编辑

炯哥V5,谢谢分享大片!

    谢谢陶老弟一直的关注。
欣赏   很不错
说句大实话
练体力是条不错的线路
现代人旅游观光那个疯掉了也不会走那么远的大峡谷
何况他爹他妈爷爷奶奶三大姑六大姨会担心的
荒芜、贫瘠中透露着一种苍凉雄壮的美。
“我心里有点纠结,我花些精力把这些文字、照片传到网上,由衷地是想让热爱大自然的驴友们也能尽早走进普渡河峡谷体验、分享它的壮美。继而又担忧如去的人太多太杂,或多或少会给这条生态环境已饱受摧残的线路又带去些人为的精神污染。”很理解,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活苦闷了 需要一个新的开始去走走 不错
要磨砺自己一哈去走走不错
要感受孤独寂寞去走走不错
要毁了谁 带她去那里不错
哈哈
       岩羊贤弟:你我倡导、崇尚的线路就不应该是旅游观光的线路,而应该是带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线路。如果是面对旅游观光的群体,图文也不适合发在8264。
       孤燕:借用前些年的一句流行话“理解万岁”。
佩服!有点自叹不如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