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沟布达拉峰(5428M)攀登报告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四川因为受地震的影响,几个月来热爱技术攀登的CLIMBER们我想一直很郁闷。我在新疆流浪了两个月后,听说四姑娘山可以爬山了.现发几张3月份攀登布达拉的照片给大家解馋,更希望大家行动起来。
“地震每个人都在承受,然登山的梦想不会因为灾难而被阻退。”--中国民间登山交流群语








[ 本帖最后由 终极lee 于 2008-8-22 17:01 编辑 ]
继续!
THE SNOW OF MOUNT BUDALA
布达拉峰的雪----布达拉峰西南山脊攀登考察报告


为什么考察攀登布达拉峰?
08年因为对BIG WALL 山峰越发感兴趣,同时也是纪念喜男登山遇难一周年,最后决定前往双桥沟尝试攀登他身前没有完成的山峰。
  早年在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看到布达拉峰壮美的岩壁时,除了惊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外,也好奇的想:会不会有攀登的可能。虽然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执着并狂热的攀登者,但由于当时国内的攀登水平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涉足真正的高海拔大岩壁山峰,所以只当是一种玩笑式的想法。直到后来在《盗版岩与酒》网站上看到有关斯洛文尼亚人登顶的简短报告和路线图时,我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去尝试这个"BIG WALL"山峰。
  05年8月,中国优秀攀登者---刘喜男用他的实际行动(开创婆缪峰“自由扶梯”线路)证明了国人也可以攀登大岩壁山峰。而喜男的下个高海拔大岩壁的目标正是布达拉峰。06年5月和9月,喜男和搭档阿成在不同的季节两次尝试布达拉峰,虽然最终都因为天气和落石等原因没有攀登成功,但他的勇于探索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资料。
  07年党结真拉的山难事件震惊了中国攀登界:一座6000米的冰川型雪山吞噬了中国最优秀的攀岩者。这样一位国内大岩壁“先行者”就离我们而去。除了巨大悲痛之余,留给我们的是对失去大岩壁前辈的深深遗憾。这次事件我不知道对中国民间攀登的挫伤有多大,但对曾同在一个探险公司的我产生了不小的心里影响。07年的一年,我除了进行数次成熟山峰(包括第一次攀登的雀儿山)的带队攀登活动都非常顺利,但进行两次新山峰和山峰新路线的攀登中,都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自己的心里有关系。透过一个意外的攀登事件,让国人反思中国式的攀登活动与商业模式结合的合理性、责任与风险等等问题,更让我反思攀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攀登爱好与生活方式是否可以紧密结合,而这些问题我本来一直不需要考虑而直接认为是有明确的答案的。
  在经过了快一年心里调整,很多问题已经想的透彻。人要有爱好的生活,而我离不开攀登。08年伊始,我从攀冰训练到大岩壁初级山峰试攀都有了很不错的成绩。海拔5240米的仰天窝峰6小时FREE SOLO到顶,4945米牛心山的先锋攀登都给我了一定的信心。这两个有400-500米岩壁线路山峰的热身,加速了我想尝试真正大岩壁山峰的念头。从元旦到春节,我有三次机会前往双桥沟,而最好的天气都因为要带攀冰培训班而没时间去登山。春节后,为了自己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登山和训练,我从一家探险公司辞职变为自由职业,并立刻进行了上面两座山峰的攀登训练。三月回到城市修整了半个多月后,邻近喜男逝世一周年之际,我又压抑不住内心攀登的欲望。但由于今年四姑娘山地区又是干冬,3-5月是春雪的季节,双桥沟下了不小的雪。虽然季节原因SUMMIT一个大岩壁山峰并不现实,然而作为纪念前辈的攀登,我选择了喜男生前没有完成的布达拉峰进行尝试性攀登,以获得更多路线的第一手资料。

山峰路线的选择:
03年9月斯洛文尼亚人首登的线路为西壁岩石线路,线路长度1300米,22个绳距,最难路段5.9,他们命名《达赖喇嘛》。
05年8月日本登山家山野井尝试单人SOLO北壁线路,由于断指和天气原因,最终放弃攀登。
06年5月喜男、阿成尝试北壁转西北山脊线路,攀登9个绳距,未完成攀登。
由于我们攀登的时间是气温低、积雪大、天气不稳定的春季,不是夏季,雪太大,大岩壁线路没有办法进行攀登,我们也和喜男一样选择了阿尔卑斯山脊线路的攀登,只不过为了能得到这个著名的山峰有更多的线路考察资料,我们选择了没有人攀登过的西南山脊转西壁线路。

攀登队员选择:
李红学,也就是本人,阿式攀登技术性山峰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岩石型山峰攀登经历(骆驼峰东峰、尖山子、阿妣山、毕棚沟5108峰、小仰天窝峰、牛心山),作为发起者组织了这次攀登活动。
拖鞋,成都体育学院大四毕业生,一个有攀岩天赋的小伙子,有快速进步的抱石和野外攀岩经历及未来攀登大岩壁的理想,并也有三座四川初级山峰的攀登经历(奥太娜、狮子王峰、四姑娘山大峰),这些条件有理由让我带领他接触这次不是为登顶的考察攀登活动。
徐老幺,双桥沟登山向导,四川登山协会持证协作,是我认识了三年并信任与认可的藏族向导,同时现在也被我当作朋友。在这次攀登中,他是被我们聘请作为高山协作协助我们进行攀登考察活动。



攀登前准备与器材选择:
08年春节,我在带攀冰技术培训班的课余时间,用了三天的时间攀登了双桥沟内两座初级大岩壁山峰。其中一座是小仰天窝峰(5130M),因为之前有人攀登后留下了详细路线资料,我约上徐老幺两个分别SOLO攀登,全程登顶+下撤只用了十个小时;第二座是牛心山(4950M),这座山稍难,我带两个队员在大本营住了一晚,第二天先锋完成岩壁最难路线后,于顶峰200米左右处由于天气变坏下撤。这两座在冬天攀登的大岩壁山峰虽然攀登线路不完全是“BIG WALL",但穿着徒步鞋和带手套攀岩,为我能后面尝试真正的高海拔大岩壁做了热身。
登山器材清单如下:
技术镐一对
主锁10只
快挂5副
岩石锥15只
机械塞 (CAM)一套
岩石塞(NUTS) 一套
管状塞 一套
安全带 两副
头盔 两只
上升器 两只
下降器 两只
攀登主绳 两根(60米一根)
备用静力绳 50米
岩石钩 一只
岩石锤 一只
菊绳 两只
成型扁带 5根
散扁带 20米
攀岩鞋 两双
高山帐篷 一顶

李红学
拖鞋
徐老幺
攀登考察日记:
  08年3月24日中午,我约了一个年轻的攀岩爱好者----拖鞋,搭乘当天最后一班班车前往布达拉峰所在地---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一路7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中,拖鞋向我讲了很多他将来攀登追求和理想。由于是在成都体院就读武术专业,拖鞋身体素质非常不错,才练习了一年半攀岩就可以爬5.12的线路了。他告诉我毕业要去阳朔找工作,继续攀岩,然后努力练习传统攀登,希望以后能攀登真正的大岩壁线路。多么有追求的攀登青年啊!  3月24日晚,我们到达双桥沟老幺家不久就开始下雪。第二天早晨,沟里已经是层林尽染。由于雪太大,我们决定25日就作为攀登前的适应准备,上午睡到自然醒,下午进行简单的攀冰训练。


  3月26日早,天气特别好。由于在新下的厚雪中攀登会引起流雪和雪崩,我们上午整理装备和器材,下午等雪晒硬一点再出发。下午一点,简单吃了点午饭,我们就包了车前往布达拉峰脚下准备攀登。一点半我们在山脚下观察了布达拉峰的西壁、北壁和两条山脊后,决定攀登西南脊后转西壁考察。2点我们背上背包从西南山脊下了杜鹃林出发向上攀登,由于雪太大、坡度又陡,在林子里的“雪中游泳”消耗了我们很多体能。下午6点我们终于钻出了雪林,到达了开阔地中的乱石坡。由于天气还一直很好,我们决定趁着还没有天黑多爬上升一点,不建立大本营,直接到山脊上的大岩壁下方扎营。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山脊。山脊上的大块乱石被厚厚的雪层覆盖很难走,我们只能利用登山杖和冰镐小心翼翼的在石头上挪动。如果不小心掉进石头缝里,就有可能受伤而中止攀登。快8点的时候,我们才到达了岩壁下的山脊。费力平整了一片乱石堆上仅有的小平台后,搭上帐篷才发现有一半几乎是悬空的。天黑下来了,气温也降了很多,但为了晚上能躺下睡觉,我们坚持用雪铲为帐底的另一半修了一面雪墙才进帐篷。不过,在帐篷里吃完饭后躺下才发现雪墙迅速被我们的体重压陷下去了,我们只能半躺半坐的横卧在本来有足够空间的三人帐篷里,一个晚上几乎没睡着。


  3月27日早,在幻想数了一个晚上的星星后终于在煎熬中入睡。谁知道才睡了一个小时左右,6点半闹钟就把我们吵醒了。我靠近帐门,就起身拉开门帘探头观看天气。昨天晚上还是看着星星才进帐篷的,早晨"孩子般多变"的山区小气候就给我们一点颜色看看。黑压压的云层让我的心情顿时又深重了起来,刚关上门帘有听到雪粒敲打帐篷的声音。得知下雪后,大家都绝望的倒下继续睡觉了,心想中午之前雪不停的话就只好打道回府了。在斜躺了一个小时后,8点我们终于坚持不住身体卷缩之痛苦而爬起来煮饭来消磨时间。我用老幺背上来的米、腊肉和蔬菜给大家煮着可口的饭菜的之余,时不时地打开帐篷前厅门帘观察外面的天变化,希望老天能给我们继续向上攀登考察的机会。在我们边吃边祈祷三个小时后,云层终于慢慢散开,雪也慢慢停了。11点我们背上所有技术装备、两根攀登主绳和睡袋,带了少量食品、气罐,以及宿营袋和单层小帐篷,沿着山脊开始尝试攀登前面的岩壁。由于岩壁上有一层厚厚的积雪,我们穿着笨重的徒步鞋爬上岩壁就滑下来了,而从成都带上的攀岩鞋也因为气温太低而没带上山。就在我们不得不准备放弃的时候老幺在岩壁的左侧发现了一个岩石缝好像可钻过去。我让老幺先空着身体钻过去看看情况,发现有攀登可能后我们在依次把背包传送过去。洞太窄,有个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紧贴岩壁通过,手里还拿着冰镐很不方便,生怕不小心会把冰镐掉进洞里下方深不见底的岩石缝里。爬过岩洞,有一个大石柱组成的通道连接着后面更完成的岩壁。由于可以站得住脚,我们没有用绳子而是每个人小心翼翼的独立攀登石柱。石柱长的很直,这种景观给布达拉峰这样的大岩壁山峰增添了一些情趣。看来相对于单调大大岩壁线路,我更喜欢多变性的阿尔卑斯线路。翻过石柱,一片大岩壁就“压”在我们头顶。由于岩壁根部的雪层太厚,我们穿在徒步鞋无法向上直接攀爬,于是我们选择了继续向左斜切向上攀登。面对被大雪覆盖的大岩壁,我们首先需要用徒步鞋踏开深雪,然后用手刨开岩缝里的湿雪寻找手点。这样一个过程已经消耗不少体能和热量,不光考验我们的攀登能力,同时也考验我们的抗寒能力和装备的性能。我和老幺交替保护了5个绳距后,手脚开始被冻的麻木起来。然后对未知线路探寻的渴望又支撑着我们继续攀登。最后我们沿西南山脊和西壁之间向上攀登到一个岩石尖顶下方后,天气开始变坏了,雪慢慢下了起来。这个岩石尖顶如果不是在有湿雪影响的情况下,我穿徒步鞋也是可以尝试攀登上去的。我非常想爬上去看看后面通达顶峰的岩壁线路还有多长,究竟从山脚下观察到的完美岩壁在这个位置看是什么样子的。然而我们做了短暂尝试后理智的选择了下撤,面对下雪的情况下去攀爬湿漉漉的岩壁后果是非常不安全的。我们在尖顶下讨论了一下后,又决定向左横切两段到西壁的正方观察一下斯洛文尼亚人攀登的线路。这两段是从岩壁翻上一个山脊,中间我们放了三个机械塞,然后到山脊上有放了两个塞子。最后我和老幺站到了山脊上给斯人命名的“达赖喇嘛”线路拍照,拖鞋则用了一个保护站把两个背包和自己挂在山脊下方。从山脊上看,那条线路比我们选择的线路好像更可行,更有可攀行,线路比较清晰,完全是攀岩直上。我们选择的线路是需要在山脊上左右横切,攀越完山脊绕过一个岩石尖顶后才开始攀登最后的整块大岩壁。观察完线路后,雪开始下大了,我们只好带着遗憾下撤了。傍晚,我们回到了山脊营地,今天因为有点累了,晚上也没吃什么东西就睡了。





  3月28日 本来还担心三个人挤在一个悬空的帐篷难以入睡,结果可能真的疲劳了,然而一觉到天亮。老天每次好像都在捉弄我们,第二天早晨,一幅高原美景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蓝天,云海,还有白雪皑皑的雪山,太美了!然而我们的考察活动已经结束了,新雪带来攀登的危险阻止了我们的第二次冲动。中午当我们把昨天弄湿的绳子、器材和睡袋晒干后,我们就心满意足的下撤了。望着背后大自然创造出来的“雄伟大墙”,我心里暗暗地想:布达拉,我还会回来的。晚上,经过几个小时在雪里、林子里的连滚带爬,我们又背着重新弄湿的背包回到了老幺家。热腾腾的火堆旁,老幺给我们煮了一锅藏式火锅,还有腊肉和青稞酒。老幺一家真是热情好客啊,老幺不光是我们的协作,同时也是我们终生的朋友。

3月29日 早晨起来赶车,结果又下了一场大雪,双桥沟的水泥路都被深雪覆盖了。开来由于去年年底是干冬,今年年初的春雪确实不小。吃完早饭后,老幺的弟妹就开他的面包车送我们去沟口等回成都的班车。临走和老幺说了一下今年大概的计划后,留了一个驮包技术装备放在他家,等到五一左右再来登山的时候用。(后续,原本打算5月中旬带一个技术培训班去四姑娘山攀登骆驼峰,结果由于5.12地震被迫取消。)



总结:这次攀登考察活动虽然由于大雪没有完成到达5000米以上的目标,不过还是有很大收获。对于新线路来说,西南山脊到达西壁之间部分不是很清楚,可攀性不能确定,然而转到西壁直上南顶的可能性基本排除,通过观察这条线路比斯洛维尼亚人的西壁线路到达北顶更难更复杂。对于西壁直上线路,我们站在比他们起步位置高两三百米的山脊观察,是一条非常有意思,非常明晰的线路,可攀性非常好。希望有国内能前往四姑娘山这个“东方阿尔卑斯”,哪里不光有很多有意思的ALPINE线路等着你,也有很多漂亮的BIGWALL山峰等着我们去探索!

大岩壁的诱惑将是你抗不住的?如果不信,就来尝试吧!
图片拍于双桥沟牛心山大岩壁

[ 本帖最后由 终极lee 于 2008-8-22 17:25 编辑 ]


03.24 成都---双桥沟
03.25 攀冰适应
03.26 布达拉西南山脊营地
03.27 西南山脊--西壁路线考察-山脊营地
03.28 山脊营地--双桥沟
03.29 双桥沟---成都

这是上次去考察的日程安排。
布达拉是一个很难的技术型山峰,在我们考察之前实力强劲的斯洛文尼亚夫妇一次攀登就登顶,日本人一次攀登未登顶,韩国人三次攀登未登顶,国内首次尝试是前攀岩健将刘喜男,两次攀登未登顶。
对于这么诱人的山峰,我还会去攀登的,不过下次会把攀登日程安排长一点,以保证有更多的攀登时间去尝试不同的线路。

小葱登山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就是不能太着急哈!
呵呵,开个玩笑,我是慢性子。

光腿,帖子已更新,更详细的私下交流吧!
最近如果天气容许,再去进一步考察。。。

谢谢,我记得,有机会还可以去骆驼峰,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场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