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个大众高山中级滑雪知识与教程 今年准备吸白色鸦片的童鞋们开始做准备吧 - 滑雪 - 8264户外手机版

  滑雪
高山滑雪教程:第一章 滑雪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滑雪运动在人类征服自然中产生和发展

    滑雪运动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条件是寒冷、多雪、多山、多林木、人类文明起源早等。

    最早的滑雪活动是人们为了利用雪、征服雪而作为行走、狩猎、运输、战争等内容的手段,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以前。滑雪的踪迹最早可以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南的阿勒泰地域的历史记载中见到。在挪威的山洞岩石上也发现了刻有穿滑雪板的人体雕刻。最早的滑雪器具可能是人们把“雪踏”形状的器具,用皮条绑在脚上,这主要是为了不陷进雪中,进而作为在雪面上走滑的用具,滑雪杖的使用是从一只滑雪杖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在小亚细亚旅行时,见到有关记载说,亚美伊亚山民穿着原始的雪靴,就如同在马脚上扎上布袋一样在雪上走滑。见图1、图2、图3

二、中国的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运动的发源地

    世界雪坛(特别是欧洲)不少人把挪威称之为“滑雪的故乡”。但是根据日本国札幌市冬季运动博物馆所存资料的展示;俄罗斯滑雪教材中关于滑雪起源的讲述;第一任中国滑雪协会主席刘永年先生1994年所撰写的《新疆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的论述;有关业内人士对阿勒泰区域历史与滑雪运动的实地考察;国外著名史学家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研究,其共识是:

    1.阿勒泰地域的丁零族在远古就有滑雪活动,而且是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山海经》的第十八卷《海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有丁令国,其民自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这是有关中国滑雪的最早论述,所谓丁令国,即在贝加尔湖以南直至阿勒泰山一带从事游牧的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2.在中国的古籍魏志卷三十五的末尾曾指出“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严似雁鹜,自膝以上身首为人,膝以下有毛,有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能奔驰,驭马更快,为人勇猛善战”。这段文字也清晰地描绘了奔驰雪上的古代人形象。

     3.日本历史学家、文学博士白乌库吉先生称,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世界史第四卷中曾指出:“住在阿尔泰地区的人们拥有山羊角,冬季在雪中奔跑,记述了当地人在冬季利用滑雪器像山羊一样在山谷中疾走的习俗,此文可能是有关滑雪的最早文献了。”

    4.阿勒泰地域自然条件为多山、多雪、寒冷、多林木。人类文明早至6000年之前,丁令族系游牧民族,故具备了滑雪运动起源的所有条件。

    5.俄罗斯滑雪教程关于滑雪运动的起源是这样叙述的:滑雪运动从阿勒泰地域起源后,向西伯利亚广泛传播,向东越过白令海峡传向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向西逐渐向斯勘的那维亚半岛传播。见图4、图5

三、现代滑雪运动方兴未艾

    二十世纪初叶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滑雪运动冲开了原有的局限,经过近代哺乳,跳跃式登上了现代的历程。现代滑雪运动在场地建设、器材设备的研制、技术理论的探讨、参与的人口等各领域得以全面发展,竞技滑雪、滑雪旅游在近几十年处于突飞猛进的扩展之中。  当代滑雪的重心在欧洲,大众参与程度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其次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及亚洲的日本。目前世界五大洲都开展了滑雪运动。

四、中国现代滑雪起步很晚

    由于一些自然条件与社会原因,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滑雪运动发展缓慢,近代滑雪上个世纪2030年代才从俄罗斯及日本传入,1957年组织了全国第一次滑雪比赛,从此拉开了新中国近代滑雪运动的序幕,以东北地区为主的陕窄地域,陆续开展了滑雪运动,但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不发达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多局限于竞技滑雪领域。于1980年参加第13届冬奥会才开始现化滑雪的起步,群众性的旅游休闲滑雪自上个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展。目前,中国的滑雪运动除空中技巧已获得冬奥会银牌及多次世界杯冠军,冬季两项除女子成绩突出外,其他诸多滑雪项目及滑雪领域较国外滑雪运动水平先进的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五、中国大众滑雪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滑雪产业已逐步成为朝阳产业,1996年之后的不足十年间,滑雪场的数量与滑雪人口迅猛增加。时至今日全国20几个省市(区)开展了大众滑雪;各类滑雪场接近200处;全国滑雪人次达280万,仅北京周边地区就有几十万,而且正以迅猛速度进展。

六、未来滑雪运动发展的趋势

1.政府与协会的管理、保障、服务的力度趋于加强与实际

    有条件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会更加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支持大众滑雪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会适时出台一些政策,支持滑雪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加速滑雪专业人材的培训,促使滑雪产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2.向产业化、国产化方向发展

    现代滑雪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与诸多行业有关联,势必拉动相关的旅游、交通、机械加工、服装等行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发展。而滑雪运动本身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行业的促动,从而形成跨兼诸多行业的滑雪产业,滑雪运动的迅猛发展,造成相关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后几年,不仅部分雪具、雪服、头盔等装备之类的东西可以国产化,部分雪场机械设备也会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雪具、雪场机械国产程度的提高,价格下降,会对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和让更多的人走进滑雪场创造有利条件。

3.向更广泛的消费阶层中发展

     未来大众休闲滑雪的活动形式会更多样化,新的雪上活动方式会不断出现,因地而宜,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促动个性的发展。即使传统的竞技项目也会向观赏性趋势发展,会以很快的进程冲破以往“贵族”运动的观念与局限,参与滑雪运动的人群会迅速扩大。滑雪的主流群体更趋于成熟、理性。


4
.向现代环保方面发展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会使滑雪的季节与区域延长和扩大,人工造雪、代用雪、室内滑雪场会不断的出现。但是未来滑雪实际上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项目,应具备自然的环境与氛围,冬季应具有高山峻岭,林海雪源、碧空万里的景象;夏季便是树林成荫,植被翠绿,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在滑雪场的建设与运营期内,环保水平将会有质的提高。

5.滑雪设施、器材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促使滑雪场的设备更专业、更经济,使滑雪器材装备更加安全和便捷。

6.滑雪场管理趋于规范化,向多功能天然滑雪度假区方向发展

    未来的滑雪场所将摆脱现有的单一功能,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向具有宏大滑雪氛围,配套服务设施更完备,功能齐全的度假区方向发展,会与人们的户外活动、野外生存,回归大自然的活动等融为一体,成为人们四季强体、健心、度假、休闲的充满自然特色的大型“世外桃源”。
高山滑雪教程:第二章 滑雪运动的分类




一、滑雪运动的含义

    滑雪运动的含义为:人们基本呈站立姿态,双脚各踏一只滑雪板(或双脚共同踏一只较宽的滑雪板),双手各持一只滑雪杖(或不持滑雪杖),在雪面上滑行(或再辅以其它形体动作)的体育运动。“立”、“板”、“雪”、“滑”是基本要素。

二、滑雪运动的分类

1.从历史沿革角度分类

    从历史沿革角度分类为四个时期:原始滑雪、古代滑雪、近代滑雪、现代滑雪。

2.从功能的角度分类

    从滑雪的功能角度可分四大类,即实用滑雪、竞技滑雪、大众休闲旅游滑雪、特殊滑雪。

3.竞技滑雪运动的项目

    竞技滑雪运动形成的几大门类,是以竞赛为宗旨,每类项目又包括很多小项目。虽然小项目亦在变化调整中,但竞技滑雪的分项很严谨、规范。国内比赛项目、洲际比赛项目、世界性比赛项目、冬奥会比赛项目均有所不同,竞技滑雪通常的项目有:

1)高山滑雪(国外称阿尔卑斯滑雪)

    内含小项有男、女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联合(滑降+回转)。

2)北欧滑雪

    内含大项有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越野自由技术+跳台)滑雪。

    越野滑雪内含小项有男、女单人项目、团体接力追逐项目;技术上又分为传统技术项目、自由技术项目。

    跳台滑雪只有男子项目,有单人及团体项目。

    北欧两项滑雪只有男子项目,有单人及团体接力项目。

3)自由式滑雪

    内含小项有男、女空中技巧、雪上技巧。

4)单板滑雪

    内含小项有男、女U型场地及多人大回转平行比赛。

5)冬季两项

    内含小项有男、女单人及团体接力追逐项目。

6)登山滑雪

    登山滑雪是将登山与滑雪结合起来比赛,所含小项男、女均为单人及团体。

高山滑雪教程:第三章 高山滑雪是大众滑雪的主项


高山滑雪教程:第四章 高山滑雪的器材装备

一、高山滑雪器材装备的内容

高山滑雪的器材有四大件,即滑雪板、滑雪鞋、固定器、滑雪杖。

高山滑雪着装也有一大三小共四件,滑雪服为大件,滑雪手套、滑雪帽(或头盔)、滑雪镜为三小件。

高山滑雪的器材装备种类与型号很复杂,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

滑雪者使用的器材及着装状况对其滑雪的情趣及学习、提高滑雪技术有重大的影响,不能轻视。

二、高山滑雪板

1.高山滑雪板的结构

高山滑雪板组成的材质及制作工艺都很复杂。滑雪板由前部、中部(腰部)、后部组成,中部安装固定器的部分称为“重量台”。滑雪板两侧镶有硬钢边。高山滑雪板的外型是前部宽、中部窄、后部居中,侧面形成很大的弧线。近年出现的“卡宾”板,俗称“大头板”的外型更是如此,这种外型设计就是为了便于转弯,特别是有利于小转弯。高山滑雪板的各部名称见图8

2.高山滑雪板的分类

高山滑雪板的种类很多,由于功能及种类的不同,高山板间的档次及价位差别很大。

1)按竞技滑雪项目分有:回转板、大回转板、超级大回转板、滑降板;

2)按滑雪水平分有初学者板、中级板、高级板、竞赛板、世界杯用板等;

3)按雪质分有适于滑硬质雪的板、适于滑粉状雪的板、适于特技的滑雪板等;

4)按年龄、性别分有男性雪板、女性雪板、儿童雪板等。

3.选用滑雪板的注意事项

初学者最好选用弹性好、长度短、雪板头较大些、轻便的滑雪板。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滑雪者应考虑选购一套自己专用的滑雪器材(包括滑雪板、固定器、滑雪鞋、滑雪杖)。选购器材时主要应考虑厂家与商家的诚信度、雪板的质量与性能、售后的维护服务等方面,一定不能购置和使用糠心滑雪板。

三、高山滑雪板的维护

1.维护滑雪板的滑行面

维护滑雪板最后在专用修板“板夹”上进行。

维护滑雪板滑行面的程序:

1)首先清理滑行面(底面)。

2)如果滑行面有划痕,需要用专用补条燃化后补在划痕处。

3)凉却后用钢刮板刮平。

4)用锉将滑行面和钢边同时整修,将负边毛刺也一起锉去,最后达到光平。磨修边刃、涂蜡等。在损伤较重或参加竞赛之前,最好请专业人员全面检修维护。

2.修磨钢边角度

对钢边角度的要求:

雪板滑行面经维护达到光平后,要对钢边进行修磨。雪板的两侧钢边不应与滑行面在同一平面上,而应向外形成一个微小的坡度,雪硬或需要立刃大时,角度可小点(如87°~88°),如果雪软或一般滑行时角度可大点(如88°~89°)。

3.钢边角度的修磨程序:

1)最好用专用磨边器修磨钢边角度,或者用一把细锉代用。

2)将细锉中间缠裹几层软纸,放到雪板滑面上,按压两端,细错形成弯型,将雪板钢边磨成角度。

3)如果不是全部钢边都修磨,只修部分“受伤”部位,应将其他部位用软纸护好。

4)锉的运行方面,应从板尖至板尾。

4.滑雪板的存放

冬后滑雪板长期存放之前不能“光板”入库。应维护和涂蜡(一般可为温性的红色或黄色)之后,立放在干燥通风处。

四、滑雪板的涂蜡

1.滑雪蜡的功能

1)使滑雪板底面不沾雪、不滞雪。

2)保护雪板滑行面免受“外伤”,实际上滑雪板滑的不应是底面,而应是底面上的雪蜡。

3)使雪板增加滑行速度。

4)将不同的雪质起到“中和”作用,使滑行条件尽量趋于一致,便于滑行连贯、流畅。

5)雪蜡渗浸入雪板滑行面中,有一种“滋补”的作用,保护雪板底面不受潮、不变型,阴隔紫外线幅射及减低氧化程度。

2.滑雪蜡的种类

滑雪蜡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越高档的分得越精细。主要是根据雪温、湿度、雪质来划分。高山滑雪蜡有底蜡,低温蜡、高温蜡,有固体蜡、膏状蜡、液体蜡,有普通(通用性)蜡、竞赛用蜡(如果湿度大、雪温又较高时,可用含氟的雪蜡)等。在每种雪蜡上都有详尽的使用说明和提示。

3.涂滑雪蜡的方法和程序

1)清除底面残留的脏蜡与涂底蜡方法。

——用熨斗烫化雪蜡(黑色或红色)滴在滑行面上,之后,用熨斗反复熨平。放置一定时间(几分钟—几小时),让其渗透与凉却。
——再用刮板刮平,去掉多余“浮蜡”。
——用刷子及擦布,刷净擦光。
——以上程序可视为在清除原有残雪脏蜡时,也同时涂上了底蜡。至此一个程序完成。
2)热涂蜡方法
——热涂蜡是在清除脏蜡或涂完底蜡后进行。
——热涂雪蜡的方法相当精细,包括从实际的气象、气温、雪温、空气湿度、雪质与使用者的情况出发选蜡、配蜡、涂蜡、晾干、修平、抛光等诸多程序。
——熨平适宜条件的雪蜡后要进行渗透和晾干,时间尽量长些,如果时间允许,将雪板放于室外,待第二天早晨再刮去浮蜡,再精细修平,最后抛光。
4.直接冷涂蜡的方法
对大多数大众滑雪者来说,热涂蜡是不现实的,也很不方便。而是采取直接向雪板面上蹭涂的方式,蹭完后晾干12分钟,再进行修平、抛光,可随时涂蜡,机动性强。
5.涂蜡注意事项
1)雪板滑行面没有水份,并且在不“反霜”的情况下涂蜡。
2)热涂蜡熨平时,熨斗温度不可过高,不能在一处停滞太长,避免烫伤板面(如果温度达到135℃时就会损坏雪板底面),熨斗应来回移动,尽量使雪蜡浸透。
3)除去板侧面及铁边的蜡,特别是铁边上的蜡,要全部除净。
4)由于中国的天然雪湿度低可用尼龙刷或马尾刷将板面的雪蜡刷平、精修。人工造雪应用铜刷操作,刷子应从前向后运作,不可逆向。
5)中国的雪质一般湿度低、雪干,如果是参加比赛,可在赛前再用人工涂蹭上一层固体的白色雪蜡,然后用“板擦”擦平,板擦磨擦的温度可达到60°。
6.维修滑雪板和涂蜡所用工具
维修滑雪板和涂蜡所用的工具很多,配全了也不容易。如果自己购了滑雪板,应配置点简单所谓“口袋里”的工具是必要的,再选购点滑雪蜡,养成经常涂蜡的习惯,也应学会简易涂蜡的方法。
五、高山滑雪鞋

1.高山滑雪鞋的功能与结构

高山滑雪鞋也可称为滑雪靴。高山滑雪鞋对脚与踝部有固定、保护及保暖等作用。鞋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壳连同鞋底很坚硬,由塑料或ABS材质注塑而成,防水、抗碰撞,上面镶有1个或多个夹子及调整鞋的肥瘦、前倾角的装置。内层由化纤织物和松软材料组成,具有对踝脚保暖、裹紧、缓冲等作用。高山滑雪鞋高低档次及价值相差很大,一般大众初学型鞋靿向后开启,而且只有一个在后侧的夹子,便于穿脱。准高级或竞赛型雪鞋表面有鞋舌,滑雪鞋夹子多,依次排列在前面,鞋靿在前部开口,外壳很硬,内靴较紧,穿脱较困难,但是可以将脚踝各部位及小腿下部紧紧裹住,又不会导致血液不畅,只有脚趾有点活动空间,这就使滑雪者的脚与鞋固定成一个整体,将滑雪者的用力动作,精确传导于滑雪板上。

有的滑雪鞋通过调整相应装置,可使其穿着步行方便和更适合滑雪者的脚型,高山滑雪的各部名称见图9

2.选用滑雪鞋的注意事项

选用滑雪鞋与选用滑雪板一样,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技术水平、个人爱好等因素决定。

尽量选用有微调装置及行走功能的滑雪鞋。

3.滑雪鞋的保养

1)雪鞋进雪潮湿可以烘干。

2)脚型特殊者,可到专营店用工具对雪鞋修整。穿起雪鞋应使脚的各部位均有紧裹而又无不适之感。

3)尽量不要穿滑雪鞋在水泥及土地上行走。

4)雪鞋用完后应放在温暖处存放,便于下次穿用。

六、高山滑雪固定器

1.高山滑雪固定器的功能及结构

高山滑雪固定器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固定器的主要功能是起到连结滑雪鞋与滑雪板及保护滑雪者人身安全。固定器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部与后部都有显示与调整其松紧强度的装置。前部是固定雪鞋前端,并能在横向外力过大时自动脱开;后部具有固定雪鞋后端,调整前后长度,锁住或松开雪鞋,在纵向外力过大时自动脱开等功能;中部的止滑器可防止雪板与滑雪鞋分离后滑向山谷,中部的垫板用于防止立刃时雪鞋侧面与雪面的磨擦。固定器各部名称见图10

2.固定器强度的确定

初学者的固定器强度在45公斤之间便可。

3.固定器的安装

一般向滑雪板上安装固定器应用模具定位、打孔、固定。滑雪板中部有一条中间线,模具上也会有一个标识,两者对平后,即可打螺丝孔,进行安装。如果没有模具,首先需要对前后位置及中心线位置定位,打孔时务必要掌握好,不要偏位。

目前市场新品雪板都带有一个轨槽,出厂前已安装在雪板上,只要将固定器滑动上去便可。

4.选择固定器的注意事项

1)尽量选用调节功能操作方便的固定器。

2)固定器间的档次及压力大小差别很大,而功能的差别不大,远不像滑雪板与滑雪鞋那样。

七、高山滑雪杖

1.高山滑雪杖的功能

高山滑雪杖的功能是支撑、加速、维持平衡、引导转变(点杖)。

2.高山滑雪杖的结构

高山滑雪杖的杖杆部分由轻铝合金材料制成,上粗下细,有鞘度;其上端有握柄和握革,便于手握和防止雪杖脱落;其下端有杖尖,防止雪杖在硬雪撑插时脱滑,杖尖以上有圆形或雪花形雪轮,限制雪杖过深插入雪面。滑雪杖各部的名称见图11

3.滑雪杖的选用

高山滑雪杖在选用时其高度应大致与肘部同高或略低些,初学者可再高一点,以便限制上体过份前弯。滑雪杖越轻越好,握革环状的大小可根据持杖者手的大小调解。

八、高山滑雪服装

1.滑雪服的款式

除滑雪专业竞赛服外,滑雪服的概念很广,凡是基本能满足滑雪要求的服装都可称为滑雪服。通常的专用滑雪服有上下分身款式的,由上衣与下裤两件组成,另有滑雪服是连体款式的,即上衣与下裤连在一起,分身式高山滑雪服见图12

2.专用滑雪服的选择条件

1)保暖而又穿着不显臃肿。

2)外布料应有防风、透气、防水、不沾雪、耐磨、结实而又不坚硬的性能。

3)裤角宽大,可套住滑雪靴靿口外围。

4)所有能开放的部位及衣兜都能用拉锁和贴扣封闭,袖口呈紧口状,以达到不进雪、不兜风,不致被雪杖、索道把柄等部件勾住。

5)滑雪服穿着应轻便、宽松、舒适,不影响滑行动作。

6)颜色尽量鲜艳,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7)口袋及挂环多点。

目前在中国滑雪场上经常见到穿西服、牛仔裤、毛衣,甚至穿大衣、皮衣滑雪。这对体验滑雪魅力、掌握滑雪技术动作是不利的。

滑雪服市场上的售价在几十元至几千元间,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购便宜的滑雪服,不必追求名牌。

九、高山滑雪的其它器材装备

1.高山滑雪手套

滑雪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专用滑雪手套五指分开,掌心部加缝耐磨层,达到防水、不沾雪、保暖、不妨碍手部动作的要求,腕口要较长及宽大,可松紧,便于脱戴及套住滑雪服的袖口。

2.滑雪帽与滑雪头带

滑雪帽或头带属必备的,其作用是防止耳部冻伤,使头部热量不会过度流失,同时防止头发在滑行中纷乱遮住视线。滑雪帽及头带是由毛绒线编织而成,轻松、保暖、有弹性,便于汗气挥发。

如果戴用有帽沿的帽子滑雪必须用条带固定在头上,在中、快速滑行时,最好不戴这种款式的帽子。

3.滑雪头盔

滑雪头盔是硬质材质注塑而成的,款式多种。头盔的作用是当滑雪者失控跌倒后,保护头部不致被雪面或其他物体撞伤。在参加比赛快速滑行及在树林中穿行时必须戴用头盔。

4.滑雪镜

1)滑雪镜的款式

滑雪镜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太阳镜,一种是封闭式防风专用高山滑雪镜。滑雪镜高低档差别很大,专业及通用滑雪镜的价位相差很悬殊。

2)滑雪镜的功能

——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刺激。

——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直射或雪面反射)。

——保证滑雪者的视线正常,镜面不会起雾气。

——跌倒后不会刺伤眼睛和脸部。

——新型的滑雪镜在光线暗淡条件下,能起到增光的作用。

3)滑雪镜不能视为可有可无

滑雪时应大力提倡戴用滑雪镜,特别是在中、快速滑行中,不戴滑雪镜是不可思议的。

戴太阳镜时,最好用镜带将镜腿系在颈部,以防脱离。戴隐形眼镜者,一定要佩戴专用高山滑雪镜,以防隐形眼镜脱落无法找回。

十、高山滑雪器材装备的使用程序

1.首先穿好滑雪服

根据天气情况决定内衣的多少,气温适时中,不必穿毛衣,只穿贴身内衣和滑雪服便可。滑雪内裤的裤角应是紧口的,将袜靿平整地套在裤口上。

2.穿滑雪鞋的顺序

滑雪鞋分左右脚,鞋的夹子在脚外侧,如何穿好滑雪鞋参见图13

穿滑雪鞋应先坐在椅凳上,然后将雪鞋夹子和系带全部松开——撑大雪鞋腰口——脚尖伸入鞋口——用力向里面踩入——脚后跟下压贴实鞋底——全脚用力跺地,促使脚全部贴融入鞋中——从脚背前端开始依次扣紧夹子和紧好加固带——根据脚的感受,对夹子的松紧和其他装置做适当调整,使其脚踝与小腿下端被雪鞋适度裹紧,只有小腿能向前弯屈稍许,脚趾在鞋中能有点活动空间——将宽大的滑雪裤裤角(包括松紧状的薄质内层)套住雪鞋靿口。

如果第一次穿雪鞋困难可请他人协助。

3.脱掉滑雪鞋的程序

脱掉雪鞋的程序如下:清除鞋面附雪——松开鞋夹子和加固带——用手推压鞋靿后侧及向外拉抻鞋舌——脚从鞋内抽出——将鞋夹子及加固带大致扣好。

4.滑雪板的固定顺序

滑雪板不分左右。

固定滑雪板时,呈站立姿态,先把两只雪板平行横放在山坡雪面上——然后将双固定器后部的锁固柄压下去(即松开固定器)——双雪杖插于侧站稳——清理雪鞋底面,清除沾在鞋底的雪块等杂物——鞋前端对准固定器的前部月牙状开口——鞋后跟对准固定器后部的月牙状卡槽——脚后跟用力下踩,听到“咔嚓”声音,固定器锁固柄弹起,雪鞋锁住。再用同样的程序固定另一只雪板,双雪板轮换在雪面上踩跺,观察双雪板是否固定妥切。见图14

如果在滑行中或跌倒后固定器自动脱开,需要重新固定时,应首先压开锁固柄,再按程序固定雪板。

一般讲,脚、鞋、板应固定成一个整体,没有活动间隙,使滑雪者的重力或用力能精细地确切地传导在雪板上。

5.卸开滑雪板的顺序

将两只滑雪板平行横在山坡雪面上——使身体稳定站立——用一只滑雪杖的杖尖下压固定器后部跷起的锁固柄,使其向上弹起,松开雪鞋后部——将雪鞋提离雪板。再用同样的方法卸开另一只滑雪板。

如果用滑雪杖松开固定器处于不方便时,也可用手压或脚踩打开锁固柄,卸开雪板。

6.固定器的现场调整

如果因摔跤等原因使固定器前部与后部间的长度变化,对雪鞋无法固定时,可在现场利用固定器后端或中部的调整装置进行调整,必要时请雪场人员协助。

7.滑雪杖的握持与脱开程序

1)握杖程序

调整握革带的尺寸——手从环状握革带中由下向上穿过——将握革带与雪杖握柄一起握在手掌内。见图15

2)脱开程序

将握持滑雪杖的手松开——从环状握革中向下将手抽出。

十一、滑雪板的携带方法

1.将两只雪板底面相对并在一起,扛在肩上,板尖朝前,用一只手臂扶压住。

将两只滑雪杖并在一起,由另一只手握住或放到另一肩上,使雪板、雪杖在颈后交叉,雪杖在下,两手在体前分别扶稳雪板与雪杖。

2.将雪板扛在肩上,用手扶好,另一只手握住双杖。

3.也可用其他方便的方法携带,但不能妨碍他人的安全。
高山滑雪教程:第五章 高山滑雪的场地

一、高山滑雪场地的特殊性

选择滑雪场不同选择一个网球场、滑冰场、游泳池……滑雪场近在效外,远在山区,而且一般滑雪道没有固定的模式,分布在满山遍野,深入到山谷与林中。滑雪场、滑雪道是有区别的。滑雪场一般指一个区域范围,而滑雪道只指一条有一定宽度与长度的山坡滑行道,一个滑雪场可有多条滑雪道。

选择雪场的注意事项

1.选择场地和雪道时主要应考虑安全、方便、情趣浓、滑雪效率高等因素。

2.滑雪,最好能与赏雪、踏雪相结合,选择自然环境美、氛围大的滑雪场,不但会增强情趣,而且能享受山与雪的洗礼。

3.选择安全的滑雪场。雪道的宽度、质量,游客的密度、救护手段是否落实等都应考虑在内。

二、滑雪场所的标识

滑雪场所的各种标识是对每位教练员及滑雪者的提示与告诫,应熟知其含意,不可忽视。

1.滑雪道标识

滑雪道用带有颜色的线条或用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菱形标注,蓝色为初级滑雪道,红色为中级滑雪道,黑色为高级滑雪道,线的两端就是滑雪道的起终点。初学者滑雪道一般不特别标示,也有用绿色虚线标出。标注滑雪道的线条根据山坡的走势而呈曲线,每一条曲线代表一条滑雪道或一个滑雪区域,滑雪道的宽度通常在线条上是看不出来的。

滑雪道的等级划分是相对而言,实际上每一等级的滑雪道也有较易、较难、很难之区别。

2.滑雪道交叉口的路标

在长距离雪道滑行中,经常会遇到滑雪道的“叉道”或“十字路口”,这里没有红绿灯及警察的指挥,只能靠自己以明辨路标而行动,如果不熟知前进的方向,万不可“闯红灯”或越位到超水平的雪道上,而应停下来仔细察看雪道的指示牌,搞清以后,再撑起滑雪杖。

每条雪道都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其编号,编号的颜色与雪道等级颜色一致,一条长雪道的沿途,在转弯、交叉、变线时,雪道上会有指示标记引导滑雪者正确接续下段滑程。

3.滑雪场索道标识

每条索道都用有颜色的直线标注,直线的两端为起终点。两端加用圆圈或方块或菱形图形标明。有些滑雪场根据索道种类的不同,如车厢式、高架吊椅式、拖牵式等,用形象图型标注。

乘座索道时,还要注意有关“抬起雪板前部”、“禁止摆动”、“排队方式”等提示。

4.滑雪场项目及活动标识

竞技滑雪项目进行时都要有专用的场地;滑雪场内除主项滑雪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雪上活动内容,正规滑雪场都以项目及活动形式的不同,根据各自的身体基本姿态或所用器具的形象图作为项目及活动的标识。

5.滑雪场其他标识

滑雪场的其他一些标识,有的是借用交通等其他行业的标识,有的是自行创意。滑雪场的标识可参见图示。

三、乘坐索道的方法

1.索道的功能

滑雪场的索道主要用于运送滑雪者及所需要的物品运往山上某一高处。

2.索道的分类

高山滑雪场地的索道种类不下10余种,按其运行的方式可简称为4种。

1)吊厢式

每厢每次可容数人至数十人。乘座者须脱掉滑雪板立放在厢体外侧或亲自携带。这种索道可以跨过沟壑,进行山与山的贯通,运行距离长,保暖防风。

2)座椅式

每个座椅可乘18人,滑雪板可不脱掉,这种索道运行距离较长,周转速度较快,是滑雪场的主要索道。

3)拖牵式

穿着滑雪板在雪面上随同钢绳的运转向上滑行。具体形式有多种,有手拉式、托腰式、托臀式、腿夹式等。这种索道便捷,适于短距离、小坡度场地,有的拉杆式拖牵索道运行距离也很长,乘用这种索道需有一定平衡能力。目前国内滑雪场,拖牵索道占主要比例。

4)传动式

这种索道多用于儿童滑雪区。滑雪者可站立、可卧坐于传动带上,以低速向上运行。

此外还有无柄式拖牵索道,导轨式牵引索道等。

3.根据自己的滑雪水平选择索道

吊厢式索道一般都为高级滑雪者服务的,初级如果不是为了观光,不要乘座。即便上到山上,也无力滑下来,只能再乘着下来。

初级者最佳是选用坐式拖牵索道。没有条件时可选用短距离的吊椅式索道或短线拖牵式索道。

儿童理想索道是传动式和坐式拖牵索道。

初学者最初可先不乘用索道,结合“感悟雪性”的练习穿板走动上山,这样省事又安全,而且也是一种基础训练。待初步能控制雪板后再乘用相适应的索道。

4.乘坐吊椅式索道的方法

1)将滑雪器材及服装类物件穿好、带好,防止乘坐时发冷或发生麻烦。

2)首先依次排队,乘坐前稳妥站在上车区之内,身体朝向山上。待吊椅接近身体时,转头向后盯着座位,微曲下肢,准确顺势坐到吊椅上。将雪板放到吊椅下的踏板上,放下吊椅前的护栏,防止人身滑下。

3)在索道运行过程中,应保持平稳,不能晃动。保管住随身的物件,以防雪板、雪杖、手套、眼镜等物件从吊椅上掉下来。
4)接近下车站前,应将雪板离开踏板,板尖上抬,打开护栏,要特别注意防止雪杖别住吊椅。由于索道终点区的地形不同,下车的具体方法也随之不同,雪场会有专人在此协助下车和离开现场。正常情况下车时,身体向前离开吊椅,接着双雪板着雪面,用雪杖撑动前滑,迅速滑出索道终点区。一般雪场下车地点前方都修成斜坡,便于自然滑离。如果在下车时跌倒,不要慌张,应迅速离开,防止后来者堆挤。见图17

5.乘拖牵式索道的方法

1)拖牵式索道需用雪板在雪面上滑动,初学者刚上雪,由于控制雪板平衡能力低,上乘拖牵索道有困难,即便能上乘一段,也往往半途而倒,也不安全。待初步能够控制雪板后,很快便会乘用。

2)乘用“把柄式”拖牵索道的方法。

首先站在合适起动的位置上,扭转头部向后目视把柄,待把柄运转到体后时,用内侧手(或双手)握住把柄直接上拖滑动或将把柄放于体后腰臀部托住身体向上滑动,此时上体应挺直,不要前弯。重心在体后。双雪杖可用外侧手握住。见图18

3)乘用腿夹式拖牵索道的方法

这种索道的拖柄一般为圆型,固定在能伸缩的拉杆下端。乘用时首先站在合适的起动位置上,两只雪杖可以从手部摘下来,用外侧的手一起握住,扭转头部向后目看拖柄,待索道拉杆运转到体后时,用内侧手握住拉杆,送到体前,用大腿夹住圆形拖柄。此时上体应挺直,双腿也应伸直,开始向前滑动。

4)各种拖牵索道的运行途中,应保持平稳。内侧的手可以扶住运转的钢绳或握持拉杆,不要乱动。如果中途跌倒,应立即躲开滑道,不致绊倒后来者。

(5)下乘时应缓慢平稳松开把柄或拉杆,接着外侧雪板向外跨出,内侧雪板随跟离开索道,索道终点区有斜坡的,应迅速顺势滑走。见图19。
高山滑雪教程:第六章 高山滑雪的安全

一、高山滑雪安全的必要性

高山滑雪不等于危险,但是高山滑雪终究是“勇敢者的运动”,高山滑雪运动快速,多变,与大自然相融的特色,给人们以刺激与享受,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放纵地去追求、参与,容易忽视自身的安全,这是高山滑雪领域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滑雪者及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采取切实的手段,减少高山滑雪中的伤害事故。

二、高山滑雪常见伤害及其预防

1.高山滑雪常见伤害

高山滑雪的常见伤害中比例较大的是扭伤、拉伤、挫伤和骨折,这四类损伤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据资料记载,在这四类损伤之中占首位的是扭伤、拉伤,占滑雪损伤的34%左右,而挫伤和骨折各占损伤总数的21—23%。有调查表明:滑雪的损伤年龄10岁以下儿童占3%,10岁左右占23%,20岁左右占59%,30岁以上占10%。受伤中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大约为3:1,男子受伤人数居多。滑雪损伤的部位80%为下肢的膝、踝及小腿。另据调查,初学滑雪者的损伤占总损伤数的70%,以上说明对初学滑雪者,特别是20岁左右的男子尤其要加强安全教育。

2.高山滑雪伤害产生的原因

资料分析证明,滑雪损伤中80%是由于自己摔倒等因素造成的,造成摔倒而产生伤害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准备活动不充分

滑雪前必须进行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但使身体机能和精神都进入兴奋状态,而且对提高身体的肌肉力量灵敏配合协调柔韧及关节的灵活性都有极大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地学好滑雪技术动作和减少外伤的发生。

(2)超越自己实际滑雪能力,盲目“登高”与“超速”

由于滑雪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运动,天高地广易使人不知不觉的处于兴奋之中,尤其是20岁在右的年轻人,经常会出现超速滑行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超速滑行是指超过自身技术及速度适应程度界限的快速滑行。较严重的损伤也往往出现在超速滑行的摔倒之中,因此,在滑行中应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超越自己滑行技术能力来寻求刺激,例如有的人甚至在尚未掌握转弯、不会停止的情况下就进行所谓的“速降”,这尤为危险。超速滑行不但容易造成自身的损伤,也会给其他滑雪者造成损伤。

(3)睡眠不足等身体状态欠佳

身体状态欠佳及睡眠不足都可引起反应迟钝,无力,精力不易集中,身体不协调,而这些现象都可导致摔倒与冲撞,继而造成损伤。因此,进行滑雪运动时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充沛的体力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外伤的出现。

(4)对场地情况不了解

在进行滑雪前首先应询问并观察线路情况,对于场地危险地带、陡坡、特殊雪质、大的凹凸等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可能对滑行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5)没有掌握安全摔倒方法

摔倒不一定都会造成外伤,而不正确的摔倒却与外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时是一个正常摔倒,但由于自我保护姿势的错误,也可以导致严重的外伤。滑雪的摔倒是不可避免的,但危险的摔倒姿势是可以避免的。摔倒时一定不能向前摔、不能头触地、不能形成滚动。掌握安全的摔倒方法,是有效地减少损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6)固定器调节欠佳

高山滑雪的固定器有自动脱开的功能,使滑雪者损伤的比例大大减少,但是由于固定器的强度调节欠佳引起的外伤也很多,调节的过强,即使摔倒后滚动,雪板也不能脱落。调节得过弱,稍微用力雪板就脱落,这些都是容易造成损伤的原因,固定器调节的强弱程度与滑雪者的基本情况相符是保证滑雪者安全的关键,固定器盲目调节是产生外伤的原因之一。

三、滑雪者要遵守滑行规则

1.每位在滑雪道内滑行的滑雪者,如同驾驶一辆汽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手,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去遵守滑雪规则。

2.滑雪者安全与行为守则

国际雪联颁发的《滑雪者行为守则》及《滑雪者安全守则》是每位滑雪者应遵守的滑雪规则。守则要点如下:

(1)不可在滑雪道上停留

在雪道内不可站立、停留、走动或在雪地上休息,而应到雪道边上逗留。跌倒后应立即站起,离开现场。

(2)滑雪者必须控制速度滑行

滑雪者在滑行时必须控制住速度,不可超速。保证滑行中能安全转弯与停止。

(3)重新进入雪道要留神

滑雪者停止滑行重新进入雪道时和刚开始滑雪时,应向山上看一眼,留神不要阻碍他人的正常滑行。

(4)超越时要顾及前方滑行者

在前面的滑行者具有优先权,后面的滑行者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从两侧横向超越前者时,应给被超越者留足滑行空间。

(5)选择自己可控制的滑雪方式

滑行中要运用自己能控制的滑雪技术和方式。

(6)选择适于自己滑行能力的滑雪道

滑雪者不可以超越自身技术水平选择滑雪道,以免造成超速或失控。

(7)滑雪者要顾及后果

滑雪者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所使用的滑雪用具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同样负有责任。

四、预防伤害必须遵守的原则

1.充分的准备活动。

2.禁止超速滑行。

3.切勿过于自信登高滑行。

4.平整自己摔倒在雪道中压出的雪坑。

5.防止在滑行中加塞、追逐、撞碰。

6.固定器强度的调节要适宜。

7.穿合身、方便的服装。

8.严禁在滑雪中打闹、嬉逗。

9.寒冷天气或疲劳时应该缩短滑雪时间。

10.发生事故后勿勉强挣扎,防止损伤加重。

五、安全摔倒与站起

1.摔倒的含义

在滑雪时摔倒是常有的事,有时还应该主动摔倒,以摔倒的方式分解冲力,避免撞击,化解险情。

2.安全摔倒的应用范围

(1)控制不了速度时。

(2)马上就要摔倒时。

(3)即将发生撞击时。

(4)前方无法通过时(如沟、障碍物等)。

(5)发生无法应对的意外时。

3.安全摔倒的动作要领

(1)跌倒前急剧下蹲,降低重心。

(2)臀部向后侧方坐下,臀部一侧触及雪面,头朝上向山下滑动。防止头部触地或向前摔倒。见图20。

(3)可能时双脚举起、双臂外展,尽可能使雪板、雪杖离开雪面。

(4)不要挣扎,顺其自然下滑,严防滚翻。

(5)没停止之前或受伤后,不要盲目乱动。

4.站起来的动作要领

(1)站起来的方式:

——脱掉滑雪板;

——别人协助拉拽或搀扶;

——不卸掉雪板自己站起。

(2)不卸掉雪板自己站起的动作要领:

——调整体位,摔倒后,尤其是被动摔倒后的体位会是多种形态,首先将头部调向山上侧,脚朝山下,侧坐在雪面上。

——将双雪板收扰到臀下,越贴近越好。双板平行,横在山坡上,与滚落线垂直。

——用两雪板山上侧的板刃刻住雪面。

——用雪杖在身体后上方用力支撑或用手部支撑。

——先蹲起再站起。见图21。

六、高山滑雪的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的必要性

滑雪运动的准备活动是全身性的,对于预防伤害、“预热”身体、润滑关节、启动中枢神经系统等都十分有利,要认真对待。目前滑雪场的指导员及滑雪者对准备活动极不重视,应扭转这种倾向。

2.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可不穿雪板或穿雪板进行,时间上应持续30分钟。准备活动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的旋转及大、小腿肌肉的拉伸,使身体感到微微发热和出汗为妥。穿雪板的准备活动动作
高山滑雪教程:第七章 高山滑雪的导入技术

一、导入技术

初学者穿上笨重的滑雪鞋及很滑的长长的滑雪板,站在雪面上,脚下会有站不住的感觉。这时不要慌张,要积极地在雪面上进行一些滑雪导入技术的练习。导入技术是滑雪者适应器材、感悟雪性、消除虑忌的必修技术课,须全身心投入。导入技术的训练首先应在平地或很缓的坡面上进行。

导入技术包括:穿雪板站立姿势、原地变向、平地走滑、同时推进、平地侧向移动等。

二、穿雪板站立姿势

穿雪板站立姿势参见图23。

1.穿雪板站立姿势的含义

穿雪板站立姿势是滑雪者进入雪场后应持的基本体态姿势,分平地站立姿势与斜坡站立姿势。

2.穿雪板平地站立姿势

(1)身体放松自然站立。

(2)双雪板平行,间距不超过胯宽,双雪板放平,共承体重,重心居中,压力均匀。

(3)双雪杖起立插于固定器前部的外侧。

(4)目视相关方向。

3.穿雪板斜坡站立姿势

(1)在平地站立姿势的前提下,加进雪板的立刃及身体的小反弓型姿势,形成左、右不对称。

(2)双雪板平行横在山坡上,与滚落线垂直,否者会站不住,导致向前或向后滑动。山上板较山下板位置略高,山上侧腿微曲,可稍前于山下侧腿半脚距离。

(3)双膝微微向山上侧倾斜,山下板立内刃承担主要体重,刻住雪面;山上板立外刃刻住雪面,重心向山下侧偏移。

(4)上体微微向山下侧与立刃的雪板对应横倾和转向,形成微小的反弓反向姿势。

三、穿雪板原地改变方向

原地变向是指滑雪者在平地或坡面上处于非滑行的“静态”状态下改变方向。初学者只有掌握了原地改变方向之后才能比较自如地进行各种练习。原地变向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板尾、板尖依次移动展开逐步改变方向的方法,也有一次能完成较大角度的变向,还有原地跳起变向。

(1)板尾、板尖展开变向

板尾展开变向和板尖展开变向运用于较平坦的雪面,其方法相近,也有人将这两种变向方法称为踏步式变向。见图24。

动作要领:无论板尖展开变向还是板尾展开变向都要注意雪杖的位置,板尖展开变向时雪杖支撑位置应在体前。初练时雪板一次展开距离不宜过大,随着对雪板的适应再逐渐加大展开的角度与距离。在展开雪板时,身体重心要明显地放在支撑腿上,移动要快。展开雪板时,要保持身体的平稳站立姿态。

(2)以脚为中心向左向右变向时,双雪板距离应加宽,防止雪板前后端的搭踩,并应提起雪杖。

(3)180°变向(向后转)

这种变向除用于平地外,还多用于中、陡坡,其特点是变向速度快。其变向动作还可分为前转180°变向和后转180°变向,将前转180°变向动作由结束部分依次向开始部分相反进行,即为后转180°变向。下面介绍前转180°变向的动作。

(1)呈穿板站立姿势,雪板与滚落线垂直。

(2)双雪杖稍前移至体前两侧支撑,左板后部提起向后预摆。

(3)右板承重,左板向前上踢成起立状态。

(4)将直立的左板以板尾为轴心向左侧下方转动约180°,在右板内侧着地并承重,左雪板转动的同时,上体跟着左转约90°。

(5)体重移至左腿,右板抬起从左腿后侧通过并力争也转动180°,放到左板同一方向并平行的位置上,上体随同右板再左转约90°。

(6)双板同时承重,完成了向后转体的目的。

(7)两雪杖在体侧根据转向情况顺势支撑,维持平衡、协助后转,雪杖不要影响雪板的动作。

(8)滑雪杖妨碍雪板转动和雪板不垂直滚落线,安然后转是不可能进行的。见图25。

四、穿雪板适应器材与感悟雪性

1.平地走滑

(1)在平整的雪面上呈穿板站立姿势。

(2)如同在陆地上行走一样,左右雪板交替向前迈动,左右雪杖在体侧交替撑动。

(3)身体微前倾,落地的前雪板承重,后雪板起到登踏的作用。

(4)移动步伐逐渐由小变大。

(5)前雪板逐渐由走动变为滑动,此时上体应跟上。

(6)平地走滑也可以只穿一只滑雪板,不穿板的脚在雪面连续登动,推动滑行。

(7)平地走滑时,提板过高,腿与身体直立,臂与腿“同顺”都是错误的。见图26。

2.平地侧向移动

(1)在平整的雪面上呈穿板站立姿势。

(2)双雪杖垂直插于体侧远一点的地方。

(3)左(右)板承重,提起右(左)板向右(左)平行横移,然后落地并承重。

(4)再平提起左(右)板向右(左)板平行并排落地,双板平均承重。

(5)双雪杖提起侧移,为下一个移板动作留出空间,不能影响雪板的移动。

(6)以上动作反复练习,左右变换,移动的动作应不断加大。

(7)如果站立在坡面上,要增加雪板刃的刻雪,双膝向山上侧顶推的动作,动作要领参见横板登坡技术。此时应将下坡的横板侧向移动也列为练习内容。见图26。

3.不跨步同时推进滑行

同时推进滑行是双雪杖同时向后撑动,推进滑雪板同时向前滑行,动作要领如下:

(1)在平整的雪面上呈穿雪板站立姿势。

(2)双膝前顶,上体微前倾,双臂带动雪杖伸直前送。

(3)双雪杖尖插到固定器前部外侧后同时撑动,直至双臂向后撑直,上体及两肩同时下压,加大撑杖力度。

(4)相对静态向前滑行。

(5)雪杖收回直接再向前摆送,上体直起,重心升高,再进行第二次推进滑行。
高山滑雪教程:第八章 穿雪板登坡技术

一、穿雪板坡技术的含义

穿雪板登坡技术是指滑雪者穿着雪板从山下向山上移动。登坡因技术水平、雪质、坡度和滑雪者自身体力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登坡方法。

二、穿雪板坡技术的种类

1.以登坡方向分类

1)直登坡

直登坡所运用的技术有(双板平行)横登坡、八字登坡。

2)斜登坡

斜登坡所运用的技术有双板平行斜登坡、半八字登坡。

3)曲折登坡

曲折登坡又可称S字登坡,是由两个以上斜登坡组成,折拐处采用原地变向技术。

2.以登坡的技术动作分类

1)横(梯状)登坡。

2)八字登坡。

3)半八字登坡。

4)双板平行斜登坡。

三、横(梯状)

1.横登坡的含义

横(梯状)登坡是指双雪板平行地横在山坡上,基本与滚落线垂直的登坡。横板登坡技术是高山滑雪基本功训练的内容之一。

2.应用范围

1)初学者感悟雪性,体验立刃及双板交替承重。

2)用于各种坡面,特别是陡坡面及各种雪质的登山。

3)可用于直登山、斜登山、曲折登山。

3.动作要领

1)呈斜坡“穿雪板站立姿势”。山下板立住内刃,山上板立住外刃,用此双刃轮换承重刻住雪面。

2)双雪杖插于体侧较远处支撑维持平衡,一般不参与动作,也可以与同侧的雪板同步横移。

3)山下板内刃承重,提抬山上板向上迈移一定距离落地并用外刃刻雪承重。

4)提抬山下板向山上板平行并拢,接着用内刃刻雪承重。

5)横板登坡动作熟练后,每步距离可逐渐加大。

4.斜上横登坡

1)如有必要可由纯横登坡扩延到斜上横登坡,即山上板提抬后向斜上方迈移,而不是纯横向。山下板登伸后提起向山上板跟并。

2)双雪杖可同时或者随同侧雪板单只向体后支撑,防止雪板向后倒滑。

3)身体要跟住山上雪板的移动距离与速度。

5.注意事项

1)随之坡度增大,雪板的立刃也应加大。

2)雪板始终保持立刃与平行状态。

四、八字

1.八字登坡的含义

八字登坡是面对滚落线,两只滑雪板呈倒八字、立内刃状态,直线向山上登坡。

2.应用范围

1)用于缓坡及中缓坡面的直线登坡。

2)用于快速登坡。

3)登坡过程中需随时变向及停住的场合。

3.动作要领

1)身体面向山坡,两只滑雪板前部向外展开呈倒八字型,双板内刃刻住雪面,身体左右对称。

2)双手心握住雪杖把柄的顶端,将双雪杖撑于体后两侧,防雪板向后倒滑。

3)左板内刃刻雪承重,提抬右板向右上迈出,同时撑动右雪杖,左雪杖前提,上体微倾,向前跟住。

4)右板落地内刃刻雪承重,提抬左板向左上迈出,同时撑动左雪杖,右雪杖前提,上体微倾,向前跟住。

5)角度大的坡面,滑雪杖还可以在体前支撑。手握住雪杖握柄,迈左板时提左杖,右板蹬雪,右杖撑动,迈右板时提右杖,左板蹬雪,左杖撑动。

(6)注意板后不要交叉,迈出的步幅不宜太大,以防脱滑。见图28。

五、半八字登坡

1.半八字登坡的含义

双雪板呈半八字型斜向登坡的方式称为半八字登坡。

2.应用范围

半八字登坡与横板登山相结合用于斜向登坡及曲折登坡。

3.动作要领近似八字登坡,首先呈“斜坡穿雪板站立姿势”,上板

外刃承重,下板前端向外展开用内刃刻住雪面,双板呈半八字型状态。山上板斜运行,山下板也可能与滚落线垂直
高山滑雪教程:第九章 高山滑雪的滑降技术

一、高山滑雪滑降技术的含义

高山滑雪滑降是基本顺着滚落线由上向下的滑行,通常是只靠重力自动加速的滑行。滑降技术是高山滑雪的基础技术,是滑行速度最快的技术,应用于高山滑雪,乃至其他滑雪项目诸多技术领域。

二、高山滑雪滑降的分类

1.以滑降的路线方向分类

(1)直滑降

直滑降可运用的技术包括双板平行直滑降、(双板平行)横滑降、犁式直滑降、半犁式直滑降。

(2)斜滑降

斜滑降可运用的技术包括(双板平行)斜滑降、犁式斜滑降、半犁式斜滑降。

(3)曲折滑降

曲折滑降是由两个以上的斜滑降组成的,折拐点采用向后转180°或其他转弯技术。

2.以雪板滑降时的板型分类

(1)双板平行直滑降

(2)犁式直滑降和犁式斜滑降

(3)半犁式直滑降和半犁式斜滑降

(4)双板平行斜滑降

(5)双板平行横滑降

3.以身体姿态分类

(1)基本姿势(高姿势)滑降

(2)中姿势滑降

(3)竞技流线型(低)姿势滑降

(4)多种特殊姿势滑降

三、高山滑雪滑降的基本姿势

1.高山滑雪基本姿势的含义

高山滑雪滑降(滑雪)的基本姿势是最基础的姿势,是在“穿雪板自然站立”姿势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简单的人体动作,这种姿势身体放松,骨骼支撑,视野开阔,便于调整控制,不易疲劳,应视为滑雪实际技术的第一位。由于基本姿势是基础技术,几乎应用于滑雪技术全领域,对高山滑雪各种技术有着决定性、长久的影响。

2.基本姿势的动作要领

(1)呈“平地穿雪板站立姿势”,身体放松,双雪板平行放平,受力均匀,两板距离约同胯宽。

(2)双脚或双脚弓处承担体重,并实实地将雪板踩住,做到脚下不发虚,重心不落后和“下沉”,两侧居中。

(3)双膝前顶,使其具有万向接头的功能、有弹性地调整姿势。

(4)臀部适度上提,收腹,上体微前倾。

(5)提起双雪杖,肩放松,双手握杖置于固定器前部外侧,与腰部同高,微外展,杖尖不拖地。

(6)目视前方约10~20米的雪面。

(7)进入学习转弯点杖阶段,在进入中级水平之后,基本姿势应适度压缩,便于上下肢的配合,适应快速滑行。

3.练习方法

(1)在平地或缓坡进行最初的基本姿势反复练习

(2)滑雪基本姿势“架式”好摆,但滑行中维持不变较困难,应在较陡及复杂条件下反复领会要领,形成习惯。

4.注意事项

(1)心理、全身都要放松,不能紧张。

(2)上体弯腰、臀部后突下坐、小腿僵直、眼看脚下、雪杖拖雪面、等身体形态,都是错误动作
高山滑雪教程:第十章 双板平行直滑降

一、双板平行直滑降的含义

双板平行直滑降简称为直滑降。双雪板呈平行状态,雪板底面与雪面吻合,与滚落线方向相同,至上而下滑行。直滑降的技术重点是用腿部的屈伸调解并保持正确的滑行姿势。

二、双板平行直滑降的应用范围

1.直滑降是高山滑雪的主要基本技术,贯穿于高山滑雪的所有技术系列中。

2.适合于各种坡度、各种雪质、各种地形中的滑行。

3.应用于比赛中。

4.通过直滑降的练习,可为滑雪奠定技术基础,掌握基本滑行姿势。还可提高平衡能力、控制能力、适应速度能力以及增强兴趣、增强信心。

三、双板平行直滑降的动作要领

1.在平地上呈滑雪基本姿势。

2.由于滑雪起点的地形不同,开始滑行时的方式也有差异。

3.保持住基本姿势,全身放松,依靠重力下滑,体态左右对称,重心在两板中间。

4.保持双雪板平行,板面与雪面吻合。双脚用力均等,踏实雪板。

5.双膝始终要切实前顶,富有弹性,不要僵直,时时发挥其缓冲及调整的功能。

四、双板平行直滑降的姿势

1.双板平分直滑降是基本常用的,带有基础性质的基本姿势。普遍适用于低速、缓坡中,是初学者及初级者入门的基础姿势,应扎实掌握。

2.中姿势,可以理解为双板平行转弯点杖的姿势,进入中级滑雪行列的必然姿势,广泛应用在中速及较陡坡的场合中。

3.运动员(流线型)姿势,属于低姿势,风阻小,适用于快速、加速与比赛中。大众滑雪者在用卡宾技术进行回转练习时,也采用近似的姿势。见图31。


五、双板平行直滑降的练习方法

1.首先选起点平坦,能稳定站住的地方开滑,终点能自然停住的场地练习。

2.在坡度小的场地上进行高、中、低三种姿势变换的滑行。

3.通过膝踝部的伸屈进行重心上、下起伏及小跳起的练习。

4.通过顶住双膝,上体前倾与后撤的变化进行重心前后移动的练习。

5.两板轮换承重滑行的练习。

6.双雪板同时立起内刃或外刃的滑行练习。

7.雪板侧向迈动的滑行练习。

8.在缓坡中,进行上体左右扭转(外向)的练习。

9.最后在不同坡度、地形、雪质中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综合滑降训练。

六、直滑降的注意事项

1.时时要保持住滑降的基本姿势及雪板运行的直线性。

2.在练习中要注意体会重心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时对雪板产生的影响及掌握对雪板的控制方法,防止一味追求速度的倾向。

3.注意在中坡上起滑时的突然加速造成的重心落后而摔倒。

4.在雪坡、雪质的选择上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5.在滑行练习中时时注意放松,防止动作紧张、僵硬。

6.膝部屈伸动作是保持正确动作的关键,必须给予重视并加强对膝部屈伸动作的练习。

7.膝部僵直、弯腰、后坐、双板不平行、目视脚下、体态不对称都是滑降易犯的技术错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