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入履步彩云间 。 武功山宗教文化概览 武功山,始于南朝四百,多八十寺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统治南朝佛教之于武者在京 城金陵周围兴建了500座佛寺,日享夜供,而其所辖之地,也哄涌而上,竟相效仿,“上有好之,下必从之。”武功山地区当时虽为不甚发达之地,然寺院却由山上往山下延伸,大有与道观一争高下之势。 佛教的发展,刺激了道教扩张势力的欲望。唐朝,朝廷视道教为正统的政策,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是时,李世民将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为远祖,加以赐封为“太上老君”,将其推崇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都城长安,及全国各地,从道者多如牛毛。此时,建于晋时、为纪念葛玄、葛洪祖孙的武功山山顶的葛仙观,规模比之从前更大了,修炼之人多达100余人;山下的冲仙观,也是峨冠云集,与山上的葛仙观,遥相呼应。 宋代,为武功山佛道发展的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山南山北建有大大小小的寺观达30余所。道教方面,始建于晋、原名飞仙观的冲仙观,在宋建中靖国时,才改为冲仙观,规模却更大了。南宋安泰年间,山北又建了罗仙观;山南则有纪念葛仙祖孙的“小桃源”,它们与山顶的葛仙观一起,为当时武功山地区著名的道观,也是当时的“湖西诸郡”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圣地之一。宋徽宗、理宗的封赏,更使武功山名扬全国。道教的仙气自然让凡夫俗子倾慕不已。而山上山下的宫、观、楼、亭,又增添了不少。 佛教方面,唐宋时期,以唐贞观无五年、乾符四年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贞观五年这一年,山北就建起了永福院、清凉院、妙智院、蒙泉寺、玉皇山寺等五座规模较大的寺院,拥有寺僧近四百人,禅风佛韵,远播湖广,在此基础上,乾符四年,山北又兴建了大通院、永宁院、胜果院、妙胜院四座大寺院。一时,一度被封建王朝视为蛮夷之地的武功山大安里,成为信徒们竞相顶礼膜拜的佛教圣地。 此外,明嘉靖癸丑二月,有一名叫宁州的禅师和他的弟弟天文一起,率弟子十余人来到九龙山,诛茅辟壤,历时十二年,创胜佛禅林,成一方圣地。在明代,同时期的安福严田人张程撰写的《武功山志》中,记载的五十余座寺观中,明代所建的就占了八成,其中,图坪、胜佛禅林、观音岩等都是明代以来香为最为旺盛的寺观。 胜佛禅林,又名九龙寺,建于九龙山中。《九龙山考》载:“九龙山,九山之园,如童首,昔名九童山。又相传九山下有一龙蟠之,复名九龙,然山甚奥,而聚九山环寺。”《胜佛禅林记》载:“山之中为佛殿,东为饭堂,西为禅堂,净宝殿左右翼为钟鼓楼,止景桥在门之前,千僧塔在山之右,镇山塔在净宝之后。九龙山胜佛禅林,经始于嘉靖癸丑二月,落成于甲子十月。”正因为如此,建星煌煌,文记秩秩的胜佛禅林,成为湘赣两地缭绕的圣地。嘉靖年间,长年在这里潜心修炼的佛子就达三、四百人之众。朱元璋的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闻胜佛祥林之盛,从南昌赶往九龙寺拜谒,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1637年游武功山时,特至九龙寺,见“其规模尚整”。明末毁于战乱,清初恢复,乾隆58年重修。 安福方向上九龙山路线;吉安-安福-严田-洋溪-钱山-大佈-芦台-上证岗村(汽车可以直达) 然后开始登山 。登山点-九龙山5公里 耗时3小时,九龙山-武功山金顶2小时左右 , 属户外路线 适合驴友武功山全程穿越。( 户外线 不要门票) 武功山金顶有四大奇观 摄衣飞步上层巅,回首人间一惘然。 千里渺茫云似水,诸峰罗列树连天。 风鸣石洞生寒雨,火伏丹炉袅篆烟。 何日归休无一事,闲身不惜访群仙。 这是明朝大学士彭华游览武功山金顶留下的传世佳句。武功山根盘八百里,终年缠云裹雾,高山景观十分绮丽,尤其是武功山金顶那四大奇观,堪称中国高山景观之绝。 仙道丹炉——圣地 据明尚宝司少卿翰林院庶吉士张程编修的《武功山志》记载,从东汉至明末的1500多年间,曾在武功山金顶修道炼丹的有7人,游览过武功山金顶的邑侯有6人,贤人有39名。同时,记载在宋朝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淳祜六年(公元1246年)以及明朝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间,武功山金顶设坛修炼的仙道,都曾受到宋徽宗、宋理宗、明世宗三个皇帝的敕谕和褒封。悠久的宗教文化和高山风景浑为一体,为古今游客留连忘返。 海市蜃楼——佛光 路转层崖曲径通,诸峰罗列顿晴空。 方塘倒现青莲座,南海观音水月中。 这是流传在安福县民间,对武功山金顶佛光常现的赞美诗句。从“三天门”上武功山金顶,在快到金顶的途中,常现有佛光奇观。所谓“佛光”,就是不同密度的大气层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把景物反映在天空或地面形成的幻景,也称“海市蜃楼”。武功山金顶的佛光常现之处在观音岩,每当雨过天晴或是弥漫浓雾时太阳升起,人背太阳而立,光从背后辐射过来,就发生衍射现象,这时正前方就会出现五颜六色的圆形光环,当人的位置恰在光环与阳光的直线上时,光环中即会出现人的投影,好似观音在莲座上。这就是传说了一千多年的佛光景观。 高山草原——坦荡 武功山金顶海拔高度1918.3米,相传白鹤仙人将顶峰捏土成坪,一捏就成了万亩高山平川,加上四周连绵不断的山峰草甸,总面积估算有10万亩左右。据有关林业专家考证,海拔这么高的山峰,面积这么大的草甸,在我国高山景观中实属罕见。由于金顶海拔高,空气中缺氧,再加上一年四季大雾弥漫,气温低等原因,树木很难生长。因此,武功山金顶全是清一色的山草。金顶长出的山草粗壮得像根小芦苇,足有半人多高,山风吹来,随风起舞,就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飘逸着长头发,让游客观不厌看不够。高山、草甸、蓝天构成了武功山金顶独特的景观。 海沸日出——绮丽 极目扶桑天际东,长鲸忽吐宝珠红。 苍茫海沸金波立,灿烂榆收玉宇空。 绝顶山光初似须,平源夜色幺犹龙。 已知日观峰前见,只尺何必让祝融。 这是明朝进士杨延筠游览武功山金顶,观云海日出写下的传世诗篇。明《武功山志》载:“武功山金顶高窬三十里,夜蹬可观日出”。到武功山金顶观日出,游客应选择晴好的天气。一般选择夏秋为宜,最好是在金顶住宿一晚,第二天大清早4点起床,登至金顶世纪碑前等候,这时你就可以看到东边有日出前的多彩云霞,古人称这就是“晨晓”的景观,“晨晓”是武功山金顶日出前十分壮美的景观,很多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传世佳作。如清代的彭景休《晓望》诗:“地大天空远翠山,烟花万里好谁探,吞来云梦胸中九,望去吴江眼底三”。晨晓一个小时后,天边多彩的云霞开始变幻颜色,由浅红色变深红,深红又变成橙红,直到一团桔红色火球一跃而出,将金光灿烂的光芒直射过来。透过丝丝金光,只见连绵的山脉就在你的脚下,四周翻腾的云海变幻着色彩,使你有恍惚进入仙境的感觉。 关于武功山观音岩(白法寺)和尚白云史料江西安福武功山天福观音寺位于江西境内最高峰武功山金顶东坡观音岩,原名白法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白云禅师开建。 白云 明僧。居安福武功山,诵《法华经》,甚多灵异。遍游秦晋吴越,复归武功,创刹,徒侣盈千。有《牧牛图说》。见《江西诗徵》 明僧。号白云。长汀(今属福建)张氏。投笼归通落发、受具。专修止观。遍叩名宿,盘龙阳以衣拂付之。隐吉州武功山二十余年。郡守勉师出世,复移茅深入,学侣向至,渐成精蓝。年八十四寂。见《续灯存稿》一二、《续指月绿》二〇、《五灯全书》一二〇。 安福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境内西北部,罗霄山脉向北方向的延伸,横亘于湘赣两省,绵亘起伏120公里,公园规划总面积254.7平方公里。武功山风光旖旎,风景资源类型可概括为:佛道名山、佛光云海、幽谷飞瀑、高山草甸、名木古树、奇洞怪石、湖岛风光、革命人文、文物古迹,具有"雄、险、奇、幽、秀"的风景特点,其游览性质为融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旅游,传统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山岳型游览区。历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公园内有金顶、三天门、九龙山、明月山、武功山温泉、武功湖六大景区,有景点36处,自然和人文景观114个。依据景点评价标准,在36处景点中,一级景点 20个,二级景点13个,三级景点3个,旅游环境具有较大规模,较深历史、较高科学价值和观赏开发价值。
| ||||||||||||||||||||||||||||||||||||||||||||||||||||||||||||
同时可提供山上住宿联系电话 .吊马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