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体会狂野,体会孤独(图片+攻略)(全文完)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为什么要去罗布泊?

        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搞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去罗布泊的。
        夏特古道走完后我还有大约6天的时间不知道去哪里好。一般的常规景点我都不是太想去,南疆已经去过两次了。想来想去就想到罗布泊了。虽然我早已知道那里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风景,有的只是荒凉和空旷,还有艰苦恶劣的环境。
        但骨子里应该还是有一种与罗布泊有关的情节。现在仔细想一想应该是英雄情节和好奇心理在作怪。被誉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谜!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罗布泊这个谜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为你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体会狂野、体会孤独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在罗布泊只有4天的时间,从35团出发东西横穿几百公里到罗布泊镇,其中徒步只安排了两段:一段是龙城雅丹徒步8公里;另一段是余纯顺墓地——罗布泊湖心19公里。其余的时间都是坐越野车穿越。


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废弃的兵营和机场;
原子弹试验场,核污染区;
千年不死的胡杨,气势恢弘的龙城雅丹;
孔雀古道,楼兰古墓群,余纯顺利墓地,罗布泊湖心;
我们沿着英雄们的足迹,在烈日的荒漠上行走,体会狂野、体会孤独







[ 本帖最后由 深圳行摄匆匆 于 2008-11-24 13:42 编辑 ]

罗布泊穿越攻略


一、罗布泊简介


罗布泊位于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别名】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罗布泊考察地形图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罗布泊的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3、龙城雅丹
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4、土垠
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5、太阳墓
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6、罗布泊文明的古胡杨林
位于太阳墓地西侧,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树干尺余粗的枯死的胡杨林。这成排成行的枯树,带有明显的人工营造的特征。


7、余纯顺墓
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



8、罗布泊湖心标志
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9、库木克塔格沙漠
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10、孔雀河
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11、楼兰古城
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2、红柳沟
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13、米兰古城遗址
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14、米兰农场
紧挨着米兰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

【罗布泊人】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一、行程安排
谈不上攻略,说一下我们的行程吧。
时间:10月6日——10月12日
线路:阿克苏----库尔勒----35团----龙城—龙城雅丹徒步—楼兰保护站—余纯顺墓地—湖心—罗布泊镇—哈密— 巴里坤—奇台—吉木萨尔—乌鲁木齐
参加10人:行摄匆匆,野人,阿韦,与天相守,小峰;葱丝甲,LULU,恍惚成迷,橄榄,tt007。

6/10:阿克苏----库尔勒----35团。班车+越野吉普车,路况:国道314 218 (730KM)
出行时间:早上9:00起床,9:30早餐  11:00班车
活动内容:阿克苏出发经库车沿塔里木油田伴行公路观览塔里木河胡杨林公园沙漠公路,再经库尔勒抵达35团。
用餐安排:20:00库尔勒晚餐
住宿地点:35团

7/10:35团----废弃飞机场, 越野吉普车,路况: 戈壁土路(200KM)
出行时间:早上9:00起床,9:30早餐  10:30出发
活动内容: 沿孔雀河古道戈壁土路抵达废弃飞机场。
用餐安排:野炊。

住宿地点:野外扎营



8/10:废弃飞机场——龙城雅丹,在龙城雅丹徒步8公里。路况:戈壁土路135公里
出行时间:早上9:00起床,9:30早餐  10:00出发。。
活动内容:龙城雅丹徒步。
用餐安排:早餐、午餐、 晚餐露营野炊
住宿地点:龙城雅丹野外扎营

9/10:龙城雅丹——楼兰保护站——余纯顺墓地——罗布泊湖心
出行时间:早上9:00起床,9:30早餐  10:00出发。
活动内容:越野车经过楼兰保护站到余纯顺墓地,徒步19公里到罗布泊湖心。
用餐安排:早餐、午餐、 晚餐露营野炊
住宿地点:罗布泊湖心扎营

10/10:罗布泊湖心——罗布泊镇——哈密——巴里坤
出行时间:早上8:00起床,8:30早餐 9:00出发
活动内容:从罗布泊湖心乘车经罗布泊镇、哈密到巴里坤
用餐安排:早餐干粮、罗布泊镇午餐、巴里坤晚餐
住宿地点:巴里坤宾馆

11/10:沿省道303经木垒奇台吉木萨尔县抵乌鲁木齐
出行时间:早上8:00起床,8:30早餐  9:00出发
行车路线:省道303
活动内容:观览巴里坤草原风光。
用餐安排:早餐、午餐、晚餐
住宿地点:乌鲁木齐

三、注意事项

1、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有迷路、沙尘暴、高温、无水、无补给等多种风险存在,一定要在专业向导的带领后足够后勤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去探险。
2、罗布泊分东西和南北两条穿越线路。主要景点是龙城雅丹、楼兰保护站、余纯顺墓地、罗布泊湖心。 全程徒步有几百公里,以沙漠、戈壁为主。非专业人士建议只选择景点附近短距离的徒步体验即可。
3、夏天气温可高达50度以上,不适合徒步,最佳徒步季节是10月、11月。
4、10月徒步穿长袖+外套即可。为防沙尘暴,太阳镜,口罩或头巾必备。如可能,最好带一双轻便点的徒步鞋。
5、个人装备:60L以上登山背包(放车上)、冲锋包或摄影包,登山鞋、冲锋衣、冲锋裤、抓绒衫、袜子、内衣裤、快干衣裤、-10度以下羽绒睡袋、防潮垫、保温水壶1升以上。登山杖2支,头灯,瑞士军刀,打火机,宽边帽,太阳镜,防晒霜(30倍以上),手套,口罩、头巾若干。洗漱用品,碗筷一副。
6、个人药品:感冒药,清火药,整肠药,拉肚子药,消炎药等。
7、吃的喝的要带足。早晚做饭,中午干粮,条件允许可多带点水果和蔬菜。自己带少量零食即可。
8、罗布泊里没有水源补给,基本不能洗脸洗澡,请大家带好湿纸巾。



[ 本帖最后由 深圳行摄匆匆 于 2008-11-20 07:08 编辑 ]

【罗布泊探险】(一):废墟见证罗布泊曾经的沧桑  

有了越野车,我对这次穿越罗布泊信心十足,因为我了解工匠和他的越野车队,都是一帮很牛的司机。在新疆的国道上轻松开到150公里/小时,即使是很烂的路,他们也可以开到50——80公里/小时。
早上9:00起床,9:30早餐  10:30出发。
不一会,就发现阿力的供给车有点漏水,赶快返回35团去维修。这样我们就只能放慢节凑,边走边等了。
走了一会就到了一片胡杨林,还没有黄,我们开始杀瓜腐败了;
又开了一会就看见雅丹地貌了;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废弃的兵营和军事基地,这里曾经是中国核武器的实验场。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们由衷的崇敬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的人!


原子弹试爆基地

        从营盘向东行进,距库尔勒约300公里的老开屏开始,一直到前进桥之间一段100多公里的戈壁滩,曾经是禁区,一般人难以进入,为80年代前中国核试部队基地区。沿着孔雀河岸由西向东进罗布泊,游人实际上沿着荒漠戈壁中一条30多年前核试部队修筑的土便道行进,如今已面目全非,一些简易桥梁已坍塌,筑桥的木头被盗走,路两边偶尔有半截土柱子,原系在上边的木电线杆也被盗走。路面已损毁。  
        从老开屏开始,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废弃营房孤立于大漠,成为奇观。从布局看,有医院、车队、清洗场等,断墙残垣上的毛主席语录还清晰可见。过了老开屏不久,还可看到简易机场、巨大的工事等。老开屏、元宝庄、前进桥等地名,原来并不存在,是老一辈核试部队在创建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后所起的地名,因此使古老的无人区多少有了一点现代的味道。废弃营房的瓦面及房梁门框等木制品一概被盗拆,现只剩朝天敞肚的屋框,没一丝绿色和生命。一个常进入罗布泊的地勘队工人说,他们宁愿住帐逢也不敢住到旧营房,因为稍起风,那些旧营房就会响起令人恐惧的呼啸声,为戈壁中的旧营房陡增了几分神秘。


罗布泊基地被放弃的原因

        据一个患有癌症的老兵说他曾经在罗布泊服役,参加了基地的施工和核试验。其可信度无从考证,所以我就在这里一说大家就了解了解就好了。
        当时基地有一个叫“左端木”(具体是不是我也记不太清了,应该就这个名)的工程人员,应该地位不低,我想大概没到邓稼先的地位也差不多吧。就这个人有一天突然无故失踪了,当时基地的位置和活动是极端保密的,上面怀疑其叛逃到苏联了,大家也知道我们当时和苏联几乎就是战争的边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就把基地拆除了。后来经事后调查那位专家是掉进了沼泽地中牺牲了。不管怎么样当时的条件是极端艰苦的,我们的前辈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铸造了我们中华的脊梁,永远怀念他们。

[ 本帖最后由 深圳行摄匆匆 于 2008-11-20 07:26 编辑 ]
为什么我单位和家里电脑都可以看见图片呢?问题出在哪儿?
你们现在能看见图片吗?
真奇怪,就我自己看得见图片!
想偷懒都不行,从搜狐博客转来的帖子只有我自己能看见照片,真是奇怪了!
现在只好重新发一次图片,对不起大家了。

【罗布泊探险】(二):我们徒步在险峻的土丘——龙城雅丹


漂亮的云彩和壮观的日出

说实话,来之前我对罗布泊的风景没有抱任何希望,但我还是习惯性的早起。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在像直线一样的地平线上,一个火红的太阳慢慢的升起,天上还有漂亮的云彩,这着实让我意外并带给我震撼!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反过来,当我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那得到的是不是都是惊喜呢?



从废弃的兵营到龙城雅丹之间要经过一片放射性污染区,这里曾经进行了20多次的大气层核试验,但那都是30年之前的事了。现在已经有专门机构去那里做了检测,已经在安全范围之内了。

龙城雅丹,险峻的土丘      

      龙城位于若羌县境北部的罗布泊地区,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是“险峻的土丘”之意,现通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粘土性岩层,因暴流侵蚀,再经强烈的风蚀作用而成。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顺盛行风方向伸长。自数米至数十米,长者数百米。形态千奇百怪,蔚为奇观。
  这片“雅丹”风蚀地带,大至分布在罗布泊的东西北三面,其中以罗布泊东面的雅丹地形最为典型。亦称为“龙城”,连绵起伏的高大土堆之间,广布坚硬的盐壳,形似游龙,均作东北——西南走向,故称龙城。 这片风蚀地的范围,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达3500平方公里,这里岗阜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盐碱土层,有的是一层很厚的精盐,另有一部分岗阜,本身就是白膏泥,他们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出灿烂的银光,因此,古书称其为“白龙堆”。他即是楼兰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又是到楼兰去的必经之地。遍布罗布泊地区的雅丹,亦称雅尔当,原是罗布泊地区,维吾尔人对险峻山丘的称呼。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英,先后来罗布泊地区考察,在其撰文中提到雅丹一词,于是雅丹便称为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学家通用的地形术语。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过罗布泊地区,他在记文中写道:“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行人夜中骑行,则闻鬼语。”分布在罗布泊荒漠北部的风蚀土堆群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由于罗布泊地区常年风多风大,天长日久,土台变幻出各种姿态,时而像一支庞大的舰队,时而又像无数条鲸鱼,在沙海中翻动腾舞,时而又像座座楼台亭阁,时而又像古城寨堡。置身于扑朔迷离、深邃的土台群中,满目皆是神秘、奇特、怪异的“亭台楼阁”,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龙城”的“建筑物”造型多姿多彩:有的俨然是“城堡”,端庄凝重;有的似“城廓”,龙蟠虎踞;有的像高楼大厦,顶天立地。分布在这些蹊跷地物之间的宽阔的条条风蚀凹地犹如条条大街小巷,显得深邃、幽静,别有意趣。置身“龙城”,颇觉眼前的“龙城”不是古城,胜似古城,足可以假乱真。



龙城的范围很大,有大、小龙城之分。我们选择在大龙城徒步。
横穿大龙城约8公里,从夏特走出来的我们,一下子轻装徒步感觉轻松了许多,队员们箭步如飞,不到2小时就走完了。
向导工匠用越野车为我们开路,在岔路口还用矿泉水瓶子为我们指路,让我们的罗布泊探险变成了一次休闲式的体验。



我们在龙城雅丹的尾端扎营,并在这里静静的等待日落。



[ 本帖最后由 深圳行摄匆匆 于 2008-11-20 08:00 编辑 ]

【罗布泊探险】(三):壮观的龙城雅丹

早上8点起床,
在雅丹上行走,
如同走在历史的尘封中。
看太阳慢慢升起,

把整个龙城照得一片金黄,
那场面非常的壮观。
想象N前楼兰人生活的场景和楼兰美女的摸样,

我也有了几分激情和豪迈!


[ 本帖最后由 深圳行摄匆匆 于 2008-11-21 05:05 编辑 ]

【罗布泊探险】(四):楼兰美女今何在?


楼兰美女今何在?

我们的营地就扎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龙城雅丹的尾端),据说这里就是发现“楼兰美女”墓地的地方。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这就是现代人对“楼兰美女”的描述。
站在铁板河,看着这些被挖掘的墓地,我不禁想问:楼兰美女今何在?


【简介】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然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纭。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
【发现】
      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血型为O型,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古尸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复原】
  2005年4月4日,赵成文教授赴北京办案,在北京从《楼兰千年的传奇和千年的谜》一书作者之一梁越手中,得到有关楼兰美女的图片资料。该资料上的“楼兰美女”是举世闻名的铁板河女尸木乃伊,人称“楼兰美女”。
  曾在2004年4月复原了一个“楼兰美少女”的赵教授,在拿到图片时非常激动,返回沈阳后,他立即带领助手投入研究。
  “楼兰美女”俊美忧郁
  据赵教授介绍,他首先将楼兰美女的颅骨X光片扫描进电脑,然后根据绘画中的“三庭五眼”理论,用4横5纵的9条直线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
  之后,参考出土时为楼兰美女尸体拍摄的照片,以及相关资料,将相关信息输入赵成文教授自己研制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内,再按照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原理,从这个系统的部件库中寻找与楼兰美女颅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后再运用美术、医学等知识进行制作。
   此次还原中,赵教授非常注重形象写性:年龄35岁左右,是一个成熟的女人,眼睛深凹且有神,大眼睛,高鼻梁,鼻尖而翘,薄薄的红唇,下颏较尖,颧骨略高。并把毡帽改成白色羊绒帽,帽上插有3根雁翎,头发棕红色,并增加了长度,身着粗线混纺上衣,侧身姿势,略左侧,与右侧头发呼应。
  这是中国刑警学院首席教授赵成文教授还原的第15具古人形象。构图形成后大家发现,这是一个十分俊美,却带有着浓重忧郁气质的中年美女。
  据了解,赵成文教授下一步准备再次赴新疆考察,将借助一名守疆有功将军的木乃伊来复制其形象。
  楼兰美女传递的信息之一:罗布泊在4000年前就已经干旱多沙。
  大约在1600年前,曾经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城突然从中国西部神秘地消失了,涉及这座古城的许多东西成了难解的谜。
  考古工作者通过这具木乃伊上的一个细节推测出当年的自然环境。据曾参加过楼兰美女考古工作的夏训诚研究员介绍,根据木乃伊解剖后在肺中发现的沙尘推断,罗布泊在4000年前就已经干旱多沙。
  这与楼兰美女出土时的外部特征不谋而合。赵成文教授介绍,这具女木乃伊,头戴麻布防风斗篷连衣帽,下颌前有线带横穿……如此迹象可以推测,当年楼兰地区天气的炎热和风沙较大。人们选用麻棉混纺衣料是要考虑,既要防风沙侵入,又要透气防止出汗。
  18岁时,楼兰美女是瓜子脸,尖下巴,表情深邃,微笑动人。
  早在两年前,生前名叫“辛追”的马王堆女尸的面相还原,在经过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地毯式“轰炸”后,广为人知,赵成文就是那一次的主刀人。
  而这次,他是为3800多年前的楼兰美女进行面相还原,还原后的女孩是瓜子脸,尖尖的下巴,眼眶深凹,稍长些的杏核眼,柳叶弯眉,小尖鼻子,鼻梁挺直,弯弯的菱角嘴,嘴角挂有明显的小酒坑,面色殷红,表情深邃,微笑动人。
  那么这样看起来或者听起来都很神奇的相貌复原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赵成文教授说,这用到一种技术———颅像还原。
  颅像还原是法医学中的高难技术,在案件侦查中,用颅像还原以查身源。
  此项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运用,原来用石膏、泥塑、蜡像、绘画,近百年来,经过漫长的演化,直到今天我们用高科技电脑进行逼真的还原。
  还原的原理主要根据颅骨(尸骨)的死亡年龄、性别、民族、地域、死亡年代等自然、人文、地理等多方面资料,来确定其软组织厚度,先恢复原五官的形状、比例,最后组合、修改到完成。可以说既是一个工程,也是一件艺术作品,要经过千百道工序才能完成。
  赵成文教授介绍了楼兰美女面相复原的全过程。
  第一步是将楼兰美女的颅骨X光片扫描进电脑,然后根据绘画中的“三庭五眼”理论,用4横5纵的9条直线确定五官位置和大小。
  然后,参考出土时为楼兰美女尸体拍摄的照片,以及相关资料,将相关信息输入赵成文教授自己研制的“警星cck-3型人像模拟组合系统”内,再按照人体解剖学和人类学原理,从这个系统的部件库中寻找与楼兰美女颅骨相匹配的五官部件。然后再运用美术、医学等知识进行制作。
  在楼兰美女复原的3年里,工作时断时续,有时为选一种眉毛,赵成文要做出数百个不同眉毛的脸,在反复比对女木乃伊的资料后,才能确定哪一个眉毛才是木乃伊的。
  “此次还原的木乃伊相貌,与其生前相貌相比,相似率可达90%以上。”

保养】
      古楼兰一年四季都是风,阳光辐射强烈。楼兰姑娘是如何保养的呢?楼兰美女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1988年,有关部门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东南意外地发现了两处类似现代的酒窑池,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酿造葡萄酒的雏形。经科学鉴定:在葡萄酒中含有有益的天然成分约有250种以上,包括丰富的糖、蛋白质、有机酸、微量元素、无机盐、果酸和各种醇美维生素,这些物质能减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从而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酒中含有的尼克酸能保护皮肤和神经的健康,因而,能起到美容的作用,并且可以治疗贫血,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据史书记载楼兰古国的酿造技术早于法国八百多年,楼兰姑娘缘何漂亮,美丽的奥秘便有了理论根据,这和她们常饮葡萄酒有着很大的关系。



楼兰文物保护站    
      离开龙城雅丹不久,我们就到达了楼兰文物保护站,附近就是楼兰古墓群。
  楼兰文物保护站由若羌县政府设立,负责楼兰遗址区域内的文物保护,站里工作人员长期驻扎,每隔半月往返若羌补充水、食物等生活给养。保护站因地制宜,在坚硬的盐壳下挖出地窝子住宿。
  楼兰文物保护站除了保护附近的楼兰古墓群外,还要盘查进入罗布泊的车辆和人员。保护站在这里设卡检查过往车辆,严禁不履行手续非法进入楼兰的团队或个人。



【楼兰古城】
  楼兰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楼兰古城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略呈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任依稀可辨。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乘东则是罗布泊,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 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 。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 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 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7 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 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纪末,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罗布泊考察, 深入罗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风沙袭击,百十号人几乎丧失殆尽,仅一人幸免于难。 从此他定称:“这里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 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的蒙难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纱。楼兰究竟是怎么消失的?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纪初斯文赫定发现古城后,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1906 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1910--1911日 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 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

楼兰古城大事记
       1900年,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楼兰和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突然闯入人们的视野,让世人惊诧不已。
       1901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内13个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两枚木简、大量魏晋木简、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150余件。
       1906年和1914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到楼兰进行大规模的考古。他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初次揭开楼兰古文明全貌。斯坦因除获取大量文物外,最主要的是他发掘了两具楼兰男性头骨,并经英国人类学家基恩证实为欧洲白种。
       1927年,斯文·赫定组织中瑞西北考察团再次楼兰之行。考察队员伯格曼在孔雀河的一个支流找到一大批楼兰古物,并发掘出一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着华贵,被称为“楼兰女王”。这片被伯格曼称为“小河”的废墟。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