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西湖、扎营崂山、停不下的脚步》 - 贵州 - 8264户外手机版

  贵州
    来到杭州不得不逛西湖;著名的西湖十景如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等早已被多少文人骚客描绘得淋漓尽至。俺就不再狗尾续貂而献丑了。只有几处让人突发感慨而不起眼之景,枉议几句。供各位酒余茶后消遣消遣;

       西湖风雨亭————秋瑾;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别署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闽县。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德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2]光绪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2]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对于为推翻满清*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本帖最后由 曲行老驴 于 2012-8-4 11:06 编辑

中华苦难五千年,拍案览书酒正酣;

只恨无椎击暴政,可望执笔撼苍山。

闻鸡起舞司州在?阅史高歌秋瑾还?

莫笑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雪斑斑。

悼秋瑾————燕南毛版

秋瑾部分诗词选;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残菊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剑歌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
  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
  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
  君不见剑气棱棱贯斗牛? 胸中了了旧恩仇?
  锋芒未露已惊世,养晦京华几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锋,知音落落世难逢。
  空山一夜惊风雨,跃跃沉吟欲化龙。
  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
  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奸贼。
  中原忽化牧羊场,咄咄腥风吹禹域。
  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
  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 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失题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感愤二首;(其一)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其二)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
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泪涕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
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武松;武松墓位于北山街西泠桥畔,苏小小墓西边50米左右,面对的是秀丽的西湖。武松墓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英公”,杭州的这些古迹从某种意义上讲,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一种情感寄托。

梁山上排名第十四位好汉。步军第二名头领。天伤星。封号:清忠祖师。后在杭州出家终老,葬六和塔下。其景阳冈打虎,狮子楼为兄报仇,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夜走蜈蚣岭、南下征方腊等一直是传说中最为人所乐道的故事。在《水浒》中出场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

  特长:徒手搏击;脚力惊人;臂力超常。

人物特色:义烈化身。 金圣叹评武松,有所谓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诗曰;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 。   

顶骨数珠灿白,杂绒条结微黄,钢刀两口迸寒光 ,行者武松形像!

本帖最后由 曲行老驴 于 2012-8-4 15:32 编辑

  

苏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伎,才貌出众,身世和爱情故事凄婉动人,其诗作“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脍炙人口。传说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在西湖北岸的孤山脚下,有一座西泠桥将湖岸与孤山相连,桥头建有一座慕才亭,亭下有一圆丘状坟墓,墓前碑上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传为湖山佳话。墓亭共有12副柱联,分别邀请12位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是西湖风景区中柱联最多的一座亭子。

苏小小的故事;

南齐时,钱塘(今杭州)西泠桥畔一户姓苏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这女孩长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父亲吟诗诵文,她一跟就会,亲戚朋友都夸她长大后必成为才女。

     
小小六岁时,父亲不幸病故。为了生计,小小的母亲忍辱为妓。几年的精神折磨,使她身心交瘁,小小十岁时,母亲竟一病不起。临终时,她把小小托付给贾姨妈:“我的心是干净的,但愿小小莫负我!”

     
几年过去了,小小已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小小从小喜爱读书,虽不曾从师受学,却知书识礼,尤精诗词,信口吐辞,皆成佳句。小小还酷爱西湖山水,她将自己住屋布置得幽雅别致,迎湖开一圆窗,题名“镜阁”,两旁对联写道:“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

     
每天,小小总在西泠桥畔散步,眺望涟涟碧波,点点水鸟,她会情不自禁地吟诗放歌,倾吐心中的情愫。那时的西湖,虽然秀美,但还未经人工开发,山路曲折迂回,游览辛劳,她便请人制作了一辆小巧灵便的油壁香车。坐着这车,可以去远处。

     
车子灵巧,人儿娇美,穿行于烟云之间,恍如神女下凡。沿路行人议论纷纷,啧啧称奇,猜不出她是何等人物。苏小小旁若无人,一路行一路朗声吟道:


燕引莺招柳夹途,     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     家住西传妾姓苏。

     
苏小小的名声传开了。豪华公子、科甲乡绅慕名而来。僻静的西泠桥畔顿时热闹起来。小小原想以诗会友,交几个酷爱山水的知己,不想来访者多是些绣花枕头烂稻草——衣冠楚楚的蠢才,十有八九被她奚落出门。钱塘城内巨富钱万才数次登门,愿以千金娶小小为侍妾,也被小小拒绝。钱万才失了面子,发狠道:“你有才貌,我有财势,惹恼了我可要小心!”

     
贾姨妈劝她:“不妨寻个富贵人家,终身也有了依靠。”

     
小小道:“人之相知,贵平知心。岂在财貌?!更何况我爱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岂不从此坐井观天!”

贾姨妈担心小小母亲留下的积蓄用尽,将来生计无着。小小说:“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贾姨妈叹息道:“姑娘以青楼为净土,把人情世故倒也看得透彻!”

     
如此又过了几年,母亲的积蓄终于用完。小小二话不说,操琴谋生,顿时成了钱塘有名的歌妓。

     
冬去春来,莺飞草长。一日,苏小小乘油壁车去游春,断桥弯角处迎面遇着一人骑马过来,那青骢马受惊,颠下一位少年郎君。

     
小小也吃了一惊,正待下车探视,那少年郎君已起身施礼。小小过意不去,报以歉然一笑。

     
这郎君名叫阮籍,是当朝宰相阮道之子,奉命到浙东办事,顺路来游西湖。他见小小端坐香车之中,宛如仙子,一时竟看呆了。直到小小驱车而去,阮郁才回过神来,赶紧向路人打听小小的来历住处。当他得知小小出身于妓家时,不禁叹一声“可惜”。

     
阮籍回到住处,小小的身影总是浮现在眼前,茶食无味,辗转难眠。他想,既是歌妓,与她相识一番,也是人生乐事!

     
第二天一早,阮籍郁骑着青骢马,叫人挑着厚礼,径直来到西泠桥畔。

  恰好贾姨妈出来,阮籍道:“晚辈昨日惊了小小姑娘,容我当面谢罪。”贾姨妈见他不似一般王孙公子气盛无理,便进去通报。

     
小小因游湖劳累,今日一概谢客。她倚在床边,不知怎的。总想起昨日遇见的那少年郎君。忽听说此人到来,心中一喜,说:“请。”

  阮籍斜穿竹径,曲绕松柳,转入堂内。小小从绣帘中婷婷走出,四目相视,双方都暗含情意。阮籍英俊税洒,举止文雅,言谈中对西湖山水赞不绝口。小小道:“你既爱湖山,请到楼上镜阁眺望。”

     
镜阁墙壁上贴着小小书写的诗,阮籍念到“水痕不动秋容净,花影斜垂春色拖”时,不禁叫好,对小小更添了几分爱慕之心。

     
阮籍沉吟片刻,依韵和了一首。小小知他是有才之土,便叫侍女摆开酒肴,两人对饮起来。

     
阮籍本是风流才子,此刻面对美景,趁着酒意,随口吟出不少佳句。小小更是喜欢,停杯抚琴,曲调悠扬缠绵,传递着眷恋之情。

     
此后一连几天,小小和阮籍都在断桥相会。一个驱车前往,一个骑马相随,沿湖堤、傍山路缓缓而游,好不快活。

     
贾姨妈见小小和阮籍一见钟情,很是高兴,夸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小小说:“他是相国公子,我是青楼歌妓,知人知面难知心啊!”

等阮籍又来时,心直口快的贾姨妈当着小小的面,问阮籍会不会变心。阮籍紧执小小的手,指着门前的松柏道:“青松作证,阮籍愿与小小同生死。”

     
小小与阮籍来到西泠桥头,正当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之时,周围一片静谧,小小激动地轻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当夜,由贾姨妈作主,两人定下终身。之后,选了个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备筵设席,办了婚事。

     
阮籍成婚的书信送到家中,阮道气得差点昏倒:堂堂宰相之子娶了歌妓,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但山高水远,一时又奈何不得。

     
阮道老谋深算,强按怒火,写了封信,连同一份厚礼,派人送至钱塘,交给阮籍。信中写道:小小既是品貌双全的才女,他并不反对这门婚事。还提醒阮籍不可贪欢于夫妻之情而荒了学业。阮籍、小小见阮道说得通情达理,才放下心来。

过了些时日,阮籍又接到家书,说阮道因受风寒卧床不起。小小急忙打点行装,催阮籍回去探亲。

     
阮籍赶回家中,见父亲安然无恙,不由奇怪,阮道怒骂道:“你被践女迷住心窍,我不略施计,你如何能回来?”不由阮籍分说,命家人将他关进书房。阮道又作主,为阮籍另择名门闺秀。

     
阮母道:“等你完了婚事,取了功名,再娶几个侍妾,也非难事,想那姑娘也不会怪你失信薄情吧?”阮籍低头不语。

     
小小自阮籍去后,整日足不出户,左等右等总不见阮籍的信息。“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小小只能吟诗以解愁闷。

     
春去夏至,小小才接到阮籍的信。只见她脸色苍白,双手微颤,眼里噙着两滴泪花,良久,才吐出一句:“原来如此!”

     
入夜,小小独自关在房中,饮一阵酒,抚一阵琴,间或抽泣几声,直到深夜才没了声响。贾姨妈放心不下,破门而入,小小已醉倒在床上,泪水湿透了枕巾。

     
清晨,小小摇摇晃晃跨出家门,来到西泠桥上,望着湖上娇艳的荷花独自出神。贾姨妈跟了出来,扶住小小:“男女之情往往薄似烟云,短似朝露,你千万要想得开,身体要紧。”小小似答非答道:“我的心是干净的!”

  从此以后,小小脸上少有笑容,性情变得更为冷峻孤傲,接待客人,言语之间更多调侃的冷笑。不想,倒反而传出个“冷美人”的名声。

接前页;

  小小对山水的痴恋未变,只不过,她不再到热闹的景区,而专去人迹稀少之处。这一日,时值深秋,她来到红叶满山的烟霞岩畔。忽然,前面传来“叮当”凿石之声,她正要避去,那边有人喊骂,争闹起来。小小循声寻去,迎面是一个形如石屋的大石洞,一群凶神恶煞的家丁挥着皮鞭,正在殴打几个石匠。

     
小小心中不忍,喊道:“光天化日之下,为何打人?”家丁见小小仪态非凡,弄不清她是何等人物,停手道:“小人奉我家老爷之命,在此督促石匠完工!”原来,富豪钱万才为了讨他老娘欢心,在这五屋洞壁上凿刻石罗汉三百六十五尊,以示他老娘天天敬佛、求取保佑之意。老娘七十寿辰将临,而石罗汉尚未完工,所以家了赶来催促。小小见石匠们衣衫褴楼,疲惫不堪,便向家丁求情,宽容期限。

     
钱万才正巧赶到,他冷言道:“苏小小,你过去不卖我的面子,今天倒要我赏脸!”小小道:“敬佛,心诚则灵,何苦难为这些匠人呢?”

     
钱万才好笑道:“你便是我的佛,你若肯跟着我,我便依你,如何?”说着,来搂小小。小小怒极,顺手给他一个巴掌:“佛面兽心的无耻之徒!”

     
钱万才暴跳如雷,一边喝令家丁动手鞭打匠人;一边抓过一条皮鞭扑向小小:“身为妓女,才是无耻,今天我非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

“住手!”突然山坡上跳下一个人来:“以势欺人,你眼中还有王法吗?”钱万才定睛一看,来者是一贫寒书生。手一挥说:“我的鞭子就是王法,给我打!”家丁们一拥而上,鞭子劈头盖脑的问那书生飞去,却不料家丁们手臂一阵酸麻,落下的鞭子纷纷向四周甩出。还没等家了弄清是怎么回事,脚底被什么一绊,一个个都跌倒在地,他们翻身爬起,又向书生扑去。那书生身形一矮,双拳齐出,一阵风似地又把一群家丁打得瘫倒在地。家丁们这才领教,那书生的武功好生了得!鼻青眼肿的家丁们哼哼着,再也不敢动弹。钱万才的气焰顿时减了大半,但他还扬着鞭子,“哇哇”乱嚷。书生一纵身,跃到钱万才身边,伸手捉住他的手臂,钱万才痛叫一声,撤鞭软倒,连喊:“英雄饶命!”

     
书生微微一笑:“命,你只管向你的佛去要,我只要你不难为匠人,让他们安心凿完,如数付给工钱!”“遵命!遵命!”钱万才连连点头应允。“还有,你也不许难为那姑娘!”书生的手握了一下,钱万才杀猪般叫了起来:“一定!一定!”书生这才放手。钱万才带着家丁,抱头鼠窜而去。

     
石匠们向书生拜谢,书生道:“你们雕刻出如此精细的石罗汉,为湖山增色,我能饱此眼福,倒该谢你们呢!”

     
小小从没有见过如此豪爽仗义之人,不由大为敬慕,忍不住上前道:“钱塘苏小小,拜谢先生相助。”

书生回礼道:“学生鲍仁,久闻姑娘芳名,今日相识,果然名不虚传。”

     
小小道:“如无不便,请到寒舍一叙。”鲍仁爽快地答应了。

     
小小家门前已等候着许多富家子弟,香车一到,便你请我邀,争闹不休。小小道:“我今日已自请贵客,诸位请各自便。”

     
小小请鲍仁直人镜阁,亲自斟酒道:“先生文武双全,心胸磊落,为何不去报效国家呢?”

     
鲍仁道:“动乱之际,有力难效,何况我是将功名视作草芥的!”小小道:“有为民作主之心,则英雄有用武之地。倘不能如愿,再复归山林,浪迹江湖为时未晚!”鲍仁道:“我恃才反愚,经姑娘轻轻点拨,茅塞顿开。只是我饥寒尚且不能自主,功名二字从何说起?”“先生如不嫌弃,我愿助你赴京都应试。”小小取出百两银钱交给鲍仁,鲍仁慨然收下,深深一揖告辞:“姑娘之情,深于潭水,我鲍仁永生不忘。”“小小在此静候佳音!”说罢,小小亲自送鲍仁出门。

  鲍仁去后,钱万才放出流言蜚语,百般诋毁小小.小小对贾姨妈说:“任他倒尽污水,不能伤我一根毫毛!”贾姨妈道:“总要防着点才好。”

     
转眼到了雪花纷飞之时。上江观察使孟浪途经钱塘,他久闻苏小小盛名,便叫了一只楼船,派人去唤小小来陪饮助兴。

     
过了一会儿,差人禀报,小小被人请去西溪赏梅了。孟浪十分扫兴。

     
第二天,差人早在苏家候着,一直等到深夜,小小喝得酩酊大醉被待女扶了进来。差人又去回复,孟浪很是恼火:“如明日再推三推四,决不饶恕!”

     
第三日,差人再去,侍女说姑娘醉卧未起。差人发急道:“再不去,孟老爷要给她颜色看了!”小小在里间听见,理也不理。

     
孟浪闻讯,勃然大怒。他少年得志,本不把个妓女放在眼里,如今连连碰壁,便摆出威风,要让小小吃点苦头。 孟浪便与县官商量。这县官老爷是钱万才的舅舅,对苏小小早已怀恨在心,现在上面有人出头问罪,自然照办。
县官派差人传唤小小,速到孟观察使船上赔罪,而且必须是青衣蓬首,不准梳妆打扮。贾姨妈怕小小惹祸吃亏,劝她屈就应付。小小道:“这班狗官老爷,我与他们毫不相干,有什么罪可赔!”正说时,差人“呼呼”地打上门来,贾姨妈和侍女们吓得发抖,小小坦然道:“也罢,我去走一趟,省得家中不安宁。”临行前,她从容地梳妆打扮了一番。

     
孟浪邀了府县宾客在船上饮酒赏梅,忽听苏小小来了,赶忙正襟危坐,盘算着给小小来个下马威。随着一阵麝兰香味,小小如仙女船飘进船来。满船人都被小小美丽的容貌、冷峻的神态震慑住了。静寂了好久,孟浪才干咳一声道:“苏小小,你知罪么?”“我是烟花中人,哪里知道老爷们会对我如此厚爱,三请而不敢来,竟成大罪?”只一句话,孟浪便无言以对,只得威吓道:“你要求生,还是求死?”

     
小小调侃道:“爱之则欲其生,恶之则欲其死,全在老爷手中,我怎能自定?”孟浪不禁得意起来:“利嘴巧舌,并非实学,我倒要看看你的真才如何。”他要小小以梅为题赋诗。

     
小小不假思索,信口吟道: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要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诗意隐含眼前之事,且又不卑不亢,孟浪不由暗暗折服小小的才智。孟浪性子虽烈,倒还有几分惜才之心,他见小小楚楚动人,便息了怒气,搀过小小,邀她人席。县官在一旁冷笑,他受钱万才之托,早就想加害于小小。

     
酒宴直到天明才散,孟浪启程。县官立即派人在归途中将小小截住,并以借诗讽喻、藐视朝官罪,殴打唆使罪判小小入狱。

     
贾姨妈用银钱周旋。使小小免受狱内之苦。但她体质本弱,加上气愤,关了数月,便生起病来。

     
这一日,牢房内进来一人。小小抬头一看竟是阮籍。阮籍途经钱塘,闻讯赶来营救,小小转身不睬。当阮郁说到愿娶她为妾时,小小再也忍受不了,鄙视地说:“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作证。”阮籍脸色胀得通红,长叹一声,怏怏地走了。

     
半年后,小小出狱回家。她来到石屋洞,望着石罗汉,勾起了与鲍仁相识的往事。

     
小小又病倒了。她无力乘车游湖,只能靠在床上,眺望窗外景色。

转眼又到了夏荷盛开的季节。夜幕垂窗,娇艳的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纯净可爱,小小不禁轻轻吟道:“满身月露清凉气,并作映日一喷香。

     
贾姨妈见小小病情垂危,问她:“你交广甚多,不知可有什么未了的事?”小小感慨道:“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小小说罢,含恨逝去。

     
安葬时日将到。这天,几个差人飞马来到小小家,问道:“苏姑娘在家么?滑州刺史前来面拜。”贾姨妈哭道:“苏姑娘在家,只可惜睡在棺木之中。”差人大惊失色,飞马而去。不多时,只见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骑着白马而来,到西泠桥边下马,步行至小小家门前,一路哭将进来。他奔到灵堂,抚棺痛哭:“苏姑娘,为何不等我鲍仁来谢知己,就辞世而去?老天不公,为何容不得你这个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声息全无。

     
贾姨妈含泪相劝,鲍仁道:“人之相知,贵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贾姨妈道:“有鲍相公这番话,小小在九泉之下,也当瞑目了。”贾姨妈又说了小小的临终遗愿。鲍仁这才强压悲哀,请人在西泠桥侧选地筑墓修亭。

     
出殡下葬之日,夹道观看者不计其数。鲍仁一身丧服,亲送小小灵枢,葬于西拎桥畔。鲍仁亲撰碑文,写出苏小小一生为人,以表明她的高洁人格。临行前,鲍刺史又来哭祭道:“倘不能为民作主,我鲍仁定来墓前厮守。”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从此以后,苏小小的芳名与西湖并传,天下游人每到西传桥畔,都会发出多少感慨!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有名的放荡文人阮藉。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后人凭吊苏小小的诗文选;沈原理《苏小小歌》:
    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

       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白居易《杨柳枝》词云: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


李贺《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