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路之梦——写在孤身鳌太穿越之前 - 辽宁 - 8264户外手机版
接触户外之后,很多梦想,就与登山有关。
鳌太穿越,是我N个梦想之一,他离我越来越近。仿佛,明天的清晨,睁开朦胧的睡眼,发觉,我已在龙脊之上。
还有什么比行走在路上,感受漂泊的人生,更加惬意的事情呢?无关他人,世俗,只与自己的人生有染。
人生苦短,真有机会自由行走,自我思考的时间,不多!走不完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可以用有限的行程塞满记忆。也思考不出天地宇宙的奥妙,但我可以不断发现新的自我。
这或许就是我人生的信仰,自在洒脱,不断超越。
为什么选择鳌太?
传说那是中国强驴的标志路线,走过了鳌太,才可以算一个真正的强驴。
从来不觉得自己强,骨子里些许的清高,让我厌烦一切证明。那些确实走了一些惊险路途,然后摆起一副牛人嘴脸,受人膜拜的家伙,在我眼中,一文不值。任何事情,如果一旦成了炫耀的资本,奇迹也不过是一个屁而已!
我走鳌太,一是因为文化,那是华夏民族的龙脉,相信,对于一个龙的传人,这是一种无上的自豪。0距离的接触龙文化的发源地,想想,都有一种激动!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情绪,难得呀!
二是因为地域,秦岭,中国南北分界线,北国冷峻与南国柔媚,或许只有站在这里,才有一个直观的对比,当我左脚在北右脚踏南的那一刹,会有怎样的思绪,期待呀!
三是因为神话,太白山,看名字就知道和上古神话有关,甚至鳌山的传说,更为动人,女娲补天,断神鳖四足以镇四极。鳌山的存在,才得以让华夏神州,风调雨顺。在看看那些名字,无一不在吸引着我,拔仙台,万仙阵,玉皇池,药王殿。。。。。。
常在想,走过鳌太,会不会沾染一些仙气,神秘呀!
为什么选择孤身走鳌太?
很多朋友劝我,找个伴吧,这样保险一些。
是的,鳌太风险确实不小,尤其对我这样从来没走过鳌太的人来说!
多一个伴,很多时候,多一些照应。
但以我的个性来说,我真的不需要。不是逞能,正因为对路上很多未知的发生有着很大的担忧,所以才决定独行。我会根据自己的体能调节行进速度,也会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行进的路线,即便是两个人,体力经验以及其他原因,选择擅长的路线也会不同,我可能愿意沿石海切入,他可能选择石海边缘草地绕行。我不想因为路途上的一点分歧,而造成体力分配的偏差。不想别人勉强跟随我,当然更不想勉强自己,去走不适合自己的路线。也许当我走过一次,对鳌太有了一定切身的认知,才会去考虑与他人同行,在我有足够去迁就别人的心理准备之后。
我多次的问自己,鳌太穿越,你有足够的准备吗?
查阅鳌太攻略以及他人游记,足有两年,我发觉了以下几点!
1,鳌太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户外驴子,多是一些哗众取宠之流。首先是关于路线的距离,传说中有说100公里的,120公里的,甚至有160公里的,我没有查到鳌太之间的准确路程距离,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应该是40多公里,一般实际路程是直线距离的2-3倍。鳌太穿越,基本在大梁行走,其间遭遇大约10座海拔3400的高山,大多也都是侧面切过,少有上下曲线和盘旋弯路,所以,实际距离应该是直线距离的两倍以内,估计至多在80公里!而这个也解释了,很多没有户外经历的新驴,一走而成。不排除天生能力原因,但6天的行程,平均每天15公里。这,应该不是特难。
2,鳌太的高反,很多人提到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3500米之下,只要合理安排行程,根本不存在高反的。常识告诉我们,高反,就是高原反应,空气中含氧量忽然降低,让人感觉大脑和内脏不舒服。海拔3000米以上,才被称为高原。所以有很多在小五就呼喊高反的人,除了心理作用之外另一个唯一存在的原因,就是的色缺氧了。
鳌太的高反,绝对不是必然的,我分析后觉得,两方面,一是心理作用,某些人极度兴奋,又极度紧张,造成了身体的不适,就冠以高反。二就是因为兴奋,或者逞能某种因素,忽然间体力消耗过大,产生的身体不适。
3500米的含氧量,绝对不至于让人难以消受,只要你不大呼小叫,保持一颗平常心,合理的分配体能,绝对不会高反!
3,鳌太的难度,鳌太实际山势并不险峻,偶尔几处,只要你加了留意,也不至于有多大的危险,很多人夸大其词,也不过是为了炫耀罢了。
鳌太真的算无人区吗?也许有几天行走在无人居住的地界。但基本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驴子走过,那怎么算无人区?当然,冬季大雪后的鳌太走的人是很少,但对于每年3-11月,基本每天不间断的有。所以,如果你真有什么麻烦,只要在营地水源那坐等,就能得到帮助。
全程无补给,我不知道水算不算补给?一路水源还是相当丰富的,营地基本有水,水是生命之源,所以,拿没有补给说事,是不正确的。
但鳌太也确实不简单,的确有很多强驴败走鳌太,这无疑增添了鳌太的神秘色彩。
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我分析了一些原因,大致几点。
一个队伍,强驴太多!对一些突发事件,各执己见,不欢而散。不光是鳌太穿越,即便是其他穿越,也是如此,队伍中只有一个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往往穿越成功,原因,意见统一。意见分歧的队伍,确实走不远的,也许每个人都很强,但每个人强的特点不同,很容易产生拐点。
还有,有些人失败的原因,不是准备不足,而是过于充足,以至于这些充足,成为了一种累赘。
我看到那些后背大包,胸前背着小包,腰间还挂着挎包的人,不禁好笑,至于这样吗?一共不过6天的行程啊。
光是食品的准备,那叫一个全啊,肉,蔬菜,高热量高营养的小食品,仿佛这六天有一点的营养缺乏,就有生命危险。什么保持血液含糖量,甚至有带葡萄糖水的。看似科学,实际毫无道理。
6天的营养缺失,不会有生命危险,反而可以减去身体多余脂肪。除了每天必须补进的营养,我们身体里还含有很多储备营养的,6天的简单食品,不会对身体产生过大的伤害、那么繁琐的食品准备,不如简单的食品+1瓶复合维生素。
一天的登山运动量,即便是重装,也未必有打5个小时羽毛球或者游5个小时泳的运动量大,所以,你不会低血糖到危险的地步,也不会缺盐到虚脱,不会抽,更不会嘎。
衣服好几套,你去玩户外秀啊?实用就可以了。一些没用的装备,不带也罢,什么绳索啊,套锅大小几个,水壶水瓶,这个那个的,一说原因就是保命用的,真是滑稽。那些背夫穿越的时候,都带了什么,大家心中有数。我们没有人家的经验,以及环境的适应,但也没必要虚张声势。
我见过最牛的鳌太穿越装备,一个人,独行。所有装备以及食品,加一起10公斤。他的睡袋是特别加工过的,分成上下两截,上半截,随时当羽绒背心穿在身上御寒,帐篷只带了外帐。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路线的相当熟悉,对自己能力极为自信,也是对装备使用完全精通的情况下,但说明了一个问题,走鳌太,确实没必要负重那么多,个人感觉负重在20公斤左右为佳,这是科学。
背负的少,自然节省体力,所以也不必费力玩命般赶路,轻松自在,也就不会产生很多问题。
还有些人确实是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败的,鳌太真正困难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气。很多人明知道这点,最后还是败在这点。
你带了雨披,冲锋衣,冲锋裤就够了吗?
你一定要有在雨中行走的准备,我在部队的时候,野外演练,是全天候的,不会因为下雨而取消。下雨的时候,往往没有雾,所以,只要留心脚滑,是可以行走的。大雾的天气,没办法行走,这个确实危险,但是,雾天,选好水源营地,耐心等待,鳌太气候变化快,说明了一点,就是时好时坏,所以,随时可能天气恶劣,也随时可能云开日出。在等待的时候,随时观察自己的食品以及健康状况,如果确实发觉,这些条件不符合之后来的行程,那时下撤也不为晚。做好下撤点的安排,实际,还有有几处可以应急下撤的!
户外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受一些疾病的困扰,也是一门必要的学问,应急药品是处理,但前期预防靠经验!没有这个,万万不行!
先说这么多吧,也许很多人说我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也有可能,我的独行以失败告终,但我相信科学,而不是人云亦云!
你不会低血糖到危险的地步,也不会缺盐到虚脱,不会抽,更不会嘎。---笑喷
经历就是最好的诠释,经历是过程也是户外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户外精髓所在!
是啊,你说的很客观!
现在看我这篇文字,的确够狂傲的.幸好,给了我天气野兽等等的打击,如果让我在风和日丽中顺利走下来,我想,我会更加偏执,张狂!那我今后,一定吃大亏!
哈哈,汗,汗,汗啊!
鳌太真的算无人区吗?的确有几天行走在无人居住的山脊而已,其实基本每天都有各地的驴子在穿行!
支持!
刚刚穿回来,走了6天半,运气不好,有4天半在大雾风雨中艰行,走的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